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国文通才王力


作者:王缉国,张谷  日期:2021-12-17 03:54:44




  在祖国南疆的广西博白县,有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名叫岐山坡。1900年8月1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一个小生命就在这个小村庄的王家降生。雪莱有句名言:“生命也许会变化,但却不会消灭。”呱呱坠地的这条小生命,在孕育自身的文化土壤中搏击、翱翔,扎扎实实地、精心地编织起自己生命的花环。他就是后来成为我国国文泰斗、一代宗师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1987年香港出版的《王力先生纪念文集》的《前言》中,尊王力为“用世纪来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这个称号形象地显示了王力毕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成就和他科学治学精神所凝聚起来的生命之光。他从事了逾半个世纪的学术工作,研究几十个世纪的汉语,而由他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开创的汉语现代研究所得的成果,以及他培养的后人的研究成果,将持续和保留到以后无尽的世纪。
  这位“用世纪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恰巧和新世纪同时诞生。这个杰出的生命一开始,就具有世纪性。
  博白,古称白州,虽地处祖国南疆边陲,但接受中原文化较早,汉唐即已闻名,历来人物荟萃。岐山坡,位于博白县城南二里处。这个临近县城的村落,名叫岐山,却其实无山。它取名岐山,大概与“凤鸣岐山”的传说有关。岐山历来被认为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所以村名为“岐山”,据传,这里村民的先祖来自中原,岐山坡的命名,始于何时已无可考,祖祖辈辈传了下来,显示了他们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眷念。这个小村子,背枕南流江,村后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村落四周,绿树环绕,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果树成阴。每当汛期江水上涨,溪水横溢,村后一片滔滔,更是白绿相映成趣,具有农村田园特有的淡雅风光。村中三十来户人家,全是王姓家族。村民多数务农。由于这里方圆10公里都是平地,村庄密集,人多田少,光靠种粮不能糊口,因此,村民必须从事蔬菜、水果的生产、加工和小商小贩等副业经营,大多数居民过着贫苦的生活。在王力的少年时代,村中只有两三户人家是富有的。这些富有的人家,拥有较多的田地,每年雇工耕种田地,还搞多种经营赚钱。这里的花生种植得很多,每当花生收获季节,他们就运到村前的大路旁,让商贩收购。冬天,收了萝卜,就腌上成百缸的萝卜,晒干后储存起来,等到来年开春蔬菜淡季时,再卖给外地客商。每年仲夏,龙眼成熟,他们就大量收购起来,再把它们加工成桂圆肉,销售到外地。至于其他不富裕的农户,除了种三数亩稻谷和杂粮,就靠种点蔬菜出卖。村上虽然家家户户种了龙眼树,而且多是皮薄肉厚的良种,这本是十多种水果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可是,当龙眼大量上市时,商人压价,收入无几。更有甚者在龙眼树花开时节,正值青黄不接,因缺粮少钱,只好卖龙眼花给商人。卖花,就像卖青苗一样,商人看花出价,将来果子成熟,果全归买主。商人往往以廉价买花,卖主为生活所迫,明知要吃大亏,也不得已而为之。中元节前后,富裕户要加工桂圆了,需要雇人剥龙眼肉,村里大部分妇女便去帮工,以便挣点钱来买油盐柴米和留给孩子做学费。龙眼加工,就成为村里大多数人家固定的季节性副业。妇女们往往一早就带上铁指甲到富有人家去剥龙眼肉,甚至连七八岁的孩子也带去一起干。有的妇女还背上吃奶的婴儿去干,有时夜以继日,一干就是十天半月。这活看起来轻松,实际上很辛苦,是劳动力的廉价出卖。手脚灵活的人,一昼夜可以挣上二三十个铜板。可是,那成群的苍蝇、蚊子整天整夜地来侵扰,人们的手脚被蚊子叮得红肿,痛痒不堪。有时蜜蜂也来蜇人,在岐山坡的王氏家族中,王力的家庭由于祖辈在科举中有功名,在地方上也享有一些声望,算得上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不过,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好。他的曾祖父文田公,是清朝的贡生。文田公之子,除二子早天外,有长子紫庭、三子方洲。方洲15岁中秀才,后因赴桂林乡试,病死途中。紫庭膝下一子四女,子名贞伦,也是15岁中秀才。