作者:刘珍丽 日期:2015-11-12 13:36:44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历史上**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作为**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诺曼底战役是他一生中*辉煌的胜利,这一战役使他的声誉达到**,使他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有历史学家认为他是一位不太成功的总统。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出现民权冲突、麦卡锡主义、经济低迷等情况,而国际方面,则因为冷战局势的恶化使美国陷入危机。《艾森豪威尔传》是一本优美而精彩的传记,作者刘珍丽的研究精辟、透彻,立场鲜明,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大手笔叙事的技巧,叙述了艾森豪威尔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本书简介:
《艾森豪威尔传》由刘珍丽编*,讲述了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的美国总统,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终失效。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他显然就是一个综合了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能力的复合型政治家。艾森豪威尔不仅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而且善于发现人才,比如美军历史上的*名将领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都是他提拔的。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个颇有情感的好男人,他留在世间的遗言是——我始终爱我的夫人!我始终爱我的儿子!我始终爱我的孙子!我始终爱我的祖国!
目录:
第一章德国人的后裔
1.艾森豪威尔家族
2.多彩的童年
3.青年时期的教育
4.难忘的毕业典礼
5.西点的明星
6.告别西点
第二章壮志难酬
1.丘比特之箭
2.一战的挫折
3.康纳将军的赏识
4.在陆军部
5.菲律宾的日子
第三章战争中的新星
1.备战的日子第一章德国人的后裔
1.艾森豪威尔家族
2.多彩的童年
3.青年时期的教育
4.难忘的毕业典礼
5.西点的明星
6.告别西点
第二章壮志难酬
1.丘比特之箭
2.一战的挫折
3.康纳将军的赏识
4.在陆军部
5.菲律宾的日子
第三章战争中的新星
1.备战的日子
2.马歇尔的提携
3.出任欧战区总司令
4.登陆北非
5.盟军内部的分歧
6.鏖战突尼斯
第四章向意大利进军
1.希特勒落入圈套
2.西西里战役
3.巴顿风波
4.意大利投降
第五章诺曼底登陆
1.当选远征军司令
2.和玛咪的争吵,
3.运筹“霸王”行动
4.艰难的抉择,
5.横渡英吉利海峡
第六章解放巴黎
1.滩头僵局
2.与隆美尔的争夺战
3.全面突破
4.横扫布列塔尼
第七章向德国本土进军
1.艾克与蒙蒂
2.希特勒反扑
3.粉碎反扑
4.进军莱茵河
5.德国战败
第八章从将军到总统
1.胜利以后
2.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3.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
4.登上总统宝座
第九章入主白宫
1.重建内阁
2.朝鲜停战
3.参议员麦卡锡
4.“艾森豪威尔主义”
第十章告别白宫
1.“扶蒋反华”政策
2.台湾海峡危机
3.艰难的历程
4.告别白宫
5.最后的岁月
附录艾森豪威尔大事年表
艾森豪威尔家族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祖先是德国人,原本一直生活在欧洲的莱茵地区,直到18世纪40年代才移居美洲大陆。他们远走异国他乡,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不得已。当时欧洲的宗教迫害非常严重,一种叫做“门诺教”的教派受到教会和政府的残酷打击,而艾森豪威尔家族所信仰的正是门诺教。
门诺教是16世纪中叶荷兰神学家门诺·西门斯创建的,该教派认为,《圣经》原著是宗教信仰的唯一根源,每个人都应该直接从《圣经》中得到启示,“直接回应天主”,而不应该听从基督教传教士的随意阐释。这种教义否定了基督教以及传教士的特权地位,因此被当局视为异教邪说。到了17、18世纪,门诺教信徒遭到残酷的迫害。
作为门诺教的忠实信徒,艾森豪威尔家族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脱宗教迫害。他们先是逃往瑞士,然后又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1741年,艾森豪威尔的高祖父汉斯·尼古拉斯·艾森豪威尔带领家人从瑞士乘坐“欧罗巴”号海船抵达美洲,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贝塞尔镇。
尽管在美洲远离了宗教迫害,但艾森豪威尔一家的日子并不是永远平静的。1862年,美国内战爆发。
此时艾森豪威尔的祖父雅科布还不到40岁,他在宾夕法尼亚的伊丽莎白维尔担任江河教友会的地方首领。
这个教会是门诺教的分支,因教徒在河上洗礼而得名。
南北战争时期,雅科布有几个亲属为联邦政府服务,但是他没有加入其中。因为雅科布爱好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他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用不着打仗。虽然雅科布没有加入联邦政府和“南部同盟,,任何一方,但他在心里是支持林肯总统的。他非常敬仰林肯总统,甚至还为他的二儿子起名为亚伯拉罕。
