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尚王晓 日期:2016-04-22 15:32:24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本书简介:
邹容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一部煌煌《革命军》,它不仅被
千千万万争相传阅的人们评价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更是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淋漓的革命意志将人民长期积蓄在心
中的国恨家仇倾吐出来,旗帜鲜明、大刀阔斧、大开大合、直
言不讳,“劝动天下造翻”,宛若天翻地覆之际一声惊雷,炸
开万古黑暗,透出万丈光明!
目录:
第四章《革命军》析要
绪论/072引言/001
第一章风雨如磐
侵略渐深/001
特立独行/011
衰世英才/020
第二章革命狂生
棱角峥嵘/032
爱国学社/039
驳《革命驳议》/050
第三章共襄盛举
章太炎作序/063
章士钊推波助澜/067
目录:
第四章《革命军》析要
绪论/072
一、革命之原因/077
二、革命之教育/083
三、革命必剖清人种/086
四、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090
五、革命独立之大义/095
六、结论/098
第五章不忘沟壑
《苏报》大案/100
激辩公堂/106
狱中生活/115
英年早逝/120
身后流风/130
后记/138
邹容年谱/142
001前言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搀手,乾坤只两头。
—章太炎《狱中赠邹容》
有些人的生命总是无悔,总是灿烂,总是煌煌哉不负一
生。这只是因为他们总是做了一些、完成了一些惊天地泣鬼神
的大事。换言之,有些人肩负使命、身负重任,在他们或长或
短或苦或甜的人生中将自己的生命尽数释放,在与命运最伟
大、最激烈的碰撞中迸射出永恒的火花。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搀手,乾坤只两头。
—章太炎《狱中赠邹容》
有些人的生命总是无悔,总是灿烂,总是煌煌哉不负一
生。这只是因为他们总是做了一些、完成了一些惊天地泣鬼神
的大事。换言之,有些人肩负使命、身负重任,在他们或长或
短或苦或甜的人生中将自己的生命尽数释放,在与命运最伟
大、最激烈的碰撞中迸射出永恒的火花。
比如孙中山,在他去世后,“三民主义”就为他灿烂了,
革命纲领就为他诵读了,豪情满膺就为他光彩了,他用尽了自
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使命,去完成他的责任,一生无悔。
002
邹容
比如黄兴,在他离开之后,黄花岗的七十二名烈士就同他
相伴了,二次讨袁的炮火就为他轰隆了,慷慨北上的汽笛就为
他拉响了,他的努力将永远成为中国人昂首挺立的脊梁。
比如鲁迅,自他辞世后,《阿Q正传》就为他永恒了,《狂
人日记》就被世界铭记了,《呐喊》和《野草》就为他镌刻
了,他的彰彰辞章将永远不会被人类忘却。
而邹容,更是如此,自他呱呱坠地,他就要勇于担起自己
的使命与责任:他的东渡求学,他的愤而革命,他的犀利笔
锋,他的词风锐利而意气勃发的《革命军》,他的刚直傲骨,
他的慷慨就义,他就像被天文学家们在草稿纸上算好的流星一
般,忽然而来之后默然离去,只余下那满天的光焰与灿烂的华
彩照亮了那个时代黑暗的天空。
他天生神童,心怀寰宇,不愿做那“衰世举人”,不愿当
那“奴隶官员”,只想着学习经世致用真学问、作些报国救民
真文章,追求不朽盛事,千载芳名。
003
他是一介狂生,潇洒不羁,从小厌倦八股文字,讨厌四书
五经,考场之上敢和考官据理力争,面对黑暗从不曾退却半
步,算得上名士风流、铮铮傲骨。
他是革命锐卒,刚猛热烈,一部《革命军》文若流星坠
地,词如天马行空,犀利锋锐的思想笔力直指人心,力透纸
背,搞得反动统治者焦头烂额、左支右绌。
他是昂昂国士,赳赳男儿,身受牢狱之灾,面临朝廷威
胁,却始终不曾更改革命初衷,至死不变救国真心,百死不
悔,不曾回头,最终悲壮就义、英年早逝。
而邹容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一部煌煌《革命军》,它不仅被
千千万万争相传阅的人们评价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更是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淋漓的革命意志将人民长期积蓄在心
中的国恨家仇倾吐出来,旗帜鲜明、大刀阔斧、大开大合、直
言不讳,“劝动天下造翻”,宛若天翻地覆之际一声惊雷,炸
开万古黑暗,透出万丈光明!
