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艳红 申志民 日期:2016-02-24 12:00:25
1.无论你是创业者、管理者,还是普通上班族,实干型企业家的创业精神、突破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2.在互联网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就是商业模式,鼎庆真正做到了“用户**”。
本书简介:
李万升,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农民工,经历了童年的不幸,“戎马生涯”的历练和“鬼门关”的考验,勇闯关东,艰难中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成立了鼎.庆公司,转身自己当老板。在20余年里,李万升斩荆披棘,带领员工创造了从身上只有70块钱到资产上亿的优秀企业家的财富神话。他是企业家,也是慈善家。无论是抗震救灾、抗洪抢险,还是无偿献血、助学扶老,他总是站在一线,道义担当,回馈社会。
作者简介:
申志民,资深媒体人,公益人,“说出你的故事”公益基金核心发起人,高校《新闻采访写作》讲师,著有《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王艳红,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现任长春市鼎庆(集团)公司企划部部长,吉林省志愿者协会副理事,曾荣获“吉林省雅安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长春市宣传工作先进标兵”、长春市“长春好人”等众多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篇企业家李万升
——昨日的艰辛,今日的努力,明日的辉煌
第一章新时代勇闯关东——李万升的苦难辉煌/3
第一节童年的不幸:苦难是一所学校/3
第二节咱当兵的人:“戎马生涯”的历练/11
第三节生死“鬼门关”:人生最低谷的考验/14
第四节勇闯关东:好男儿志在四方/16
第五节新起点:从蹬“倒骑驴”开始/18
第六节华丽转身:自己当老板/20
第七节开辟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22
第八节从身上只有70块钱到家喻户晓的优秀企业家/26
第二章优秀企业家李万升——个人风格、魅力与力量/29第一篇企业家李万升——昨日的艰辛,今日的努力,明日的辉煌第一章新时代勇闯关东——李万升的苦难辉煌/3第一节童年的不幸:苦难是一所学校/3第二节咱当兵的人:“戎马生涯”的历练/11第三节生死“鬼门关”:人生最低谷的考验/14第四节勇闯关东:好男儿志在四方/16第五节新起点:从蹬“倒骑驴”开始/18第六节华丽转身:自己当老板/20第七节开辟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22第八节从身上只有70块钱到家喻户晓的优秀企业家/26第二章优秀企业家李万升——个人风格、魅力与力量/29第一节“倒骑驴”蹬出一片天/29第二节今天的诚信就是明天的市场/32第三节困难无其数,坚决不动摇/35第四节竞争对手是最好的老师/39第五节持续的学习能力决定竞争力/44第六节榜样的力量/49第七节他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52第八节我骄傲,我是鼎庆人/53第二篇企业家的精神——成功来自成长,做好企业“大家长”第三章企业就是一个育人的平台——企业家的成长/59第一节企业家要有什么/59第二节企业家的心胸与格局/68第三节企业家的成功和满足/73第四节企业家要顺势而为,不能逆势而行/76第四章企业家的精神、担当和信念/81第一节探索中的创业精神/81第二节成功后的突破精神/82第三节竞争中的聚焦战略/85第四节追求中的奉献精神/88第五节一直以创业者执着的精神前行/89第六节信念坚定,才可找到方向/91第三篇鼎庆企业管理——管得有特色、有力量、有风格第五章文化兴企——鼎庆稳固的基石和不竭的动力/97第一节企业文化搞不明白,企业就做不好/97第二节企业文化一定要实用、可落地/99第三节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员工的骨髓/109第四节企业文化要做到员工家里、渗透到客户心里/115第六章特色管理,基业常青——企业的管理“秘籍”/119第一节教导型企业,多元化管理/119第二节树立制度的权威/124第三节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130第四节以人为本创造生命辉煌——爱的管理/134第五节会议文化——小会议大管理/146第