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宋文荣传奇


作者:张荣大,杨凤山  日期:2021-12-17 03:51:33




  自古以来,农村家家户户都盼望生儿子,既能传宗接代,也能防病养老。《孟子·离娄上》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千百年来,这种观念影响深远。没有男孩的,人老了地种不成,就要雇长工或雇短工。全是儿子的,够你忙活的,盖房子娶媳妇,操心没完没了。
  常言说:穷人孩子多,破门楔子多,这话一点不假。
  在母亲宋刘氏生宋文荣之前,已经生了三个儿子,她打心眼里想要个闺女,和自己做个伴,闺女是娘的小棉袄。
  可是,第四个生的还是个男孩,这个孩子属兔,取大名宋文荣,这名字还是爷爷起的,期望孙子以后能够有文化,且荣耀。
  据老一辈人讲,起戈庄最少有400年历史了,全村300多户人家,90%,的人家姓宋。据说,他们最早是从江西吉安迁徙过来的,开始在村子的东头居住,由于地势很洼,一到下大雨发洪水时,水都往这里灌,于是就向西边搬迁,起戈庄的村名就是这样来的。
  村民除以宋姓为主外,也流传着“孙猴抡担杖”的说法,就是还有“孙侯林段张”姓氏,以及郑姓和孑L姓。
  这里民风好,姓宋的从不以大欺小,友好相待外姓人,众姓和睦相处。
  宋氏大家族又分为三大支,长支、二支和三支。宋文荣他们这一支属于第三支。
  从历史上看,起戈庄宋氏家族三大支,都很兴旺,宋文荣他们家族这一支特别兴旺,上学、工作各个方面,都人气旺盛,出的人才也多,学问也高。以前都是上私塾,第三支出息成先生的也最多。村路边那些碑上刻的“玉洁冰清”等字,多是宋文荣大爷所书。宋文荣爷爷书写的蝇头小楷,功底深厚,可惜都没有留下来。
  起戈庄村有三条东西街,一条南北街。宋文荣家住在中间那条街的西头,南北街的西侧。
  他家有两栋房子,以前农村的房子开问小,一般两米五六宽,房子进深也就是三米五六,总共七八平方米的样子,两米长的炕,再摆上一个衣橱,配上一个方凳,就什么也放不下了。
  如果房子建得高了,冬天没有取暖,就指望着火炕,人在里面就冷得受不了,房子小的话,挤着暖和。夏天矮房子凉爽,原因是草屋面,能散热,晒不透。
  过去的人也能遭罪,街门口的蚊子跟着人团团转,一群一窝的,咬得人脸上、手上和脚上不少疙瘩,他们也能忍受得住,痒痒疼痛时,就吐点淫沫搓搓,说唾沫有消毒止痒作用。
  蚊子爱往屋里钻,也没有蚊帐,烧点蒿子熏一熏,关门憋一憋,蚊子就完蛋了。
  房子大都没有后窗,通风不好,容易招跳蚤、臭虫什么的。臭虫差不多和黄豆粒那么大,尤其炕缝缝里成了它们藏身繁殖之地。天好有太阳,就看到一些农户将被褥搬到屋外抓抓。
  宋文荣记忆,小时候最开心的是过年。除夕夜,谁家过年不吃顿古扎,胶东人俗称饺子为古扎。吃顿饺子,对富人家是小菜一碟,但对穷人家来说,可就费大劲了。
  穷人自有穷办法。家家都蒸包子,包水饺,由于白面少,肉和油少,常常粗粮细做。一开始先包锅黑地瓜面包子,两头的角上切一片肉塞上,像咸菜条那么点儿,肉还露在外面,就是吊孩子们的胃口。一看包子两边还夹有两块肉,孩子们饥困了,馋得直流口水,便狼吞虎咽抢着吃黑地瓜面包子,很快撑饱了肚子。
  当白面饺子下好了,孩子们只能是眼馋肚子饱,硬塞到肚子几个,再也无法下咽。这样本来包得不多的白面饺子,最后也能剩下一碗或者两碗,于是在锅里放上个篦子,把白面饺子放到篦子上,第二天早上一敞开锅盖,看到锅里有白面饺子,预示新一年丰衣足食。
  大年初一,宋文荣的兄弟们都穿着长到膝盖以下的大褂,还戴着瓜皮帽,先在家里面对爷爷奶奶和爹娘,把大褂拎起来,跪到蒲团上,磕头拜年,然后再挨家挨户去给伯父、伯母们,叔叔、婶子们,磕头拜年,长辈们都会给孩子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给些平时难以吃到的果糖,开心极啦。
  P6-7
  当《宋文荣传奇》书稿完成时,大半年的辛劳变成了欣喜。
  我们为什么要给宋文荣写传,基于两个原因,只有六个字,就是:值得写,写得值。
  而这个过程,经历了“慕名而去写新闻”“来访受邀写书评”“盛情难却写传记”三个阶段,前后历时26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时间跨越。