《革命军》自出版后,翻印流传极广,风行国内海外。
据估计,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共印了二十多版,总印数超过
一百一十万册,占清末革命书刊销售量的第一位。而正如鲁迅
所言,“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于后
来的武昌起义怕没有什么大关系。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
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截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作的
《革命军》。”
004
是以,今天,让我们走进邹容,走进《革命军》,体味百
年前那一缕慷慨壮烈的灵魂。第一章风雨如磐
侵略渐深
历史的车轮缓缓运转,揭开了工业时代与帝国主义时代的
序幕,为还在迷蒙与睡梦中的中国投射来一缕阴影。
带着洋枪洋炮的西洋人来了,他们以贪婪而谨慎的眼光审
视着这个马可•波罗笔下富饶而强盛的国度,小心翼翼地进行
着接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遣了马嘎尔尼使团
打着为乾隆皇帝贺寿的旗号来到了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虽然
访华旅团的真实目的是“取得以往各国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取
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的真诚与平
等—他们带着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工业产品、各种洋枪洋炮、
各种稀罕玩意儿,马嘎尔尼乘坐着当时英国最先进的军舰──
狮子号,带着好奇与激动来到了位于欧亚大陆远东的北京城。
来到北京城的第一站就让马嘎尔尼无比气愤与屈辱:9
002
月14日,乾隆皇帝“恩准”在热河行宫内接见了马嘎尔尼,
而就在这普普通通的接见时,发生了一场让后世史家议论
纷纷、感慨万千的礼仪之争。自大而狂妄的清政府要求马嘎
尔尼使团行三跪九叩大礼,而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他
们对于国王只会单膝下跪,行吻手礼,即使对于上帝也没有
这种礼节。固执己见的双方僵持不下,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
见,最终双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能以英国使节团行
单膝跪地礼而草草告终。
没有得到“蛮夷”的尊重的乾隆皇帝非常不开心,以至于
当马嘎尔尼向清政府提出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派驻使臣常驻
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的时候遭
到了乾隆皇帝的一口回绝。这位皇帝回绝的借口与中国的其他
皇帝几乎如出一辙甚至表现得更加像一位中原皇帝,他傲慢地
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至于使节团送上的洋枪洋炮和西洋工业品也是表现出了不屑一
顾的态度,丝毫不在意这些“奇技淫巧”的产物。
而当马嘎尔尼向清朝的大将军福康安提出参观西洋士兵演
练的时候,更是得到了后者的傲慢拒绝:“中国实力强大,无
所不有,根本不稀罕蛮夷的军事演练。”更加讽刺的是,马嘎
尔尼作为礼物带来的西洋火炮、开花弹等东西就存放在圆明园
中,一直堆了灰也没有得到使用。倒是英国人在1860年的第二
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圆明园,从库房里面找到了自己昔日的礼
003
物,顺便将它们拉回伦敦作为纪念!
在中国遭到了无礼待遇的马嘎尔尼愤愤不平地返回了本
国,在离开前他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清政府好比是
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
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
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
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而
就在短短五十年之后的1840年,这句话就得以应验!