七章尊重员工,培养忠诚——鼎庆的团队建设/153第一节四个“精神薪水”/153第二节用人的批评之道/159第三节做导师型老板,培养员工的忠诚度/163第四节薪酬管理之道/167第五节诚信档案的追踪管理/171第四篇大善与大爱——道义李万升:义利并举,回馈社会第八章关怀备至,温暖如春——鼎庆的人文关怀/177第一节爱在企业大家庭/177第二节爱在兄弟姐妹间/181第三节爱在每一封家书里/183第九章无私大爱,奉献社会——鼎庆集团公益事业/197第一节汶川抗震/197第二节玉树抗震/201第三节雅安抗震/205第四节鲁甸抗震/209第五节永吉抗洪/215第六节无偿献血/216第七节助学扶老/217附录长春市鼎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万升个人简介/219致员工的一封信/221前言饮水思源,富不忘本
有人挖苦李万升:“李万升就是个疯子,就是个傻子,脑袋肯定出了问题。”也有人说:“有两个臭钱就想出风头,纯粹是得瑟。”这些中伤他的语言对他来说就像秋天的落叶,风来就会飘散。他记住的是雷锋曾经在日记中写到的那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他说:“我这样做,就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就是在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他就是长春市鼎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吉林省河南商会和长春市液化气行业商会会长李万升。
而今的李万升把初来长春人生地不熟的艰辛、找不到工作靠着从家带来的行李躺在火车站的经历说得风淡云轻。他记住的是母亲留着眼泪把他送到村口对他嘱托的那句“饮水思源,富不忘本”,这些年,李万升的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利润用于回报社会。除了积极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以外,还持续关注并照顾孤寡老人。
远离故土,乡情却难忘。“家乡是我的根,虽然它没有给我带来经济上的财富,精神上的财富却让我走到今天,但那份艰辛我不愿让家乡的孩子们再重走一遍。”李万升诚挚饮水思源,富不忘本财富从来都是青睐踏实肯干的人,财富从来都属于那些辛勤耕耘的人!
有人挖苦李万升:“李万升就是个疯子,就是个傻子,脑袋肯定出了问题。”也有人说:“有两个臭钱就想出风头,纯粹是得瑟。”这些中伤他的语言对他来说就像秋天的落叶,风来就会飘散。他记住的是雷锋曾经在日记中写到的那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他说:“我这样做,就是在传承雷锋精神,就是在履行一个公民的责任。”他就是长春市鼎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吉林省河南商会和长春市液化气行业商会会长李万升。
而今的李万升把初来长春人生地不熟的艰辛、找不到工作靠着从家带来的行李躺在火车站的经历说得风淡云轻。他记住的是母亲留着眼泪把他送到村口对他嘱托的那句“饮水思源,富不忘本”,这些年,李万升的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利润用于回报社会。除了积极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以外,还持续关注并照顾孤寡老人。
远离故土,乡情却难忘。“家乡是我的根,虽然它没有给我带来经济上的财富,精神上的财富却让我走到今天,但那份艰辛我不愿让家乡的孩子们再重走一遍。”李万升诚挚地说,“我出资100多万元为家乡修路,为村里打井,解决了乡亲们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村子里的水费、电费,十几年来,一直由我来承担。我还为家乡小学捐赠了桌椅、电脑,为学生捐赠了校服和书包,改变了那里的教学条件。我每年还为村子里200余名老人过重阳节,发放善款,其中,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我每人每月提供100元生活费,70岁以上的老人,我每人每月提供70元生活费……”
小时候那段为了吃一顿饱饭而行走在寻找粮食路上的时光让李万升养成了实在的性格,他讨厌虚伪。李万升认为做公益就得实实在在去做,做多做少没有关系,关键是有没有这个心、做应该做的事。他的这份责任影响着商会里的诸多人,因此商会成立之初,他们就为吉林大学和长春理工大学各捐助5万元帮助贫困学生改善生活,为长春理工大学的一位白血病患者捐助6万元,为农安县见义勇为老人殷凤林捐助5万元盖新房,甚至在一次商会会议上,听到绿园区有户贫困家庭,因孩子手术交不起医药费,商会知道后,二话没说,立刻发起了现场捐助活动,现场募捐近3万元……
