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 佟艳光 曹立华 日期:2016-06-26 23:30:03
精品推荐: 他的祖父是国王,父亲是部族领袖,他本人却成为了一名斗士。为了解放黑人而入狱多年,但他从未因此而绝望。他说:“我曾经历过许多黑暗的时刻,在那些时刻,我对于人性的信念受到严酷的考验。”但是,他不愿而且也不能让自己向绝望屈服,向绝望屈服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他的苦难是他的勋章,他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斗争了50年,铁窗生涯27年。最终,他从阶下囚一跃而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带领南非这个“彩虹之国”走向新生。《曼德拉(1918-2013)》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珍贵的历史照片,为读者介绍了曼德拉传奇的一生,和他为反种族隔离运动所做出的努力。旨在让读者更加深入得了解曼德拉,并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少年时的林肯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和木工。他受的正规教育不超过12个月,通过自学,他逐渐成为一个精准的土地测量员;一个口才一流的律师,一个尽职尽责的国会议员,一个与华盛顿比肩的总统,领导美国经历了其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南北战争。他的一生也展示了种种奇迹: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怎样通过奋斗当上总统,一个正直坦诚的人怎样在尔虞我诈的政界出人头地,一个没打过仗的人怎样赢得一场攸关国家命运的战争。这就是林肯,在美国人限中,他就是完美政治家的化身。《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不仅详细介绍了林肯政治生涯,还对林肯的生活、婚姻以及朋友等进行了比较细致、客观的介绍。读者不但可以从林肯总统的一生中学到受益匪浅的人生真理,还可以在充满硝烟战火的战争中感悟历史的进步,人类的成长。相信,本书一定会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体验。
目录:
第一章青山绿坡上的少年 第二章“诚实的亚伯” 第三章为事业奔忙 第四章自学成才的小镇律师 第五章爱情与婚姻 第六章进军众议院 第七章不会撒谎的律师 第八章人人生来平等 第九章政治大辩论 第十章“一边倒”的竞选 第十一章林肯总统的宣誓 第十二章南北战争爆发 第十三章总统的烦恼 第十四章解放宣言 第十五章葛底斯堡演说 第十六章再次当选 第十七章和平与自由来临之时第十八章人民永远的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囚徒与总统—— 曼德拉不同肤色的人看到的是同一片星空—— 亚伯拉罕·林肯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出生在特兰斯凯起伏的群山中的一个肥沃河谷,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特兰斯凯是南非国内最大的黑人保留地,这里的主要居民为科萨人。根据南非1924年颁布的法律,允许在特兰斯凯地区居住的白人仅有商人,而且其人数也受到严格的限定。当时,这里是科萨人在全国范围内最主要的聚居地,然而,在1778年时,殖民地总督范·普赖登伯格却打算以大鱼河为界,强行迫使科萨人撤出楚尔费尔德地区。然而,由于科萨人有着悠久的抵抗白人人侵的历史,他的这一蛮横要求刚一提出,便立即遭到了科萨人的拒绝。不幸的是,在1779年发生的欧洲人驱逐科萨人的第一次“卡菲尔战争”时,欧洲人不但抢走了科萨人的5000头牛,而且还占领了他们的一些地区。当然,科萨人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们也在反抗。所以,这场占领与反占领的战争整整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经过100年的抗争,在1878年时,科萨人最终还是败给了欧洲人。强大的欧洲人占领了大鱼河与大凯河之间的所有地区,科萨人不得已只好退到了如今的特兰斯凯与西斯凯地区。在反抗白人人侵的过程中,南非黑人的各个部族都留下了伟大的战斗诗篇。年幼的曼德拉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他不断地聆听长辈们述说的祖先们的战斗事迹,这与他在教会学校当中所学到的东西完全不同,那里的传教士讲的历史不是威廉一世,就是拿破仑。在传教士的眼里,“最高尚的黑人也要比最下等的白人卑劣”,他们不断强调“黑人的无能”是完全源自遗传。传教士们总是宣扬白人都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上帝选民。曼德拉根本不相信在长辈口中那么英勇伟大的祖先会是白人口中的那个样子,长辈们口耳相传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他心底。