  说起“慕名而去写新闻”,那是1989年的事了。
  1988年1月24日,即墨县爆出一个轰动全县的大新闻,自诩“即供临字1号”的宋文荣,率领农民临时工穷兄弟们创建了即墨合同工村————他们敢称天下第一村。这一天,宣告第一期工程落成并举行了剪彩仪式,首批24户农民工家庭在春节前迎来乔迁之喜。
  众多新闻媒体热情报道了宋文荣和他的合同工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嗅觉灵敏的新闻记者,从平凡的农民工宋文荣身上,看到了他创建合同工村不平凡业绩的重要意义,宋文荣为亿万计中国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树立了拼搏自强的好榜样。
  宋文荣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爹娘,不怨命不济,他通过几十年充满酸甜苦辣的奋斗与拼搏,与世俗偏见抗争,与艰难困苦力搏,先是在一些村社或企业干农民临时工,后来成为县供销社第一个农民临时工。走到人生向好的转折点。由于工作特别出色,还是农民临时工的宋文荣,被破格提拔为企业经理、总经理,尤其创建了即墨合同工村————他们敢称天下第一村后,他追求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并且成为最出彩的一段经历。这一切,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并为农民工长了大志气,他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前期的新闻报道中,新华社虽然没有最先发稿,但却全方位地对宋文荣和他的合同工村加大了关注。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有一支阵容强、素质高的记者队伍,以快速、新颖、深度、广泛报道新闻而著称,始终走在全国新闻队伍的前列。
  在报道宋文荣和他的合同工村的新闻方面,新华社显示出了这一优势,站在全国新闻的高点,连发三稿赞“老临”,即新华社《半月谈》杂志于1988年6月第12期,刊登闵凡路撰写的《“即供临字1号”和他的合同工村》的报道;新华社国内部于1989年3月11日、12日分别播发了张荣大采写的《心态在竞争中平衡》上下篇,其中《怀才有为篇》中的“从临时工到总经理”一章,写的就是“即供临字1号”宋文荣和他一手创建的合同工村的事迹;新华社《嘹望》周刊于1989年10月30日《嘹望》周刊第44期,刊登了由宋文荣口述,杨凤山、张荣大整理的《“临时工”做“经理”》一文,这是新栏目《当代中国人心态录》开篇,并加编者按。这三篇有分量的报道,对向全国热情传播“即供临字1号”宋文荣和他一手创建的合同工村的事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再谈“来访受邀写书评”,这是我们与宋文荣加深缘分的又一阶段。
  在报道“即供临字1号”宋文荣和他一手创建的合同工村的事迹之后,也就是我们和宋文荣都在职的时候,相互有时有往来,但并非经常。逢年过节,也都互致问候。总之,交往一直未断。
  自从我们都先后退休后,相互联系就相对少了。直到2011年10月,宋文荣又登门找到张荣大,才得知各自都在写书,共同的兴趣又聊个没完没了。
  2011年11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将出版宋文荣《生命印记》一书。他邀请张荣大为此书作序,张荣大欣然答应,并很快为《生命印记》撰写了3’700字的序言,受到好评。
  时隔仅仅一年多,2013年2月,宋文荣又完成了更大的跨越,商定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上千页、12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宋文荣文集·报道选》上下卷,这一次,宋文荣又找到张荣大,一来听听张荣大对本书编撰的意见,二来还请张荣大为此书作序,张荣大又一一应允,.看过书稿后,张荣大对书稿的分类和版式提了一些意见。原来此书书名暂定《宋文荣文集》,张荣大建议改为《宋文荣文集.报道选》,宋文荣称赞改得好,既全面又恰当。