谈论李万升的公益事业,很多人都用了一句话:他讨厌作秀。李万升自己也说,公益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面子上的事,而是坚持用心去做,用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去做。他的这种坚持,感动了众多人,也影响了众多人,由他担任会长的吉林省河南商会,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共募捐了50多万元资助贫困者。“做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而且现在做公益还缺少很多途径,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拓宽捐赠途径,联合和动员全省其他省市商会加入进来,为人们献爱心,让这个世界更美丽。”李万升描绘着他的公益蓝图,他的话,在这个冬日里让人感觉到温暖,因为这个世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天堂。第四节勇闯关东:好男儿志在四方卖韭菜虽然为家里挣来了几个零花钱,但依然不能实现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的心愿,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里的经济处境。务农无望,李万升决心到城里去闯一闯。但是不能瞎闯,要找好一个切入点,李万升想到了自己有个亲戚在长春。李万升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说了,夫妻俩真是心灵相通。张青霞的心里是充满矛盾的,她不愿意李万升去长春,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去开拓,会吃很多苦,她心疼丈夫。同时,新婚燕尔,确实难舍难分。但是,她也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人,她的内心有一个更美好、更广阔的舞台。从这一点上说,她又是支持丈夫到外面去闯一闯的,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方。俗话说:“穷家富路。”李万升和妻子算了一下,这次出门最少也得带个六七十块钱,可是他俩一点积蓄也没有。他俩把亲戚在脑袋里想了一遍,差不多家家都囊中羞涩,度日如年。路费到哪里筹借呢?他俩想来想去,想到了村里的高升。高升是退休干部,刚从城里搬到农村住,有点积蓄,算是村里首屈一指的富户了。而且他乐善好施,很有人缘。向别人借钱,对于自尊心很强的李万升来说,是很难启齿的。万一人家不答应,真是无地自容啊!夫妻俩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去找高升。李万升见到高升,红着脸嗫嚅了几句,高升是个热情爽快的人,开门见山地说:“万升,你有啥事就说吧!”李万升就把来意说了。高升爽快地答应了,说,远亲不如近邻,一个村子住着,谁还不求谁呀!说完,就给李万升拿出了70元钱。李万升现在还清晰地记着,10元一张的,一共7张。李万升接过钱,眼角湿润了。大恩不言谢,李万升永远记住了高升这个帮助自己改变命运的好人。路费有了,怎么告诉母亲呢?李万升知道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分量,他见母亲日渐增加的白发,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楚。他不能再瞒着母亲了,就说自己想出去赚钱。母亲死活不同意,并给在安阳上班的二哥李爱华打电话,让他来劝阻李万升。李爱华在安阳一家经贸公司当科长,在母亲眼里,二哥就是料事如神的能人了。二哥的话虽然不是金科玉律,但也有相当的分量,李万升不能不听。二哥回到村里,李万升把自己的想法跟二哥说了。李爱华听完,非常赞同弟弟的想法。这样,母亲搬来的“救兵”说客,却成了李万升的“同盟军”,帮助李万升做起了母亲的工作。母亲见二儿子也同意万升出去打工,也就同意了。为了不节外生枝,大家都没有告诉母亲说李万升去长春,而是说去邯郸。母亲听人说过邯郸,在河北省,河北河南,离得不远,就勉强同意了。在老辈人的心中,长春那里就是关东。过去闯关东就是逃难。走的那天,妻子张青霞早早地就起了床,给李万升煮了几个鸡蛋,滚滚运气,默默地为丈夫祝福。