曼德拉的出身并不平凡,属于滕布人王族,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这种教育在他的身上培养出一种坚定的责任感。他的父亲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是他们亲族滕布人大酋长的首席顾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追随大酋长参加南非军队,并在西南非洲与德国人进行战斗。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还是特兰斯凯地区总参议会的成员,这个总参议会名叫班加,是一个由非洲人以及欧洲人组成的机构,负责就地方问题向比勒陀利亚政府提出相关建议。葛德拉·汉瑞·孟伐肯伊斯瓦有四位妻子。曼德拉的母亲是一个个性坚强、端庄而体面的人。曼德拉的双亲都没有接受过西方形式的教育,他们儿子的名字却反映出一定的殖民地文化的影响。他的一位近亲凯泽·马坦齐马的名字也是这种风尚的又一个例子。曼德拉的科萨语名字罗利赫拉赫拉,意为“惹是生非”。在库努的村庄当中,曼德拉的日常生活会受到足够的庇护。曼德拉和他的姐姐们平时也做一些日常工作,例如放牛、放羊,有时他还会帮着犁地。但是他不甘于平淡的生活,渴望去过冒险的生活。入夜后,部落长老,那些蓄着长须的老人总是会聚集在熊熊的篝火周围,当谈起“白人到来之前的昔日好时光”时,他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心驰神往。他喜欢和老人们一起回忆那些场景,那是他日后在政治上发展的重要知识储备,后来他从政后,曾经深情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时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国王及其麾下的诸位大臣的统治下过着祥和安定的生活,自由而自信地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通行无阻。在那个时代里,整个国家都是我们这些黑人的……我们拥有所有的土地、森林与河流;我们自由地开采着地下的全部矿藏,使用着这个美丽国土上的一切资源。我们建立并执掌着属于自己的政府,管理着自己的军队,组织、运营起自己的贸易与商业。“长老们时常讲述他们的祖先为了保卫祖国而不懈奋战,还讲述起在那些英雄岁月当中,将军们与士兵们所展现出来的英雄行为。祖鲁人当中的丁干和班巴塔,科萨人当中的欣查、马卡纳、恩德拉姆比,还有北方的塞库库尼等人,这些名字至今提起来,依旧是整个非洲人民的骄傲。”进入教会学校后,曼德拉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了另外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感到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在历史教材中竟然只承认白人中的英雄,而把黑人都说成了野蛮人与偷牛贼,并且还将科萨人与英国人之间的战争称为“卡菲尔战争”。许多年以后,曼德拉的姐姐梅布尔·诺坦库·恩提马克韦回忆道:他只能穿父亲穿剩下的衣服,把袖子与裤腿改短;他不在意是否被别人笑话,他自始至终都很热爱学习。在家里,曼德拉也听到了历史课中并没有提到的近年来发生的重要事件:1921年,总理史末资将军如何派遣一支军队,在附近的东开普境内的布尔赫克屠杀了163名男人、妇女与儿童;他们都是一个犹太教分支的信徒,在此之前,他们曾拒绝搬离自己世代居住的所谓“公用”地。还听说不久之后,史末资的飞机如何在西南非洲托管地公开轰炸邦德尔斯瓦特族人民,因为他们拒绝缴纳他们所无力负担的一种赋税,在轰炸中总共有100多人丧生。“布尔赫克”和“邦德尔斯瓦特人”这些名称痛苦地烙印在他的记忆与灵魂中,就如同它们也曾烙印在广大非洲人的记忆与灵魂中那样。1830年2月,亚伯拉罕·林肯21岁。他现在是自己的主人,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但此时,林肯一家准备再次迁移,于是他决定多帮父亲一段时间。 不久前,一封信寄到了托马斯手上。写信人是林肯的另一个表兄约翰·汉克斯,他住在伊利诺伊州的德凯特附近。信中,汉克斯一家因那片坐落于桑加蒙河岸山谷中的新土地而志得意满,他们给林肯一家讲述了许多关于大牧场和林间沃土的精彩故事。在信的结尾处,他们用极富鼓动性的口吻说道:“快点卖掉你们在印第安纳州的农场,来这里吧!来吧,在这里,你从政府手中买一英亩地,仅仅花一美元二十五美分!”后来,他们又收到一封比之前更加热情洋溢的信。约翰·汉克斯已经选好一块160英亩的土地,这在当地是最为上等的沃土。只要林肯一家答应明年开春迁居这里,约翰·汉克斯就会把这块土地留给托马斯·林肯。不仅如此,约翰·汉克斯还将砍伐拖运大量木材,准备建造小木屋——这样,当林肯一家到来时,立即就能住进新房子里。 其实,托马斯·林肯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劝诱,他本人就是个不安于现状、随时准备迁移的人。如果他那生性谨慎的妻子有着与他同样的心思,他们早就搬离此地了。搬到鸽子溪已经13年多了,他现在仍然穷得不名一文。到伊利诺伊州生活,总不至于比在印第安纳州的生活更糟糕。不管怎么说,那里的土地富饶,而且还相当便宜,肯定会为刚刚涉世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