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知行金融:曾康霖


作者:张小军  日期:2016-04-22 15:30:52



★他是中国银行界X高决策层的老师,他是金融学科建设中的翘楚,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科建设打造成中国首屈一指的金融人才培养摇篮,使西财名满天下,盛名至今不减。他是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开设的先驱,打破旧陈规,引入新模式,奠定现代金融学科建设全体系纵横发展体制。《银行家的老师:曾康霖传》是一部波澜开阔的曾康霖人物传记,集80年人生经历之大成,其低调而又执着的研究和用心育人故事,极为感人,非常时期的人生微妙而又传奇。一切从1935年四川泸县的乡野开始,生逢乱世,从奔波一家生活开始,他初中毕业开始去做乡村税务员,端上公务员铁饭碗后却选择放弃,再进入四川财经学院学习。在建国初期的波折下,新鲜的大学生活还没全面展开却接连迎来政治运动,几经沉浮,十余年荒废再上讲台的他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奠定西南财经大学在中国金融教育界的江湖地位,他培养了中国金融界X高决策层的一批又一批人才……从参加乡村收税到再进校园,再到走上讲台,坎坷65年,道尽不为人知的艰辛。作为中国现代金融学科建设成功的教育家代表,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资政商学界,并潜移默化影响中国投资,其创新研究和人生追求,对新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小军,财经作家,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天使投资人,现为i有机、优果仓联合创始人。“考拉看看”签约作家。近几年,他深度接触曾康霖教授,潜心研究曾康霖学术思想,其主编的展现曾康霖学术思想的《读懂中国金融》同步出版中。此外,著有《褚橙方法》《用友之父:王文京传》《富世绘》等书,目前他在写作有关褚时健先生和褚橙的新书。秦立军,天使投资人,曾任职于多家上市公司,并拥有跨国矿业运作经验,中国金融发展史研究者,长期关注金融改革、金融理论、金融创新等领域的问题。“考拉看看”签约作者。马玥,优质内容互联平台“考拉看看”联合创始人,“考拉财经”主编,资深财经评论员、媒体人。
  目录:
  **章泸县往事
  如果把“命运”二字拆开,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和时代,这是我们的“命”,而我们决定走的路和走多远,那是我们的“运”。我们的“命”无法选择,而决定和影响“运”的因素中,环境、性格以及诸多偶发因素是我们一生跌宕起伏的关键因素。
  1935/泸县硝烟/四合头大瓦房/六腊之战/“麻五类”/三岁丧母/像中了“状元”/改名字/背着枪去收税/长兄为父/局长批评
  第二章光华园书生41曾康霖报考的**志愿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而他夫人谢应辉首先报考的也是这所学校。不过,阴差阳错,两人都来到了四川财经学院。从泸州到成都,曾康霖要到隆昌上火车。在成都下了火车后,他携带着行李,要了一辆两个轮子的人力车,直奔成都新西门外的光华村。
  进大学/大观园/追随大师/考试得三分/“拔白旗,插红旗”/反右1957年/运动,运动/毕业分配/爱情/温馨家庭
  第三章新使命“去日不可留,来者犹可追。”1978年,曾康霖已过不惑之年。他感受到光明流逝的催迫,至此之后,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上。除了像曾康霖这样的知识分子,对很多人而言,1978年都是个极具标志意义的年份。
  迎来改革春天/重新开门办学/首批金融学子/金融人才摇篮/姓“资”姓“社”困局/身体力行/一面旗帜**章泸县往事
  如果把“命运”二字拆开,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和时代,这是我们的“命”,而我们决定走的路和走多远,那是我们的“运”。我们的“命”无法选择,而决定和影响“运”的因素中,环境、性格以及诸多偶发因素是我们一生跌宕起伏的关键因素。
  1935/泸县硝烟/四合头大瓦房/六腊之战/“麻五类”/三岁丧母/像中了“状元”/改名字/背着枪去收税/长兄为父/局长批评
  第二章光华园书生41曾康霖报考的**志愿就是中国人民大学,而他夫人谢应辉首先报考的也是这所学校。不过,阴差阳错,两人都来到了四川财经学院。从泸州到成都,曾康霖要到隆昌上火车。在成都下了火车后,他携带着行李,要了一辆两个轮子的人力车,直奔成都新西门外的光华村。
  进大学/大观园/追随大师/考试得三分/“拔白旗,插红旗”/反右1957年/运动,运动/毕业分配/爱情/温馨家庭
  第三章新使命“去日不可留,来者犹可追。”1978年,曾康霖已过不惑之年。他感受到光明流逝的催迫,至此之后,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上。除了像曾康霖这样的知识分子,对很多人而言,1978年都是个极具标志意义的年份。
  迎来改革春天/重新开门办学/首批金融学子/金融人才摇篮/姓“资”姓“社”困局/身体力行/一面旗帜
  第四章锐意改革曾康霖和当时许许多多心怀家国的年轻人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时代也配合了他们这些年轻人。金融领域的春天也到来了,自上而下,人们都在考虑如何把这个庞大的经济核心重新驱动起来,是在废墟上重构高楼,还是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或者还要走些弯路——人们开始明白:必须尊重规律与规则。
  一文激起波澜/为股改奠定理论基础/描绘商业银行蓝图/主张扶贫金融/汇通银行试验
  第五章突破创新曾康霖既是理论大师,又是践行者。他提出的不少意见和建议,相当数量已被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敢为人先者,必有大气魄和大胆识,曾康霖在其学术生涯中,充分体现了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人民币再认识/艰难的方向选择/政企分离与宏观调控/承包之争