  张荣大又为《宋文荣文集·报道选》撰写了3100字的序言,再次受到好评。
  关于“盛情难却写传记”,这成为我们与宋文荣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宋文荣告诉我们,他退休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回顾走过的路,深感前进路上多坎坷,但却无怨无悔心坦然。一段时间来他又激情重现,计划完成三个文集的编著,一部人生感悟集,一部个人文集,一部个人传记,想留下一笔人生的财富。
  前两个愿望,经过他个人努力以及张荣大的帮助,都已实现,《生命印记》和《宋文荣文集·报道选》均已出版,而剩下的最大愿望,就是出个人传记。
  对此,宋文荣朝思暮想,魂牵梦萦。
  而此时,勤于笔耕的杨凤山和张荣大,都在撰写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两人在2012年12月合作撰写、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心脉》一书。同年同月,由张荣大执笔、与朱震合作、由青岛出版社出版了《三代医家之路》一书,得到了著名诗人贺敬之和著名医学家方圻等专家学者肯定。
  我们出的这些书,也都赠送给了好友宋文荣,他收到看过后总要打电话给以评价和鼓励,我们仿佛从中揣摩到宋文荣想说叉难开口的一个期盼。
  书为媒,情搭桥,最终我们还是主动说出了宋文荣想说又难开口的一个期盼,主动答应为宋文荣写传记。宋文荣感动地说,这是我一两年
  17.孩子进城个个有出息
  18.夫妻相濡以沫五十载
  19.中国梦寄予三农破题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面对面采访宋文荣,以及熟悉他的人。我们几次从济南和青岛赶到即墨,住上几日,从早到晚连轴转,凭着我们几十年从事新华社记者对事物的敏感性和扎实的采访功底,进行了“榨油”式地挖掘材料,终于使素材越来越多,情节越来越丰富,有些故事非常精彩。
  写作是个苦差事,我们为了赶写书稿,常常疾书到深夜。有时半夜想起一个情节和几句话,翻身下床赶快记下来。写作时感到缺胳膊少腿,随时用电话采访宋文荣。就在三伏大热天,也汗流浃背不停地写作。终于《宋文荣传奇》书稿完成了,还是19个章节题目,每个章节上万字,全书22万字,章节题目为:
  1.从小就渴望逛即墨县城
  2.父亲不辞而别独闯关东
  3.灾年休学全家保命无悔
  4.只要身体棒千难也能扛
  5.样样农活能干出个花来
  6.为“即供l临字l号”而骄傲
  7.干事业不要亏待出力的
  8.敢称天下合同工第一村
  9.新华社连发三稿赞老“临”
  10.记者慕名纷至争抢新闻
  11.工程讲质量服务要口碑
  12.不应该发生的一场官司
  13.双梦同圆人生贵在拼搏
  14.岁月磨练催生妙语连珠
  15.九千余篇El记我主沉浮
  16.《序言》《后记》诠释著书立说
  17.家风相传儿女孝顺争气
  18.半个世纪夫妻相濡以沫
  19.锤炼了中国农民工精神
  前后两个书稿章节有比较大的变化,这是写作中提高深化的必然过程,也是由书稿设计到完成书稿的必由之路。
  我们圆满完成了《宋文荣传奇》一书的撰写,为宋文荣圆了人生最大的梦而高兴。
  也将此书献给亿万正在艰难前行的农民工,如果他们能从此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会分外高兴。
  作者
  2015年1月







阅读提示:宋文荣传奇的作者是张荣大,杨凤山,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宋文荣传奇下载地址

上一本:互联网浪尖上的女性
下一本:诗与梦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