第五节新起点:从蹬“倒骑驴”开始李万升怀揣着对未来懵懂的希望,背着行李走出了长春火车站,正是1989年初春的一个傍晚。他下意识地摸摸兜,几十元钱还在,这可是他全部的家当。他的眼前是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再往远处看,夕阳下几座大楼之间狭长的天空像是镀了金似的山谷。他的思绪像道路一样敞开:在大街小巷,有无数家的饭店、商铺和工厂,自己何时能找到一份工作呢?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住宅楼,多得就像家乡的森林一样,自己到何处栖身呢?李万升此时感到饥肠辘辘,为了省钱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他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小饭馆,吃了一碗面条。稍事休息,他就背着行李又出发了。暮色四合,天快黑了,人海茫茫,李万升走出了长春火车站,拐弯抹角地找到了他的姨家。姨叫秦秀英,是母亲的妹妹,人非常热情,对待李万升的那份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姨家看李万升从河南老家来了,对他格外热情,嘘寒问暖,做了一桌子大鱼大肉招待万升。姨知道了他的来意,怕他着急上火,就劝慰他说:“就在姨家待着吧,工作慢慢找。”李万升知道姨说的是心里话,但是他不想给姨家增添麻烦,决心第二天就出去找工作。在长春期间,姨家人给了李万升一些帮助,李万升念念不忘。后来,姨得了癌症,治疗费30多万元就是万升给出的,算是对姨家的一种回报。李万升来到长春的第二天早上,就出去找工作,没找到。尽管他虔诚地、反复地说明自己能吃苦,干啥活、挣多少钱都不挑,但是几个老板不理会这个衣着邋遢、操着河南口音的外乡人。第二天,他还是无功而返,晚上,他不想再回到姨家。他知道,姨对他很好,然而,李万升天性中就有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结,他不愿意给姨家增加麻烦和压力。但是,他觉得不辞而别也是不对的。于是,他回到了姨家,扛起自己那卷简单的行李,与姨家人辞别。他来到大街上,暮色苍茫,车水马龙,哪里是自己的栖身之所呢?走投无路,他只好来到了车站的候车室,在一个长条的凳上铺开行李,和衣而卧。尽管劳累和困顿,他还是久久不能入眠。他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找到工作,不知道命运在前面会给他准备一个什么样的结局。翌日早上,他背着行李又开始找工作去了。他进入的第一家单位是火车站附近一个私人开的饭店。老板很热情地问他想吃什么,他回答说不吃什么,是来找工作的。老板问他,有厨师证吗?他回答没有,他有力气,他能吃苦,什么苦都能吃。老板幽默地说,不吃东西,别的免谈,上来就是一个闭门羹。他又往前走,来到一家物流公司。老板看到他拿着行李,问往哪儿邮?他回答,不邮行李。老板说,不邮东西,别的免谈,又是一个闭门羹。继续往前走,李万升看到了写着“天津路”的路标,旁边有一家啤酒批发部。批发部的门窗刷了绿漆,这使他眼前一亮,觉得看到了一种吉祥的颜色。老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他对李万升结实的身体、开朗而坚毅的面庞似乎产生了好感。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老板便想把他留下来。工作是蹬“倒骑驴”,往各个饭店和零售店送啤酒,待遇是每月150元工资,包吃住,老板问李万升行不行?李万升喜出望外,连声说了三个“行”。第一次送货,他把10箱啤酒送到青年路的一家商店去。他装好车,骑着“倒骑驴”出发了。他目视前方,路更宽了,天更蓝了。他虽然驾驶的是一辆脚蹬车,那种舒畅的感觉不亚于开着“宝马”“奔驰”。这个啤酒批发部就是他生命历程的转折点,是个意义非凡的开端。苦难,是李万升多彩人生的底色,他经常说,他的人生包含了很多的苦难,也正是这些苦难锻炼了他的意志,给了他勇往直前、永不向困难低头的执着精神。
第六节华丽转身:自己当老板东北的春天转瞬即逝,很快就进入了夏天。不久,李万升就买了一辆“倒骑驴”,在车站前自己拉脚送啤酒了。虽然他仍靠苦力,但是他不再是一名打工仔,已经是一名可以自由支配血汗和时间的“小老板”!有人说,听卡拉OK费碟,蹬“倒骑驴”费鞋;这话不假。他的鞋是花1.5元从长江路的鞋店里买来的,不久就开线飞边了,他舍不得穿新的,就花2角钱找人修一下接着穿。有时候烟瘾犯了,就抽三四毛钱的劣质烟;后来,凭着坚强的毅力把烟戒了。李万升每挣到一分钱都非常满足,感到离幸福的彼岸又近了一步。凡是能挣钱的活,哪怕一毛两毛,他都干。他省吃俭用,把10个一分的赞成一角,再把10个一角赞成一元,又把10个一元攒成10元,然后存进银行。有一次,他给住在南京大街的一个客户送啤酒,一共10箱,讲好的送到楼门口。他把10箱啤酒卸下来,结完账准备离开,那位客户说:“你要把10箱啤酒给扛到7楼,我再给你1元钱。”李万升没有讨价还价,爽快地说个“行”字,就咬紧牙关,扛起一箱啤酒开始爬楼。50来斤的一箱啤酒,一鼓作气扛到七楼。等他把10箱啤酒都扛到楼上,已经大汗淋漓,胸腔里的血好像都要喷出来了,这让他感到极度疲劳。