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凯姆,吕梅,高岩 日期:2014-07-11 17:04:00
巴尔扎克的书房里有一尊拿破仑的小塑像,在塑像座盘边上,他亲手写下一句话:“他用宝剑未能完成的大业,我要用笔杆来完成。”最终如他所愿,这位小说艺术大师,用如椽之笔征服了整个世界。巴尔扎克的一生荣耀而痛苦,辉煌而短暂。他给我们留下的传世之作比他活过的岁月还多。
少年巴尔扎克似乎缺少文学的天分,却立志要当文学家,就算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也义无反顾。他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在文学之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阿尔贝·凯姆、路易·吕梅编著的《巴尔扎克传: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再现了巴尔扎克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位英雄式的人物依靠内在的自律、强大的意志与非凡的勇气,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作者简介:
阿尔贝·凯姆(AlbertKeim)和路易·吕梅(LouisLumet)两者皆为法国知名作家。前者曾撰写过多位历史名人的生平传记;后者一生著作达三百多部,并先后被翻译成八种语言出版。
阿尔贝·凯姆(AlbertKeim)和路易·吕梅(LouisLumet)两者皆为法国知名作家。前者曾撰写过多位历史名人的生平传记;后者一生著作达三百多部,并先后被翻译成八种语言出版。
目录:
第一章人类意志论
第二章阁楼
第三章学徒期
第四章生意场
第五章首次成功
第六章花花公子
第七章外国夫人
第八章在雅尔迪
第九章隐退第一章人类意志论
在巴尔扎克一生荣耀而苦痛的终点——他的葬礼上,维克多·雨果发表了一篇辞藻华美的悼词,作为诗人和预言家,他用坚定的语气说出了后世将给予巴尔扎克的评价: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丰富,他的作品比他活过的岁月还多。
“悲哉!这位强壮有力、不知疲倦的苦力,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他生活在我们中间,生活中充满了暴风骤雨,奋斗、争吵和战斗——这是所有伟人共同的命运。今天他安息了,远离争吵和敌视。当他今天走进坟墓时,同时也走进了荣耀的殿堂。从此他将跟自己国家的那些最璀璨的明星一起在我们头顶上空的云端闪耀。”这段演讲的文辞让人赞叹,它真实、公正、富于远见,它是这位作家坟墓上的一枝金棕榈,尽管当时在他的坟墓周围喧嚣、争吵和谣言仍在继续,还有人想否定他作品的伟大,用荒诞不经的谎言遮盖他真实的面目,但正如雨果宣称的那样,他确实是自己国家的一颗明星,是那些永不消逝的明星中的一颗。时间对别人如此残酷,但却无法改变他们,反而只能使之变得更加明亮,更加耀眼,让自己的国家感到更加骄傲。巴尔扎克的一生的确非常短暂,但却树立起一个有益的榜样,因为除掉那些虚妄的谣言,他的一生所展示给我们的,是这位英雄的内在的自律、强大的意志和无比的勇敢。他在快乐与痛苦中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1799年3月20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图尔城意大利军路25号一个叫达穆雷特的裁缝家的底楼。大部分巴尔扎克的传记作家都把这幢房子跟他父亲后来买的那幢房子弄混了,他父亲后来买的房子在同一条街的29号。门前的那棵常被人说成是在巴尔扎克出生时栽的金合欢树,其实是在比他小几岁的弟弟亨利出生时栽的。