  第六章大爱无疆曾康霖的金融教学长达50余年,在此期间,他共培养了50位硕士生、78位博士生,为金融实践部门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他是实现中国金融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批老教师之一,外界称他为中国金融学界德高望重的师长,富有人性魅力和人格感染力的学者。
  教学重任/教学相长/关爱始终
  第七章再攀高峰从辛亥革命到2010年这一百年,尽管中国的金融不成学说,但是有很多思想,这是中国*活跃的年代,也是**变革的年代,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人物的思想归纳整理、总结出来,展现中国在金融学说上的研究?
  巨著问世/终身成就奖
  第八章曾老师如是说曾康霖的学术研究不但为中国改革时期金融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的关于扶贫性金融、农村金融制度设计等理论学说也开创了金融业的新领域。同时,他的研究一直都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也直达金融业敏感的核心区。当然,这些创新的研究时刻把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曾康霖在“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曾康霖学术观点集锦
  第九章大家谈曾康霖才我爱学生,学生爱我,是因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我爱学生是因为我认为老师要做“人梯”,要为学生打工,要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可以说,我写了不少东西,主要是为了学生,为了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
  2013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吴富林:在“旧邦”与“新命”之间/冯用富:时代的使命/岳志:终身导师/张桥云:我国转轨金融学的重要奠基人/潘席龙:儒雅真诚的长者,难仰其顶的丰碑
  |附录|曾康霖自述:往事并不如烟——一位老校友的回忆/曾康霖人生坐标
  |后记一|人生导师
  |后记二|一场华丽的冒险
  |致谢|294前言|序一|书写中国现代金融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他和他同时代的金融学家一起,用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书写了中国现代金融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追随者,他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致力于研究金融学基础理论。他的系列学术专著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了金融领域中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他的财政银行体制的改革理论,他的“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等研究成果,为金融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方案,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
  曾康霖教授从教50余载,为人谦逊,诲人不倦,爱护学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为金融实践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尊师。
  《知行金融:曾康霖》这本书及其学术思想记录了曾康霖教授的师者一生及其学术研究。师者的风范表率、丰硕的学术成果,将勉励着后辈金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不断学习、不|序一|书写中国现代金融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他和他同时代的金融学家一起,用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书写了中国现代金融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追随者,他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相结合,致力于研究金融学基础理论。他的系列学术专著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了金融领域中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他的财政银行体制的改革理论,他的“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等研究成果,为金融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方案,为发展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
  曾康霖教授从教50余载,为人谦逊,诲人不倦,爱护学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他为金融实践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尊师。
  《知行金融:曾康霖》这本书及其学术思想记录了曾康霖教授的师者一生及其学术研究。师者的风范表率、丰硕的学术成果,将勉励着后辈金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中国金融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序二|站在金融潮头
