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彦林 日期:2014-04-21 08:20:15
陈西滢(1896-1970),名源,字通伯,笔名西滢。10余岁赴英求学,历时10载,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武汉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他与威尔斯、萧伯纳、哈代、罗素、拉斯基友谊深厚,与胡适、徐志摩、赵元任、王世杰、顾毓琇、周鲠生、罗家伦、皮宗石、杨端六、李四光、叶圣陶、朱东润、钱穆、董浩云等亲如兄弟,他的学生叶君健、吴鲁芹、许君远、何联奎、杨静远等皆为大家。
他与王世杰、周鲠生等发起创办《现代评论》,以《西滢闲话》独步文坛,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闲话时代”。她宽容忍让,既有中国古代士人的风骨,又有欧洲绅士的风度。1970年3月29日,病逝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报》称赞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具有传统中国学人的品质。钱穆以“每于和平见耿介,特从笃厚发光辉”,厘定其人其文。梁实秋说:“陈西滢先生的文字晶莹剔透,清可鉴底,而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
作者简介:
张彦林,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者、淮河文化研究者。长期从事徐志摩、赵清阁、老舍、凌叔华、凤子、陈西滢研究,文章散见于《文汇报》、《河南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文化报》、《博览群书》、《新文学史料》、《名人传记》等报刊。主编、合著《中学生新想象作文》、《小学生新想象作文》、《文苑采珠》、《淮河风情》、《淮河之子:孙叔敖》。
目录:
前言
1.无锡入学
2.上海求学
3.吴稚晖提携
4.英伦求学
5.挚友徐志摩
6.漫游欧洲
7.蔡元培赏识
8.北大任教
9.初露锋芒
10.关于《忠友》的翻译和批评
11.陈西滢的翻译观
12.陈西滢的新剧观
13.陈西滢与爱美剧
14.陈西滢的翻译前言
1.无锡入学
2.上海求学
3.吴稚晖提携
4.英伦求学
5.挚友徐志摩
6.漫游欧洲
7.蔡元培赏识
8.北大任教
9.初露锋芒
10.关于《忠友》的翻译和批评
11.陈西滢的翻译观
12.陈西滢的新剧观
13.陈西滢与爱美剧
14.陈西滢的翻译
15.相识凌叔华
16.《现代评论》创刊
17.《闲话》栏目
18.女师学潮
19.与鲁迅交锋
20.陈西滢与“五卅”运动
21.再次交锋
22,徐志摩助阵
23.与周作人论辩
24.结束闲话之争
25.“我还不能‘带住”’
26.腹背受敌
27.陈西滢的哀念
28.谈婚论嫁
29.“三一八”惨案
30.《恕陈源》
31.胡适解围
32.婚礼和蜜月
33.婚后一年
34.《少年哥德之创造》
35.赴日之前
36.旅居日本
37.《西滢闲话》——宗旨和思想基础
38.《西滢闲话》——背景与内容(1)
39.《西滢闲话》——背景与内容(2)
40.武汉大学之约
41.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
42.《文哲季刊》
43.纪念徐志摩
44.《现代文艺》
45.朱利安·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