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普鲁塔克,冉明志,吴庸 日期:2015-11-20 22:17:41
★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
★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
★人类***重要、影响力**的思想性读物★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
★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
★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权威读物
★畅销了一个世纪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体面世我选编《哈佛百年经典》,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查尔斯艾略特
本书简介:
★普鲁塔克《古希腊罗马名人传》
被公认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哲学于一身的宏篇巨著。
古希腊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因本书得以保存下来,被今人所知。
尽管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专著,但因作者以其独特的风格,以古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保存了许多文献材料和难得的传说佚事,至今仍是研究希腊罗马历史所必不可少的典籍。
与司马迁的《史记》有异曲同工之妙,各领东西方历史两千年的风骚。
作者简介:
普鲁塔克
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以《希腊罗马名人传》(又称《比较列传》或《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一书闻名后世。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蒙田对他推崇备至,莎士比亚的不少剧作都取材于他的记载。
此外,普鲁塔克还是西方传记文学的鼻祖,被称为西方“现代心理传记作家”的先驱。他的笔调和文体风格对欧美散文、传记、历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目录:
提米斯托克利传伯里克利传阿里斯泰德传亚基比德传科里奥拉努斯传亚基比德与科里奥拉努斯的评述笛摩昔尼斯传西塞罗传笛摩昔尼斯与西塞罗的评述恺撒传安东尼传 胡适先生称《哈佛经典》为“奇书”:“奇书,指是日所送来的《五尺丛书》,又名《哈佛丛书》,是哈佛大学校长伊里鹗(Eliot)主编之丛书,收集古今名著,印成50巨册,长约五英尺,故有‘五尺’之名。”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赵元任先生更加认同《哈佛经典》:“我浏览了《哈佛经典》,虽然我想不久离开芝加哥,我仍然买了一套《哈佛经典》。”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先生向学生推荐:“《哈佛经典》是美国哈佛大学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著名教授们经多年选择确定的人类最重要的学术遗产清单。学习这些著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些人文学术著作,包括历史学、政治学、伦理学、宗教、文学、戏剧、经济学等各方面内容。向我国大学生介绍这份清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外的大学生接受什么教育,他们平时读什么书,可能具备什么人文知识,他们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主编序言
普鲁塔克,伟大的历史传记家,他不曾为后人留下关于他本人的传记或自述材料。关于普鲁塔克的生平,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基本上是从他的著作的插叙片语中推断出来的。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段中寻觅到这样一位大师及他一生的卓绝风姿。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普鲁塔克生于公元4651年,出生于希腊中部贝奥提亚地区一个名叫凯罗涅亚的小镇,其家族是在当地有名望且历史悠久的世家。以孝悌、友爱为立身之本的普鲁塔克,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对妻子提摩泽娜恩爱有加,其女儿早年夭折,普鲁塔克曾给爱妻写过一封悼念亡女的安慰信。普鲁塔克有四个儿子,他曾将自己的哲学论文赠给其中的两个。他早年游学雅典学习哲学,曾游历埃及亚历山大及意大利的众多城市,后又旅居罗马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这位哲人依旧将凯罗涅亚作为自己的故里。在这里,他潜心创作完成了著作的大部分内容;也是在这里,他曾将自己的股份用于公益服务事业。作为一名哲学讲师和导师,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所推崇的神性(本性)主义教义,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许多被保存下来的讲演论说文集中收集到。普鲁塔克卒于公元120130年。
