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隆美尔全传


作者:林葳  日期:2014-02-08 13:18:36



隆美尔的一生充满矛盾与危险,他那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指挥艺术,并不能让他得到善终。因为他所从事的事业属于助纣为虐性质,即使空有本领也必将走向失败的悲剧一生。
  目录:
  第一章文弱书生的选择
1.工程师之梦
2.书生从军
第二章锋芒初露的中尉
1.初战立功
2.难得的勋章
第三章巧获机遇的教官
1.战后任教
2.重获机遇
3.追随元首
第四章来了,“魔鬼之师”
1.第7装甲师
2.阿拉斯血战
3.哦,敦刻尔克
4.奔向塞纳河第一章文弱书生的选择
  1.工程师之梦
  2.书生从军
  第二章锋芒初露的中尉
  1.初战立功
  2.难得的勋章
  第三章巧获机遇的教官
  1.战后任教
  2.重获机遇
  3.追随元首
  第四章来了,“魔鬼之师”
  1.第7装甲师
  2.阿拉斯血战
  3.哦,敦刻尔克
  4.奔向塞纳河
  5.瑟堡受降
  第五章席卷沙漠的狐狸
  1.驰援意军
  2.横扫昔兰尼加
  3.挺进托卜鲁克
  第六章棋逢对手的较量
  1.英军发难
  2.对抗“战斧”
  3.转折点上
  4.新的对手
  5.“十字军”战役
  第七章沙漠狐卷土重来
  1.打破僵局
  2.反戈一击
  3.攻占托卜鲁克
  第八章伤心之地阿拉曼
  1.强弩之末
  2.生死一搏
  3.决战阿拉曼
  第九章别了,我的非洲
  1.千里大撤退
  2.告别之战
  第九章困守西线的狮子
  1.临危受命
  2.巩固西线
  3.败局已定
  第十章一代枭雄的末路
  1.战和之争
  2.暗杀事件
  3.最后的抉择
  附录隆美尔年表反戈一击
  德军此次从昔兰尼加沙漠撤出的部队只剩下1?4万人,但毕竟已经逃出死亡之地,隆美尔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眺望大海,他感觉到“猛烈的沙暴似乎过去了,出现了蔚蓝色的天空”。
  隆美尔何以在这种境况下仍能保持乐观饱满的精神?因为有个人给了他力量,这个人就是希特勒。为了挽救隆美尔的非洲装甲兵团,希特勒再次不惜血本支援他。希特勒很清楚,在北非,如果掌握不了制空权与制海权,便无法保障陆地战场上的后勤补给。正如英国陆军元帅迈克尔·卡弗在《世界名将》一书中指出的,“沙漠战略的关键是后勤”。而隆美尔没有充分的后勤补给,最强大的骑士也会不战自败。
  丘吉尔重视非洲战场,不断向那里增兵,而这正是希特勒所希望的。如果隆美尔能够与英军在那个贫瘠之地生死相搏,就能牵制住大量的英军,使之无法东顾。若隆美尔败得太快,使英军腾出手来增援东线,轴心国的处境就很艰难了。隆美尔之败是必然的,希特勒只是希望他尽量支撑得久一点。
  到1942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蔓延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苏、美、英、中等众多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为一方(称同盟国)和德、意、日3个轴心国为另一方的阵线更加分明。此时,法西斯国家在战前将经济纳入战时轨道的做法仍发挥着重大作用,因而在一段时期内仍控制着战争的主动权。
  12月11日,希特勒在一次重要演说中还提到了隆美尔的名字。因美国有可能出兵进入非洲参战,希特勒提隆美尔的名字是希望所有将领能像他那样坚持战斗,只是隆美尔还完全没有美国将出兵的预感。
  新年初,希特勒又给隆美尔送去了一封私人贺信,表达他对装甲兵团的敬意:“我知道,在新的一年里,我同样可以信赖我的装甲兵团。”随后,希特勒把他最精锐的空军部队——凯塞林元帅麾下的第2航空队从东线调到了地中海,更加猛烈轰炸英军在地中海地区的海、空军基地马耳他岛。德国空军渐渐掌握了北非和地中海的制空权,并能抽出更多的兵力对隆美尔的地面作战进行空中配合。同时,德国海军也出动一批海狼——最先进的潜艇,在地中海积极打击英国海军及其护航运输队,这样,由意大利驶往的黎波里的运输船就可以畅通无阻地驶过地中海了。希特勒还暗示已经撤销了使用秘密武器的禁令,将批准德军在战场上使用“红头”炮弹(反坦克导弹的雏形)。
  希特勒的决心给隆美尔带来了信心,希望之火又在他心中燃烧起来。他写信给露西说:“不要忧虑,我感觉很好,并希望幸运之神不会离我而去。”此时的隆美尔像一头战败的野兽,在舔着自己伤口的同时随时寻找机会,准备卷土重来。
  1942年1月4日,凯塞林元帅不惜放下身价,拜访了隆美尔,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月5日,在4艘意军舰艇的护航下,9艘商船安全抵达的黎波里港,给隆美尔送来了希特勒的新年礼物——50辆坦克和2000吨航空汽油。隆美尔的坦克很快增加到150多辆,而且新增加的坦克都是马克3型。
  隆美尔像一架战争机器又快速运转起来。在一个多星期里,他每天巡视沿布雷加港一线挖壕固守的部队,然后将自己紧闭在室内着手制定反攻计划。不久,希特勒邀请高斯将军到地堡司令部吃午饭,很兴奋地对这位参谋长说,有了这些准备,“那英国人可就得当心了!”几分钟后,高斯对希特勒说:“得知日本参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宽慰。”当时希特勒对德国也同时在与美国作战这一点并未感到丝毫的不安,他回道:“是的,是一种宽慰。但也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整个印度大陆。”