  《知行金融:曾康霖》马上就要与读者见面了,这不仅是金融界的一大喜事,也是文化界的一大喜事。曾康霖教授作为金融学界著名的学者,不仅著作等身,学术观点在多个学术阵地独树一帜,更可喜的是他对金融教育的执着追求以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桃李满天下,学生个个英雄才俊,占居中国金融界各级决策群体的重要地位。由于曾康霖教授的金融修养与个人魅力,《知行金融:曾康霖》将为金融界的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一套成功的金融人生的路径与思想方法,这对经济学及其他学界正在奋斗的年轻人而言也是一份学术大餐。我作为曾康霖教授的老朋友,不由自主地想在开卷前对各方面的读者讲几句话,共同寻找获取更大教益的背景思路。
  我和曾康霖教授相识于1979年末的广州矿泉别墅,那是**次全国货币理论学术讨论会。36年来,我一直以曾康霖教授为学习榜样,从内心里佩服其做人、为师、治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成就。我观察曾康霖教授在治学之路上有很多成功的诀窍,这部传记一定会展现他大量鲜为人知的、在学术上的心路历程,会为同行提供难得的治学经验与思想方法。
  曾康霖教授重基础理论,根深基实,不断拓展。据我观察,曾康霖教授的金融学术研究路径,是从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始的。他*初的研究成果,基本集中于金融学基本理论问题。扎根不深是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的。他对金融基础理论的扎实研究,是他成功的重要前提。1985年,他给我寄来了他的专著《金融理论探索问题》,之后不到一年,又收到他的《资产阶级古典学派货币银行学说》,一年出版两本理论专著,确是罕见的速度,其实也是他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长期积累。在这之后,1987年到1997年的11年间,他出版了《货币论》《货币流通论》《资金论》《信用论》《利息论》《银行论》等多部金融理论系列专著,这在金融界是少见的。可见他在金融理论研究基础上,向金融理论专题研究深入的研究次序。
  曾康霖教授善创新思维,在学科交叉地段寻求突破。曾康霖教授由于有深厚的金融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加上他一贯思想敏锐,思维超前,随时都能够发现金融实务、理论与政策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包括货币问题、信贷问题、银行管理问题等,如他的《金融实际问题探索》《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投资基金论》等。继而他又向金融理论与实务周边拓展,如《金融经济学》《金融经济分析导论》《略论经济学研究的几次革命》《虚拟经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领域》等。近年,他又盯住金融发展历史与金融文化伦理问题,一步步向金融学研究的深度掘进,如《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他研究了中国近现代上百名金融专家的学术思想和20多个金融专题的理论演进,填补了近现代中国金融学说史研究的空白。在《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的自序中,他探讨了儒释道文化与西方宗教对金融的影响,深入到金融文化、金融伦理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创新性思想。
  曾康霖教授喜社会交流,工作勤奋扎实,永不停歇。我每次与曾教授见面,他都会谈到很多专业学术问题,随时随地脑子里都装着学术问题。加上他为人忠厚,做事严谨,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承诺的事情,从来都是有头有尾,所以朋友很多,且为至交,这也许是他信息量*多,能够永远站在金融潮头的原因。他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与省部级研究课题,均做得扎扎实实,大多评价极高并获得奖励。曾康霖教授在金融学讲台上执教55年,言传身教,其弟子多数都在国家金融机构与企业从事高层领导和管理工作,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现在,他虽然已接近耄耋之年,但还在孜孜不倦,论著数量不减,质量越来越高。《曾康霖著作集》和《曾康霖文集》几个系列,接二连三地推出。他在金融理论研究永立潮头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教书育人的身份,金融学科建设发展与金融教育始终是他*关注的问题,撰写了《金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部金融教育论著。
  曾康霖教授是大家公认的金融学大师,他曾说:“我一向主张,无论是金融理论的教学者还是研究者,都应当做到既尊重经典又不迷信经典,既注重书本,更注重实际。对西方现代金融理论和思维逻辑要学习、借鉴、包容,但不盲从,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同时,要注意加强金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1991年,曾康霖教授由于对中国金融教育的突出贡献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曾康霖教授获得了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德武教授评价说:“曾康霖教授的治学理念、学术智慧和人格魅力,已经成为西南财经大学名师大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祝曾康霖教授学术之树长青,身体永远健康。
  中国金融史学家、中国商业史学会名誉会长孔祥毅
  |前言|镜像、记录和传承
  记录一代金融学大师的镜像
  希望能把他的故事和精神记录下来
  希望有人传承感谢这个时代可以让我们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从我们动议写一本关于曾老师的书到他终于答应和我谈谈书的事,其间大约用去了18个月的时间。这真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不过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当这本书摆到读者面前,时间已经过去了3年。
  有幸可以和曾老师深入交流,有幸把曾老师的故事以书本呈现,非常幸运!
