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魏金枝传


作者:刘桂萍,刘家思,周桂华  日期:2021-12-17 03:49:51




  他来上海民国好中学是由他在浙江一师求学时期的学长潘天寿介绍的。潘天寿(1897——1971),浙江省宁海县人,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号雷婆头峰寿者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中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自小自学书画篆刻,1915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得到经亨颐、李叔同指导。1922年任教于浙江孝丰县高小,与魏金枝是同事;1923年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1924年,任上海美专教授。因为他先期到了上海,魏金枝与之联系,被他举荐到上海民国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员。上海民国女子中学是绍籍人士邵力子主办的。邵力子是《民国日报》的主编。魏金枝1920年起就在《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发表诗文,又是浙江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邵力子对他早有了解,对他来任教国文自然是满意的。然而,当时学校的经济比较困难,同样经常欠薪,使魏金枝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他任教了一个学期后,就在1925年的年初辞去了民国女子中学的教职,回到了嵊县家乡。
  魏金枝来到上海后,仍然做着他要成为一个诗人的梦。他有5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他在《民国日报·觉悟》副刊上“投稿最多的就是诗”。他之所以写诗,“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不愿和当时的的恶势力同流合污”。在他的诗歌中,他将对于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怨愤表现出来了,传达了反抗黑暗现实的时代声音,“是一种社会正气的表现”。诗歌不仅是魏金枝最熟悉的文体,也是他的理想的表达。因此,1924年12月,他和谢旦如一起加入了湖畔诗社。他不仅继续写诗,而且还将自己的诗歌编辑成《过客》,想以湖畔诗社的名义出版,但终因经费问题而搁浅。后来又交给上海书店出版,但因为“四一二”政变,诗稿在上海书店遗失了。从此,他就转移了自己的创作重心。
  在沪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上海通信图书馆共进会的工作。上海通信图书馆最初是1921年由应修人发起,一些具有新思想的青年组织成立的读书会。后因成员和书籍迅速增加,就建成了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由图书馆共进会负责管理。共进会是不计报酬的纯自愿服务组织,向全国各地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恽代英、杨贤江、郭沫若、郑振铎、钱俊瑞、叶圣陶、郁达夫、楼适夷、汪静之、李俨、许元启等都自愿加入这个组织,开展义务服务。魏金枝是湖畔诗社成员,当应修人发起成立这个组织时,他积极响应,参加了共进会的工作,也与杨贤江这些先进分子有了交往。
  1925年4月初,为了生计,魏金枝由魏颂唐介绍到浙江省杭县留下镇(今属杭州市西湖区)茶捐局任职。7月,留下茶捐局停办,魏金枝又失业了,只好又回到嵊县黄泽镇白泥坎村。1926年年初,魏金枝听同学说,冯玉祥抱有爱国、救国的决心,又肯收留知识青年,就由嵊县动身去西北,想去参加冯玉祥的部队,投身革命。当时,杭州已成立了国民党浙江省党部,致力于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是1924年开始筹建的,宣中华参与筹建,当选为常务委员。正是因为宣中华的原因,许多浙一师的同学积极响应。宣中华在一师风潮中担任杭州学生联合会理事长,魏金枝也是积极分子,二人很熟悉。魏金枝经过杭州时,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正广泛吸纳青年知识分子,他得知这一消息,便与一些一师的同学集体加入国民党。但他在杭州只作了短暂逗留就北上了。
  1926年3月,魏金枝到了上海。他遇见了以前在浙江印刷公司工人互助会工作的共产党员徐梅坤。他和徐梅坤说明试图北上投靠冯玉祥参加革命,徐梅坤劝说他留在上海从事革命工作,并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工会工作。不久,魏金枝就和杨贤江等人一起创办了商务印书馆工人子弟小学,由资方提供了2000元资金,按照完全小学制办学,开初有学生174人,教员5人,魏金枝任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当时,商务印书馆聚集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据点。在这里,魏金枝由徐梅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茅盾、杨贤江等人列为同一党小组参加活动。7月,魏金枝调上海市总工会任秘书。9月,中共上海区委特别委员会决定,魏金枝任上海市总工会宣传部干事。从此,他参与编辑刊物,写通讯报道,也时常到基层工会了解情况,帮助工作,为上海的工人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P54-55
  到今天,魏金枝研究项目终于到了写后记的时间了。此时,许许多多刻骨铭心和感激的话都喷涌出来,纷乱得很,没有头绪,我只能哪句话冒出来了,就写下哪句。正如人的命运,普通的卑微的人们无力自主一样,只能任命运摆布,走一步是一步。
  这本书,是我用尽生命的激情与精血写出来的。4年前,决定研究魏金枝,是在平安夜开始的。选择这个日子开始,是倾注了我的满腔期待的。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啊,人们都在逛街市,尽欢乐。但外面繁华喧嚣的市景声光,没有牵引我和家人一道去欢乐,内心的向往使我沉浸在一种静谧的想象与温馨的期待之中。从这时起,我下了一个决心,千难万难也要不断前行,直到有一个比较称心如意的结果为止。的确,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但我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坚持向前走,总会有一个结果。我想,这个结果出来了,不管别人怎么说,但因为是倾注了我全部的爱,用了我全部的力量而培育出来的成果,我感到高兴,也有不可替代的幸福感。因此,我精心呵护和培育着,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跑图书馆,访谈名人,田野调查,常常奔波于嵊州、绍兴、杭州、上海、北京之间。