  隆美尔继续不知疲倦地巡视他的部队,完全是为了给士兵们鼓气。1月15日,隆美尔由阿尔布鲁斯特陪同,乘坐他的斯托奇侦察机在前线上空飞来飞去。他告诉威斯特法尔上校,这里的地形使他感到不愉快,并要求非洲装甲兵团做好“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发起突袭”的准备。他期待着另一场厮杀早日到来。
  英军显然还在为一次新的进攻集结兵力,根据德军无线电窃听到的情报,很明显他们正面临着给养困难的残酷现实。久经沙场的英第7装甲师受到了较重的损失,退守到托卜鲁克以南整编。它在阿杰达比亚附近的阵地由刚从英国调来,对沙漠作战不太熟悉的第1装甲师接防。德军退出后,英军的后勤补给线伸延了1600多英里。同时,由于日本在东南亚扩大侵略,英国空军和部分陆军不得不从北非抽调部分兵力援助远东,这再次使英军的补给线延伸到近2000英里。而隆美尔从的黎波里得到给养的距离仅为500英里。这些对英军不利的条件,正是隆美尔此时下赌注的资本。他觉得“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反攻。
  一连多个夜晚,隆美尔一直坐到深夜,面对那些他并不太信任的地图、照片和军事报告绞尽脑汁。他要求已运抵的黎波里的新坦克每天必须前进200英里,这对军事行动来说是超标准的要求。
  不久,他便想出了一个最新计划,但他暂时还不打算告诉别人,尤其是意军将领。1月17日,他在写给露西的信中说:“局势正按照我们的推断发展,我脑袋里塞满各种各样的计划,这些计划我一丝也不敢向周围的人透露,否则他们会认为我是十足的疯子,然而我并没有疯,这仅仅因为我比他们看得更远些。”他接着写道,“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我最妙也最新的计划便诞生了。”
  这天,隆美尔派联络官去见巴斯蒂柯,谎称自己仍在准备进一步撤退。但次日早晨,他简短地向克鲁威尔和拜因莱尔透露了自己的打算,突然宣布说:“装甲兵团将对付集结在阿杰达比亚以南的敌军。眼下我们的兵力数量超过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发动突然袭击,并一举歼灭他们!”事实上,那一带的英军至少有360辆坦克。但隆美尔坚信自己作为反击者,就像猎人追捕猎物一样,能将英军逐一消灭,从而扭转整个局势。
  这就是隆美尔的新计划吗?是,但并不全是。为了不使英国情报机构侦悉,达到突然进攻,便英军来不及防范的目的,他连柏林统帅部和意大利统帅部都没有报告。为了实施这一计划,他还作出了几项规定:
  师以下的指挥官不用知道计划,只管执行命令(他列了可以参与这一机密的指挥官的名单)。
  禁止炮兵用胡乱发射的炮火进行回击。
  禁止所有卡车在白天向敌方运动,到黄昏还在向西运行,然后趁着夜幕将车辆调转头驶向英军方向。
  坦克和大炮都应做巧妙的伪装,既要隐蔽,又要速度。
  隆美尔一向没有战前开会动员的习惯,但为稳妥起见,他又做了如下的安排,以代替密码讯号:装甲兵团的命令在进攻发起的时刻,均公布在沿着维亚巴尔比亚通往前线的所有客栈的通告牌上。发起进攻的时间是1月21日上午8点30分。
  这一天,天气十分寒冷,轻雾漫锁。早晨6点,隆美尔收到了希特勒发来的两封电报。第一封宣布非洲装甲兵团改称非洲装甲集团军;第二封通知隆美尔他被授予佩剑一把和橡树叶奖章一枚。隆美尔顿觉精神大振,力量倍增,兴冲冲地赶往大军出征地。
  上午8点30分,发动进攻的时刻到了,德军点燃了许多可以燃烧的东西,天空被物品燃烧的火焰映得通红。沿海岸的船只也被隆美尔有意点燃了火。借此暗示德军的又一次撤退开始了。实际上,隆美尔正指挥在海岸公路上的战斗部队穿越布雷区。他的左边是广阔的大海,右边是贫瘠的沙漠。克鲁威尔的非洲军在右翼数公里的地方也同时进发,士兵们情绪高昂。
  新装备的马克3型坦克发挥了威力,一路领先;德军炮兵部队携带着反坦克炮,以跳蛙式的动作从一个有利地点前进到另一个有利地点。与德军靠得最近的是英第1装甲师,他们首当其冲,一开始便受到了德军的突然袭击。这个师缺乏沙漠作战经验,所属3个坦克团又是分别投入战斗的,很难形成合力。德军的突然进攻使他们在2天之内就损失了过半数的坦克。
  1月23日,卡瓦利诺和凯塞林一道飞抵战场,两位元帅带来了墨索里尼的亲笔信。卡瓦利诺告诫隆美尔:“权当这次行动是一次出击演习吧,你必须直截返回布雷加港!”隆美尔毫不客气地回绝道:“我打算把这次进攻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只有元首才能制止我的行动,因为大多数战斗都将由德国军队承担。”
  隆美尔对这次偷袭的结果感到很满意,他得意地写道:“我们的对手像是被塔兰图拉毒蜘蛛蜇了似的一败涂地。”
  1月26日,隆美尔决定继续快速向既定目标推进。他电告克鲁威尔的参谋长拜尔莱因,要他飞到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部来,并向他透露,德军即将做一件敌人所不希望的事——当敌人断定他会取道另一条路的时候,他将像1941年4月那样直截进攻班加西,向迈基利推进。而他自己则亲率一支小部队去洗劫英军的装备和物资。
  1月27日黄昏,隆美尔率部从姆苏斯出发了,准备乘夜色去袭击预定目标。这时,天刮起了沙暴,接着又下了一场大雨,前面还有24小时令人筋疲力尽的荒村野岭等着他们去跋涉。在班加西以北,沿着通向德尔纳的公路上,英军的一个印度师也正在行进。这时,隆美尔突然从东边出现在他们面前——仅仅带着几辆坦克和装甲车。隆美尔当机立断,发动突然进攻,不到1个小时就摧毁了这个印度师。紧接着隆美尔又占领了班西加,并缴获了大批战利品,其中包括急需的1300辆卡车,班加西再次易主。
