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子 日期:2015-12-16 22:13:34
★小说的生动,历史的厚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既有帝王们的文治武功、治国心法,也有名臣才子的权谋与沉浮。
★一套荡气回肠的帝王兴亡录。作品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传记式的帝王长卷,热血沸腾的打江山与守江山的传奇。非沉思不能探其幽远,非品读不能知其恢宏。
★这是一套值得品读和收藏的历史大书,帝王们起伏跌宕、精彩绝伦的一生,值得你阅读和体会。
★看小说,识帝王,懂历史,更懂智慧与谋略。
★东子著的《秦始皇秘史》是《翰林书院帝王史系列》其中之一,本书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本书简介:
东子著的《秦始皇秘史》是《翰林书院帝王史系列》其中之一,讲述的是秦始皇自登基后至死亡期间一生的功过是非以及后人对其的评价。
本套丛书的每一分册,都在广泛而真实的史料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叙写了每位帝王百转千回、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谷、坚定与疑惑、气魄与迷茫。通过本套丛书,你将了解历史上这些独一无二的人物,进入他们尘封弥久的精彩世界。
作者简介:
东子,历史爱好者与研究者,曾任报社记者,现为某网站历史专栏特约编辑。思维缜密,文风豪迈,阅其文字常有酣畅淋漓之感。平日喜欢看书、写作、旅游。
目录:
上篇秦王扫六合
第一章/平乱
出击
自寻死路
卫商吕不韦
奇货可居
赵政出世
难解的迷局
罪恶的种子入土
博弈
吕不韦的命运
第二章/不可或缺的人才
水工郑国
大才初显
完美结局上篇秦王扫六合
第一章/平乱
出击
自寻死路
卫商吕不韦
奇货可居
赵政出世
难解的迷局
罪恶的种子入土
博弈
吕不韦的命运
第二章/不可或缺的人才
水工郑国
大才初显
完美结局
茅焦无畏劝秦王
两难的韩非
文武兼治
第三章/统一战争打响
先祖的荣耀
六世之余烈
术治灭韩
难缠的对手
传奇名将
灭国之战
第四章/易水寒
骄傲的资本
密谋正在上演
刺秦
千古侠客的巅峰
第五章/最后的挣扎
一次试探
水淹大梁城
人才的重要性
亦敌亦友的邻国
大国动荡
年轻人占了上风
老将王翦再度出山
天平开始倾斜
齐王投降
偏安亡齐
百越亦是华夏
下篇皇帝之始
第六章/建章立制
定立帝号
不可忽视的阴阳家
严密而高效的官僚制度
行政分工
郡县还是分封
第七章/盘整中华
君臣等级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书同文
赋税和徭役
第八章/傲视百代的工程
万里长城的秘密
修建道路
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
销锋铸镰以防民变
饱受争议的阿房宫
骊山大墓
第九章/巡狩天下
巡狩的意义
秦始皇的早期巡狩活动
封禅
寻仙问道
第四次巡狩
意外的收获
焚书与坑儒的真相
第十章/四面危机
第五次巡狩
东南有天子气
看不见的对手
危机从内部开始
第十一章/走向坍塌的王朝
沙丘之死
谁谋杀了秦始皇
权柄的归属
被欲望灼烧的赵高
针锋相对
目光短浅的李斯
扶苏之死
一场破坏性的政变
第十二章/一生功过
“秦始皇”的符号化
反对的声音
功过究竟是哪般
谁来负责这次巡狩有一个核心的目的,那就是去泰山封禅。
“封禅”是天子对天地最为隆重的一种祭礼。“封”的意思是在泰山的顶上筑坛祭天,“报天之功”;“禅”也就是在梁父山除地祭地,“报地之功”。梁父山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先祭天,后祭地,“封”和“禅”是这种大典的两个关键步骤,所以合称“封禅”。
封禅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活动。《五经通义》中记载:“异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依照惯例,尤其是推翻前朝的“革命”之君才有资格以封禅的形式向天地报功,也向自己臣民证明自己奉天承运。这对任何统治者来说都是一种特权和无上的荣耀。
事实上,古代邦国之君很早就有了祭天的行为,只是在具体的地点和礼仪方面有所不同而已。从西周以后,封禅之礼已经定型,更加规范,地点也被固定下来了。与此相关的一些观念和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儒家的整理和发挥后,封禅成了唯有最高统治者才有资格执行的一件事情。
