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梁思礼院士传记


作者:石磊,杨利伟  日期:2015-12-23 12:40:59



该书作者石磊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写作航天科普图书等近20部;作者杨利伟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办公室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并兼任梁思礼院士秘书。作者通过几年的努力,多次采访了梁思礼院士本人,搜集了大量有关他的家庭和本人的历史资料,以及访谈、有关人员回忆、采集工程小组成员的帮助,梁思礼院士本人还亲自审阅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梁思礼院士的女儿梁红还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初稿写作,保证了该书内容的真实性。书稿语言平实,情节感人,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较强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本书简介:
  本书生动翔实地记述了我国导弹、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崇高的精神世界,弘扬了梁思礼院士孜孜求实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为中国航天珍藏一份珍贵的文化财产。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记载航天历史、传承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新人、促进航天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石磊,原中国航天报社总编辑、中国宇航出版社副社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写作航天科普图书近20部。
  杨利伟,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办公室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并兼任梁思礼院士的秘书。参与编写多部纪实和科普书籍。
  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前言序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序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善于引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积累精神财富,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组织编写一套《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同时也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在中国航天事业“续航天梦、筑强军梦、圆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出版这套《丛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记载航天历史。航天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成长历程反映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这套《丛书》不仅是航天院士个人的传记,也从不同侧面记载了中国航天从技术到管理、从思想到精神的真实历史。弘扬航天文化。宣传航天院士,就是站在科学的高度,向社会各界全面宣传航天事业,弘扬航天文化,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传承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是包括航天院士在内的几代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提炼、传承而逐渐形成的,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丛书》全面反映了航天院士的学术成就、科学作风和思想品格,有助于航天精神薪火相传。培育航天人才。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完成了新老交替,一代航天新人正在茁壮成长。《丛书》是泽被后世的人才工程,对于培育航天人才、发展航天事业、铸造新的辉煌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丛书》是一套具有航天特色的爱国主义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航天、投身航天、奉献航天,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再攀高峰,使中国航天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续写辉煌。
  高红卫2014年1月 1996年8月,72岁的梁思礼从科技委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成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的顾问。按说他应该回家享享清福了,可他闲不下来,他关心时事,关心国防,还时不时发表些观点、意见,有人和他开玩笑说,您老现在说了也没啥用了。他却一本正经地说:“匹夫有责嘛!”
  梁思礼是一个具有战略头脑和超前思维的航天科学家。他经常关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高屋建瓴,着眼大局,并表述自己的见解。2006年发生的两件事情和网络上转发的两篇文章,引发了梁思礼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件事是2006年6月,美国举行了一场名为“英勇盾牌”的军事演习,并请中国派军事观摩团去观摩。据新华网专稿报道:
  中国观摩团在美国关岛观摩了美军代号为“英勇盾牌”的军事演习。由于这是美军首次邀请被视为将有可能对其构成潜在“军事威胁”的中方观摩美军演习,因而受到西方媒体和军事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英勇盾牌”演习虽然冠以“盾牌”之名,但却远非单纯的防御性行动。从战略层面讲,演习暗含遏制现实和潜在对手,具有很明显的攻势意味。从战术层面讲,如此规模的海空部队集结,有着非常突出的实战含义。
  梁思礼在电视上看到,美国的军演有3个航空母舰编队,包括30艘军舰、B2轰炸机和F15、F16、F18战斗机。参加演习的包括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多个军兵种。空军派出了来自全美10个空军基地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和其他支援机种,海军陆战队的一个飞机联队和海岸警卫队也参加了演习。这是美军在越战后**规模的一次海空集结,以检验美军的快速反应和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军演一派气势汹汹的架势。梁思礼感到,不能小看这次演习,它是在美国即将对日本和韩国的驻军进行大规模调整之前举行的,这些调整给人造成的错觉是它将减轻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因此美国希望借此次军演向中国发出警告:这些军事调整并不意味着美国将放弃东亚。
  第二件事是佐利克辞职。佐利克是美国国务院第二号实权人物,地位仅次于美国国务卿赖斯,是美国对华政策高级参与者。2005年9月21日,佐利克在纽约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晚宴上发表了题为《从成员到责任:中国向何处去?》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本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运用其影响力。要回答这一问题,现在是超越对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成员资格敞开大门的政策的时候了:我们需要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梁思礼认为,佐利克的意思是,中美绞在一块了,有很多利益是相连的,既有相互平衡又有相互威慑。你要负责任的话,咱们两家井水不犯河水,保持现状。但是,就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突然辞职了,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辞职的?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会不会有变化?