一门之中,叔侄二人先后进学,乡人称方洲为“三相公”,贞伦为“大相公”。文田公在世时,家有二十多亩田地,温饱不愁。到紫庭当家时,兄弟分家,祖产到紫庭名下的只有十多亩田地。紫庭不善经营,就靠这点祖产,别无生息,家境就大不如前。子女长大,娶媳嫁女,修葺居室,耗费较大,又典当了些田地。加上他嗜酒成癖,每天少说也要喝上半斤八两,家境就日趋败落。家庭败落后,紫庭就在乡间行医。他虽略懂医术,但不是名医,以医谋生,也很艰难。当时,富有人家看病,多请名医。名医出诊有轿子接送,酬金优厚。紫庭行医,是半路出家,下乡出诊,多是为贫苦人家诊病,酬金甚微。他行医十多年,下乡出诊,就骑上家中的一匹马,连马鞍坏了也换不起。到他逝世时,家中除几亩田地外,不久就只剩一匹瘦马和一个破马鞍。王力的父亲贞伦,17岁娶亲后,便帮助紫庭操持家务。贞伦中秀才后,科举便被废除了,所以他没有参加乡试。后来,他考上了县师范传习所,毕业后在县高小当教师。贞伦酷爱读书,不善理家,耕种的事就靠一个长工打理。紫庭去世后,贞伦一家越发拮据。但贞伦不因家贫,粗茶淡饭,仍把精力耽于诗文上,每天吟诗作对。他因父亲行医,也学了一些医术,又写得一手好字。村中的人病了,都喜欢请他看病。他为人忠厚,给乡里人看病,从不肯收诊金。有些人来求诊过意不去,或留下一元几角,或送点杂粮水果。逢年过节或村上有红白喜事,人们就来请他写对联和帖子,他也分文不收,有时还给贴上几张红纸。他因此在乡中颇得人心,在邻里间也颇有声望。
  王力出生前,贞伦曾得一子。这孩子两岁就能认字,聪颖过人,甚得紫庭一家的宠爱。这家从文田到贞伦,由于方洲一房无后,已是三代单传。紫庭和贞伦看到这孩子长得聪明伶俐,以为将来有这样的孩子接香火,乃是一家之福。不料,孩子仅长到4岁,便夭折了。紫庭父子伤心至极。及至王力出生,合家才转悲为喜,王力也就从小被祖父和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幼年的王力,身体赢弱,常年疾病不断。这很使紫庭和贞伦担心。贞伦迷信,爱子心切,生怕自己的命相不好,会影响孩子长大成人,特地请了八字先生给自己算命。八字先生说他“五行”缺火,根据星相家相生相克的说法,他便改名炳如,取“炳”字有“火”。后来又改“炳如”为“炳炎”,由一“火”增到三“火”,旨在祈求神灵保佑。不过,后来他常用的名字仍是“炳如”。炳如不但因迷信改了名字,还把父子兄弟的称谓也给改了。按迷信的说法,为避免父子相克,得把儿子当侄子,因此,炳如就教儿子称他为“阿叔”。王力3岁,他的三弟汇清出生;11岁,他的四弟祥珩出生;16岁,他的妹妹祥碌出生。王力排行第二,汇清从小就由炳如教他叫王力为“二姐”。把哥当姐,也就是把男当女,以示命贱,能快长快大。一直到王力13岁时,汇清才改口把王力叫为“二哥”。P10-14
  《国文通才王力》是王缉国和我在母亲夏蔚霞的嘱托和关怀下写成的。我们写《国文通才王力》是为了纪念先人。母亲在《国文通才王力》的前言中曾记叙了这部传记的写作情况,说:“了一逝世后,有些人建议我们写一部他的传记。我想写传记也是一种纪念他的方式,于是就由我的亲人写了一部《国文通才王力》,在这部传记出版之前,我看了原稿,它最使我满意的是求实求真,对了一一生如实记述,没有虚构、夸张、想象的成分。”求实求真确是《国文通才王力》的特色。《国文通才王力》能具有让母亲满意的这一特色,正是她一直希望并严格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做到的。她曾对我们说:“你们写王力,就是要让人看到一位真真实实的王力,决不能掺一丝假,这也是你们父亲所希望看到的。”王力教授为人谦逊淡泊,生前很少考虑个人立传的事,他在一封复友人向他约写自传的信中写道:“我没有自传的文章,人家要我写,我始终不肯写。”为何不肯写?除谦逊和工作太忙外也是顾虑失真。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学术界的老前辈对人说他之所以不写回忆录之类的文章,是因为人的回忆神经太发达。语云当局者迷,我推测是怕看不准事实。王力的心态我想与此相近。对于传记的写作,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传记文章,无论从史的范围或从文学范围,都得崇尚严谨征信,把真实面昭示世人。渲染、夸张、虚构、想象,不论出于何种的原因,都是不太好的,因为事实一旦掺杂这些因素势必失真,而真实却是史传文章的生命。古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感叹,就是针对史书事实失真而发的。“青史古人多故友,传中事迹半非真。”这又是史书失真留给时人读史的遗憾。在《国文通才王力》中,我们曾记载王力审阅一篇介绍他生平事迹文章的事。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1948年,王力在岭南大学任文学院院长时,英国学者韩礼德慕名前来向他学习语言学,后来由于王力的指导有方,韩礼德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师从王力也深受王力教益,这是事实。但是他能成为国际著名学者情况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王力的指导有方。王力看后删掉“由于王力指导有方”一句,并在文旁批道:“不能把韩礼德的成就记在我的功劳簿上。”这里可以看到王力对传记文章求真求实的认真程度。《国文通才王力》写真实的王力正是秉承王力的遗志。