  克鲁威尔的非洲军在头一个星期天的战绩也十分显著,共击毁299辆英军坦克和装甲战斗车、147门大炮,俘获935名俘虏。“与此相比,我们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3名军官和11名士兵阵亡……总共损失3辆坦克。”
  当天夜里,柏林被北非传来的喜讯震惊了。德国电台中断其他节目,报道了隆美尔取得的胜利。1月29日,希特勒在演说中对隆美尔大加赞扬,决定提升他为大将,并让即将去北非的瓦尔瑟·莫宁将军传话:“告诉隆美尔,我钦佩他。”
  露西也给他寄来了一封欣喜若狂的信:“我们是多么为你感到自豪啊,我亲爱的埃尔温,”她写道,“和我们一起,当元首昨天在他的一次盛大演说中提到你的名字并说‘我们的隆美尔上将’时,整个德国民族用暴风雨般的欢呼证实了这一点。这对我们两人来说是多么美妙啊!昨天下午,我们在这里聆听了这一演说,今天晚上我们又重新听了一遍。”她的房间里放满了崇拜者送来的鲜花,她的电话响个不停,门铃也连续不断地奏着音乐。
  来自国内的种种赞誉,令隆美尔激动万分,对希特勒也越加感激涕零,他写道:“为元首、为民族、为新思想贡献我的微薄之力,使我感到十分荣幸。”
  隆美尔的胜利再次掀起了德国上下法西斯式的狂热浪潮。现在,全世界报刊上的英雄不是丘吉尔,而是一个戴着有机玻璃眼镜,佩着功勋奖章的面目可憎的坦克将军。
  在伦敦,丘吉尔在议会里步履沉重地回答着有关北非危机的愤怒质问。他早先炫耀的不久英军将进入的黎波里的大话,现在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可笑的谎言。
  而隆美尔在反击告捷的鼓舞下,又开始制定更大的计划了。实际上,希特勒给非洲集团军的任务只是牵制非洲的英军主力,但隆美尔却有进一步的打算——仍把尼罗河流域当做他最重要的目标。他将像拿破仑那样征服埃及,从那里赶走甚至消灭英国人。他整天坐着那辆设有无线电台的指挥车,不停地穿行在士兵队伍中间。人们私下都称呼他埃尔温,正是这个称呼显得既简单又贴切。隆美尔把自己的力量倾注到了每一个士兵身上,在他满腔热情的鼓动下,那些饱受磨难的士兵又自愿跟随他去征服沙漠了,而这次的征程将远远超出800英里。
  从航拍照片上看,昔兰尼加像阳台一样伸入地中海,上面建有许多军用机场,以控制马耳他和地中海东部。隆美尔很清楚,只有征服昔兰尼加,攻克托卜鲁克,才能向埃及和尼罗河挺进。
  非洲装甲集团军还在不断壮大,增援部队正陆续到达。乔治·冯·俾斯麦少将抵达后接任第21装甲师师长;古斯塔弗·冯·瓦尔斯特中将接任第15装甲师师长。在德军建制中,中将师长比较少见,而且他们都是杰出且有特殊才能的指挥官。
  在以后的3个月中,英德双方都在加强力量,积极准备向对方发起进攻。经补充后,隆美尔拥有560辆坦克,其中230辆是意大利过时的薄皮坦克。得到加强的英军有849辆坦克,其中近400辆是新近装备的美国格兰特式坦克;此外还有420辆可随时派用的增援坦克。
  经过第一阶段的战斗,隆美尔的部队反击速度稍有减缓。自2月6日起,双方在沙漠半岛的中心——卡扎拉防线两侧形成对峙。隆美尔乘隙对部队进行了短期休整,对缴获的英军卡车都作了分配,坦克和战斗装甲车也重新喷上了非洲集团军的番号——棕榈树和纳粹图案,并把一部分卡车紧急改装成假坦克。他还专程访问了空军的一个修理厂,发现了一个神秘飞行器——一辆装有飞机发动机的卡车,车上安装了一具巨大的螺旋桨风扇。他对这个怪物产生了兴趣,回来后,也要求部队迅速赶造10台这种卡车。做完这一切后,隆美尔就突然从前线消失了——他亲自飞往罗马和柏林,请求更多的援助。
  2月17日,隆美尔来到希特勒的大本营“狼穴”,与希特勒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会谈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这次隆美尔是非常沮丧地离开那里的。据说,他向希特勒请示,最高统帅部1942年关于北非和地中海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希特勒避而不答。隆美尔又建议夺取马耳他岛,希特勒又未置可否。隆美尔的情绪一落千丈,他有一种预感,希特勒肯定遇到了麻烦。如果失去了希特勒的支持,再也没有人可以指望得上了。德国最高统帅部对非洲战场一贯不重视,他们的态度可想而知。
  不过,出乎隆美尔意料的是,德军南方战区总司令官凯塞林元帅却很支持他,并劝希特勒同意隆美尔先攻占托卜鲁克、马耳他岛,再进攻尼罗河的计划,希特勒终于默许了。同时,凯塞林又向北非投入了1300名德国空降兵,这些空降兵都是久经沙场、以最新式的武器和装备武装到牙齿的特种兵,使隆美尔手下的军官大开眼界。此外,随着马耳他暂时被凯塞林轰炸机的威力所慑服,各种给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源源运到隆美尔部队中。
  3月中旬,隆美尔返回了利比亚。昔兰尼加的春天已经来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褐色的地面已被绿色所取代。远处,由鲜艳的红色、柠檬色、紫色点缀着。隆美尔心情非常畅快,虽然希特勒没有给他更多的兵力,但他的计划已得到了批准,攻占托卜鲁克的愿望即将成为现实。一天,他特意打扮得跟空降兵一样,全副武装,请随军记者拍了一张照片,准备寄给妻子露西和儿子。
  其实,这一时期,隆美尔的照片在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观察家画报》更是从封面到内文都有他的照片。他的崇拜者们狂热的信件如瀑布般倾泻而来,“新闻纪录片尤其使较为年轻的女性神魂颠倒”。他每天差不多要看100多封信,甚至感觉到“一个秘书已经远远不够了”。
