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娜 日期:2016-09-05 19:13:16
一生一代一双人带着缱绻生动的情意探进世人的心底。
本书简介: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奇就偏爱铺陈才子佳人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又偏爱江南。灵山秀水的苏州,自然是风流人物们上演悲欢离合、缱绻缠绵之地。作者以四个部分安排结构:“美人飘零”“才子归来”“佳偶天成”“梦中痴儿女”,把每种群体的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家国情仇中,身不由己的西施、陈圆圆如飘零花叶;经历过价值观质疑的唐寅、吴兆骞,寻求着心灵的出路;鼎革之际,钱谦益和柳如是、冒辟疆和董小宛等代表了江南士子名姬面对深刻而独特的生命体验时表现出来的互相认同……作者不单单记叙人物的生平,还融入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之感,偏于女性色彩的文笔细腻优美,富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85后作家。生于大连,客居苏州多年,曾任出版社编辑,现从事教育工作。为《课堂内外》《爱科学》《作文素材》等杂志专栏作家,曾参与编写《苏州地铁攻略》一书。
目录:
:
引子
壹美人飘零——半世浮萍随逝水
西施:响屧廊空西子沉
虞姬:不负君恩是楚腰
真娘:香魂难赋茉莉花
陈圆圆:一代倾城归寂静
贰才子归来——心灵故乡是江南
贺铸:横塘归隐贺梅子
范成大:石湖居士田间老
唐伯虎:桃花庵里桃花仙
吴兆骞:绝塞生还吴季子
目录:
: 引子 壹美人飘零——半世浮萍随逝水西施:响屧廊空西子沉虞姬:不负君恩是楚腰真娘:香魂难赋茉莉花陈圆圆:一代倾城归寂静 贰才子归来——心灵故乡是江南贺铸:横塘归隐贺梅子范成大:石湖居士田间老唐伯虎:桃花庵里桃花仙吴兆骞:绝塞生还吴季子 叁佳偶天成——一生一代一双人钱谦益和柳如是:半妆红豆相思瘦冒辟疆和董小宛:影梅庵里忆小宛赵宧光和陆卿子:偕隐寒山吟清词沈复和陈芸:浮生若梦欢几何 肆梦中痴儿女——解道生涯浑如梦冯梦龙:最是一生凄绝处吴伟业:误尽梅村是一官赛金花:孽海尽头看金花施剑翘:深谷芳兰出剑时 后记在线试读:引子 灵山秀水之地自然多才子佳人。唐人李隐在《潇湘录·呼延冀》中说:“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可见佳人配才子,美人与英雄自古便是佳偶天成、旖旎梦幻。苏州的女子多聪慧娴淑,许是受到水乡温润柔软的文风滋养和熏陶,平添了几分灵气,养成了纤巧秀慧的性子,也养得她们水一般清秀剔透,于是便有了一种文雅多情的柔媚。姑苏历来辈出文臣。崇文尚义的吴门士子词翰文赋甲于天下,素有“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之赞。古人读书,心中存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之志,琴棋书画、论茗品酒,只是一种生活状态,并非追求。然而明清鼎革之际,文苑传统的知识人空怀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现实环境刺激下,士人产生了“隐”的人生态度,进而开展出“闲”的生活理念,这种理念又演化出“雅”的生活形式。狎妓、冶游、藉物癖便是文人离弃世俗世界另造脱俗人生境界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事功”不成寄身翰墨,俗尘难避不妨游戏人间,是当时才子佳人用来对抗命运的普遍表现。用一身修养道德取一个高名气节,以满腹诗书文采换一段风月佳话。江南士子面对着这场深刻而独特的生命体验,文雅的人生态度与激烈的家国恩义相互关涉牵缠,构成了才子佳人间相互认同的一种生活情调。于是,山河碎乱时,“名士悦倾城”、“美人爱英雄”成了历史长河中姑苏城里最绮丽缠绵的风景。苏州恰到好处地给吴门才子佳人提供了闲隐避世的雅境。