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学之师表国之英豪


作者:本书编委会  日期:2021-12-17 03:52:32




  提携·培养·指导
  ————铭记李国豪的知遇之恩
  江景波
  我没有直接师从李国豪,但我进入同济大学工作和在同济大学的成长,离不开李国豪校长的提携、培养和帮助,我始终把他当作我的恩师。值此李国豪校长诞辰百年纪念之际,以本文感谢老校长的知遇之恩。
  他的提携、培养,使我健康成长
  我是一个侨眷。1950年在上海大夏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这一年10月,我响应人民政府号召,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治理淮河的工作。分配在安徽滁县专区治淮工程指挥部,曾任工程股长、工务所代所长等职务。八个月后,我的工作结束,由于表现出色,被评为“治淮功臣”,受到表彰。在华东军政府召开的庆功会上,由于当时华东地区的17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均参加了,所以同济作为当时拥有最大土木工程系的系主任李国豪先生也参加了。会上,我代表学生作了发言。
  李先生听了我的发言后,认为我是一块很好的教师料子,遂点名要我到同济大学工作,我当然很乐意。这件事也获得了华东军政府教育委员会的批准。从此我进入同济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任助教。
  同济大学从李庄回沪后,工学院就落在现在的“一·二九”大楼所在地段。朝南面的一段三层楼是教室,北面的二层楼是教师办公室,胜利楼(现逸夫楼)是学生宿舍,篮球房是图书馆,四平斋(现中法中心)是好几幢一层平房的教工宿舍。我和李国豪在北面一楼一个大办公室一起办公,他的办公桌子靠窗口。
  我作为“钢筋混凝土”课程助教,当时李国豪分配给我两项任务,一是完成气轮机厂桥式吊车的标准设计(跨度21米、起重量3~5吨),二是去听他讲授的“桥梁设计”课程。由于我的设计水平和学习成绩不错,很受李国豪赏识,加上刚刚解放,师资比较紧缺,过了一年就让我这个助教去上“木结构设计”课了(按照当时学校规定,助教需满三年才能上课)。这是李国豪对我的信任和提携。
  此后,1954年开始学苏联,学校开设了新的课程“施工组织”,也交由我负责了。特别是后来提我当学校教务处处长、副校长,这都是李国豪对我的信任、提携和培养。
  他逆境不馁,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李国豪原夫人叶景恩是印尼华侨,我的父母和兄弟均在新加坡,这在广东和福建不算一回事,可是在别的地方就稀罕了,因此注定我们两个命蹇时乖,在解放初期政治运动甚多,每次都免不了受到冲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他是校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我是系级“反动学术权威”,靠边劳动改造了。
  这期间,李国豪校长有两件事对我影响是深刻的。
  第一件事,他在隔离室里,整天想着武汉长江大桥的横向晃动问题没有解决。为此问题南京长江大桥还横向加大了4米,多花了400O吨钢铁。责任心促使他利用报纸边缝和中缝计算和研究起来,最后在好心的看守人帮助下弄了两本学生笔记本,这使他的理论计算顺畅多了。1969年9月,他终于完成了大桥稳定的初步计算,得出了大桥自身结构没有问题的结论。1967年,随着所谓“教育革命”的开展,对一批校领导和所谓“学术权威”的隔离审查取消了,李国豪利用这种机会,从中央商场买来了废品计算尺的赛璐珞做桥梁杆件和模型,用家里的缝纫机、乒乓球网、发卡、衣夹、大头针等作实验工具,又买来一台旧的手摇计算器,实验、记录、运算。转眼一年过去,试验结果和牛棚里的理论计算一致。1974年,他受邀参加全国钢桥振动科研协作会议,他将此结果在会上作了报告。他解决了一个桥梁振动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震动。1975年,他将这个结果整理出版了《桥梁扭转理论————桥梁的扭转、稳定和振动》一书。李校长这种逆境不馁,科研不辍的精神令我崇敬。
  还有一件事。1969年,同济大学部分师生提出的“教育革命”方案————教学、设计、施工三位一体的“五七公社”开始试点。第二年,又招收215名学员。1971年李校长随这些学生去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工地开门办学。面对连移项、括弧都不懂的工农兵学员,他心里着急。但他没有放弃,心想这些学生也是无辜的,将来也总是要为国家建设出力的。那时学生暗地里都知道他是学术权威,有问题喜欢偷偷去问他,他总是想方设法,变着法儿广征博引地辅导,让这些学生有所收获。由此及彼,他正想到这些学员将来要担负起一般中小桥梁的建设,因此他结合交通部与同济大学共同组织制订桥梁设计规范的机会,提出了社会调查要求,在一名助手陪同下,一起奔赴河南、河北、陕西、北京等地实地调查,终于整理出了计算公路桥梁横向荷载分布的简捷计算方法,并出版了实用的《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一书,一版再版。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品格,他对工农兵学员没有歧视,而且从长远为他们着想,用心良苦。P3-5