秦始皇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禅的皇帝。因为自周天子影响力逐渐衰微的时代背景下,泰山很久没有举行过封禅仪式了,具体的操作规程也变得不可考证了。为了办好这个隆重的大典,秦始皇“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共同商议封禅的种种礼仪。这群儒生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而他们提出的意见,大多数要么迂腐不堪,要么就烦琐难行。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有人认为主张登山祭天的时候要用蒲草包裹车轮,避免对泰山的一草一木有所损伤,有的儒生主张封禅的时候要扫地而祭,铺地的席子必须用茅草编织。对于这些意见,秦始皇并没有采纳。
一怒之下,秦始皇抛开群儒,令人开山修道并修建祭祀用的祭坛。在礼仪的选择上,他参照秦国祭祀上天的礼仪,设计了一套礼仪制度。随后,他亲率随行的重臣,登上泰山顶峰,完成了祭祀的仪式。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封禅大典的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可靠文献记载的首次封禅大典。
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这是因为封禅可以说是一个导火索,秦始皇自封禅以后,无论是性格还是政策都有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秦始皇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先一点,封禅仪式的完成导致了秦始皇内心的自大。从议定帝号开始,秦始皇的骄奢之心就已经有些端倪了。而封禅是神化王权、圣化帝王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这种活动只会滋养秦始皇的骄奢之心。这种行为只能使得皇帝产生一种神圣无比的绝对权威感,这也是秦始皇后来妄自尊大、骄奢狂妄的最重要的心理根源。这种心理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的秦王朝无疑是起到负面作用的。
封禅的另外一项不良后果就是导致了秦始皇对儒生的轻蔑和不屑。在秦始皇刚刚称帝之初,一直笃信“法家”的秦始皇对儒生还是有一定好感的。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儒家可以说是最重视君臣尊卑的礼法的。这对急于树立权威的秦始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此,刚刚统一六国后不久,秦始皇就征召了一批大儒,任命他们为博士,可以参政议政。此外,秦始皇对于儒生制定的那一套规范君臣作为的礼仪还是非常满意的。然而,群儒的施政理念在秦始皇这里根本行不通,于是他们就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各种形式化的礼仪之上了。鼓吹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其中就少不了群儒的鼓吹。在达到齐鲁地区后,秦始皇瞻仰了孔子的故居,对孔子的后裔也进行了加封。一时间,儒生很是风光。
但是当真正需要办事的时候,儒学的弊端、腐儒的守旧和浅薄在秦始皇面前暴露无遗。这群儒生乘兴而来,却最终被秦始皇泼了一盆的冷水。这让这群儒生心中非常不满。他们最终以秦始皇在封禅途中遭受到暴雨为发泄点,“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儒家以封禅为圣德之举,但是他们利用途中遇雨宣扬秦始皇的无德,这又暴露了儒生浅薄和幼稚的一面。
秦始皇对儒生甚至是儒学的态度就此改变。以后秦始皇对儒学持有一定的偏见,甚至最后做出“焚书坑儒”的事情,这都可以说是这次封禅过程中儒生的无能所引发的。
第三个恶果就是引发了秦始皇的寻仙求药之心。当时齐鲁大地有两种特有的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仁义之道的儒学和方仙之道的神仙学。关于这一点,后文会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但是,儒生将秦始皇以封禅的名义带到了齐鲁之地,于是大批的术士也开始向秦始皇兜售自己的学说。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儒者遭到鄙弃,术士受到青睐,这也许是秦始皇这次封禅最没有料想到的一个后果,也是对秦王朝后期政治走向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恶果。
秦始皇的这次封禅以及由封禅引发和衍生出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也标志着秦王朝的走向已经开始改变。这将在以后秦始皇的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