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古寅 ,彭华杰 日期:2016-01-02 11:45:49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也参考了中外时贤的新著,并努力表达出新意。
天子娇女,千古女皇。是女杰还是荡妇,是英雄还是昏君?碑之无字,任人评说。中国历史上出了个武则天,增加了历史的鲜活感和趣味性。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和谐而生动,我们也不揣冒昧,编撰此书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
本书简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女政治家。她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半个世纪,集明主、暴君、风流女皇于一身。她的出现,打破了男人主宰中国历史的一统天下。
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也参考了中外时贤的新著,并努力表达出新意。
天子娇女,千古女皇。是女杰还是荡妇,是英雄还是昏君?碑之无字,任人评说。中国历史上出了个武则天,增加了历史的鲜活感和趣味性。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和谐而生动,我们也不揣冒昧,编撰此书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
作者简介:
李古寅,汉族,1944年12月生,1982年兰州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毕业。曾长期担任河南省图书馆业务副馆长,河南省五、六、七届政协委员,被河南省图书馆学会评选为专家学者、古籍整理、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其学有本源,治学严谨,于中国古文献开发用功最勤,对
目录:
》、《败经》、《反经》、《中说》等书近二十部,均受到学界和读者的好评。
目录:
一、龙女降世
武士彟其人
龙女降生
二、梦兆日月
从武照到媚娘
武照入宫
宠幸初临
大难不死
太子废立
太子宠幸武媚娘
太宗李世民驾崩
三、二次进宫
感业寺恋俗一、龙女降世
武士彟其人
龙女降生
二、梦兆日月
从武照到媚娘
武照入宫
宠幸初临
大难不死
太子废立
太子宠幸武媚娘
太宗李世民驾崩
三、二次进宫
感业寺恋俗
二次进宫
杀鸡儆猴
四、蜇计暗施
滴血验亲
谁说虎毒不食子
大网张开
五、册封皇后
网罗许、李
废立皇后
宫中禁猫与东都之恋
无忌自杀
李义府终遭恶报
封赐武氏族人
六、并称“二圣”
“二圣”还是“一圣”
子女生死劫
七、临朝称制
《讨武曌檄》
外戚沉浮
铜匦与酷吏
走向女皇的神秘之路
八、改唐为周
弥勒菩萨转世
诛杀薛怀义
两妃失踪
铁券誓文
蓄养男妓
九、神龙革命
“二张”被诛
大周帝国的终结
韦皇后干政
武三思乱宫廷
女皇升天
前言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女政治家。她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半个世纪,集明主、暴君、风流女皇于一身。她的出现,打破了男人主宰中国历史的一统天下。
一千多年来,对这位女皇的是非功过,毁誉褒贬,议论万殊。
历史上的武则天,之所以毁誉并至,褒贬兼有,盖因武氏一生有着太多不同寻常之处:
其一,武氏出身并非望族,而能少年入宫;其二,入宫之后,又被逐出宫,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其三,从感业寺卷土重来,二次进宫;其四,二次进宫,便力压群芳,迅即被册封为皇后;其五,由册封皇后,到并称“二圣”;其六,由并称“二圣”,到临朝称制;其七,由临朝称制,而改唐为周;其八,“神龙革命”,武周覆灭,而武则天不死;其九,武氏举贤任能,又滥杀无辜,但能掌握有度;其十,武氏搜罗男宠,淫乱宫廷,而社会稳定;其十一,武氏幼读儒学,入宫又笃信佛典,并利用佛教登上女皇宝座……
武氏其人可以说浑身皆谜。如年龄、出生之地,都没有定论;武则天称帝,但最后又去帝号称皇后,足证其对当皇帝也狐疑不定;她的男宠问题,正史皆直书不避,但细究起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女政治家。她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半个世纪,集明主、暴君、风流女皇于一身。她的出现,打破了男人主宰中国历史的一统天下。
一千多年来,对这位女皇的是非功过,毁誉褒贬,议论万殊。
历史上的武则天,之所以毁誉并至,褒贬兼有,盖因武氏一生有着太多不同寻常之处:
其一,武氏出身并非望族,而能少年入宫;其二,入宫之后,又被逐出宫,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其三,从感业寺卷土重来,二次进宫;其四,二次进宫,便力压群芳,迅即被册封为皇后;其五,由册封皇后,到并称“二圣”;其六,由并称“二圣”,到临朝称制;其七,由临朝称制,而改唐为周;其八,“神龙革命”,武周覆灭,而武则天不死;其九,武氏举贤任能,又滥杀无辜,但能掌握有度;其十,武氏搜罗男宠,淫乱宫廷,而社会稳定;其十一,武氏幼读儒学,入宫又笃信佛典,并利用佛教登上女皇宝座……
武氏其人可以说浑身皆谜。如年龄、出生之地,都没有定论;武则天称帝,但最后又去帝号称皇后,足证其对当皇帝也狐疑不定;她的男宠问题,正史皆直书不避,但细究起来,武氏六七十岁始得男宠,而且闹得风风火火,沸沸扬扬,从生理上推断,不能不是一团谜;最后是武氏墓前之无字碑,这是武氏最后的创造,并吊起人们的悬念,谜团上又罩上一层神秘的雾。
中国历史上出了个武则天,增加了历史的鲜活感和趣味性。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也参考了中外时贤的新著,并努力表达出新意。
本书是集体创作,我们编书同仁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因学识浅薄,见闻孤陋,难免类例失范,斧琢欠工,不足地方尚多,诚盼敬爱的读者朋友惠于指正。
看恩怨情仇,话权利交错。
论千古女皇,解无字碑歌。
武士彟其人
谁也不曾想到,一个木材商人能封官晋爵,进入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更不会想到,他的女儿能做皇帝。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就是武士彟的女儿武则天。
武则天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史学家历来争论不休。有说她出生在山西文水,有说她出生在四川广元,也有说是西安,更有人说她生在扬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出生在何地呢?