  当然,隆美尔并没有过于沉迷其中。他知道即将进行的是一场硬仗,他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能以有限的兵力去攻击强大的敌人。因此,他一返回利比亚,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之中去。
  3月底,隆美尔把装甲集团军的指挥部搬到德尔纳附近马姆泽姆的一座石头建筑里。这里虽不很宽敞,却能避开太阳,遮挡沙漠风暴。这里曾是英军的指挥所,墙壁上还写着:“请保持清洁,我们很快就会回来。”隆美尔看后真有点忍俊不禁,心里嘲笑道:那你们就以俘虏的名义回来打扫吧。
  在这里,隆美尔一边思索着以少胜多的计划,一边开始了艰苦的沙漠战训练。新兵们必须学会在烟幕和坦克掩护下如何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军官则要学会如何像坦克观测员那样行动,及时向后方请求炮火增援。制造假目标和虚设物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他像当年做教官时一样对士兵严格要求,坐着指挥车不停地奔波,督导检查各部队的训练情况。
  一个多星期后,隆美尔的新计划已经形成。隆美尔知道,要想进攻由英军非洲军团设置的卡扎拉防线,进入沙漠,是极不容易的。这道防线北起地中海岸附近的卡扎拉,南至沙漠中的比尔哈希姆,绵亘70多英里,由一系列要塞组成,并有相当的防御纵深。
  防线的北端由南非第1师把守;南端的要塞由自由法国第1旅驻守;防线的中央西迪哈夫塔向后延伸至“骑士桥”,由英第105旅把守。防线外围布有厚密的地雷阵。防线的后方是由机动能力强的装甲和摩托化旅组成的强大预备队。托卜鲁克是整个防线的补给基地。一旦从北端突破这道防线,离托卜鲁克就只有45英里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死亡阵,谁也趟不过纵深几英里的雷区,从北端正面突破更加不可能。
  隆美尔受到施蒙特的启示——在众多方案中,“选择较为大胆的那个决定——常常是最好的决定。”于是,他做出了一生中最大胆或者说是孤注一掷的决定——让全军所有的坦克迂回到南端(法国第1旅防区)实施侧翼包围,然后在防线背后北上攻击南非第1师(中途可能会遇到英第105旅和英军强大的预备队)。这一决定是十分冒险的,因为他的后勤补给线势必也要从侧翼绕道而行,一旦战斗失利,他就有可能有去无回,甚至失去整个非洲。
  此时,英军也在加紧准备。奥金莱克原计划于5月中旬发动进攻,但由于隆美尔装甲集团军的实力大为增强,遂将计划推迟到6月中旬。这个计划实施前,英军又加强了卡扎拉防线,并利用一个多月的空档期构筑了一批野战工事,增设了大片的布雷区。
  4月15日,隆美尔与意大利第10军军长纳瓦里尼将军会面,向他的指挥官们通报了自己的基本战术:“我们将运用转移目标的战术,使敌人把大批兵力调往卡扎拉。为此目的,我们还要动用意大利摩托化军的一些部队(以4个意大利步兵师和一个德国坦克营,对卡扎拉防线发起正面佯攻),但大多数部队仍须向南运动,迂回到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去。我们将在南线给英军以致命的打击。我们还必须阻止他们退往托卜鲁克,这样,德军的快速纵队将带头冲向托卜鲁克……一定要歼灭英国陆军部队,一定要攻占托卜鲁克。”
  发起进攻的时间定在5月26日,大战之前,隆美尔想起了已经13岁的儿子曼弗雷德。他该多尽点做父亲的责任了。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封意味深长的信,教诲儿子:
  正如你所看到的,你的老师已经有理由抱怨你了。你必须对你的所有学科负责,并适当地注意你的举止。这是你在这场战争中的主要任务。我尤其高兴地听说,希特勒青年团的职责十分合你的意,这在你今后的生活中将会有很大的价值。
  3?攻占托卜鲁克
  5月26日上午,隆美尔乘坐指挥车直截开往前线。
  大战在即,四处一片可怕的宁静。5月炎热而又多风暴的日子连续缓慢地吞噬着昔兰尼加的沙漠,隆美尔完全能感受到士兵们的紧张与不安。“英军在期待着我们,”他说,“我们也在期待着他们。这就是狭路相逢,只有勇敢者胜。”隆美尔从不躲在司令部里发号施令,而是随主力部队前进。左翼是意大利第20军和德军的一个坦克团,右翼是非洲军和第90轻装甲师。
  下午2点,意大利第10军的2个步兵师和德军坦克团准时向卡扎拉防线发起了猛烈进攻。英军注意到,德军的坦克整个下午都集结在那里,呼啸怒吼着扬起了漫天尘埃,遮住了西沉的落日。攻击来得十分突然,气势凶猛,英军急忙调兵遣将,加强北端防线。他们忙了半天,临近黄昏才发现阵地上只剩下1个意大利装甲营和1个德军坦克团,德军的其他坦克都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
  原来,这漫天的尘埃是由装着飞机发动机的汽车在沙漠上兜圈子,由上面的螺旋桨搅起来的。实际上,德军的主力正马不停蹄地赶往南端。按照隆美尔的要求,坦克部队以每天200英里的速度快速前进,仅半天时间便抵达了防线南端。
  晚上8点30分,隆美尔宣布“开始行动”。他率领主要突击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穿越卡扎拉防线。数千辆战车隆隆启动,向敌人后方推进。隆美尔不时地核对自己的指南针、汽车的速度表。