  从一名贫苦的客家少年成长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为新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李国豪的一生丰满而富有传奇。
  16岁开始与同济结缘,从土木系学生到教授、系主任、学院院长,再到学校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李国豪的名字始终与同济大学紧紧联结在一起。
  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我们组织编撰了《学之师表 国之英豪————纪念李国豪诞辰100《周年文集》一书,并在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下,得以如期出版发行。本书与同时出版的《李国豪》一道,是为纪念李国豪先生诞辰100周年专门组织编撰的一套文丛。两本书的内容互为补充、相互印证。
  我们设想本书收录的文章,应具有写实性和感受性,即更多体现出作者与李校长之间直接交往和直观感受的一面。有鉴于此,组稿初始,我们尽可能广泛地联系具有代表性的各方面人士,以期通过不同侧面的记述和描写,多角度立体地反映李国豪治学、治校、为人、做事等相关的事迹,并具有亲切感和可读性。目前来看,上述预期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感谢上海市政协、上海市科协、民盟上海市委以及梅州市委等相关单位和领导,推荐有关人士撰写了感人至深的纪念文章,使得本书的结构和涵盖面更加完善。特别是市政协副秘书长张培基、上海市科协副主席李虹鸣,在本书筹划、启动伊始,给出了非常具体、直接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参与协调、邀请有关老同志、老科学家撰写纪念文章。梅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祥华以及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丘峰先生也对本书的编撰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推荐了多位李校长家乡包括嘉应学院的有关人士撰写回忆文章。
  感谢江景波、王建云等学校老领导,接到约稿函以后,给予了积极回应,对李校长的有关情况作了真切、生动的记述,并早早交回了稿子。还有李校长的夫人林凤棣老师以及公子李沪曾教授、李乐曾教授等家人,对本书的编撰自始至终倾注了极大热情,并亲自拿起笔来,撰写了饱含感情的纪念文章,为本书增色不少。还有孙钧、董鉴泓、肖友瑟、罗小未、徐植信、黄鼎业、赵振寰、曹善华、朱照宏等多位老教授、老领导,以独特视角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李校长的崇敬和对纪念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书编撰过程中,除了尽可能广泛地约请方方面面的人士专门撰写纪念文章之外,还收录了部分之前已经正式出版的报纸、杂志和书籍当中的有关报道和通讯文章。其中有一些我们在成书过程中已经与作者取得了联系,获得了认可,还有一些囿于通讯方式等原因,目前仍在联系过程中。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还有其他许多单位和个人需要感谢,不一一例举。
  虽然我们的目标和初衷是要通过本书的出版,对李国豪先生一生的不同侧面有真实、真切、到位的反映,但受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或未能完全实现;另外,因为时间久远的关系,部分文章涉及的相关细节,或有差漏,未能一一核实查证,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谅解和指正。谨表感谢!
  期待这本文集因实录历史而成珍藏,更因汇聚精神而获传承————于同济、于社会、于后人。
  本书编委会
  2013年3月







阅读提示:学之师表国之英豪的作者是本书编委会,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学之师表国之英豪下载地址

上一本:结构人生
下一本:在宇宙中摇滚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