“伦理道德”是普鲁塔克的精神支柱。他各式各样的著作大体上都可以归为“道德论集”之类。这些作品表现不同的主题及当时盛极一时的主导性社会思潮和世俗兴趣,这使得该著作更加贴近历史和生活。普鲁塔克传记里的主人翁几乎都可以看作美德的模范标兵或者恶行的惩罚警诫,这是普鲁塔克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也是他编撰名人传记的指导原则。因此,他更多地关注对人物角色的描绘而不纠缠于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
《古希腊罗马名人传》的得名源于本书作者的创作思路,作者先将当时希腊有名的政治家、军人或演说者,一一列传叙述;再用同样的方法描述当时罗马的显赫人士;再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得人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具时代感。作者匠心独运,用这种方法为我们呈现了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几乎囊括整个希腊和罗马的传奇历史。普鲁塔克虽然亲自搜集了大人物们的传闻轶事,但是仍有许多时期仅仅是概要甚至有些仅仅是一个比较模糊的人物信息史料。大体上来说,作为一个希腊人,普鲁塔克撰写的希腊的名人传记是很成功的;相较之下,罗马名人的传记写得则差强人意。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当时作者在希腊执笔,要搜集罗马的名人轶事是比较困难的,尽管他在罗马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他对罗马的历史、制度和习俗仍然比较生疏;另外,正如普鲁塔克本人所说,他对拉丁文的驾驭能力有限,这也影响了他的发挥。
传记与史料典籍的编写目的截然不同,因此二者的创作手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正如普鲁塔克在《英勇的亚历山大》一文的开头中提出的“我编写的是人物传记而不是历史典籍”。那些彪炳千古的功绩并不总能向我们展示人类本身的美与丑、善与恶,而有时候往往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一个平淡无奇的表情、一个不着边际的笑话,都可能比一场著名的围城突袭战、一场大规模的两军交锋、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更能清晰地诠释人物的性格和喜好。因此,正如一位肖像画家通过准确地捕捉人物的面部轮廓与特征而非身体的其他部位就能使人物跃然纸上一样。“亲爱的读者,我必须得到你们的许可,才能专心致力于人类灵魂的特征及其表现,并借此描绘名人们的生平事迹。与此同时,我又不由自主地省去了一些较为严肃的事件和一些被其他人视作‘圣战’的战役,而将它们的丰功伟绩留给别人去书写。”大多数针对“传记”所作的批判性鉴定或评述,只不过是持有这些观点的作者苦心经营出来的罢了。政治事件在整个传记中所占的比例和影响力通常都被作者隐匿,但是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记述和描写,把这个世界放置于永无止境的罪恶之中。
要说《名人传》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这一点也不夸张。无论哪个阶层的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此书爱不释手并从中体会到了快乐。甚至我们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名人传》创造了传记体产生以来的一部神话。人们对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名人传》不仅提供了世界历史上那个伟大时代的英雄人物的海量信息,并使那些英雄人物得到惟妙惟肖的呈现,而且详细地提供了那个古老世界里一切鼓舞人心的人类理想在那些英雄人物身上的烙印。
现行《名人传》译本起初由17世纪末期的英国大文豪德莱顿译著,并以《普鲁塔克传记》为名出版。其通常被称作“德莱顿翻译本”。1859年,著名作家亚瑟?休?克劳从现代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原译本进行了修正和校对,并借此一举摘得“最佳译文”桂冠,而且亚瑟?休?克劳的译本因为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至今仍被印刷出版。
查尔斯?艾略特
提米斯托克利传
提米斯托克利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然而出身卑微的他的家族背景远不足以提升他的名望。他的父亲尼奥克勒斯并不是什么显赫之辈,只是弗瑞阿利亚的一个平民百姓,属于勒昂提斯族;对于他的母亲而言,他是个异族人。正如他母亲的墓志铭上所记载的那样:
我不是高贵的希腊一族,
吾辈卑微的阿布罗托农,生于色雷斯。
高贵的希腊妇人如果你们高兴,就尽管嘲笑我吧!
我养育了伟大的英雄那就是威名远扬的
提米斯托克利!
