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华编 日期:2021-12-17 03:57:16
一九五一年 出生
六月一日出生在清华大学新林院。
新林院的松墙和小松鼠等各种动植物陪伴着钟道新长大。周围邻居均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学者、教授,如:马约翰、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华罗庚、黄万里、张维、章名涛、潘光旦、周培源、蒋南翔、唐统一、郑维敏、常迥、刘冰、孙绍先、孟昭英、高景德、童诗白,等等;这里也有着钟道新儿时的伙伴、长大后的好友唐虔、张克澄、傅校青、常振鸣、艾民、孙立哲、杨嘉实、夏阳、洪阳,以后他们中的多数都成为钟道新小说里的人物。
新林院是钟道新毕生难忘的地方。“六一”,这个出生日也注定了他葆有永不泯灭的童心。
是年,二哥钟道隆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加朝鲜战争。
一九五四年 三岁
在位于清华大学古月堂的清华幼稚园人园。那是钟道新最为快乐的一段童年时光,尤其是捉蟋蟀,记忆颇深。
一九五七年 六岁
父钟士模在检查学生的实验课时,发现设备运转时太吵,就教大家用手势采集数据。这些手势对钟道新在捣蛋时和小朋友的家长们作对是一种很大的启发。唐统一教授之子唐纬说:父亲给道新起了几个小名:在不愿意剃头而头发很长的时候是“钟小妹”,平常去串门捣乱时是“小闹钟”又来了?
一九五八年 七岁
入读清华附小。在这里,钟道新的活动范围大了很多,能够痛快地玩是他小学时的最深记忆。杨嘉实说,在新林院住过的清华子弟不少,他们的童年快乐常与钟道新有关。
林尧瑞教授回忆钟士模说:
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是参与钟先生提出研制《一自由度飞行模拟平台》的任务(简称一号任务),并预定要在一九五八年国庆节完成。对于一个从未做过科研工作的新手,能有机会参加这项新任务,我既激动又紧张。一开始真是不知如何下手,想到图书馆去借阅参考资料,又担心“反右”时曾批判过“从杂志缝里找题目”脱离实际的倾向,思想有些顾虑。钟先生知道后,劝导我要以科学态度正确对待,现在我们是从实际出发已经提出课题,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更好更快完成任务。克服了思想障碍后,通过努力阅读有关杂志,我在IEEE期刊上找出一则只有一百多字的有关“一自由度转台”的短文,于是在周末将杂志借出(那时图书馆规定周末刊物可借出馆)找钟先生讨论。钟先生在他书房里大声朗读后认为虽然文章没有具体技术资料可引用,但仍有参考价值,起码知道国外已开展这方面研究,我们应迎头赶上。为了确保尽快实现自行设计的系统方案,钟先生还从电工车间借调秦凤志老车工师傅专门协助加工、安装机械设置。经过近一年的苦战,终于在五八年国庆节前夕完成了性能达到国外相同水平的飞行平台。这个成果还在五八年高教科研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并得到好评。
(《清华百年校庆征文》林尧瑞 《怀念钟士模先生》)
科学论文还能朗读?这对钟道新来说,既新奇又增进了对父亲的更多佩服。
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