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志明 日期:2021-12-17 03:51:36
乐恺堂三面环山,背北朝南,大门正对一处人称仙石的巨石。坪前是水塘稻田,还有数十亩莲藕塘。每当莲花盛开,花香四溢,这里就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香莲碧水送风凉,清风拂水碧莲香,与稻花飘香相映生辉,令人心旷神怡。藕塘旁有一座神庙,叫“藕塘庙”,庙门旁刻有楹联: “灵护桃林,千村雨足;庙依莲苕,十里香飘。”这里山虽不高,景虽不奇,却氤氲着一股灵气。乐恺堂坪前的一口大塘,塘边有两口四季不干、甘洌异常的水井。塘的南边有一块状如笔架的山字形奇石,风水先生说这是笔架石,预示着这里将来会出知名的文人墨客。
乾隆十八年(1753)阴历五月初四的子夜,荷塘飘香,星月迷人,清风恬人。人们正沉睡在美梦之中。而乐恺堂西侧的一处卧房中传来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这山村的静谧,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这个尘世。
这是一名男婴,他是珩玉公的玄孙,珩玉公第二子添弦之三子如浑公之孙,如浑公第三子再诏之五子。这个男孩的出生并没有给谢家带来过多的惊喜。谢家在当地曾是一个名门望族,这些年来,乐恺堂人丁兴旺,从珩玉公到这一代不过是五代,却已有上百口人丁。过去常说多子多福,如今子孙多了反倒成了负担。人多了,田地多不了。人一生下来张口就要吃,伸手就要穿,再大的家业也经不住这么多人的吃穿用度。再诏本是个读书人,虽后来考取了副举人,朝廷也每月供些粮,但他不善持家,全靠妻子刘氏管家。一家十多口人,生计十分艰难。好在刘氏善持家,才使一家人勉强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如今又添人丁,谢再诏夫妇是又喜又愁。
谢再诏给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振定,又给他起了小名,叫泉伢子。在桃林湾屋后的东北方,有一处地方叫坝塘,其下有一处甘泉,名叫“凝泉”,水源横连“龙井”,纵为地下阴河,水从石岩中喷涌而出。谢振定的小名便是缘于此。
这个小生命并不被人关注,像所有山里的孩子一样,没有父母的娇惯,没有太多人的呵护,如小草一般成长起来了。父亲谢再诏不仅要为家中的生计操心,还不肯放弃功名,而母亲刘氏家庭事务繁忙,子女众多,哪里有空闲来专门照顾他。对泉伢子而言,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是长兄振宇与三哥振宁。振宇字元亭,号松淦,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比振定大十八岁。振宇饱读诗书,是附近有名的才子,当时已娶妻彭氏。振宁生于乾隆十三年(1748),比泉伢子大五岁。这两个哥哥一个是长兄如父,自小教育辅导他读书识字;一个是他儿时形影不离的伙伴,自小与他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振宁也是聪明人,悟性极高,所写诗词华丽,文章优美,甚得其父再诏的喜爱。
谢家虽居于山村僻地,但世代以耕读为乐。乐恺堂谢家人才辈出,谢家几十个子弟中,有二十余人考取了功名。泉伢子就是在这种书香门第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泉伢子长得虎头虎脑,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长相奇异。他自小十分聪明,读书时常常是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见者皆称他为奇才。泉伢子三岁能识字,五岁能读,六岁能颂,七岁能吟诗作对、写文赋词,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泉伢子共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在再诏的八个儿女中,他是最小的。所以,虽父母没空来疼爱他,但众多的兄长与姐姐的关爱,使他有一段幸福的童年时光。
父亲再诏是一个迂腐的文人,每日只顾看书写文,泉伢子虽是他最小的儿子,但他也是不闻不问,不打也不骂,倒是母亲刘氏对他管束得紧。与父亲的个性不同的是,泉伢子生性豪爽,爱管闲事,个性可能是有些像母亲。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就是崽像娘,出得强(有出息)。泉伢子有没有出息姑且不论是否与他的个性同母亲相像有关,但他这种刚直的性格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泉伢子两岁之时,其父谢再诏已考取了乾隆壬午科(1762)副举人,成了邑优禀生,这让谢家看到了希望。有言道:“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在这穷乡僻壤之地,朝中无人,文人除了靠读书考取功名,然后寻机做官之外,别无他途。然而,谢再诏虽考得了功名,却并未因此而做官发财。他志不在此,依然在家以耕读为乐,教子养家。
P4-5
从初步了解谢振定其人,到准备为其写传,到出版本书,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谢振定与《红楼梦》可能有关系,是我研究他的主要原因,至于要不要花精力为其写传,其实当时很犹豫。一方面,多年的红学研究与文学创作,让我体会到了一个穷文人的艰辛与拮据;另一方面,替前人写传,且是替这样一个小官员写传,难以产生大的影响。然而,当我得知谢振定这个家族可能被贪官和珅的后人灭门时,一种义愤之情油然而生,我发誓要尽自己的能力替其写传,以纪念这位了不起的小人物。
为了搜集有关资料,从2007年开始,我辗转长沙、上海、北京等地的图书馆,花费上万元复印资料。2011年,我开始创作,至2013年2月完成了五十余万字的初稿。
初稿完成后,我又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涟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知名作家梅国华先生阅读了拙著初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后经三次修改,将原来的全传形式,改成人物线索相对清晰、以反腐斗权贵为主基调的作品,字数也精简到三十余万字。虽然仍不满意,但也算完成了一件作品。
然而,要使拙著问世,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多年的负债出书,让我感到亏欠家人太多,但不出版,又有负自己的几年辛苦。正当我犹豫之时,我的窘境被娄底市纪委宣传部部长吴喜波、副部长黄首纪知晓,他们对我的创作表示支持与鼓励,并答应在发行售书时给予实质性的支持。这让我十分感动,也使我有信心将拙著付梓。
特别感谢娄底市纪委副书记何一波先生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关心。与此同时,涟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育清,涟源市委常委、涟源市纪委书记孙纬辉,涟源市人民政副市长刘志刚,涟源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刘益民,涟源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彭冬余等领导对拙著的出版给予了关注与支持。
最后,要感谢杜宗陶先生与吴晓华先生,感谢一路上支持与关心我的领导、朋友、家人,谢谢你们!
近十年方成此书,愿此作能慰谢振定在天之灵。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