南北战争爆发的时候,雅科布的妻子丽贝卡正身怀六甲。战争爆发后的第12个星期,丽贝卡生下儿子戴维。这名在战火中出生的婴儿就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父亲,他一共有14个兄弟姐妹。
南北双方经过激烈的交战,1865年,持续四年之久的内战以“南部同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内战结束后,美国掀起了西部移民的热潮。受到这股热潮的影响,1878年,雅科布率领家人和信徒迁往遥远的堪萨斯州,在斯莫基希尔河南岸的迪金森县定居。那是一个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小县城,位于东堪萨斯弗林特山通向西堪萨斯大平原的交通要道上。雅科布买了160英亩未经开发的土地,修建了宽敞的新居。
1886年,江河教友会的信徒在雅科布的带领下建立了百利思普灵乳制品工厂。工厂所获取的利润,按照每个出资者的股份分给他们红利。这对出资开办乳制品工厂的人而言,是一笔极其重要的收入。1890年,乳制品厂搬到了阿比林,比以前发展得更好了。它是艾森豪威尔家族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是阿比林社区的经济支柱。
雅科布在堪萨斯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他每周在农场工作6天,星期天就在宽敞的家里为教友们讲道。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雅科布非常慷慨地向孩子们承诺:等你们结婚的时候,我会送给你们每人2000美元和160英亩的农场。
雅科布带领全家迁至堪萨斯的时候,他的长子戴维正好14岁。为了使农场获得好收成,雅科布一家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雅科布对这种生活很满意,而他的儿子戴维却不这样想。处于反叛年龄的戴维不喜欢农耕生活,他想成为工程师或者商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向父亲提出上大学的要求。“老顽固”雅科布坚决反对,说种田是上帝的活儿,并且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戴维留在农场。后来,在戴维的再三请求下,雅科布终于屈服了,他答应将儿子送入江河教友会创办的兰恩大学。这是一所不大的学校,位于堪萨斯州兰康普顿。
1883年秋,20岁的戴维进入兰恩大学,在那儿学习力学、数学、希腊文、修辞学、书法以及工程学。
他立志将来不再依靠父母,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开创一片新天地。可是雄心勃勃的戴维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一段突如其来的爱情改变了他的人生。
1884年,即第二学年开始时,戴维邂逅了年轻貌美的艾达·斯托佛,很快便双双坠入爱河。艾达的出身和戴维很相似,也是江河教友会的会员。她的祖先也是从欧洲逃亡到美洲的新教徒,他们是1730年从莱茵迁到美洲的。艾达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从12岁起她就和舅舅毕利·林克一起生活。艾达天资聪敏,曾因一口气背出1325行《圣经》而在悉尼山获奖,这个奖项是艾达一生的骄傲。
1885年9月23日,戴维·雅科布·艾森豪威尔和艾达·斯托佛这对感情炽热的年轻人中断学业,在兰恩大学的教堂里举行了婚礼。结婚之后,按照风俗,艾达·斯托佛的名字改成艾达·艾森豪威尔。对于戴维而言,结婚是他一生的转折,对于艾达也是如此。
他们的儿子曾这样说:“结婚让母亲找到了一位如意郎君,从此她瘦弱的双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没有毕业就要承担生儿育女的重大责任。”戴维和艾达的结合,在外人看来很不般配。戴维性格内向、孤僻、缺乏幽默感,而且脾气暴躁,正如他的大学同学所描述的那样,是个很难交往的人,喜欢他的人不多。而艾达的性格则完全相反,她活泼开朗、温柔大方,很受人欢迎。由于性格不同,他们有时会产生摩擦,但是聪明的艾达总有办法应对。有一次,艾达让戴维帮她修理关不好的窗户,戴维说:‘‘我不想干,这种事情应该由你们女人干。”艾达并没有发火。第二天,她这样对丈夫说:“戴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把窗户修好,我试了几次都没有修好。
”戴维听后,立刻跳起来去修窗户。艾达后来教育孩子们说,如果你要说服别人,或者要想做成某件事,并非只有一种方法。这种温和的性格和开阔的思路,对艾森豪威尔家族的兴起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她不仅弥补了戴维性格上的弱点,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予戴维莫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她的孩子们也都受益匪浅。
戴维结婚的时候,父亲雅科布遵守承诺,送给他160英亩农场和2000美元的贺礼。雅科布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安定下来,走自己希望他们走的路——好好经营农场。可是戴维有自己的想法,结婚第三天,父亲的贺礼就被他换成一家杂货店,跟一个名叫弥尔顿·古德的人合伙做起了生意。年轻的戴维干劲十足,甚至亲自站柜台接待顾客,杂货店很快有了起色。但是好景不长,两年以后,也就是1888年,美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所有的小店铺都陷入困境。一天早晨,戴维发现自己破产了,合伙人卷走了全部货款,留给自己的仅仅是一屁股的账单。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