  5月27日凌晨3点,隆美尔的主攻部队已到达预定的比尔哈希姆沙漠以南的第一道停留线上。他们在穿越防线的过程中,并没有遭到法国第1旅的阻击。这意味着大部队已成功穿过了英军的南端防线。部队全都停下来稍事休息,补充油料弹药。非洲军重新进行了编队,左翼是俾斯麦的第21装甲师,右翼是瓦尔斯特的第15装甲师。每个师又进行了战斗编组。
  然而,之后的进展并不顺利。凌晨4点30分,这是事先约定在敌后发动进攻的时间,但新编非洲师和第90轻装甲师还远在比尔哈希姆以南防线外,而且隆美尔对攻占比尔哈希姆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派出强有力的部队夺占该地,而英军正好利用它作为基地攻击德军的运输队。所幸他们的对手是法军第1旅,才不至于陷入苦战。战斗进行到上午11点30分,第90轻装甲师才占领比尔哈希姆。
  向敌人后方推进的非洲军也遭到了英第105旅的激烈抵抗。一连几个小时,德军都没有什么进展。天亮后,英军预备队中的一部分也投入战斗,他们是英第4装甲旅和印度第3摩托化旅。双方在比尔哈希姆之北激战。
  英军在战斗中第一次使用了美式格兰特坦克,它的火力比隆美尔的任何一辆坦克都要猛烈得多。德第15装甲师朝东北方向推进时遭到这些美式坦克的顽强阻击,坦克部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共损失30辆坦克。师长瓦尔斯特派出装甲营迂回到右翼向敌人发动突袭,双方激战了40多分钟,当英第4装甲旅发觉侧翼处于危险中时,仓促地撤出了战斗,被迫把前进的道路让了出来。
  隆美尔考虑到本次行动的目的是突破,拖下去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通道打开后,最重要的是保护给养车顺利通过。因此,他想要速战速决,但装甲集团军已经四分五裂,他的临时指挥所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参谋长高斯受伤,另有3名军官阵亡;卡扎拉防线后方的英军还没有被消灭,瓦尔斯特的坦克的燃料已用光,弹药也耗尽了;装甲集团军的给养纵队此时落在后面,仍在南端防线之外,成了一支孤军。隆美尔清醒地认识到了部队的处境很危险。他指示瓦尔斯特就地转入防御,并禁止全体士兵洗脸和修面,以节约用水。他自己则回头去找给养部队。
  5月28日夜,隆美尔发现战场南边的一座小山后面,腾出黑色的烟云,他急忙驱车过去,在那里找到了失散的1500辆给养车,将他们重新组织成了一支庞大的补给车队,并亲自率领补给车队从卡扎拉防线后方驶向非洲军,总算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天,隆美尔竟然收到了露西的来信,这是她在二十几天前写的。她在信中说:“我必须承认,我每天收听德国的新闻公报时心都在怦怦地跳。每当你得到一个相对安静的时刻,我总是感到十分宽慰。”读完这封信后,隆美尔受到了一点启示:要让自己在危急的时刻安静下来,这样才能做出正确抉择。
  由于在正面攻击的意大利第10军始终是佯攻,英军识破了他们的诡计,于是把大部分兵力南调,全力对付隆美尔的主力,且防线东面乌里布的英军也陆续过来增援,这使战场上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双方出现僵持局面。这是隆美尔最不愿意看到的。
  5月29日,隆美尔决定放弃原来的计划,准备用反坦克炮阻止位于德军东部的英军坦克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朝西边的西迪穆夫塔撤退,在英军地雷阵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正面进攻的意大利军的联络,以便取得一条短距离的给养线。为此,他从第90轻装甲师和非洲军中各抽调一部,从东面向雷区发起攻击;其他各部队则采取守势,缩短战线,掩护这一行动。待突击部队渗透到卡扎拉北端防线后,再采取钳形攻势。黄昏时,他把命令传给了各部队指挥官。
  5月30日清晨,隆美尔命令突击部队把突破口选在由英军据守的一片遍布碉堡的浅滩上,当地阿拉伯人称此浅滩为浅碟性凹地,隆美尔的士兵则把它叫做“釜”。突击部队接到命令后便向指定位置前进。
  就在这时,凯塞林元帅突然来访。他向隆美尔了通报乌里布地区驻有大批英军的情况(这是隆美尔事先不知道的),并自愿担当卡扎拉战线以西的意军步兵部队的指挥官。这让隆美尔喜出望外,他原本认为这位上司会对他指手画脚,甚至横加指责。谈话结束后,凯塞林元帅像来时一样乘他的斯托奇飞机飞往卡扎拉战线以西。
  就在德军加紧行动之时,英军却犹豫不决。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没有集结起他的装甲部队,从东面全力攻击德军,也没有花力气打击德军的补给线。他的部队至少有2个师驻守在乌里布地区,但他们行动迟缓,从而坐失良机。
  5月31日,隆美尔得到德国空军瓦尔道的一个轰炸机中队的空中炮火援助,意军第10军越过卡扎拉北端防线的雷区,撕开约5英里宽的缺口,在东面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中午时,意第10军与突击主力部队取得了联系,德意联军随后包围了防线中段西迪哈夫塔的英军。下午,隆美尔驱车赶到意军第10军司令部,再次与凯塞林元帅等人商讨作战计划。隆美尔认为,英军雷区保护着德军的东北方向,应首先歼灭西迪哈夫塔的英军第105旅和比尔哈希姆的法军第1旅,肃清卡扎拉防线南端,再继续向东进攻。凯塞林元帅没有提出任何问题就同意了他的计划。
  攻击部队于当日发起攻势。隆美尔亲自指挥部队对西迪哈夫塔发起猛攻,部队受阻后,他赶到前沿,亲率先头排继续前进。这时的他全然不像一个指挥数万大军的集团军司令,而更像1914年初上战场时的那位“百夫长”。
