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肯·伊格纳斯;周林莎 日期:2016-05-07 16:42:40
草根大学生的还债历程与心灵自由之路,详尽生动的美国青年生活百态。 肯的际遇是千万中国年轻人的缩影,当我们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困境时,作者用他的探索为我们带来了自由的火种。 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或许本书可以给你一个答案。
本书简介:
2006年,肯•伊格纳斯大学毕业,欠下32000美元的学生贷款。求职四处碰壁的他,索性放弃了乏味的超市兼职,从纽约一路跑到阿拉斯加州冻脚镇。他一边体验新奇而极具挑战性的荒野生活,一边通过各种兼职——旅馆保洁员、导游、厨工、垃圾工、巡山员,攒钱还债。其间,他化身背包客横穿北美大陆,在加拿大北部水域进行“复古之旅”,甚至还跑到密西西比州郊区干起了“志愿清道夫”……2009年,债务清零。肯又决心攻读硕士学位。为了不再负债,他买了一辆二手厢车,在校园停车场内秘密“车居”。生活的各种艰辛,以及始终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反复锤炼着肯的心理承受能力;原本旨在厉行节俭的“车居”生活,也逐渐变成一场寻找自由的另类试验。
作者简介:
肯•伊格纳,2006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和美国的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刚一毕业就背负32000的学生贷款。还清巨债后,进入杜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校园停车场内度过两年“车居”生活。2011年获杜克大学人文研究专业硕士学位。
目录:
序章:什么是“车居族”
第一篇“负翁”
头顶中看不中用的文科学士帽,求职碰壁的草根大学生如何还清32,000美元的巨额贷款?
第一章超市推车工
第二章菜鸟初飞
第三章求职碰壁
第四章冻脚镇的导游
第五章育空河畔的垃圾工
第六章极夜中的厨工
第七章“智叟”修理工
第二篇流浪汉
不受债务拖累,努力过上自由生活
第八章搭便车的背包客序章:什么是“车居族” 第一篇“负翁”头顶中看不中用的文科学士帽,求职碰壁的草根大学生如何还清32,000美元的巨额贷款?第一章超市推车工第二章菜鸟初飞第三章求职碰壁第四章冻脚镇的导游第五章 育空河畔的垃圾工第六章 极夜中的厨工第七章 “智叟”修理工 第二篇流浪汉不受债务拖累,努力过上自由生活第八章 搭便车的背包客第九章 18世纪的船夫第十章 志愿清道夫第十一章 儿子第十二章 北极巡山员第十三章 快递小哥 第三篇研究生目标:零负债拿下杜克大学的硕士学位方法:搬进一辆红得发紫的诡异面包车第十四章 买车安家第十五章 打造秘密小窝第十六章 入乡随俗第十七章 车居杜克第十八章 第一位访客第十九章 离群索居 第四篇车居族简单的生活也很美第二十章 再入“北极之门”第二十一章 瓦尔登湖朝圣第二十二章 毕业了 致谢译名对照表前言梦,在赤子的眼中
小时候最向往的职业就是旅游节目的外景主持人,真羡慕他们可以满世界地玩,发掘好多奇妙的异域风俗,品尝五花八门的美食而不必花钱!记得“袋鼠国”的旅游梦,在赤子的眼中小时候最向往的职业就是旅游节目的外景主持人,真羡慕他们可以满世界地玩,发掘好多奇妙的异域风俗,品尝五花八门的美食而不必花钱!记得“袋鼠国”的旅游局招募大堡礁的岛屿看护员,有漂亮的海景房住,每天可以在风景如画的岛屿上散步、写博客,分享自己的“探索之旅”,还能享受一笔丰厚的薪水。消息一出,各国人民竞相自荐,赞其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可见梦想常常不分国界,而将度假与工作合二为一,又是何等不易!很多时候我们无暇亲历精彩,退而求其次,在忙碌之余阅读别人的故事,“以雪代马,渡我过水”。拿到这本书稿,第一眼就被书名吸引了——《车轮上的瓦尔登湖》,我不禁设想一位奔放不羁的“远游达人”以车为家,畅游四海,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故乡,过上了自给自足、简朴却充实的生活。带着好奇与欣羡,我继续查阅作者信息,熟悉他的精神气质和创作缘由,以便把握文风,深入理解行文的“言外之意”。出乎意料,“车居”生活的剪影一闪而过,接地气的日常生活画面徐徐铺展:名叫肯的美国青年原本是个平凡、内向的“宅男”,出身工薪阶层,父母为改善家境勤勤恳恳地工作。肯的中学成绩不好不坏,校园生活不咸不淡,按部就班地上了大学,“打工—上课”两点一线地度了三年,眼看就要毕业、找工作,成为朝九晚五的“房奴”……至此,肯的人生轨迹居然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学生如出一辙,唯独不同的大概是——这个美国小伙儿债台高筑吧。早就听闻“借债过日子”的人在美国比比皆是,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债务违约的比例更是只增不减;也听闻“美国孩子独立早,年满十八父母多半放手不管了”。然而,笔者还是第一次细细品读如此详尽、生动的美国青年生活百态,从学生贷款的利息计算到日常开销的账目,从打工还债的酸甜苦辣到求职碰壁的无奈与焦躁,现实的荆棘仿佛将肯钉在了陡峭的悬崖上,暴露在风雪与烈日的洗礼中。但他的痛苦不仅仅因为干瘪的钱包和未果的求职,更源于他不知不觉中“偷盗”的一颗希望火种,源于梦中反复出没的野性呼唤——“大灰熊”,源于他对自由与未知的向往——在肯的眼中,承载自由与未知的便是荒野。于是,他放弃了“家得宝”超市的升职机会,放弃了打工攒钱的黄金暑期,自驾数千公里,奔向了心驰神往的奇幻雪国——北极,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世界那么大,在遇见之前,你也许从未预料到那个“它”的存在。