  提出写作这本书的时间是2012年11月24日。当时,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刘方健教授邀请我去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腾骧楼参加“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暨第九届“中国金融论坛”。
  这天,是曾康霖老师的大日子,他获得了2013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这位77岁的老人在获奖致辞时回忆过往治学为人,他哽咽泪下。
  这个奖颁给曾老师实至名归。
  他是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的翘楚,几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科建设成中国首屈一指的金融人才培养摇篮。
  他是中国金融工程学科建设的先驱,打破陈规,引入新模式,奠定现代金融学科建设全体系纵横发展体制。
  他是银行家的老师,距离金融影响经济*近的人,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资、政、商、学界,潜移默化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他是教育界的金融家,引入经典金融学理念,广采博纳,推新出奇。
  他是金融家的引路人,穿越历史,探究现实,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
  曾康霖老师致获奖辞时的发言特别谦虚,充满感恩。对于100万元奖金,他当场即决定拿出来设立奖学金。
  我们更多地了解后知道,这位让我们十分敬仰的金融大师在个人生活和学术研究上都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
  现场是雷鸣般的掌声,我突然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就在那一刻,我决定要写一本曾老师的书,我对他的过往岁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我希望能用一本书来记录下这一切。
  论坛活动结束,我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提出写书的请求,曾老师却直接拒绝了我。“我不值得写,没什么好写的吧!比我做得好的人太多了,我还在学习中。”
  后来我仔细想想,自己太冲动了,这么唐突地提出要求,也真是十分的不礼貌。不过我并不打算放弃。走出腾骧楼,我和刘方健教授沟通此事。此前我和刘方健教授一直在研究四川的民间金融,他总是给予我很多帮助。对于我的设想,他依然非常支持,我则请他向曾老师表达我的意愿。
  其后我陆续和曾老师联系,每次见刘方健教授,也一直托他代为促成。
  此时我在媒体工作,业余一直坚持写作。尽管曾老师没有同意,但我已经在开始做一些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我耐心等待着曾老师同意的那一天。
  时间到了2014年春节后不久,刘方健教授给我来电话说,关于写书,曾老师可能会同意,我喜出望外。
  2014年3月,我辞去传媒工作,也有更多的时间消化前期的资料。在此之前,我刚刚完成了同样让我十分佩服的企业家褚时健先生的一本书。今天来看,两位老人家都是“80后”,而他们都让人敬仰。
  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
  天气有些闷热,我和搭档立军正在莲桂西路的水果库房里喝茶。接近中午时分,电话突然响起来,是刘方健教授打来的,“曾老有可能同意了,你下午和他联系一下,再做努力看看”。
  随后我和曾老师又进行了电话联系,确定再见面沟通,曾老师到底是同意我们写他,还是会拒绝?我想还是等见面以后再向曾老师介绍有关情况,如果他不同意,只有继续请刘方健教授去做工作。
  后来见面,我们的聊天依然从颁奖那天开始,我的确十分佩服这位老人家,因为心生佩服,所以愿意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曾康霖老师的人生经历丰富,著述颇丰,更是桃李满天下,如今我们就算穷尽一生时间也远不能完全吸收他的研究。除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治学精神显然同样值得向更多人传播,值得更多人学习和借鉴。
  我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把他的经历写成书。
  说服这样一位严谨的治学者同意让我们写一本传记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过,总算他答应让我们试一试。
  我们的确希望能把他的故事和精神记录下来,希望有人传承。曾老师终于同意让我们试一试,从曾老师家走出来,我们反而更紧张了,要写好这本书并不容易。我**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方健教授。
  曾老师十分严谨,他几乎每次见面都叮嘱我们,切不可写成歌功颂德,一味表扬,一定要客观。
  这本书写得磕磕碰碰,有几次,曾老师突然和我们说,能不能不写了,他总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
  虽然在达·芬奇这样的大师看来,“描写人,是容易的;描写人的心灵,则是艰难的”,而当我们真正开始动笔时,我们发现用文字去再现,真的是难上加难。
  在这本书中,我们试图去描述这位出身草根,从乡村税务员到金融教父,从金融门外汉到开创金融学科教育,50余年投身中国金融,80岁高龄依然没有停下研究和育人步伐的金融大师的人生和心路历程。同时,我们也希望去记录中国金融业过去80年的变迁和发展。