  由于英军第105旅的抵抗极为顽强,德军进展迟缓。第二天,战斗继续进行,瓦尔道派了一个空军中队进行支援,德军步兵一波又一波地冲了上去,战斗异常激烈。当双方越靠越近的时候,士兵们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隆美尔发现阵地上的英军已无力坚持,便冲着身边的一名营指挥官高声叫道:“莱斯曼,向他们摇白旗!”莱斯曼连忙脱下衬衣摇动起来,其余的人则挥动手帕或绶带。果然,3000多名英军陆续爬出来举手投降。
  接下来就是端掉最南端的比尔哈希姆了。
  这个任务本可交给一个师长去做,但隆美尔又直截插手了。他调整了装甲部队,并对下一步行动作了周密的安排,之后便带领一个半师在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包围了比尔哈希姆。
  英军的炮火不时地猛轰他的突破口,企图阻止德军的补给车队。6月1日晚至6月2日早晨,德第90轻装甲师一个旅和意大利阿里提师开始向比尔哈希姆接近,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就通过了雷区,封锁了要塞东面的出路。但处于包围之中的英法守军拒绝投降。
  比尔哈希姆要塞由4000名自由法国的官兵坚守着,有一个用弹药箱、地堡和散兵坑组成的复杂的防御系统。此外,还有1000名犹太人组成的志愿军,以及从乌里布赶过来的英军。
  6月2日中午,经过德军轰炸机多轮轰炸后,意军从东北面、德军从东南面同时向要塞发起攻击。
  要塞内的法国守军异常顽强,战斗十分悲壮。要塞的壕沟和墙壁塌陷了,许多士兵被活活压死,没有担架、没有水,甚至无法埋葬死者。炸弹爆炸的硝烟和尸体腐烂的恶臭混杂在一起,简直令人窒息。受伤士兵的痛苦呻吟声充满了沉静的夜空,令人惨不忍闻。但他们仍然顽强地战斗着,这是隆美尔始料不及的。要塞里的犹太士兵争相传递着一句口号:“战斗到底,全世界的犹太人都在注视着我们。”
  6月7日清晨,英军进行了旨在把德军驱逐出跨越布雷区桥头堡的最后尝试。但他们的计划在实施中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反击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英军进攻的70辆坦克中有58辆损失在隆美尔的炮火和出人意外的布雷区里。英军另一支来增援的装甲部队和步兵进攻了德军桥头堡的东面,但进展也不太理想。当天下午,隆美尔发起反攻,摧毁了陷于混乱中的2个英军师的作战指挥部。
  随后三四天时间,德军在“釜”底反复冲击,消耗了英军及其同盟军的有生力量,使之战斗力渐渐减弱了。
  从6月2日开始至6月11日结束,比尔哈希姆的守军一连坚持了10天之久。隆美尔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激烈的战斗,这位步兵战术专家对此也深为震撼。他写道:“法军在与外界完全断绝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不屈,实在令人钦佩!”
  比尔哈希姆之战结束后,非洲坦克集团军进行了短期休整,隆美尔又获得了一些新的坦克和生活物质。而且,他又重新获得了主动权,终于能腾出兵力对付卡扎拉防线以东乌布里的英军了。
  6月11日晚,隆美尔指挥第15、第90轻装甲师,连同第3、第32侦察营,由比尔哈希姆向北进军,清除卡扎拉防线全部余敌,同时迎击防线以东乌里布的英军。
  为了保护已经残缺的卡扎拉防线,英军指挥官李特奇又把一个装甲旅调了上去。英国人总是显得谨慎而小气。6月12日和13日,隆美尔指挥了两次大规模的坦克战。结果,英军损失了近140辆坦克。英军第105装甲旅不复存在,第4装甲旅被打散,实际上,卡扎拉防线上的英军只剩下70辆左右的坦克了。6月14日一大早,英军开始把他们的剩余部队拖出卡扎拉防线,撤走了他们曾耗费巨资在托卜鲁克东南贝尔克德前沿修建起来的充足的补给基地。夜幕降临时,德军控制了维亚巴尔比亚公路。至此,隆美尔又成了这片战区的真正主人。
  由于德第15装甲师只留下少量兵力把守公路,主力则向海岸线挺进,打算进攻托卜鲁克,因此,大批向东退却的英军没有受到追击,轻而易举地夺路而逃了。
  6月16日傍晚,德军攻占了阿德姆。6月17日晚攻陷了西迪雷日弗。随后,德军又攻克了通向托卜鲁克的最后一个要塞——巴特鲁拉。托卜鲁克的大门打开了。
  托卜鲁克曾是隆美尔1941年的“肉中刺”。这个德军曾经屡攻不下,付出过惨重代价的城市,终于又袒露在他的面前。他得意洋洋,“我们已经胜利,敌军正在崩溃”。他恨不得一伸手就把它抓住,再也不松手。
  6月17日,隆美尔宣布了他的进攻计划:首先从西南面佯攻,吸引守军的兵力;主力则经过托卜鲁克向东运动,然后来个回马枪,集中在要塞的东南面,借夜色完成攻击部署。下午3点,非洲军和阿雷艾特装甲师的坦克向东运动,似乎是要追击东逃的敌军,实际上是完成对托卜鲁克全面包围。6点30分,隆美尔又指挥第21装甲师再次迂回到北面。他一马当先,亲自驾车全速急驰超过茫然不知所措的英军炮车和装甲车冲向海岸。
  6月18日清晨,隆美尔站在阿德姆东北的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前敌方态势。他的指挥部就设在高地附近。清晨5点20分,按照预定的计划,凯塞林元帅派来上百架轰炸机,编成密集的梯队,俯冲攻击城堡,顿时烟云腾空,德意炮兵随即也进行了猛烈的炮火轰击。