你是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都市“小鲜肉”,它是阿拉斯加蓝云峰上凝固岁月的冰碛;你不知道苔藓和地衣的区别,它不知道寒冷之外的温度;它和你分居于不同的经纬度,有着永恒的时差和高度差。可是,见到它的一刹那,干渴的嘴唇、脚板上磨出的血泡、耳边轰鸣的蚊群都不再重要,你虔诚地膜拜它遗世独立的美,对天然去雕饰的纯粹赞叹不已,而它的纯美,只有战胜了极限的勇者才能窥见一斑。肯的游历就像一部未经剪辑的纪录片,称不上精致、传奇,却胜在真实、血肉丰盈。片里有晚霞之下酣睡的佐治亚湾,七彩缤纷、变幻莫测的北极光;更有囊中羞涩的无奈和艰险、寂寞的跋涉——出师不利、险些丧命的荒野初探,昏天黑地的北极极夜,狂躁抑郁、舞刀弄枪的“极品”同事,焚烧垃圾时被毒烟熏得涕泪横流的“黑历史”,误上“贼车”的心惊肉跳,还有“拒绝”卫生纸的复古航行……随便哪一项,单拎出来就足以让不少“驴友”望而却步,肯这位循规蹈矩二十几年的草根“宅男”为什么会乐此不疲,愈挫愈勇呢?即便是那位喜滋滋竞聘上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幸运儿,也曾被防不胜防的毒水母蜇到,差点儿丧命,对着媒体大倒苦水:“每天都在探险真叫人精疲力尽!”我想,这段旅途起初吸引肯的也许只是一点新奇、一些刺激、一股叛逆的快意;没成想,巨大的还贷压力和求职碰壁的窘境迫使他重返阿拉斯加。在那片冰天雪地之中,漫长的极夜、简陋的物质条件、离群索居的旷野、机械乏味的体力劳动、素行不端的同事……让这位人文学科的弟子第一次远离亲朋好友,远离电子产品和社交网络,远离五光十色的闹市,像先哲那样拥抱孤独,如同拥抱新娘,让沉淀下来的思想直面“素颜”的人生。有多少时候,我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乏资源与方法,偏偏缺了一个目的,一个不缚于条条框框、单纯悦己的目的?当孤独激发了独立思维,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种终于点燃,平凡如你我,也有与众不同的个性,自由的轮廓终于初现棱角。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目标,但并没有逃避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像骆驼一样,咽下抱怨与畏惧,在漫漫荒漠负重前进,咬紧牙关,一点点地还清不菲的学生贷款,履行一个社会公民、一个成年大学生的义务,坚韧地盼望自由的到来。终于无债一身轻了,小有积蓄的肯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像摩拳擦掌的小狮子,用艰难赢得的“自由”选择了苦行僧般的“车居”生活,立志效仿自己的精神导师梭罗,雄心勃勃地挖掘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大隐隐于市”的肯在求学之旅中渐渐发现,还清贷款并不等于获得真正的自由,自己真正追求的不是寻找完美的工作、完美的女朋友,过上完美的生活,而是不断提升自己。书中的自述止于离开杜克。肯为了读研,几乎搭上了所有财产,走出校园的时候又回归了婴儿般的赤贫状态,但他同时获得了赤子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以及无限生长的可能。本书之外的肯婉拒了收入颇丰的白领工作,成为旅行作家,继续用双脚勾勒荒野的轮廓,用亦庄亦谐的笔触记录探寻自我、探寻自然的体悟。肯曾经自嘲,家人和朋友觉得自己的选择实在太怪了,“这人脑子就是不对劲”;而他的精神导师梭罗起初也未引起大众注意,甚至还招来一些讥讽与冷嘲。但也有人说: 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海子 周林莎2015.8.1.2014年美国极具可读性的教育类作品。作者不仅顽强地挺过了教育危机,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冒险故事。
——《环球邮报》
一本非常精彩的自传,真诚朴实地展现了当代美国的社会现状。作者伊格纳斯也是个很棒的旅伴,他以娴熟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种种自然奇观,令久居室内的读者恨不得抄起手杖,奔向远处的群山。
——《华盛顿邮报》
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华尔街日报》
《车轮上的瓦尔登湖》的选题新锐、高杆,是我们今年最为推崇的佳作之一。
——《洛杉矶书评》
强烈推荐文科生读一读《车轮上的瓦尔登湖》,它会激励你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2014年美国极具可读性的教育类作品。作者不仅顽强地挺过了教育危机,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无比精彩的冒险故事。——《环球邮报》一本非常精彩的自传,真诚朴实地展现了当代美国的社会现状。作者伊格纳斯也是个很棒的旅伴,他以娴熟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种种自然奇观,令久居室内的读者恨不得抄起手杖,奔向远处的群山。——《华盛顿邮报》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华尔街日报》《车轮上的瓦尔登湖》的选题新锐、高杆,是我们今年最为推崇的佳作之一。——《洛杉矶书评》强烈推荐文科生读一读《车轮上的瓦尔登湖》,它会激励你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美国“文科生生活网”(LiberalArtsSurviv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