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雪编 日期:2021-12-17 03:51:18
第一章尘封已久的往事
1.母亲的童年
光绪十五年(1889)农历五月初九,天空中飘着小雨,一户冯姓的农家嫁出了家中唯一一个女儿。
这家的男主人名叫冯金灶,是个本分的庄稼人,小时曾被太平军掳走,在军营中吃了不少的苦,还被他们在脸上刺下了“太平天国”四个字以防逃跑。太平军见他能吃苦,又实在,渐渐对他放松了一些警惕,他便找准机会从军营中逃了出来,一路躲躲藏藏,最后回到了故乡。
回到满目疮痍的故乡,冯金灶打起精神,找出曾属于自家的荒田,开荒种地,打算重建家园。
为了生活,冯金灶还时常帮助其他人家种田,并利用在军营中学到的裁缝手艺赚点钱。他为人忠厚,手艺又好,渐渐在附近的村落中有了点名气,很多入都愿意找他做活,称他金灶官。就这样,冯金灶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性格和精湛的手艺在故乡落了脚,最后竟然也盖起了间小房,娶了妻,生了子。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儿,冯金灶为她取名顺弟。此时,冯家开始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冯金灶回乡后便一直有一个心愿:在被烧毁的老宅处重建一座新宅,于是他一有空便去河里挑石头,用来做新房的地基。挑石头是件很辛苦的事,然而对冯金灶来说,最难的并不是挑石头,而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木料和砖瓦。想要全家住进新房里,不知还要等多少年。
一转眼,顺弟长成了17岁的大姑娘。在旧时,女子十三四岁便应定亲了,可是冯金灶总担心女儿嫁得不好受委屈,不肯轻易将她许配人家,总想找个老实本分的读书人当女婿。不过,很长时间都没给女儿寻到一个合适的人家。此时的金灶才开始有点着急了。
就在冯金灶后悔自己耽误了女儿的幸福时,上庄的星五嫂找到了他,说有意给顺弟做个媒,向他要顺弟的八字,而她要为顺弟说的人家不是外人,正是她的侄子胡传,人称三先生。
星五嫂说,三先生之前娶的妻子年纪轻轻便病死了,给他留下三儿三女。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三先生一人在外做官,身边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请她帮忙寻一户庄稼人的女儿,一来这样人家的姑娘身体会比较硬朗,能够一直陪他到老,二来这样人家的姑娘自小吃得苦,能过日子,也能帮他打理家事。
金灶对星五嫂的提议起初是拒绝的。他知道三先生这个人,虽然有名有望,但已经四十有七,家中的长子长女比自己的女儿还要大上好几岁,他不忍心让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里当后娘。可又听星五嫂劝了他一阵,他却也觉得她说得句句在理。女儿毕竟年龄大了,想找个相当的未婚小伙子太难,三先生是个好人,嫁给他,至少比较放心。
金灶答应星五嫂回去和妻子商量,然而他一开口就遭到了妻子的反对。他的妻子说宁可养女儿一辈子也不让女儿嫁过去。金灶劝不过妻子,最后只得把决定权交给顺弟。
顺弟只在3年前的上庄庙会见过三先生一次,那是一个面容紫黑,有点短须,两眼有威光,令人不敢正眼看他的人,所以她也没敢多看,只听得姑妈在耳边告诉她,三先生在北边做官,那边环境非常艰苦,非常难熬,一般人待上几个月就已经受不了了,可三先生却在那边一待就是几个年头,风吹日晒久了,脸就成了这副模样。
三先生的威望很高,听说他要回家乡过年,上庄的人们都十分紧张。以往的庙会一向非常热闹,商户们都想着法地弄出些新花样引入注意,戏班子也总会尽量挑些热闹的戏去演,支起“台阁”。可是三先生一回来,这些花样都不得以施展,庙会也就显得冷清了许多。三先生的回来也令那些做不正当生意的人格外忐忑,八都的鸦片馆早早就关了门,赌场也都不敢开了,生怕受三先生的处罚。
虽然三先生没有亲自参加庙会,可遵了三先生的意,戏班子还是选了六出“正戏”,也没有搭“台阁”。
庙会过后,三先生出现了,周围的人都自觉地让开了一条路,并且恭敬地称呼他“三先生”。三先生从顺弟身边经过,径直向前走去,他身边的月吉先生因与顺弟的姑妈同路,于是走过来与姑妈打招呼,并与她们同行。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