这个雅境更像文人士子聊以慰藉的乌托邦,成为那个时代士人用来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苏州给予文人的气质性情使生活于苏州的才子佳人别于他处。于此,陋笔描绘的痴心里你会看见红豆山庄里的相思,看见影梅庵里的情意,看见寒山中的相扶相持,看见江湖里策马红尘、轰轰烈烈的生死相许;也许你还会在灵岩山馆娃宫前看见一场倾国倾天下的“醉舞江山”恩爱无边;又或许会在桃花坞的桃花树下听一曲落拓不羁的歌。一场接着一场节奏紧凑、情节跌宕的人生大戏,才子佳人走心演出,铺排出各自的故事,最后在时代奏出的一曲铿锵激越、苦郁悲壮的背景乐中散了场。戏里的人带着他们的故事掩匿在历史发黄的书卷里,看戏的人掩卷沉思,这故事里,也许最终只剩自己。这里的无奈、忠诚、贞烈、苦郁、狷狂……这些在江山破碎的瓦砾上踮脚跳跃的情绪都只是因为一个字——爱,对人的爱,对家国的爱。狭窄尘世里那细如针芒的痛指引着所有人找到“爱”。历史最终送给姑苏杀伐江湖美人爱英雄的荡气回肠,也给了她鼎革时代名士悦倾城的风流不羁。前世走来的姑苏正是因这“一生一代一双人”让她带着缱绻生动的情意走进了世人的心底,开出了美妙的花。时空流转,我行走此间,感受着人物的感受,足踏之处曾是他们驻足之地,耳畔之音曾是他们细碎耳语之声。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欢喜。岁月是一艘没有码头的船,泊荡着苏州一路走来的印记。这条波光明灭的长河中,交错密织的人影,载一船桥影波光,悠悠伸向远方。远方,我于此,打捞一篮子旧时光,凝望岁月。岁月里的人,是河对岸的晓风清月。岁月静好枕河而生。西施:响屧廊空西子沉 灵山秀水之地自然多才子佳人。苏州历史的开端写着西施,我钦佩苏州的见识和度量。 寻美 春雨霏霏中来到苎萝山下的古城诸暨。两千多年前,这里是越国的都城。一幢傍水而建的庭院门楣上镌有“西施故里”四个大字。古屋错落有致,老墙苍颜斑驳,看来很有些岁月了。诸暨是西施的娘家。这个苎萝山下若耶溪旁“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的姑娘,姓施,名夷光。苎萝山有东西两个村子,住在西村施家的女儿便被称为西施。西施的美,未曾目睹,却人人意会可得。古有沉鱼典故,想来那鱼是福气之鱼。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所以四大美女,西施居首。《庄子·天运》中已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这个东村施家的女儿只因少了“病心而颦其里”的忧郁撩人而被笑了千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诗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便是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西施。虽未睹,也找不到任何典籍有关于西施容貌的描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感知西施的美。金庸先生曾赞美夏梦:“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有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的美俨然已成为一种标杆,任世人比评。一场战争,一国强衰交替,已为西施绣像落下重重一笔。吴王金戈越王剑都消失了,而世人对西施超现实的美的浮想联翩却从未停止。这种美高于战争,高于现实。 朝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王维一句诗总结了西施地位的突变。苎萝有美纱,诸暨有好女,明眸黛眉,这样芳泽无加的美貌女子被越国的大夫范蠡撞见了。范蠡从西施粉面含春的容颜中清醒,以“社稷废兴,全赖此举”说服其为国捐身,要将她献给吴王,诱使吴王夫差沉迷酒色,庸理国事,离间夫差与吴相伍子胥的关系,以乱吴政。若耶溪水自北而南,潺潺有致,如情人私语。