  曾康霖老师所经历的正是中国金融业变迁的一个缩影,要想了解中国金融,研究曾康霖老师是一个*好的角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读懂了曾康霖,就读懂了中国金融。
  一切从1935年四川泸县的乡野开始,生逢乱世,从奔波一家人的生活开始,他初中毕业后去做乡村税务员,端上公务员铁饭碗后却选择放弃,再进入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学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鲜的大学生活还没全面展开却接连迎来政治运动,几经沉浮,10余年荒废再上讲台的他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奠定西南财经大学在中国金融教育领域的地位……从在乡村收税到进大学校园,再到走上讲台,坎坷65年,历经不为人知的艰辛。
  作为建设中国现代金融学科*成功的教育家的代表,其创新研究和人生追求,对新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曾康霖老师拥有着让人惊奇的东方式人生,他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低调而又执着的研究和用心育人的故事,极为感人,非常时期的人生微妙而又充满传奇色彩。
  在写曾康霖老师时,我总想起吴晓波老师写吴敬琏先生时提到的思考,一代人为之奉献了热血和智慧的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他们并不为回报而为,不过,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记忆和致敬?
  “为了写得好,必须充分地掌握题材,必须对题材有足够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层次,把思想构成一个联贯体,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即便我们像博物学家布丰那样努力,亦显得距离遥远。曾康霖老师著作等身,数十年经历和治学研究,在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三个人去了解是远远不能及的。
  这本书是我计划对曾康霖老师进行更深入研究的一个部分,未来几年内,我还将促成更多有关他本人和学术思想的内容出版,同时也将力所能及去推动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为人精神的传递,这样,我们对他的研究、描述和传承将更为系统。
  如果一切顺利,在本书出版的同时,由曾康霖老师的十位弟子联合研究的他的学术思想并据此撰写的《金融的本质》一书也将出版。另外新的出版计划也在推进当中。
  无论如何,这次的创作都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如同德国诗人海塞所言:“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
  一撇一捺,*难勾画,写人难,写曾康霖这样的大师难上加难。在忐忑不安中,我们总算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写这本书,我在之前进行了说明,这里我想借用的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观点:“写作而没有目的,又不求有益于人,这在我是**做不到的。”
  希望我们这次的创作能有益于人!
  历史学家托·卡莱尔说:“优秀的传记像优美的人生一样罕见。”我们尽量去写好这本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记录的确只能截取时间片段,而曾康霖老师所经历之事远比本书丰富许多。
  *后提一句:书本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生活才是伟大的。
  张小军
  2015年10月10日于成都公元1935年,在中国为民国二十四年,论干支则为乙亥,属猪。
  这一年,全球经济危机余音未散,中国亦大事不断,八年前被定为首都的南京已十分热闹,秦淮河畔关于“实行新生活,禁止烟赌娼”的标语在风中摇曳,不过夫子庙的茶铺依然一片繁忙。
  此时,临近南京的上海,“白银风暴”正在蔓延开来。内忧外患、政令不行的国民政府随后进行了全面抗战前夕*重要的一轮金融改革。
  这一年的气候也十分反常,冬季北平清华园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零下20.5℃****气温。这年的寒风中,鲁迅眼里“中国*有前途的女作家”萧红出版了《生死场》,而这一年的光景更像鲁迅对《生死场》描述的评价,“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1935年,在中国历史上实为大收编的一年。国内银行界突变,宋子文重新执掌中国银行,而彼时华商纱厂正纷纷陷入困局。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危机爆发时不仅没有雪中送炭,反而借机对民营资本进行收编,不仅在实业界如此,金融业也突然被政府收编。
  “千百年间,自有货币流通以来,中国民间的金融组织就没有被官方控制,特别是明清两代的钱庄、票号十分发达,成为社会自由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1935年之后,政府突然将金融业收入囊中,自由经济之脉从此断绝。”中国企业史作家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中梳理1935年的历史发现,这一年*让人担忧的还不是经济,而是越来越恶劣的战乱局势。
  此时的红军正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日军不断在华北挑衅,侵华战争很快就要全面爆发了。
  总之,在历史上,1935年实为跌宕起伏的一年。我们为何把1935作为**章来写这样一本专著呢?
