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问菲 日期:2021-12-17 03:51:12
初次接触英国历史的人常常会觉得惊讶,因为英国国王的国籍如此“国际化”:丹麦王朝时期,英国国王其实就是丹麦国王;诺曼底王朝的开创者来自法国;英国“光荣革命”中,最后登上王位的威廉三世是荷兰执政;而斯图亚特王朝之后开始的汉诺威王朝,国王是个德国人。
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英格兰在很长时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作为欧洲大陆的附庸,国王常常来自法国国君的任命,有时这片土地也被其他异族征服;二是欧洲王室之间常年联姻,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国等等国家的王室后代为了利益,也为了皇族血统,会选择其他国家的王室后代作为联姻对象,这就造成了这些王室的后代有多重血脉,如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乔治一世。
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驾崩,她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在英国境内有至少50位有权继承王位的人,可是他们都是天主教徒,而根据英国嗣位法规定,继承王位的必须是新教教徒。于是,英国议会确定由当时的汉诺威选帝侯,也就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外孙女索菲亚的儿子、已经54岁的乔治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国王。
这位新国王就是乔治一世,他在德国长大,甚至不会说一句英文。当他走马上任来到英格兰,内阁会议上立刻出现这样一幕:国王不会说英文,大臣不会说德文,他们只能无奈地用拉丁语和法语交流。新国王对英国事务并不热心,比起英国,乔治一世更关心他的汉诺威公国。
从此,汉诺威家族这个带有浓厚德国意味的名字为世人熟知。最初,人们对这个家族没有什么负面感情,人们更多地注重大英帝国的海外利益。当时的英国人充满扩张的热情,尽管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失利,痛心地看着广袤的北美土地离他们而去,但依然改变不了英国本土享受着顶级待遇的状况:日不落帝国在全球都有殖民地,英国港口每天都会迎接来自殖民地的大量船只,源源不断地运来各种物资————棉花、丝绸等特产和奇珍异宝。在维多利亚女王当政的年代,这一盛况达到了顶峰,英国人对他们的国家充满自豪。
特别是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英国政府广邀世界各国参加,展品多达一万多件。当英国人站在为世博会特意建造的水晶宫内,观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时,东道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他们看到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制造的各种先进工具,包括农业器具、先进的印刷设备、精纺机、蒸汽机、高速汽车轮船、起重机、隧道和桥梁模型以及最先进的武器,还有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时,他们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国家无愧为“世界工厂”。
超过600万人次的游客参观了这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展会利润高达18.6万英镑,展会的发起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来自德国的阿尔伯特亲王成了英国人交口称赞的偶像。之前,没有人看好他提倡的这次展览,他力排众议,好不容易才得到募捐,让展会能够举行。展会之后,英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成了每个人的共识,人们对王室的热爱之情愈发加深。 没过几年,阿尔伯特亲王去世,与丈夫伉俪情深的维多利亚女王深受打击,整天穿着黑衣躲在王宫里根本不出门,不断思念她的丈夫。据说她在床头放了一个阿尔伯特亲王的手模,她必须抚摸着这个手模,想象着是在抚摸她的丈夫的手,才能入睡。但即使这位寡居的女王看上去根本不理国事,也并没有降低英国人对王室的推崇。尽管当时,英国有不少政治家试图趁机将君主制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清除,让英国变成一个没有王权、一切由人民政党做主的现代国家,但显然,人民并不买账,他们的王室情结根深蒂固。
P4-5
写好关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传记,对任何一位作者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她太过神秘,她将自己所有的心事都藏在笑容之下,记者、画家、摄影家……一切想要探寻她的内心世界的人,都只能在她的生平履历和一贯优雅的行动里,抽丝剥茧,记录下某一些真实的瞬间。
尽管如此,伊丽莎白二世依然拥有无尽的魅力,这种吸引力固然来自她尊贵的身份,来自她传奇的经历,更来自她60几年来对祖国的忠诚与贡献。女王自始至终将国家与责任放在第一位,不论外界对她赞美或是贬损,不论世界风云如何起落,她始终坚持最正统的英式英语、最庄重的个人形象、最谨慎的生活作风,因为她是女王,她代表英国。
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她不只是英国人的女王,还是一位值得全世界人民尊重的女性。基于这份敬意,本书作者从写作之初,就力图全面、准确、细致地勾勒出伊丽莎白二世一生的主线与分支。此外,作者还阅读了众多相关事件、相关人物的资料,注重时代背景的阐述和国际风云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英国,认识英国王室,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女性人生的足迹和她所面对的困难。
写作本书时,作者翻阅了很多相关传记及资料,在此一并致谢。让读者真正地了解女王的生平,了解她的价值,了解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位女性,她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却同样起起落落的生活,这既是文化的交流,又是思想的沟通,当我们为女王的人生感叹之时,自己的灵魂也会变得更为丰富————这就是本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