  还记得初次到白泥坎村调查,受到黄校长以及几个村民的热情接待。可出村时遇大雨,又没有车,我们也不好总耽误黄校长他们,便站在一个屋檐下,等了几个小时,中饭也没有吃。好不容易来了一辆三轮车,我们才回到镇上,坐上汽车返回市区,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浙江省图书馆,我们一次次去挖掘散佚的资料,一进去就是一整天不出来,常常是中午吃一个面包,不记得带时,中餐就饿着。多年的辛苦,只为了一个梦想,一个目标,要一个结果。
  很多人对我说,都这么大年纪了,安安静静过日子吧!还做什么梦呢!这样苦了自己,连带也苦了家人。这是很理性和实际的忠告,我从心中感激他们。但是,我一生都有一个梦想,一个期待,向往一个目标,等待一片光辉,我以诚实执着追赶着这一个人生之梦,尽管现实没有为我追梦提供坚实的基础,但在全中国人民都在朝着一个伟大的梦————民族复兴之梦、中国富强之梦执着努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追梦应该说是赶上了时代的潮流。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天意命许,我终于赢得了做梦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势面前,我怎能不努力拼搏?怎能不全心以赴?因此,许许多多好心人善意的劝慰,并没有浇熄我生命的期待,没有将我引导到平静安逸的生活中去。我始终坚持我自己的梦想,日日夜夜,为这个梦想而焦灼,而痛苦,而奔波,起早摸黑,苦心劳力;通宵达旦的时候不少,长途跋涉的劳累为多。我都兴奋着,因为我似乎觉得自己在一步步朝着梦想的目标前进着。虽然为此老眼昏花了,腰酸背痛了,身体垮了,精神很紧张,但心里总有一丝欣慰,我觉得人生如此,也值了。
  可以说,魏金枝研究是令人刻骨铭心的。这里熔铸了我对人生新路执着追求的汗水与心力,我期想有一个对我自己而言的圆满的结果,我也为此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因为我对自己预设的结果非常圆满,而对前路的艰难又有一种预测,所以常常非常焦虑、担忧和恐惧,有时真是十分疲惫,甚至是心力交瘁。但即使这样,我也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越来越坚定了。即使是在2014年7月,一种外力将乌黑的天压在我的头上,我经受着人生中最严重的一次危机,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艰难,精神几乎要崩溃,但丝毫也没有影响我的这个梦想,相反使我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几年来苦苦坚持,最终追求到这样一个结果。自然,这是我所不满意的。但是,时间已到,我必须将这个结果公布出来,让大家分享。只盼望大家能够有些微的满意或者肯定。这是我作为一个俗世人的基本的功利心。
  毫不忌讳地说,我之所以用生命去追赶这个梦想是因为我总认为追梦是一种人生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是自甘沉沦,更不是堕落。因此,我珍惜自己这个梦。
  在这里,我要感谢太多太多的人。我不仅要感谢在我追梦时给予我实实在在莫大的支持、关心和帮助的人,也要感谢在我追梦的过程中激发我奋起,给予我力量的人,还要感谢学校、家庭和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我要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和我们复兴的祖国。尤其要感谢魏金枝先生的长女魏平,她为我们提供了魏金枝先生不少史料;感谢魏金枝先生的同事艾以先生,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资料,还联系魏平到他家里与我们相识,带我们拜见了魏金枝的亲戚、同事欧阳翠,使我们获得了难得的信息;自然我们也真诚地感谢欧阳翠;感谢张惠达教授,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而且为我们介绍了艾以先生。
  同时,我们感谢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感谢浙江省教育厅,感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此项研究先后评为2009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重大项目《越中现代著名作家系列研究》的子项目(项目编号:09JDYW01ZD-6),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浙籍左翼作家魏金枝研究》(项目编号:Y201225124)和201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魏金枝评传》(项目编号:14HQZZ012),是它们的支持,才使我的追梦成为了可能终于收获了这本《魏金枝传》。这是这几个不同层次的立项课题的最终结题成果。
  我要感谢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使这个梦落地了,成为一个可见的实体与存在,成为一种记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几个课题组主要成员担负的研究任务如下:刘桂萍承担了第六章,第九章,第七章第一、二、四、五、六节,第八章第一、四、五节的初稿撰写;刘家思承担了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撰写;周桂华承担了第二章第一、三节的部分初稿,第七章第三、七节和第八章第二、三节的初稿以及年谱初稿的撰写,并编写了参考文献。本课题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规划重大项目《越中现代著名作家系列研究》的课题总负责人刘家思统一设计,全书的框架体系由刘家思与本课题负责人刘桂萍、周桂华确定,最后由刘家思统稿、修改、重写与定稿。对于全书的校对,周桂华负责了一校,刘桂萍负责了二校,刘家思负责了三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分工合作进行的。我们的共同努力,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成果。我们合作很愉快,是我一生中美好的记忆。
  最后,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宫京蕾编辑的大力帮助,是她使本书最后成型,使我的梦最后才有了真正的现实存影。
  2015年6月







阅读提示:魏金枝传的作者是刘桂萍,刘家思,周桂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魏金枝传下载地址

上一本:王国维图传
下一本:秦朔访问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