西施初见范蠡,这个气宇轩昂的男人使她动容,星子成碎的眸子里面有了一抹羞赧,情窦初开的她纵有千般不舍也毅然选择了离开青山秀水的家乡,踏上一条荡气回肠的不归之途。身何兮?情何寄?家乡从此只能梦中再见了。无论爱情多么美好,于四海扬志的七尺男儿来说,为志向皆可辜负。西施于范蠡只是复国雪耻、施展抱负的一个手段而已,也许四目相对处曾有过心动,但她的眉砂,终究敌不过江山如画。巴尔扎克说过:“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人为爱情。”只是这样一个曾踏露浣纱的秀丽佳人,纯澈眸子深处镌刻的男人带给了她如何的命运?泛舟湖上时我想她不是臣服于命运而是输给了自己的爱情吧。如果西施终生都在浣纱的溪边,随日出落而作息,倒不失为平静圆满的一生。只是西子不曾起舞献歌于姑苏台,于史于今,能算一种圆满吗?凭空生出的惋惜难饰世人的自私。西施本出生于鬻薪之家,只因被作为复兴越国的棋子,远离故乡亲人,跟随范蠡来到越国王宫。三年朝朝暮暮的训练,终使一浣纱女出落成仪态万千的王庭佳人,善舞长歌,举手投足间,媚态尽显。 美人步履 西施展示才艺与美貌的平台从来都不是诸暨,而是苏州。灵岩山上如果没有“吴王宫里醉西施”,那么西施的美貌怕是要沉寂在浦阳江中了。青石、小巷、流水、细雨,身着素裙,撑着油纸伞如丁香般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感觉那便是江南的极致。苏州宛若唐诗宋词间走出的一位女子,娉娉婷婷,清丽妩媚,一颦一笑间流露出诗意的气质。西子相配姑苏,才搭对了弦,相得益彰。本是江南水乡的女子,命运安排到“人家尽枕河”的苏州,也算一件功德之事。苏州,不仅是一个温秀清丽的地方,也正如《红楼梦》描述的那样,“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完全配得上这位绝世美女。苏州人大度,不计较这个女子给吴地带来的深重灾难,留着她的大量遗迹来纪念。灵岩山是苏州一大胜景,游山时若能遇到几位热心的苏州老者,他们还会细心告诉你,何处是玩花池,何处是玩月池,何处是吴王井,还有西施洞、梳妆台,等等,处处与西施相关,甚至还会推荐你尝尝西施藕、西施银芽(茶)、西施豆腐。站在灵岩山上,曾经木塞于渎的景象恍在眼前;馆娃宫里,昔日朱栏玉槛,饰以珠玉的辉煌仿佛在目。眼前似乎出现了西施在长长的响屧廊上翩翩起舞的曼妙身姿。裙摇裾摆间,铃儿铮铮嗒嗒。醉人心神音,倾国倾城貌,吴王当真为她覆了天下。 情仇 吴王宠西施,史载“吴王井边,井泉青碧,西施照泉而妆,夫差立于旁,亲为理发”。“绾三千青丝只为她”的情谊也可从南北朝《拾遗记》略知:吴处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朝下以蔽景,夕卷以待月。二人当轩并坐,理镜靓妆于珠幌之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人。……吴王妖惑忘政。也许有人说西施一生得吴王如此宠爱,不说此生无憾,也不能说悲惨吧。西施虽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比起其他薄命红颜也算有福气。实际上,她也知道自己不过是勾践送给夫差的一件危险的礼品,常伴君王左右,蹙眉捧心是她终日的状态,身揣使命的西施大抵开怀不起来。与西施一起进入吴宫的郑旦,与西施背景相同,所受训练一致,美貌相差无几,但夫差专宠西施,郑旦郁郁而终,葬于黄茅山与草木同朽,而名传千古的只有西施。也许这种安逸、受宠、高贵的日子令世人艳羡,但西施并不快乐。夫差也许是个不错的丈夫,但却不是她爱的丈夫。那个令她怦然心动、气宇轩昂的男人却一心扶越灭吴,一句“国家事体重大,岂宜吝一妇人”将她抛掷出去。谁把桕恩空寄,谁家苔痕青遍?吴亡再见,早已境迁人非,怕是永远回不到彼时初见的那一刻了。与夫差山巅鸣琴、泛舟采香时西子可曾心动?倾心一人便再难许二心,这于痴情宠溺西子的夫差来说许是残忍了些。命运阔斧几把,人人便心身皆不由己。“苍苍枫树林,草合废宫深。”“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这些诗句都讲述了西施最终忍辱负重完成了亡吴的使命。