  这些事件,不仅表面看来跌宕起伏,实质上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根源。
  这本书要记录的曾康霖先生,即出生在危机四伏的1935年。
  曾康霖的家庭际遇亦在大背景下随之轮转,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影子,也是他人生的起点。
  “我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自己真有点说不清楚。”曾康霖在临近耄耋之年回忆出生时,儿时记忆已然模糊。经过回忆,曾康霖得出的结论是“家庭出生不能选择,家庭出生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一棵植物,就其本身而论,是无足轻重的。它构成风景的一部分,因某一机缘而在这里落地生根。朦胧的微光,沁凉的寒风,每一株花朵的闭合——这些并不是因,也不是果。”德国思想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对植物的描述和本书我们要描述的曾康霖对人生起点的描述逻辑亦有通合。
  如果把“命运”二字拆开,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国家和时代,这是我们的“命”,而我们决定走的路和走多远,那是我们的“运”。我们的“命”无法选择,而决定和影响“运”的因素中,环境、性格以及诸多偶发因素是我们一生跌宕起伏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文明史上,如果脱离了时代和国家的背景,任何一个人的经历都是苍白而没有意义的。
  1935年全国不平静,四川当然十分闹腾。
  曾康霖1935年10月8日出生在四川泸县,我们的叙述也无妨从四川那年发生的大事开始。
  1935年3月2日上午,重庆珊瑚坝机场,身系玄色斗篷的蒋介石在宋美龄陪同下走下飞机悬梯。等候于福特飞机边的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心情十分复杂。
  蒋介石踏出飞机,刘湘的四川控制权就将宣告结束。
  时间如果往回倒一些,辛亥革命之后,四川军阀林立,混战就没停过,但山高水远且有“剿共”牵绊,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势力并未染指巴蜀地区。
  1934年,红四方面军由陕入川打得四川军阀落花流水,此时刘湘向蒋介石求援,而国民政府正需要这样一个绝佳机会。《先锋国家历史》曾记录:蒋介石曾对其幕僚说:“川、黔、滇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当,必可造成统一局面。”
  此后,蒋介石在西南运筹帷幄,四川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终实现了“中央化”。1935年的西南之行使他对川、滇、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西南半年之行收获颇丰,他*终做出决策,一旦抗战爆发,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诸省将作为国民政府抗战的大后方。
  根据何晓鹏在《蒋介石为何把四川作为支撑抗战的大后方》一文中的记录,这年10月,蒋介石在离川前进行了两次演讲,核心内容即赞四川的物产、地理、人民,认为四川“是复兴民族*好的根据地”。他说:“……我们今后不必因为在华北或长江下游出什么乱子,就以为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只要我们四川能够稳定,国家必可复兴!”*后,他明确无误地宣告:在对日战事发生后,无论中国出现什么情况、何种困难,只要川滇黔三省存在,国家必可复兴,“其实不必说川滇黔三省存在,就是只剩下了我们四川一省,天下事也还是大有可为。”
  出于战略需要,此后国民政府也着手开始对西南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尤其是针对西南地区的工业建设和交通设施,国民政府从1935年始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四川省划置18个行政督察区,泸县隶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根据《民国·泸州历史大事记》的记录,当时的区署就设立在泸县。
  如今从成都驱车前往泸县,当天可以跑个来回,而且还可以走马观花。
  如果你去曾康霖早年曾做过税务员的泸县兆雅镇,在一个叫新溪村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一番别有风味的景象。这里的老街街面由青石板组成,每块长约3米,横砌于街面。居民房屋均为木质结构,临街而建,整条街道就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从明朝晚期到清朝、民国再到“文化大革命”……各个年代的房子你都能看到。
  阳春三月,古街异常寂静、冷清,只有几家店铺开着门……
  岁月匆匆,如今曾康霖出生的院子满目沧桑,一些房屋已经垮塌,舂米的石盘安静地躺在院角,而先前院子中间的戏台子早已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家人的一栋农家小楼。院子中间一些的大坝子已经被野草占领……
  不过,置身其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在院落里等待父亲和母亲回家,而等待他的是早早当家的命运和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跌宕开始。泸县硝烟
  时间荏苒,弹指八十载。继续回到曾康霖出生的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
  此时的曾康霖尚在娘胎之中,而这个新生命也即将诞生。
  这年年头,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随后红一方面军向赤水挺进。中共泸县中心县委为迎接红军入川,决定派李亚群任长江南岸特派员,在合江、赤水一带组织武装暴动,牵制川黔敌军。思源,《缅怀邹风平的革命历程——邹风平传略》,见四川党史文献网www.scds.org.cn/home/.
