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媚 日期:2015-11-29 11:34:55
她是中国历史上极富魅力和神秘感的巾帼女相。她出身名门,身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奈生为女儿之身。她文采斐然,官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练就了巾帼女儿罕见的政治胆略和宫廷智慧,成为初唐时期纵横政坛和文坛的一代才女。她,一生周转于宫廷之争,*后在政变中香消玉损。她,就是上官婉儿。
唐诗是一曲风流系列文学传记由时事出版社独家荣誉出品,欲购买本系列其他作品,请点击以下连接:唐诗是一曲风流:杜甫诗传唐诗是一曲风流2:薛涛诗传唐诗是一曲风流3:元稹诗传唐诗是一曲风流4:白居易诗传唐诗是一曲风流5:李白诗传唐诗是一曲风流6:温庭筠诗传唐诗是一曲风流7:李商隐诗传
本书简介: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将有爱有恨、带情带愁的一代才女立体呈现,让你近距离体会她的美丽与才情、风光与悲凉。
作者简介:
徐媚,自由撰稿人,擅长挖掘故事,穿越历史去寻找无数尘封的往事。文笔跳脱灵动,见解犀利独到,善于从细微之处还原历史之美,生动感性地描述和犀利读到的见解,让每个故事都直击读者心灵深处。
目录:
第一章掖庭中的血雨腥风:襁褓入宫,生而为奴
第一节祸从天降/003
第二节深宫寒院,冷凄凄/008
第三节称量天下的预言/011
第四节走出囚笼/016
第五节婉儿初长成/020
第二章伴君时的喜忧参半:乍露才情,荣受恩宠
第一节初显才情/025
第二节冒险的决定/030
第三节喜获赏识/035
第四节青春的碰撞/040
第五节诉以衷肠,却镜花水月/045
第三章侍读后的风云际会:谨言慎行,不恐不惧第一章掖庭中的血雨腥风:襁褓入宫,生而为奴第一节祸从天降/ 003第二节深宫寒院,冷凄凄/ 008第三节称量天下的预言/ 011第四节走出囚笼/ 016第五节婉儿初长成/ 020 第二章伴君时的喜忧参半:乍露才情,荣受恩宠第一节初显才情/ 025第二节冒险的决定/ 030第三节喜获赏识/ 035第四节青春的碰撞/ 040第五节诉以衷肠,却镜花水月/ 045 第三章侍读后的风云际会:谨言慎行,不恐不惧第一节伴太子侍读,如痴如醉/ 053第二节嫌隙突生/ 058第三节天涯相别/ 063第四节为武后谏言/ 068第五节一颗玲珑心/ 073第六节痛失太子/ 079 第四章参政后的步步惊心:忤旨黥面,机智果敢第一节突如其来的告白/ 087第二节皇帝退位,武后称帝/ 093第三节一伤成荣/ 098第四节龙门诗会之行/ 105第五节机智助平反/ 112第六节皇妃遇劫/ 118第七节再起波澜/ 123 第五章爱情中的温柔甜蜜:风花雪月,情意绵绵第一节夜半遇刺/ 131第二节来自民间的宾客/ 137第三节坠入爱河/ 143第四节只为伊人魂断桥/ 148第五节公主移情/ 154第六节惊天身世/ 159 第六章重用后的赤胆忠心:称量天下,巾帼女杰第一节参决百官表奏/ 167第二节铲除酷吏,化解危机/ 173第三节寂寞如雪,为爱而狂/ 178第四节危险的敌人/ 184第五节独领文士,编修类书/ 190 第七章两派间的立嗣之争:皇室联姻,抵御外敌第一节左右为难/ 199第二节立嗣之争,两派的较量/ 205第三节强大的联姻/ 210第四节男宠诽谤酿惨剧/ 216第五节张氏封王/ 221第六节联合对抗张氏兄弟/ 226 第八章专掌后的尽职尽责:贵为昭容,人人敬之第一节回归的欣喜/ 235第二节册封之礼/ 241第三节多事之秋/ 246第四节引领文潮/ 251第五节韦后的报复/ 256第六节永除后患/ 262 第九章政变中的香消玉殒:红颜薄命,被斩旗下第一节安乐公主的计谋/ 271第二节对韦后的弹劾/ 277第三节母女的合谋/ 282第四节草拟遗诏,立皇太子/ 288第五节为权力殉葬/ 293第六节斯人已逝/ 299 附上官婉儿诗词/ 304第一章掖庭中的血雨腥风:襁褓入宫,生而为奴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旧唐书 第一节 祸从天降上官仪怎么也没有想到,今日竟然成了自己的死期。宣读圣旨的官吏读着上官仪的罪名:与废太子忠勾结,意图谋反。另有些臧否的话,大概是说上官仪是罪大恶极的人,什么“离间二圣,无人臣礼”。为官多年的上官仪自然明白自己真正的罪名是什么。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的这八个字,才是他满门忠烈而今却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上官仪官拜宰相,官职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可以说正值仕途如日中天的时期。他以自己盖世的才华和多年的忠心驰聘官场,却不想竟然栽了这样一个大跟头。当年唐太宗在位的时候,上官仪也算是御前受器重的人,每每太宗亲自起草诏书的时候,都要上官仪给予意见,然后再向下颁布和实行。