  真实即完美。《国文通才王力》如实记述王力生平事迹,让人们看到的是真真实实的王力,从而受到读者的喜爱。我们接触到不少读者大都对此表示满意。日本学者平山久雄在给夏蔚霞的信中说:“通过两位亲人撰写的传记,生方认识到王力先生86年生涯中的许多情况、逸事,也了解了先生在层层困难中建设新时代的汉语学的具体过程以及师母内助之伟功,生心中异常激动,即更加敬仰和追慕王力先生。书中有很多地方仿佛能亲眼看到王力先生,而亲聆先生的教诲。”后来他来中国探望夏蔚霞时,还希望能再得到一本这部传记。平山久雄赞赏《国文通才王力》的求真求实,在读者中是有代表性的。如果这也算是《国文通才王力》的收获,则收获的是王力立身处世的诚信精神。这是我们关于《国文通才王力》的第一个思考。
  ……
  1993年,博白为纪念王力,决定兴办三项工程。其中一项就是在王力家乡城厢镇城厢高中的基础上,成立一所纪念王力并以王力精神为榜样来培育人才的学校,定名为王力中学。博白请我们夫妇参与筹办。这一建校举措,反映了故乡人民对大学问家王力的尊崇和真挚的怀念,适应了走王力成才道路和国家渴求改革开放人才的要求。成立王力中学,是教育上的新事,得到了许多社会贤达、自治区和玉林市党政领导,教育部门以及王力生前工作过的学府的热情关怀和支持。学校成立的命名大会盛况空前。几年来,这所学校在师生的努力下,实行以王力精神办校育人的方针,不负众托,取得了极好的办学效果,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办得很有特色。在这间学校,学生学习王力使祖国自立于世界国家民族之林的昂扬奋进精神,励志苦学;教师学习王力的师道(敬业、善教、爱生、勤研)尽心苦教;教学上也本着王力的“由博返约”,重视打好学生知识基础,本着王力的“中西结合”,加强学生外语和新科技的掌握,素质教育得到切实的贯彻。学校学风好,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在玉林同类学校中一直处于拔尖地位。学校的办学成就,使慕名来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加,规模由原来的八个班发展到二十多个班。一间普通的乡镇高级中学,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学校办得这样好,学校师生的共识是,王力成才道路和师表的榜样,起了很大的作用。前几年,学生有畏难情绪,外语成绩不太理想。其时正好我去学校给全校师生讲王力精神。我讲了王力为了向西方文化寻求真知苦学外语的事迹,举了王力在刚进大学时因为没学过外语考试常得零分,受到老师的责备,结果发愤苦学,期终考试竟达百分的事。在场的县教育局领导问学生:“王力为了振兴祖国把零变成为百,大家能做到吗?”两千学生异口同声回应:“能!”学生爆发的激情,震耳欲聋,让人感奋。从此学生学外语的积极性高了,外语成绩有了突破。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学校的语文教师学习王力善教,深感自己教学质量差,要求提高的心情很迫切。我把这一情况告诉北京大学唐作藩教授。唐先生很重视,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支持下,包括唐先生在内的四位知名教授千里迢迢赶到博白,给该校语文教师讲学。教授们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实辅导,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当然受益的不仅是王力中学,博白和附近一些县的学校也深受教益。四位教授都是王力的学生,他们高水平的讲学和他们重教负责的精神,对全县的教师鼓舞至大,教师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王力精神的伟力。王力中学的成就,显示了王力精神的深远影响和无穷的感召力。我们认为,珍视和弘扬王力留给后人的这份宝贵遗产,对提高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素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和我共同撰写《国文通才王力》而且一辈子同在新闻战线工作的缉国兄的离我而去,这份本该由我们共同表达的心意,只能由我独自承担,又感到万分怆然,但我想她也应该是很高兴的。
  张谷







阅读提示:国文通才王力的作者是王缉国,张谷,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国文通才王力下载地址

上一本:飞天名媛
下一本:年龄只是数字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