  泸县城里百业萧条,义和祥、品香斋、利用恒、锦和祥等商号纷纷倒闭。保安队一直咬着川南游击纵队不放。
  这时的泸县城依然是烟馆、赌馆和妓院林立,国民政府好些政令根本行不通。
  2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古蔺石厢子度过除夕夜。同月,红军开仓分粮分盐,救济百姓。
  不久,合江石顶山农民武装起义,逮捕乡长、枪毙恶霸、收缴枪支,川滇黔边区工农游击大队成立了。然而一个月后,部队却被包围,队长牺牲,队伍失散。
  时过6月,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泸县成为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署驻地,辖8县,而区署煜县府合并办公。
  10月,四川的天气已经十分阴冷,局势可能比天气更加糟糕。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此时,曾家的生活显然已经大不如前。
  此时的泸县五通乡曾家原先殷实的日子明显出现了变化,而距离他们不太远的一户朱姓人家一样开始了家道衰落。这是曾康霖的母亲家的缩影,后文再叙。
  1935年10月8日,曾康霖出生在四川泸县五通乡学堂屋基,这显然是曾家和朱家在跌宕年代里的大喜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外货倾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这一时期,农村金融日益枯竭,农民生活非常贫困。任杰,《民国时期的民间借贷与农村经济——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四川为例》,《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其实,四川自古以来是农业大省,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平原——成都平原,成都平原耕地集中,土壤肥沃,因而自古以来农业经济发展较好。
  明末,张献忠在川建立了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此后的30多年,四川战乱不止,康熙二十年(1681年)之后才开始稳定。这一时期,四川境内战乱频发,加上灾荒瘟疫不断,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大量田地成为荒地。因此,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朝廷颁发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以吸引湖南、湖北、广东、河南等地来的移民到四川垦殖。其中规定“政府移民垦殖不赋税,五年始起征,征亦甚少”,因此清代四川是比较富裕的地区。
  辛亥革命以后,川内军阀割据混战,大小军阀横征暴敛,加之水旱灾害频发,外货大量倾销,四川经济逐渐恶化。
  泸县古称江阳,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成渝经济区核心地带,是泸州北大门、西南出海大通道桥头节点。县城距成都230公里、重庆130公里。
  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泸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改称川南永宁道为下川南道,县境为四川省下川南道泸州直隶州本属。
  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撤销道制,泸州直隶四川军政府。1913年恢复道制,撤销泸州直隶州,本属改称泸县,隶属四川省下川南道。1914年下川南道改称永宁道。见泸州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luzhou.gov.cn.
  泸县人杰地灵,文风昌盛,曾经养育过三国蜀汉礼部尚书董允、明末兵部尚书熊文灿、近代国画大师蒋兆和等历史名人。
  时至国民政府对四川重新划分的1935年,曾康霖出生。
  曾康霖的童年在泸县度过,这位出生在四川泸县五通乡的大学者日后长期从事金融教学研究工作,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广泛影响着中国金融业发展。
  值得玩味的是,如今来看,这位日后对中国金融学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大师正是出生在中国金融业*为跌宕起伏的年份——尽管偏于西南一隅,而谁又能说不是在1935年的金融硝烟之中呢!四合头大瓦房
  2015年,曾康霖80岁。
  在79岁时,他特意回了一次家乡,儿时的记忆已经被逝去的岁月掩盖了大半,当年那个四川泸县五通乡的“学堂屋基”如今已是另外一番景象。“我现在回忆起我出生的屋子还在,当时的四合头现在只剩下四分之一了,其他的有的是撤掉了,有的倒塌了。”曾康霖说。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地方正式作为学堂,作为小学校,在那里上课,四合头中间有个坝子,我爷爷给碾成操场了。学校大约办到了‘文化大革命’之前。后来不办学了,办过供销社,在那边开了一个门市部。”







阅读提示:知行金融:曾康霖的作者是张小军,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知行金融:曾康霖下载地址

上一本:外国名人传记:伍尔夫传
下一本:故宫里的博学家:杨伯达传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