  现在轮到隆美尔的步兵显身手了,连长和排长们站起身来,吹响了进攻的哨音,在令人窒息的灰尘和硝烟中,爆响着杂乱的枪炮声;工兵迅速地在堑壕上架设起一座钢桥。早上8点差5分,钢桥架设完毕,比计划提前了5分钟,坦克隆隆地碾过铁桥闯入要塞。不一会儿,隆美尔亲眼看到6辆英军“十字军”坦克着了火。他站在一个斜坡上,举起望远镜,发现托卜鲁克港内有几艘英国船只正在起锚,即令炮兵向这些船只开炮。
  一整天的战斗都很激烈。晚饭后,隆美尔巡视一周,发现收获颇丰,心里很激动,晚上他倒在自己汽车的一个角落里,脑袋疲倦地靠着车窗,等待天明。但是,天逐渐黑下来时,德第21装甲师冲进了一片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雷区,一辆坦克在可怕的爆炸声中化成一团火球。隆美尔担心这些坦克再毫无代价地受损,忙命令装甲师返回,仅留下第90轻装甲师和另一个师的少数坦克部队继续摸索前进。
  6月19日,德军大部队的坦克和卡车成两路纵队行进。不久,炮兵指挥官跑来报告了一件令人高兴的消息:托卜鲁克南面和东面的整个重炮阵地仍旧完好无损,在大炮周围还有几千发大口径炮弹。炮兵很快把这些重炮用上了,为隆美尔节省了一大笔弹药开销。下午,非洲军占领了新阵地。第90轻装甲师向东突击,占领英军在维亚巴尔比亚和托卜鲁克之间的补给仓库,扰乱了英军的后勤补给线。
  这时,英军已在托卜鲁克部署了重兵集团,包括南非第2师、印度第11旅、第2近卫旅、第32坦克旅和几个炮兵团。但这些部队都是久战疲兵,士气低落。摆在托卜鲁克守军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从要塞突围,要塞司令官克洛普将军本打算突围,但他不清楚英第8集团军司令的意图,想请求撤离,又遭到属下人员的强烈反对,因而有些举棋不定。但这也并不表明托卜鲁克就已成了覆巢危卵,实际上它仍然是一块烫手的芋头。
  根据英军的防守情况,隆美尔决定由意大利第20军执行佯攻任务,非洲军和意大利第10军担任主攻。同时,请求空军在总攻发起前,先集中德意两国在非洲的全部轰炸机进行轰炸。一旦步兵突破要塞防线,非洲军就一直推进到通至港口的十字路口,一路向西攻至维亚巴尔比亚公路。意大利第20军则负责占领英军的防御工事,准备迎击南非部队。
  要塞周围的地形十分复杂,东南面的沙岭使装甲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南面的沙漠平地上布满了英军的暗堡和火力点,各暗堡通过地道相连,除非万不得已,守军根本不会暴露目标;独立据点外面则修筑了深深的反坦克壕和绵密的铁丝网;防御工事的外围还布满了无数的地雷阵。不过,隆美尔这次已成竹在胸,他的计划执行得像时钟一样准确。
  6月20日清晨4点,隆美尔已经坐在自己的指挥车上了。“今天是一个至关紧要的日子,”他上车之前用了10分钟给露西写信,短信的最后一句是:“愿幸运女神忠实地伴随着我。”
  清晨5时30分,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战场上的德军和意军大炮怒吼了。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仍然听不到飞机的动静。隆美尔稍有不安地爬上一个小高地,嘴里嘟囔着:“已经超时33分钟了。”这时,奈宁将军报告说,空军中队已经出发。话音未落,数百架飞机已到了敌人的阵地上空,顷刻间,无数的重磅炸弹倾泻而下,破碎的铁丝网和炸烂的武器抛上了半空,又沉沉地砸落在守军的头上。
  半小时的轰炸后,守军阵地上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5分钟后,德军步兵开始冲锋,片刻间,枪炮声又一阵接一阵地响了起来。工兵也迅速行动,在反坦克壕上架起了抗冲击的钢桥,坦克隆隆地驶了上去。
  隆美尔感到胜利在望,转向自己的参谋长拜尔莱因上校(暂代高斯),禁不住脱口说道:“你知道,赢得这样的胜利并非仅仅是指挥上的成功,你还需要有愿意接受你下达给他们的任何一个强制性命令的士兵,一种无论是免职、艰辛、战斗,甚至死亡都在所不惜的士兵。我把这一切归功于我的士兵。”他相信他的部队是一架运行良好的战争机器。
  过了一会儿隆美尔从高地指挥所来到第15装甲师的前沿,他的装甲运兵车一直开到了雷区的突破口,观看坦克和一个步兵连穿过雷区,向防线后方的地堡发起攻击。守军的炮火不时落在他的附近,突破口附近的车辆挤成一团。隆美尔立即命令伯恩斯德中尉疏通道路,让进攻的坦克冲过去。上午9点,隆美尔招手让随军记者过来,录下他精彩的战场演讲:“今天,我的士兵们正倾注全力攻打托卜鲁克。个别的士兵或许会阵亡,但我们整个民族的胜利却是确定无疑的。”
  当晚,随军记者为隆美尔留下了一幅精彩的照片:陷入困境的英军炸毁自己巨大的燃料库和弹药库时,爆炸的巨响撼动整个天空,港口上空升腾着的烟幕被下面的火焰照得通红。背对着海湾火焰的倒影,隆美尔恰好看到在港口水面上慢慢沉没的轮船烟囱和桅杆的侧影。
  6月21日天刚亮,绝望的要塞司令、第2南非师师长克洛普将军令他的部下升起白旗。坚持到最后的3300多名士兵,垂头丧气、蓬头垢面地陆续走了出来。
  隆美尔在指挥所里等到天明,他一醒来,立即驱车来到城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凄凉;燃烧的房屋和阵亡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清理,热风挟着硝烟味、血腥味扑鼻而来,令人窒息。兴奋不已的隆美尔已感觉不到这种刺激了,他巡视托卜鲁克之后,驱车沿着维亚巴尔比亚向西行驶。公路两侧都是燃着大火的坦克和汽车,有被炮弹击中的,也有英军自己放火烧毁的;海岸干涸的河道里挤满了数不清的俘虏。一些南非旅的黑人士兵喝得醉醺醺的,但他们看上去很高兴,拍着手大喊:“战争结束了!”
