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托洛茨基,张俊翔 日期:2014-05-04 09:49:08
本书是列夫·托洛茨基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童年到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轨迹,也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二十世纪最初三十年的俄苏革命史,以翔实的资料再现了这段历程。
作者简介: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1879-1940),原名“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曾是前苏联共产党和第四国际领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亚诺夫卡
第二章邻居和第一所学校
第三章家庭和学校
第四章书籍和最初的冲突
第五章农村与城市
第六章转折
第七章我的第一个革命组织
第八章我最初蹲过的几个监狱
第九章第一次被流放
第十章第一次逃跑
第十一章第一次流亡
第十二章党的代表大会和分裂
第十三章返回俄国前言
第一部
第一章亚诺夫卡
第二章邻居和第一所学校
第三章家庭和学校
第四章书籍和最初的冲突
第五章农村与城市
第六章转折
第七章我的第一个革命组织
第八章我最初蹲过的几个监狱
第九章第一次被流放
第十章第一次逃跑
第十一章第一次流亡
第十二章党的代表大会和分裂
第十三章返回俄国
第十四章1905年
第十五章审判、流放、逃跑
第十六章第二次流亡和德国社会主义
第十七章准备新的革命
第十八章战争爆发
第十九章巴黎和齐美尔瓦尔德
第二十章从法国被驱逐
第二十一章穿过西班牙
第二十二章在纽约
第二十三章在集中营
第二部
第二十四章在彼得格勒
第二十五章关于诽谤者
第二十六章从七月到十月
第二十七章决定性的一夜
第二十八章1917年的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十九章执掌政权
第三十章在莫斯科
第三十一章布列斯特和谈
第三十二章和平
第三十三章在斯维亚日斯克的一个月
第三十四章专列
第三十五章保卫彼得格勒
第三十六章军事反对派
第三十七章军事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十八章转向新经济政策以及我与列宁的关系
第三十九章列宁患病
第四十章追随者的阴谋
第四十一章列宁逝世和权力转移
第四十二章党内斗争的最后时期
第四十三章流放
第四十四章驱逐
第四十五章不发签证的星球
年表前言
在我们这个年代,回忆录又大量涌现,也许比任何时候都多。这是因为有话可说。时代越是富于戏剧性,越是充满转折,对当下历史的兴趣就越是浓厚。风景画艺术不可能在撒哈拉沙漠产生。我们这样的“错综复杂”的时代产生出一种要求——借由积极参加者的眼睛回望刚刚过去的时日和已经久远的往昔。这就是自最近一次战争以来回忆录作品层出不穷的原因,或许从这里也可以找到写作本书的动因。
作者积极的政治活动有所中断,这为本书的问世创造了契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的旧称。1929年托洛茨基被驱逐后住在距该市不远的普林吉坡岛上。是我生活中未曾料到但也并非偶然的阶段。我栖身于此——这不是第一次了,静待时局的发展。革命者的生活一点儿“宿命论”都不带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君士坦丁堡的短暂停留是最恰当的时机,让我能在局势允许迈步之前回顾一下过去。
起初我为报纸写了一些简略的自传性随笔,并打算到此为止。需要即刻指出的是,我不可能在避难所里追踪这些随笔到达读者手中时是什么样的。但每件事都自有逻辑。就在报纸文章快要写完的时候,我才来了兴致,于是决定写本书。我另外选择了一个广泛得多的规模,全部重新写。最初的报纸文章与这本书的共同之处只有一个——它们所述的是同一个对象,在其他方面它们则是两部不同的作品。
我特别详尽地讲述了苏维埃革命的第二个阶段,其开端与列宁患病和发起反对“托洛茨基主义”的斗争相吻合。正如我想展现的一样,追随者们的权力之争不仅是个人的斗争。它掀开了崭新的政治篇章——反对十月革命和酝酿热月政变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得名。此处系借用此名。。由此便能自然而然地得出人们经常问我的问题的答案:“您是如何失掉权力的?”
革命政治家的自传必然会涉及一系列理论问题,与俄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全人类的社会发展相关的理论问题,特别是与被称为革命的非常时期相关的理论问题。当然,我没有可能在本书中分析复杂理论问题的实质。所谓的不断革命论在我的个人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更为重要的是,现如今,此论对于东方国家极具现实意义。但它也只是作为一个模糊的主旨贯穿本书。如果这不能让读者满足,那么我只能对他们说,对革命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另外一本特别之书的内容,在那本书里,我将力图对最近几十年的经验做出最重要的理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