自1840年开始,利用区区七千名远征军打败了偌大的大
清帝国的列强终于明白了这个沉朽不堪的老大帝国的脆弱与
不堪一击,他们开始伸出爪牙、露出狰狞面容、抽出藏在衣
服里面的刀剑,准备对着这块肥美无比而没有抵抗能力的肥
肉大快朵颐。
假如你对于中国遭受列强入侵的经历尚且不够清楚,那就
一起来重温一下那些逝去的过往烟云吧,相信你会从中体会到
一个时代的落幕与一个文明古国就此沉沦的无奈与悲凉。
为了牟取暴利、打开中国市场,在茶叶、瓷器交易中处
于贸易逆差的英国开始了丧尽天良而严重违背国际道义的鸦
片贸易。到了19世纪30年代末,英国输入量极为惊人,不仅
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白银,物价腾贵,更是养肥了一大批丧心
病狂的鸦片贸易商,使得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英属印度政
府及鸦片贩子获得暴利,造就了连同英国议会与贸易商的鸦
004
片贸易关系网。
1839年1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旨禁烟,并于6月3日
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销毁鸦片两万多箱。1840年6
月,恼羞成怒的英国侵略者为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以“破坏
贸易自由”的名义对中国开战。英国侵略者依仗其船坚炮利的
优势,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
侵占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钦差大臣耆英、伊里
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
上签署了鸦片战争和约,宣告着古老的中国在外敌的入侵面前
不堪一击。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
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
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
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
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
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
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
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作为近代列强强加于中国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预示着古老的东方帝国真正成为近代国际中落后而贫
005
弱的一员,而昔日强大的军队与政府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显得虚弱无比。自此,从前的“天朝上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不断遭受着来自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在沉沦
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虽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掠夺到
了相当多的权益,然而西方侵略者的野心和胃口是永无止境
的。而且,因为中国闭关锁国的国策与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体
制使得市场闭塞,西方侵略者想象中的对华输出并没有取得他
们料想中的增长。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特权与利益的侵略者们开
始向清政府索要更多的特权与优惠。
1854年、1856年,英国联合美国、法国两国向清政府提出
“修改条约”的照会,妄图获得更大的利益。三国的外交照会
中包括开放中国内地、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要
求,结果全部遭到拒绝。1856年10月,贼心不死的英国政府以
“亚罗号事件”为侵略借口,悍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英法联军远征军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中国,花了不
多的时间就攻陷了广州。1858年(咸丰八年)4月,联军北上
来到大沽,英、法、美、俄四国专使向清政府递交了外交照
会,限令清政府于六日内答复他们的侵略要求,否则就将发动
战争。
5月20日,英法联军悍然攻陷大沽炮台,于26日进犯天津,
不仅威胁清政府速派大臣谈判,更是做出了一副要攻克北京的
006
架势。被太平天国运动搞得狼狈不堪的清政府无力抗衡,只能
决定妥协议和。6月26日,清朝政府使节桂良、花沙纳与英国代
表额尔金正式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
《南京条约》复制品,香港历史博物馆藏
《中英天津条约》共56款,另附专条1款。主要内容有:
1、英国驻华使节并各眷属及各随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
或能随时往来”,可在北京租地租屋,雇觅夫役。英在通商各
口设领事官。2、凡传播宗教者,清政府应一体保护。英国人可
前往内地游历、通商。3、除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
口外,增开牛庄a、登州(今烟台)、台湾(今台南)、潮州
(今汕头)、琼州各口;长江汉口以下至海沿岸,除增开镇江
a牛庄:位于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南部。在《天津条约》中,实指营口。
007
一口外,再选择不超过三处地方开放;许英商船驶入长江至长
江沿岸各口岸经商;英国兵船亦得进入各通商口岸。英国人有
权雇佣华人,可在各口并各地方租地盖屋,设立栈房,建立教
堂、医院、墓地。4、涉及英国人的纠纷案件,英国当事人及财
产,皆归英国官员查办;英国人犯法,由英国官员惩处;中国
人扰害英国人,由中国官员惩办;中英两国之人争讼而又不能
劝息,由中国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审办。5、中英双方应于
《天津条约》签订后尽快于上海会商新税则;英商进出口货物
于内地应纳之“子口税”,应“综算货价为率,每百两征银二
两五钱”,一次缴清。6、今后若有给予他国特权,“英国无不
同获其美”。7、赔偿英国商民损失及军费共400万两;赔款缴
清,方将广州城交还。
《中英天津条约》不仅又一次破坏了已经脆弱不堪的中国
主权,更是给以英法侵略者更多的侵略特权,方便他们在中国