然而,法尼亚斯这样写道,提米斯托克利的母亲并不是什么色雷斯人而是卡里亚人;她的本名也不是阿布罗托农而是欧特尔佩。尼安特斯竟将她所在的“卡里亚”城名加了上去,成了哈利卡拉索斯。作为一个有着一半血统或父母双方仅有一方是希腊血统的异族孩子,他只好前往库勒萨克斯(坐落于城门外的赫拉克勒斯竞技场;赫拉克勒斯有一半神族的血统,有个凡人母亲,是血统不纯的大力神,所以他有与神相异的地方)。为此,提米斯托克利设法笼络了一些出身较好的青年一起出城到库勒萨克斯去,和他一起竞技。他的这个小花招成功地摧毁了烙印在人们心中的异族与同族、纯希腊血统与半希腊血统之间的差别。不过,正如西摩尼德斯所述,值得肯定的是他曾与吕科弥代家族联姻;因此,他曾出资重修弗吕亚地方寺院神殿,并用壁画和其他装饰对神殿加以美化。而这座神庙正归吕科弥代家族所有,后被野蛮的波斯人焚毁。
提米斯托克利在少年时就表现出天性刚烈、聪慧过人的特点,对建功立勋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渴求,在公众生活中大显身手的志向是当时人们都承认的。每当闲暇之余,他既不像其他孩子那样玩耍,也不满足于无所事事的闲散安逸,人们常能发现他别出心裁地自编自导一些演讲或朗诵,其主题常常不是指控他的某个伙伴或其他人就是为他们申辩。因此,他的老师常对他说:“孩子啊!好也罢,坏也罢,你一定不会是微不足道的人物。”与此同时,他对那些旨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学科和关乎上层人的喜怒哀乐或闲暇典雅的学科,学起来总是勉勉强强、慵慵懒懒;但一说到如何培养聪明才智或讲究实效地管理公共事务,他便会全神贯注,而且在这些学科上表现出远超其年龄之才能。他有些自傲地相信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天分。这样,在以后的社交生活中、在所谓不拘小节但彬彬有礼的宴会上,当他被有名的博学之士嘲笑责难时,他便出于无奈而颇为粗鲁地为自己辩护,说他的才艺并不在于丝竹管弦、竖琴横笛,而志在振兴一个湮没无闻的小城,使它焕然一新、欣欣向荣、繁荣兴盛。尽管斯特幸布罗特声称提米斯托克利是阿那克萨戈拉斯的门徒,也曾师学于自然科学家墨里索斯,但却与年代不符,因为伯里克利围攻萨摩斯的时候,麦里苏斯指挥众人进行抵抗,伯里克利比提米斯托克利年轻许多。再者,安那克萨戈拉斯与伯里克利是至交好友,因此,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就是提米斯托克利是弗瑞阿里亚人姆涅西菲洛斯的门徒。姆涅西菲洛斯,这个人既不是一个雄辩家,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自然科学家,而是当时被称作“诡辩术”或“智慧”的修行者,只不过在政治上稍显机智灵活,在实践中精明能干罢了。姆涅西菲洛斯学习了“诡辩术”这一学科,并代代相传,仿佛使其成了一门学科流派,一门由梭伦传下来而没有中断过的学术。后继者又将它与辩论术融合起来,由公共事务上的实践运用转移到语言上的研究应用,从而被冠以“诡辩派”这个称号。起初提米斯托克利涉足政治正是借助此人。提米斯托克利在青年时期的几次尝试都不顺利。他任自己莽撞冲动的坏脾气发展而不加约束,因此缺少适当的绅士风度和文学修养,在追求目标时极容易走入极端并常常失误,正如在晚年他本人所说的一样。他在晚年时曾谈到,只要经过驾驭和正规的训练,最野的小驹也能被驯成良马。可是有些编造轶事野史的学者对此又补充道:父亲剥夺他的继承权,母亲由于儿子的坏名声陷入极度悲伤而死。这无疑是对提米斯托克利的污蔑。恰恰相反,有些人却说,他的父亲曾试图劝导他不再插手政治事务,曾把停靠在海岸上的破旧不堪、无人问津的三层浆座的战舰指给他看,让他明白人们会像对待这些退役的战舰那样去对待他们曾经的领袖。
