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志远 日期:2017-04-02 07:46:42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人与岁月”丛书于是应运而生。
彦涵教授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时代的一个革命艺术家,他的作品是战斗的人民生活的反映。作为木刻家,在三四十年代他就已经出名,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革命战争。今天,这些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艺术价值。——德国艺术评论家阿尔丰·皮尔曼博士
对1957年中国美术界的反右运动,对“文革”中喧嚣一时的黑画事件,书中都有详尽而生动的描述。这是我所见过的关于它们的最为详细的文字。仅此一点,就使本书具有了相当宝贵的史料价值。——王培公
他的苦难经历,折射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术精神。他把鲁迅提倡的版画的战斗精神,提高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使命感,他的骨气,他对自由的追求,他对艺术的探索,在同时代的画家里是少有的,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迷失的时代,就更显珍贵了。——作者
孙志远,祖籍山东平邑,生于吉林长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参军,曾任参谋,千事、股长等职。1978年进入文艺机构,当过演员,编剧、导演,写过多部影视剧,话剧剧本。
彦涵是我国著名版画家。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具有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他的艺术观念充满了创造性和探索性,他的性格中蕴含着不屈服的抗争精神。自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彦涵就开始了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的蕈命艺术生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反映革命战争和土改运动的木刻作品。反右运动后,彦涵身处逆境三十多年,但他手握刀笔默默耕耘,被称为“趴在地上战斗的战士”。晚年他又大胆地超越自我,变革画风,开始了艰难悲壮的“衰年变法”。
“他的艺术创作与中国人民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的艺术尤其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彦涵之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彦东这样概括父亲一生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