扩展势力范围,增加自己的影响和势力。自此之后,英国资本
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展到华南、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距离出口
货物的产地和进口货物的行销地更加接近,方便了他们向中国
倾销产品与掠夺原料,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
不满足于从《天津条约》中获取的种种特权的英法政府
没有闲着,他们利用一切机会挑起与中国之间的争端。1859
年6月,在拒绝了中国使节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
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
008
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
约》批准书。
妄图抵抗的清政府派遣军队在大沽口炮台设防,命令直隶
总督恒福照会英、法公使,指定两国公使由北塘登陆,取道天
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这一要
求遭到英、法公使的断然拒绝,他们坚持以舰队经大沽口溯白
河进京,战争一触即发。
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
口,下午3时,贺布命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而驻守炮台的
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还击,与英法联军
鏖战多时。战斗激烈无比,清军伤亡颇多,直隶提督史荣椿、
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而因为清军火力凶
猛,战术得当,击沉击伤英法联军舰船十艘,击毙击伤敌军近
五百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
的一次胜利。
在遭到惨败后,英法政府内部喧声动天,纷纷要求对中国
“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1860年2月,英、法
帝国主义当局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军事代表,率
领英军一万五千余人,法军约七千人,再度扩大侵华战争。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进占天津。1860年9月21
日,八里桥之战中国军队惨败,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
于初八那天清晨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到承
009
德避暑山庄(讽刺的是,这里就是乾隆皇帝接待马嘎尔尼的热
河行宫)。
在英法联军洗劫了北京城,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之
后,经受不住压力的清政府俯首称臣,决心签订不平等条约。
1860年10月24日、25日,恭亲王奕訢分别与英法使节额尔金、
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北京
条约》。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天津为商
埠;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
国;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资产(除此之外,法方还擅自在
中文约本上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
便”);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八百万两,恤金英国五十万
两,法国二十万两。
自此,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这个马可•波罗笔下无比强盛
辉煌的“东方帝国”已经彻底成为欧洲列强眼中的笑料与肥
肉,成了人人都想要分一杯羹的“远东殖民地”。昔日的荣光
与强盛已然成为遗老遗少们追忆笑谈中的过眼烟云,成了史书
竹简中难以窥伺的光辉岁月,成了弹词唱段中的追悔莫及,而
现实却是日趋衰弱的晚清政府面对着一个浩浩荡荡的“三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显得左支右绌而不能支撑,最后只能苍凉地发
出最后一声叹息,任由来自西方与远处的侵略者从自己身上割
下一块又一块肉来,给自己的子民增加无限的苦难。
010
而自从《北京条约》签订之后直到邹容出生的1885年,
中国政府还签订了数之不尽的丧权辱国协议:1864年10月7日
(同治三年九月七日)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79
年10月2日(光绪五年八月十七)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交收
伊犁条约》;1881年2月24日(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签订了
中俄《伊犁条约》;1884年5月11日(光绪十年四月十七)签
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
十九)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1885年6月9日(光绪十一年
四月二十七)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那时候的中国人,就如同一颗颗卑微而不起眼的种子,痛苦
地生存在这个黑暗而残酷的王朝末期。他们耕种,忍受着超过一
半的税率与不时爆发的天灾人祸,每年所获却不能给自己的家人
带来幸福与饱足,倘若遇上灾年还要到处逃荒乃至于卖儿卖女易
子而食;他们经商,面对着日渐猖獗的洋货入侵和到处设卡的厘
金税卡,大商家经营所得或许足够自己过上奢华富足的生活,而
小个体却只能勉强混个温饱,在这个世界竭力存活,而等到洋人
的势力侵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自己的生意衰败,无可奈何;他
们读书,一个个头发或深黑或花白的举子用尽了一生的时间研究
那些对于实际没有作用的八股文章与应制诗,试图进入上层社
会,成为吃人的人而不是被吃的人,只有那些善良而纯真的人却
在考中之后发觉自己根本不能适应这个腐败的官场,要么被人排
挤下狱掉脑袋,要么离职回家当地主。
011
风雨如磐,凄风苦雨,列强入侵,巧取豪夺,残酷剥削,
百业衰退,哀我世人,忧患实多—正是在这种列强入侵而国
家日渐衰败的情况下,邹容出生了,带着他的使命与责任,诞
生在这个痛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