  与此相关的是梁思礼在网络上看到的两篇文章,作者是两个年轻的美国学者,一个是布鲁金斯学会的莱勃,一个是兰德公司的普列斯。他们文章的基本意思是,美国可以一次摧毁俄、中的核力量,中国基本无还手之力。所以,目前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平衡已经被打破,美国取得了主动权。他们谈到,来自美国的核攻击将彻底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甚至根本不需要向中国发起突然袭击,因为中国核力量反应速度太慢了,只有东风五号导弹能打到美国本土,但是没有机动部署,现在部署在山区,以山峰作为掩护,美国用巡航导弹或者B2隐形飞机用核弹完全可以摧毁。还说,现在东风31号导弹打不到美国本土,没有机动部署,只有部署了大量东风31A导弹之后,才具备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需要10年才能建立。当然,他们也表示,这些都是用电脑模拟出来的。这两个年轻学者的另一篇文章是《WhichDirectioninSpace》(中文译为《空间向何处发展》)。
  以上两件事和两篇文章触动了梁思礼敏感的神经,他就中美关系现状和未来中国安全,联系到中国航天到底该这么办,做了一番深入思考。在2006年6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年会上,他非常认真地做了一个长篇发言,提出了“航天发展的顶层设计问题”。
  梁思礼谈到:
  我做了一番思考,联系到中国航天今后的发展,我觉得需要一个顶层设计。研究未来若干年,譬如20年、30年甚至50年,整个国家能够为航天投资多少?假如把这些投资看作一个大饼,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切这个大饼,哪块大、哪块小,孰轻孰重?在规划上,一窝蜂全上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确确实实你得承认,中国与美国比,在军事、经济、科技上完全是非对称的,你不能跟他兵对兵、将对将,你同他打常规战是打不过他的。所以,我们怎么办呢?就是得有个东西,让他不敢打,不能打,这是我们航天的首要任务,对国家安全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他不敢打。
  中国的核战略应该是有限的、有效的核威慑。中国也不需要大量的核武器,没那么多钱,做多了没必要,将来销毁它还费劲。但是,你总得要有一定的数量,而且这个东西必须能从我们本土打到对手国本土大部分大城市。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中美以后可能会处于对抗的态势,美国将把中国看成是潜在的对手。现在我们使用软实力,我们谈和平、和谐、和为贵,但对潜在的对手还要有一手硬的。美国的军演,实际就是向你示威、耀武扬威,你怎么办?你跟他兵对兵、将对将,用常规兵力、常规武器对抗,我们干不过美国。所以,我们几位老同志主张搞新一代“杀手锏”武器。在现有的战略武器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有一手能震得住对手的法宝,即使你对付弹道式导弹的MD系统导
  弹防御系统)在10~15年后建设好了,你也对付不了我们的“杀手锏”。
  我看过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写的一个回忆录式的文章,他经历过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美国要制裁古巴,制裁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用导弹打,一个是封锁、围。军方极力主张用导弹打古巴,但肯尼迪总统得知苏联的中程导弹也已经运到了古巴。他问了空军司令一句话:“你能不能保证古巴的核弹头一个也打不到美国?”空军司令说:“我保证不了。”结果,肯尼迪就下决心采用封锁的办法,没敢用打的方案。麦克纳马拉在文章里还说,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总统敢于冒美国本土遭受一发核弹头打击的风险。
  到现在为止,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花了460亿美元,也许远远不止这个数,他是一定要继续干下去的,不管有多少困难。他一旦搞成了,我们的弹道式导弹的战斗力和威慑力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现在就要在他搞成之前或同时,拿出一个导弹防御系统对我们没有办法的“杀手锏”,有了它,就可以四两拨千斤。
  梁思礼动情地提出:为了中国的长远和平和利益,中国航天应当打“三大战役”。**个战役是“过去时”:“两弹一星”,保证了国家50年和平发展的环境;第二个战役是“现在时”:当下服役的战略核武器;第三个战役应当是“未来时”:研制新型“杀手锏”,而且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他说:
  我很着急,我们很多赞成这件事的人都很着急,希望能引起领导和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在国家“切大饼”的方案中,一定要把国防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强航天的未来规划。
  关于“空间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梁思礼也有些焦虑。尽管时下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国家2020规划的重点工程,确实壮国威、振民心。但是,梁思礼从繁花似锦的表象看到了另外的问题,中国的这两个工程并不是互相联系的,而是平行发展、各干各的。那么,未来空间探索的发展向何处去,目的何在,又由谁来考虑和决策呢?
  梁思礼注意到国际上对此问题,各国均有自己不同的考虑。美国宣称不再重返月球,要到火星去,一定要到人们没有到过的地方;而欧盟发表了一个白皮书,主张空间技术应当多管我们地球上的事。梁思礼想:我们中国空间探索的*终目的是什么?是准备建一个月球站,还是准备到哪里去?
  梁思礼的看法是我们的立足点还是应该“向内”,以人为本先把地球上的事搞好。他在科技委年会上发言说:
  前面谈到如何切大饼的问题,国防要切一个角,应该是**;再切第二块大的,就是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卫星应用系统,特别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对地观测和通信卫星等,当然通信问题将来可以让市场去搞;第三块才是搞载人和探月等工程。
  美国的目标是哪里人没有到他就去哪里,占领技术制高点,做全球老大。我们完全没必要那样做,也没必要跟着他的脚印走,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要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要有一定的份额,但不要把蛋糕切得那么大,在两个工程的上面要有个顶层设计,把两大工程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相互衔接起来。
  难能可贵的是,已到从心所欲之龄的梁思礼并不乏想象力,他还充满遐想地说:
  我们应不应该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将来地球上的能源总是要用光的,我们真正要创新,可不可以考虑用现在的空间能力搞一个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当然这个事就复杂得多、问题也很多了。但是现在就需要有个人去想这件事,去摸索。譬如怎么把太阳能输送回地球?你要用微波输送回来,那么大功率的微波束下来会带来什么影响?等等。将来总有一天我们的化学能源,石油也好、天然气也好、煤也好,都要用光,甚至铀也会用光,铀矿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可不可以现在开始考虑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事?
  为此,他还于2005年9月5日专门给***主席写了一份关于研发我国空间电站的建议信。科技委年会结束后不久,梁思礼提出的“顶层设计”问题,特别是他关于开展第三大战役,即“未来时”:研制新型“杀手锏”的建议,很快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同,有19位院士联名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信,希望国家重视此事,就像当年航天发展有“八年四弹”“两弹一星”“三抓任务”等长远规划一样。……







阅读提示:梁思礼院士传记的作者是石磊,杨利伟,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梁思礼院士传记下载地址

上一本:尼采传:上帝死了!
下一本:唐太宗:*善于用人的皇帝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