公元前473年冬,越军大举进攻吴国,弓弩齐发,剑戟相逼,三千越甲终于攻陷姑苏城,完成了逆袭。夫差自刎,吴国灭亡。写到这儿,心揪了一下。史笔如刀,落入史书的,只有简单一句:“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然红颜终成祸水,岂不悲哉。本是越溪边单纯的浣纱女,一朝邂逅爱情,便再也逃不掉宿命的安排。她本是政治的安排,又为政治牺牲,背上了红颜祸水的罪,谁愿?夫差的亡国,这位美人功不可没,但《史记》比较客观,夫差不听伍子胥谏言,南服于越,北伐齐鲁,西抗强楚,本人好大喜功,导致吴亡。《左传·哀公二十二年》载,灭吴后,勾践“请使吴王居甬东”,而夫差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多了夫差临死前悔不用伍子胥之言:越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罗隐有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朝的诗人,算是为这个委屈受尽的女子辩解了一把。 西子之沉 吴亡,西施被看成亡国不祥之物,红颜祸水,留之何用?越国攻占吴国,以祸国之名将西施沉江。《墨子·亲士》中说:“是故比干之殆,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墨子与西施生活年代相近,他的话有可信度,所以后人多相信西施沉江而殁。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美人已去芳踪难觅,他也相信了“西施之沉”说。“西施之沉”也许是这个故事里最让人如鲠在喉的部分了。正如自己的名号一样,沉鱼,最终如鱼沉入江底。那年匆匆背井离乡,为了别人的愿,埋进了一生。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大抵多愁善感的黛玉,更能体察理解西施的心,也许葬身江水是西施最好的归宿,从此,身与心才真正安宁了。西施沉于江中的结局似乎并不符合大众的感情需求和审美。北齐《修文殿御览》转引《吴越春秋》称,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是装尸体的皮囊,不难看出,这句话是与墨子的“西施之沉”一个结论,西施被装进皮囊,沉江而死。不愿意西施悲惨死去的人终于惊喜地考证出鸱夷除了指裹尸体的皮囊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范蠡经常自号鸱夷子,那么,西施不一定是沉江而死,而是随范蠡泛舟五湖,归隐山林了。苏州人更是善待了这位姑娘,不甘心于西施被人利用后又被沉死的悲剧,有梁辰鱼作《浣纱记》,让西施完成任务后与原先的情人范蠡泛舟太湖而隐遁。《浣纱记》借范蠡之口说出了这对爱侣的前世今生:我实宵殿金童,卿乃天宫玉女,双遭微谴,两谪人间。故鄙人为奴石室,本是夙缘;芳卿作妾吴宫,实由尘劫。今续百世已断之契,要结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归正道。你瞧,善良世人终给了这对痴男怨女美好的归宿,悠游五湖而逝算是给这位背负太多的无辜女子一点补偿了。西施的一生与夫差和范蠡紧密相连,前者给她带来虚假荣华,却伴着真正的侮辱;后者给了她不可靠的爱情,却伴着真正的苦。两生花,花香依旧初长成,深处无忧怨;红白间,谁人为谁留醉?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一声叹。千年后,苏州依然街巷网罗、人家枕河,顾盼生姿。那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早已落下帷幕,西施不是姑苏城的匆匆过客,而是渐渐成了一种传说、一种文化资源。漫步苏州街巷,追寻西施的踪迹,想象她在剪金桥畔临水而立,一颦一笑逗得鱼儿争啄她的影子,想象她步步莲花娉婷走过曲桥回廊,一路遗香。也正因此,抛却西施身上的恩怨悲喜,她给苏州平添了无数情趣与遐想,苏州亦给了她安身栖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