历史学家郭沫若根据《李义山诗集》中《利州江潭作》一文中的有关记载,认为李义山在此诗自注中的“感孕金轮所”之说中的“金轮”,即指武则天,并且她曾自我册封为“金轮圣神皇帝”,“感孕”是指帝王因感动天神而身怀六甲。后来,武则天改唐为周做了一代骄人的女皇帝,所以李义山在自注中使用了这样的敬语。唐代的利州,即为今日之四川省广元县。郭沫若根据唐代诗人李义山的诗题自注判断武则天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县。郭沫若在他编写的《武则天》历史剧中还说:“武后的父亲曾在利州做过都督,武后即生于广元县。今广元县犹有武后生处,曰则天乡,有寺曰皇泽寺,寺内有武后石刻像。”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则不同意郭沫若的这一判断。他在《新建设》l961年第一期《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文及附记中叙述道:“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
年),《册府元龟》中有两条材料,说明武德末年武则天的父亲在扬州,任扬州都督长史。以此看来,武则天出生在四川的说法是不大可能的。”“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利州都督任上是贞观五年的事,这时武则天已经八岁了。在此之前,贞观元年任利州都督的是罗寿和李孝常。如此说来,武则天不可能生在利州。”然而,武则天究竟出生在何地,吴晗先生也没有下一个明确结论。这就为我们留下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为揭开武则天出生地之谜,我们有必要先来叙述一下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另一说为“镬”)的一些历史情况,以便为寻找武则天真实的出生地打开缺口。
武士彟,生于北齐隆化元年(576年),山西文水人,是经营木材致富的“寒族”,自幼喜欢读书,聪敏异常,好交友,礼贤下士,常以陶朱公范蠡作他人生的楷模。他知道口袋里仅仅有几个钱还不行,还难以得到世人和上层社会的认可。而要彻底摆脱“寒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自己去奋斗,用金钱去开辟一条人生的仕途之路,从而不再被别人认为是下三烂。因之,他每读书见有扶主立国之描述,便反复研读,深刻领会。他的父亲见儿子胸有大志,便要他发愤自强,并大力支持他的事业。
他在和乡人许文宝来往各地贩卖木材之余,营造了一大片山林栽种数万棵小树。这些小树,十几年时间便长得高大挺拔,成为有用的房屋和庙宇的建筑材料。武士彟既经营木材,又营造山林,很快财源就像流水一样滚滚而来,他也成为了方圆百里闻名的大富商。
山西地区冬季较长,且东有太行山脉,成为一座天然的屏障,夏季起风时大雨往往集中于山麓。同时,西北有广阔的沙漠,寒风狂吹朔方,生态环境很差,极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武士彟选择的林业,正好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他成为大地主和大商人,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一天,酒足饭饱之后,武士彟和好友许文宝在树林中观看一天天茁壮成长的高大林木,兴奋异常。二人边走边说:“从今以后,我们可要发大财了,钱多的可是几辈子都花不完呀!”
许文宝道:“我看赚的钱,足够咱两家用一辈子的了。可是,要那么多钱干
啥用呢?”武士彟说:“咱们虽然发了财,但无权无势,还时常受官府敲诈勒索。我要用钱走向仕途,整治一下贪官污吏,以解心头之恨。”许文宝虽不再言语,但心里很佩服他的这位仗义豪爽的朋友。说来也巧,这天,李渊领兵经过文水县,久闻武士彟是个开明的富商,仗义疏财,就特地到武家休息,想结识一下大名鼎鼎的武士彟。
武士彟平素就仰慕名流,喜欢与有才学的人交往。今见李渊相貌堂堂,龙睛含威,双耳垂肩,一表人才,分明有帝王之相,十分敬佩,便立即招呼家人好酒相待。
原来李渊是奉隋炀帝之命,以山西、河北巡抚使身份带兵去河津一带讨伐农民起义军首领毋端儿的。毋端儿聚众数千人,到处攻城略地,抢粮夺财。隋炀
帝大为恼火,特派李渊带兵前往围剿。武士彟见李渊不仅有帝王之相,又是朝廷的重臣,款待殷勤,天天酒席相敬,杯来盏往,十分投机,临行并赠送丰厚的礼帛。为此,李渊十分感激,把他视为知己。
此后,李渊带兵行军,往来于临汾、晋阳一带时,便住宿在武士彟家。大业十三年(617年),因李渊讨“贼”有功,隋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李渊为报答武士彟款待之情,特命武士彟为晋阳行军司铠。
当时,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611年先有农民领袖王薄在长白山发动起义,星星之火,很快便燃烧到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浙江和宁夏等地。到614年农民起义军已席卷全国,其中河南的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河北窦建德领导的义军,以及杜伏威领导的江淮义军,是三支实力最强大的农民起义队伍。风起云涌的起义大军,直接威胁着隋王朝的统治。正在这时,外族势力突厥又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形势非常危急。这时,李渊命副留守高君雅和王仁恭合力抵抗,务必保住马邑不被攻破。谁知,二人出师不利,伤亡惨重。李渊担心隋炀帝问罪,随即有起兵的意图。战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还不如拼搏一下,兴许还可能活下去。正当李渊忧愁之际,他的二儿子李世民看出了父亲的心思,趁机劝其父要当机立断,不要想得太多,以免耽误了时机。李渊对此重大举动,决策十分慎重,万一不成,反遭灭族杀身之祸,此事绝不可妄动。无奈,李世民便请父亲的好友武士彟共同劝说李渊快速发动兵变,成就大事。
这天傍晚,武士彟手执蒲扇,大摇大摆地来到李渊的留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