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鬼 日期:2015-11-25 17:58:26
本书简介:
修改老版本中全部错漏,新增内容近三分之一,是作者唯一认可的正版图书。20世纪80年代母亲在接受广东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晚年想写一部卢梭式的回忆录。她说:我很佩服卢梭,很佩卢梭敢讲真话的勇气。所以也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尽可能大胆地写出来,以一个真实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总把自己装扮成完美无缺的人。实际上,一个人总是有很多的缺点,有很多内心不一定很健康的面。
目录:
说说杨沫(代序)
前记
1.缺少温暖的家
2.抗婚与失业
3.进步青年的熏陶
4.入党
5.战火中的锤炼
6.疾病的折磨
7.动笔写《青春之歌》
8.迟迟出版不了
9.书的反响
10.遭到批判
11.电影《青春之歌》
12.老区的乡亲情
13.“文革”的开始说说杨沫(代序)前记1.缺少温暖的家2.抗婚与失业3.进步青年的熏陶4.入党5.战火中的锤炼6.疾病的折磨7.动笔写《青春之歌》8.迟迟出版不了9.书的反响10.遭到批判11.电影《青春之歌》12.老区的乡亲情13.“文革”的开始14.被迫揭发妹妹白杨15.一批大字报摘编16.成为“假党员”17.恢复组织生活……附录1:儿子老鬼附录2:杨沫大事年表后记《我的母亲汤沫》——《母亲杨沫》增修版说明1.缺少温暖的家1914年8月25日(阴历七月初五),杨沫生在北京,原名杨成业,在家里排行老二。哥哥杨成勋,大杨沫]2岁。二妹杨成亮,小杨沫4岁。三妹杨成芳,即白杨,小杨沫6岁。
杨沫是个圆脸,大金鱼眼睛,扁鼻子,阔嘴,胖乎乎的。白幼有点“笨”,3岁才会说话,少哭少笑,安安静静,外号“老乖子”。
杨沫的母亲叫丁风仪,湖南平江县人,出身书香门第,曾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俊美出众,懂诗文,远近闻名。
杨沫的父亲叫杨震华,湖南湘阴人,出身地主,中过举,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曾任北京新华大学校长。他头脑聪明,以办教育为名,募集到了一大批捐款,低价在热河省滦平县买了不少土地,收取农民地租,很快发达起来,成为大地主。之后,渐渐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管全家老小。
很多人都羡慕大户人家,其实大户人家的孩子并非个个都幸福。
杨沫虽然有亲生父母,事实上却好像是个孤儿。衣服破了,没人缝;生病了,没人照料;身上长了虱子,没人管;季节变化,该换衣服了,没人提醒……平时吃饭、睡觉都和佣人在一起。她衣衫褴褛,处境还不如阔人家里的一条小狗。
母亲杨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父母不和,他们都各自寻欢作乐,不管儿女。我幼年虽然生活在这个大学校长的书香之家里,家中有时还有几个佣人,人们还管我叫着大小姐,可是,幼小的我,过的是一种什么生活呀?数九寒天,我穿着露着脚后跟的破袜破鞋,脚后跟生着冻疮,流着脓血。浑身长满虱子,成天和街头捡煤渣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在寒风中乱跑。夏天,母亲嫌我麻烦,把我送到舅舅家里去寄养,表兄弟多,他们欺负我没人疼,骑着我,打我,唾我,骂我是杨老狗。”
这些孩子还像踢皮球一样地踢着弱小的杨沫,恣意取乐。
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温暖的、光明的、舒服的场所。但对杨沫来说,却是个冰冷的、阴暗的、不堪回首的地方。
她下学回家,母亲丁凤仪总不在,即使在家也冷冷冰冰,不理睬她。
她得了痢疾,拉肚子拉得面黄肌瘦,母亲丁凤仪无动于衷,不闻不问。还是嫂子悄悄用自己的钱托人买药治好了她的病。
父亲杨震华有钱之后,整日出没于娱乐场所、妓院、百货店,并娶了姨太太。但丁凤仪很厉害,不断跟他争吵,还一个一个打跑了他的姨太太。那些姨太太都是杨震华用很高的价钱,从当时有名的妓女中赎买出来的。但丁凤仪打跑第一个,杨震华再偷着讨第二个;打跑第二个,再讨第三个……反正他有钱,这位大学校长风流成性,后来干脆搬到外面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