  上午9点40分,克洛普将军在维亚巴尔比亚公路上向隆美尔呈交了投降书。隆美尔终于如愿以偿了,至此,他征服了整个昔兰尼加,实现了他进入非洲后的第一个目标。他胸中的希望之火正熊熊燃起,夺取托卜鲁克不过是跨过尼罗河的跳板,他要像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一样征服埃及,做一个伟大的征服者。
  受降仪式之后,隆美尔急忙指示部下给希特勒的柏林大本营发报:“托卜鲁克整个要塞投降了,共俘获25000多名俘虏,其中包括一些将军。”5分钟后,隆美尔又把刚才口述的电文向装甲集团军全体士兵重复了一遍,并命令各部队做好直截进军埃及的准备。
  胜利的消息传至德国后,全国沸腾了。6月21日下午,和所有的德国听众一样,露西听到收音机里宣布希特勒大本营将广播一项特别公告,她首先想到的是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曼施坦因元帅即将攻占这个要塞。但过了一会,乐队却奏起了《英格兰在炫耀》的乐曲。每逢有战胜英国的重要新闻广播,电台总是演奏这支曲子。接着,播音员激动地宣布,隆美尔将军已经攻占了托卜鲁克。天哪!这一刻终于来了。露西惊讶得快要昏过去了,她立即给隆美尔发电祝贺!
  与此相反,当日晚上,丘吉尔正在华盛顿与罗斯福会谈,他们对世界大战的形势忧心忡忡。两人正在讨论一项重要的提案:应在什么地方开辟第二战场。这时,一封电报送到了罗斯福手上,罗斯福读完后冷若冰霜,随即交给丘吉尔。托卜鲁克投降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丘吉尔瞪大眼睛表示疑惑,立即给哈伍德海军上将打电话证实,希望能够得到否定的回答。但是,刚从亚历山大港返回伦敦的哈伍德非常肯定地回答:“托卜鲁克沦陷了,首相!”丘吉尔激愤地叫道:“这是我在战争时期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不仅军事上令人难以接受,而且严重损害了英军的声誉!”
  一时间,丘吉尔在国内成为众矢之的。一些对他有敌意的议员乘机攻击他,指责他“虽然在辩论中一场又一场地赢得胜利,但是在战场上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失败”。连保守党的议员们也群起攻之,说这完全是因为丘吉尔无能。甚至有人嘲讽英国的军事体制僵化,如果不太听话的隆美尔在英国军队服役的话,他现在仍然还是一名下士。
  6月22日,远在1500英里之遥的柏林,整个纳粹帝国仍沉醉在来自非洲的胜利中。一座新落成的大桥以隆美尔的名字命名;从省长到将军纷纷给露西寄去贺电。维也纳附近的驻防司令更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在写给露西的信中说:“隆美尔的名字将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行列!”新闻纪录片已经拍好并复制出来了。片中有一个镜头,隆美尔和伯尔恩德·拜尔莱因同乘一辆装甲车进入城市。“隆美尔不知道什么叫休息,战斗必须继续下去。”这是旁白。
  露西和儿子曼弗雷德也到一家连续放映这些节目的电影院去,着迷地盯视着银幕,一连看了几遍。
  战地记者的报道刚结束,戈培尔立即评论道:“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将军能够像隆美尔将军那样,懂得战斗宣传的重要意义。他是个最善于使用辞藻的现代将军。”当他说到“将军”一词时,希特勒举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笑着指了指喇叭,里面响起了欢快而嘹亮的歌声,一次特别公告随即广播:
  “元首大本营,6月22日。元首晋升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官隆美尔大将为陆军元帅。”
  消息播出时,隆美尔正在指挥车里睡觉,他实在太疲倦了。
  突然,车外一阵兴奋的欢呼声惊醒了他,“埃尔温晋升为元帅了”。对于这一耀眼的奖赏,连隆美尔自己也惊呆了。他在给露西的信中说:“对我来说,当上陆军元帅真像做梦一样。过去几个星期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好比一场梦!”
  不错,对一个军人来说,这是最高的荣誉。在第三帝国存在的短短12年中,除了纳粹党二号人物、空军总司令戈林曾获得“帝国元帅”这一特殊军衔外,再没有人能超过“元帅”这一军衔。在德国,元帅是终身军衔,并享有特权,有资格配秘书、马匹和小车,还有专用司机和其他额外津贴。对这一荣誉,隆美尔憧憬并努力了30年。
  这一年,隆美尔51岁,终于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
  ……







阅读提示:隆美尔全传的作者是林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隆美尔全传下载地址

上一本:毛人凤大传
下一本:我是索罗斯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