李万升拿着挣来的1元钱,筋疲力尽地下楼了。有两个住户在他上楼的时候用异样的目光打量他;他把胸脯挺了挺,丝毫不感到卑微,用血汗劳动挣来1元钱,光荣、值得。有时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看看天空那遥远的星星点点,他的思绪开始飘忽起来,飘过万水千山,飘回了生他养他的雨淋头村,飘到了母亲和妻小的身边。如今,自己在千里之外的他乡客地,对母亲不能尽孝,对妻子不能尽情,对孩子不能尽爱,他感到十分的愧疚。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大都市里,李万升有时候也会感到,自己是个边缘人,没有人能看得起他这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农民工。他艰难地生存着,不知道离生活的目标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也想酩酊大醉,借酒消愁,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突发奇想地到了理发店,把头发统统剃去,他要从头再来,象征性地为自己减压。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到了岁末年终。李万升像军人看战报般地看着他的存折,1000元,这是他大半年攒下来的血汗钱。到第二年年底(1990年),他已经攒到了3000元钱,这是他用血汗换来的第一桶金。
第七节开辟自己的第一块“根据地”1993年过完春节,李万升和妻子商量,带妻子和儿子去东北。妻子张青霞自然求之不得。这些年来,她人在河南,心在长春,无时无刻不为丈夫牵肠挂肚,恨不得有分身术,到长春帮丈夫排忧解难。然而故土难离,更主要是把两个孩子带到长春,她无法照料。大儿子国永5岁多了,带到东北好办;小儿子国绪刚过2岁,担心到东北寒冷的气候会让他难以适应,就把国绪寄养在奶奶家里。这也是骨肉分离,张青霞暗中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一家人到了长春,落脚在南京大街李万升租住的房子里。尽管房子是烧煤的地房,只有12平方米,但是,与老家即将倒塌的小土房相比,条件还是改善了许多,而且毕竟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有了落脚之处。因此,进入尚未生火取暖的小屋,张青霞还是感觉到一阵温暖。更主要的富有挑战性的新生活,使她感到既紧张又有压力。家人来了,李万升不仅受到了妻子无微不至的照料,而且也增加了生活的动力。张青霞履行起家庭主妇的职责,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她的温柔贤惠和善解人意,使她很快从城市边缘人变成这个城市的居民。左邻右舍都羡慕“河南李”有个贤惠漂亮的好媳妇。张青霞与邻居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非常愿意与她交往。邻居策划让她兑下长江路上的一个小售货亭。她拿不定主意,这不是当老板娘吗?咋进货咋算账啊?方便面、薯条、沙琪玛,自己都没有见过,咋卖呢?李万升鼓励妻子说:“你能干好,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他们用攒下的钱兑了长江路上那个小货亭,虽然只有十几平方米,但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张青霞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娘。张青霞有文化,肯钻研,很快就学会了记账、进货,加上她的热情周到,小商品物美价廉,她的小售货亭很快就生意兴隆起来了。很快,他们把长江路的售货亭兑出去了,又兑了一家食杂店,在南京大街45号,名称是“育新”食杂店。这家食杂店就是李万升和妻子合开的“夫妻店”。食杂店位于临街的一座7层楼中,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上苍也很眷顾这对善良而肯干的夫妻,他们的小本生意起步就初见成效。食杂店在一楼,门面朝街,每月租金600元。室内没有暖气,面积有12平方米左右,既是营业室,又是寝室和厨房。李万升搭了个吊铺,把这间高不足2.4米的房间变成了二层小楼。上层高不足50厘米,睡觉时李万升总是要费劲地爬上爬下。即使这样,他也非常满足,和他原来住的小土房相比,也算“更上一层楼”了。张青霞不仅学会了零售,也学会了批发,并把育新食杂店更名为“南京批发部”,最大地发挥了经营空间的作用。对来小卖部买东西的顾客,张青霞总是笑脸相迎,童叟无欺。他们经营的品种不断扩大,营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