早在风华正茂之年,提米斯托克利就对公众事务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而急功近利、要赢得荣耀的强烈冲动完全占据了他的心。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处于要出人头地的欲望之中,他积极大胆地迎战那些早已拥有权势并已成为城中风云人物的敌对势力,尤其敢于向吕西马克斯的儿子阿里斯泰德宣战,这个人是他的冤家对头。但也有些人认为他们二人的恩怨全然出于年轻莽撞与无知。按照哲学家阿里斯同的记述,他们俩同时倾心于美丽的斯特西劳斯,以至于后来二人在政治上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二人性情迥异,这也大大加剧了二人的矛盾。阿里斯泰德性情温和、聪慧沉稳,在公众事务中处事不苛求名望功利,只求安妥和正直的最佳利益。因此,提米斯托克利经常以一些奇谈怪论挑动人们去反对他,向他的经典挑战,这使得阿里斯泰德不得不与之抗争来抵制这种愈加糟糕的影响。正如有些人说的那样,提米斯托克利醉心于功名利禄、名望地位,雄心勃勃地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尽管希腊人与波斯蛮族在马拉松作战的时候他还是个小青年,听着人们讨论那个因战术精湛而受到嘉奖并广为称颂的米太亚德将军,他开始缄默沉思,常常通宵达旦,他避免参加往常的娱乐消遣活动并为此倾注了绝大部分精力。对于那些想知道他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的人,他给出的答案是:“米太亚德将军创下的战绩让我夜不能寐。”这时候其他人都认为马拉松一战便是战争的结束,然而只有提米斯托克利认为这只是更大规模的战斗的开始。他使自己处于持续的高度警惕之中,并使全城投入了有序的训练之中,这可以使希腊在可能爆发的战争当中抢占优势。
首先,雅典人按照自己的惯例要把来自劳里昂地区的银矿收入拿来放入私囊的时候,只有他提米斯托克利,敢来到这些人的面前终止这场分钱行动,提出把这部分钱用于打造战舰来抗击埃吉娜人。这是当时让全体希腊人最头疼的一场战争,岛上的居民仗着他们船只的数量拥有了绝对的制海权。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更容易劝服市民,也用不着拿大流士(公元前558公元前486年)或波斯人事迹来吓唬他们,因为这些故事毕竟有些年代久远而且他们是否到来尚没有定论,或许他们真到来也不一定会引起极大的恐慌。他只需恰当地利用市民对于埃吉娜的极大恐惧和猜忌,就可以获得他所需的一切武装力量。结果他们果真用这些钱建造了一百艘战舰,而后他们用这些战舰在萨拉米斯抵抗薛西斯(公元前480年)。自此以后,这个城市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将发展的目标投向了海洋。与此同时,他坚称如果仅凭陆军力量,希腊的势力不敌他们的邻邦,但是借助于战舰的力量他们不但可以击溃波斯蛮族,还能在全希腊居于领导地位。正如柏拉图所说,提米斯托克利不是把希腊人训练成了“脚跟稳妥的盔甲战士”,而是将他们训练成了翻腾活跃的大海水手和船夫。结果这给他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责难:提米斯托克利带走了同胞的长矛与盾牌,使他们退缩到划桨摇橹的地步。至于他是否会因为这一点而损害公共生活的纯洁或破坏政府权力的制衡,这就让哲学家们张罗去吧!不过当时希腊人获得的拯救的确源自海洋,也正是那些战舰再一次收复了雅典的失地。而且,薛西斯本人就是最有利、最充分的证明。薛西斯的步兵依然完整无损,但他的战舰被打败之后他就仓皇脱逃了,自认为不是希腊人的对手。他将马尔多尼奥斯留下殿后,依我所看,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还有反败为胜的希望而是为了阻止追兵的追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