虽然巴尔扎克生在都兰,但他的祖上却并不是都兰人,出生在那里纯属偶然。他的父亲贝尔纳·弗朗索瓦·巴尔扎来自阿尔比大区蒙蒂拉镇一个叫努盖尔的小村,祖上是农民,小土地所有者,也许还要时常做些简单的日工。是贝尔纳·巴尔扎在自己的父姓后面添了“克”字,后来又在姓前面加上小品词“德”,为此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后来常为人所诟病。贝尔纳·巴尔扎生于1746年7月22日,十四岁那年离开家乡,自此就再没回去过。他的职业是什么?他做过哪些工作?奥诺雷·巴尔扎克说自己的父亲是路易十五高级法院的秘书,而巴尔扎克的妹妹洛尔·徐维尔则说他是路易十六高级法院的律师。他本人在受邀出席第二个女儿洛朗斯的婚礼时说自己是国王御前会议的前任秘书。大革命时期,他是海军大臣贝特朗·德·莫勒维尔的秘书,后来成了驻扎在里尔的北方军团第一师军需部的主任。
由于职业的关系,老巴尔扎克到处漂泊,所以很难说清他都去过哪些地方。众所周知的是,在他返回巴黎时娶了自己上司之一,隶属于国防部,同时又任巴黎医院院长的萨朗比尔的女儿。1797年1月30日两人结婚时,老巴尔扎克五十一岁,新娘洛尔只有十八岁,是个有教养、样子漂亮、举止得体的姑娘。两人的第一个爱情结晶是个男孩,洛尔亲自哺育,但却不幸夭折了。借着老丈人的光,1799年老巴尔扎克当上了第二十二师军需部的主任。军队驻扎在图尔,那年年初他也把家安在了那里。
老巴尔扎克到图尔后不久就在省里声,名鹊起。他具有哲学家和改革者的气质,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讨厌被时人普遍接受的观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毫不在意乡里的惊恐和焦虑。他平时穿一件镶白边的蓝制服,领口敞着露出里边的宽领巾;一颗硕大的脑袋从高高的硬领上冒出来;胡子刮得光光的,面色红润,下巴强健有力,脸颊丰满,留着棕色的络腮短胡子;小嘴,厚嘴唇,鼻子又长又直,稍微有点儿肉头,果敢的宽额下面一双稍带迷离,却又十分明亮的黑眼睛让脸上充满了生气;宽阔、坚毅的额头上耷拉着凌乱的发绺,头发拢在脑后……所有这些外貌特征都表明他是个粗犷、强势的人,在都兰温和的中产阶级中间显得有点儿鹤立鸡群。同时他颇为自负,喜欢吹嘘自己是个南方人。
图尔当地人谈到老巴尔扎克时都用“古怪”这个词。听到别人这么议论自己,他非常恼火。他为人自大,对自己的身体和头脑都感到自豪,他觉得别人这样不尊敬他是奇耻大辱。事实上,他有理由拒绝接受这样的评价,不管这种评价多么适合他。他确实喜欢善意的吹毛求疵,虽然言语尖刻,而且反复无常,但是他的眼界宽广,才智敏锐,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新奇的原创想法。
老巴尔扎克是卢梭的信徒,遵循某些社会理论,对现政府批评起来毫不留情。关于如伺从整体上治理和改善社会,他有自己的想法。第一个想法就是用优生学方法育人,这样,不出几年,社会上就只会留下健康强壮的人。他找不到合适的挖苦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政府的蔑视,在如此文明开化的国度,政府居然允许弱者、残疾人和病人生存。也许他的这种理论是以自己为依据,老巴尔扎克有着运动员一般的体魄,相信自己能活到一百岁,也许更长。根据他的计算,一个人只有活到了一百岁才能发展到完美,为此,他对自己倍加呵护。他研究中国人,欣赏他们的长寿,他寻找维持自己所谓的生命力平衡的最好方法,当不管什么事情违背他的理论时,他都能毫不费力地把它转变得对自己有利。
他的女儿洛尔·徐维尔夫人在一篇关于老巴尔扎克的文章中写道:“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反驳的能力。一天,他正在听人给他读报纸上一篇关于百岁人瑞的文章。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在我们家是从来不会被漏掉的。他打断了读报人,这不符合他一贯的做法,而他这样做是为了充满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个人活得才聪明,他从不在任伺放纵中浪费精力,只有那些毛头小子才会那么做!’但是,结果却与他的说法正好相反,这个聪明的老人常常烂醉如泥,并且每天很晚才吃晚餐,在我父亲看来,这是人们对身体健康犯下的最大的罪行之一。‘好吧,’我父亲接着镇定地说,‘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