太宗驾崩后,高宗即位,对上官仪的才华也很看重,多次为其加官进爵,直至位列宰相。通过科举考试而位极人臣,终于实现自己多年夙愿的上官仪,此刻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不怕死,怕的是死后的天下、死后的朝廷。唐高宗这么宠信武后,任由武后专权,上官仪几乎看到了李唐王朝日落西山的图景。他也正是因为担忧武后的专权会影响到社稷的安危,才在唐高宗对武后深恶痛绝的时候,想要促成废后一事。当皇帝问上官仪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百官的心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高宗没有如以往一般袒护皇后,而是命上官仪起草了一份废后诏书,才华横溢的上官仪即刻完成了。墨的香味在整个房间中飘散着,令上官仪有些喜不自胜,懦弱的皇帝终于清醒了,明白了什么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却不想,未等诏书的墨迹变干,闻讯赶到的皇后武氏已经闯了进来,在场的上官仪和唐高宗都惊呆了。武氏径自夺过上官仪手中的诏书,粗蛮地扔到地上,便开始了哭诉,其间夹杂着对皇帝想要废除自己的痛心和委屈。这样梨花带雨的美人,说起道理来还头头是道,唐高宗马上又变回了往日对皇后言听计从的样子,屏退了左右。唐高宗将对自己妻子的愤怒和猜疑一股脑地抛之脑后了,此刻的他不像一位呼风唤雨的一国之君,更像一个普通的男人,因为和妻子闹别扭而想要休妻,但情比金坚的他们终归是和好如初了。上官仪带着几分失落离开了皇宫。想到当今圣上在位几年来的循规蹈矩,对武皇后的百依百顺,上官仪感到深深的失望。他又想起了先皇在位时天象预示出的“女主昌”和“并杀伐”,这让人不寒而栗的预言今日竟当真要发生了吗?原来那个危及李唐王朝的人不是李君羡,而是当今的武皇后。想到这里,他感到一股深切的悲伤,行走在夜凉如水的秋风中,不觉就到了距离兴庆宫不远的上官府。上官府修得很漂亮,对得起他这个宰相的头衔,府中雕梁玉柱、回廊幽深,花园中菊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想到古代以菊花来表达文人的高洁和卓尔不群的风骨,他感到欣慰了不少。后来,高宗再也没有提起过废皇后的事情。经此一事,高宗和武后的感情显然更加如胶似漆,聪明的武后自然明白,即使高宗再懦弱,他也是掌握着她命运的那个人,她不得不有所收敛自己的行为。但武后还是要追究的,尽管不能拿皇帝怎么样,却可以打压其他想把她拉下马的人。上官仪当时就明白,武后最终是容不下他的。尽管武后对他的文采也颇为赏识,但这种赏识与他企图废掉皇后的威胁相比,显得很是微不足道。他的幕僚建议他早做防范,或者干脆去跟武后表忠心,也许武后可以不杀他,起码能够不连累他的家人和朋友。上官仪不愿意出卖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风骨和操守,不愿意做左右摇摆的墙头草,即使肝脑涂地,他也心甘情愿,因为他尽了臣子的责任。至于他的家人的命运,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因为他知道,儿子庭芝也会看不起一个没有节气、苟且偷生的父亲。庭芝的妻子郑氏如今有孕在身,整个上官府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欢乐中,却不想血光之灾即将到来。“上官大人,接旨吧!”响亮的声音将上官仪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他明白,该来的总会来的。上官一族,不论长幼,统统被收监,包括刚刚产下幼女的郑氏。不容半句辩解,圣旨被下达的那一刻,上官仪就知道自己百口莫辩了。谋反?父亲上官仪忠心耿耿,这其中肯定有天大的误会。上官庭芝想要面圣,代父亲请命,却没想到,他也一并被押入了大牢,听候发落……上官庭芝年少气盛,怎能容许父亲被人这样陷害。他自然不知道这灾祸的根源不过是一份诏书,但这份诏书又有千斤重,重到能让上官一族尽数丧命。上官仪能做的只是摇摇头,感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还没来得及多看看上官婉儿,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就被送入了死牢,而怀抱婉儿的郑氏免于一死,被带到掖庭成为永世不得翻身的宫奴。郑氏不能探望丈夫和公公,每日以泪洗面,也没有人可以诉说。她想到过死,先用毒药毒死自己的孩子婉儿,再服毒自尽,黄泉路上他们一家人还能有个伴。但只要一看到怀抱中眉清目秀的孩子的笑脸,她就有些于心不忍了。这种沦为奴婢的日子是没有尽头的,苟活于世并非她所愿,但为了孩子,她知道自己要忍。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伴随着婉儿啼哭声的,是从睡梦中愕然惊醒的郑氏的哭喊,她恍惚看到了刑场上彪悍的刽子手,一手提着一颗鲜血淋漓的人头,正大步朝自己走来,那两个人头就是自己丈夫和公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