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


作者:潘讯  日期:2014-07-11 17:04:17



徐丽仙评弹“丽调”的开刨者。开宗立派的徐丽仙在艺术上以执著著称,她勤奋学艺,四处求教,凭借个人的刻苦精神和对艺术的敏感天赋,终于在“蒋调”、“徐调”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曲艺形式的唱腔和音乐特点,创造了与评弹其他流派迥然不同的“丽调”。《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站在史家的立场,从客观的角度,对徐丽仙的艺术和人生作了历史研究式的考察,无一处无证据,无一处不推敲,可谓是徐面仙评弹艺术的信史。
  目录:
  总序吴宗锡
  序周良
  唱出时代的心声(代序)连波
  楔子
  第一章牵愁惹恨几时休(1928—1949)
  故乡烟水阔
  “钱家班”遗事
  学艺苦与甘
  说书悲与欢
  长篇溯因缘
  人远天涯近
  初闯上海滩
  第二章丽调端合唱焚香(1950—1959)
  努力跟上新时代
  今朝重见罗汉钱总序吴宗锡
  序 周良
  唱出时代的心声(代序)连波
  楔子
  第一章 牵愁惹恨几时休(1928—1949)
   故乡烟水阔
   “钱家班”遗事
   学艺苦与甘
   说书悲与欢
   长篇溯因缘
   人远天涯近
   初闯上海滩
  第二章 丽调端合唱焚香(1950—1959)
   努力跟上新时代
   今朝重见罗汉钱
   杜十娘与敫桂英
   《新木兰辞》添绝唱
   湖滨初试《双珠凤》
   跃进声里说新书
  第三章 六十年代第一春(1960—1965)
   中南海边怀仁堂
   一曲新声醉京华
   誉满香江梨花落
   春阑初谱葬花词
   放声讴歌为农工
  第四章 惊心草木秋(1966—1976)
   风暴中的荒唐境遇
   磐石下的艰难创作
  第五章 转眼芳华尽(1977—1984)
   枯木逢春重吐芳华
   病魔袭来繁霜压枝
   北上求医陈云探望
   告别演出泪洒书坛
   谱唱新篇整理旧作
   师徒情深“丽调”流远
   笔撰心得口述艺事
   春蚕丝尽余音袅袅
  附录一 徐丽仙年谱
  附录二 徐丽仙演出作品存目
  附录三 丽调识小录
  附录四 论20世纪中叶的苏州弹词女声流派
  后记 故乡烟水阔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已经有了2500多年的生命历程。文化意义上的苏州,不仅是一座高标独立的城池,还应包括古城四周众多历史悠久的市镇、村落,它们像繁星拱卫着这座千年古城,构成了一片璀璨的文化星座。
  古城,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村落与市镇既受到古城全方位辐射,又源源不断地为她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周庄、用直、同里、盛泽、沙溪、锦溪、光福、千灯、横塘、东山、西山……这些充满诗意的地名,它们有着自己的传说和故事,也有着自己的人物和风景,有着自己的地理形态,也有着自己的文化地标。在这片星座中,枫桥是距离古城最近的一个水乡小镇。
  枫桥的故事起源于隋代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大运河。随着这道序幕缓缓拉开,不过数十年时间,到唐朝中期,枫桥就成为舟船停泊、商贾云集之地,大宗的米豆、丝绸、布匹、茶叶、竹木等商品从这里运往四面八方,官府还派驻官员在枫桥检查南来北往的船只,并设有标准粮斗(称为“枫斛”),民间就有了“探听枫桥价,买物不上当”的俗语。清代康乾时期,枫桥的繁盛达到顶峰。乾隆年间,枫桥成为苏南著名的米豆集散地,舳舻相接,货物如山,在传世的著名长卷《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中,画家用了很大篇幅描绘枫桥一带的繁华胜景。枫桥传奇历史的落幕则定格在咸丰十年(1860年),这一年太平军攻陷苏城,枫桥集镇毁于兵燹。隔两年,1863年李鸿章率部进攻苏州太平军时,枫桥又经历了一次焚掠,这座1100余年的古镇盛景黯淡隐退。
  当然,作为文化符号的枫桥,它的闻名,还是源于唐代诗人张继那首著名的七绝((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虽然,后人为它做过很多考证,有人指出此“枫桥”非彼“枫桥”,但世人管不了这么多,枫桥的名声还是传扬开来。
  枫桥始建时代已不可考,据张继诗可知,最晚当不迟于唐。张继之后,历代骚人墨客题咏不绝,故而南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枫桥建镇。由桥而镇,枫桥又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②。就在这一年的6月2日,本书传主——苏州评弹艺术家徐丽仙出生在枫桥镇响街村下水滩一户贫苦的徐姓农家。1928年的枫桥,不再是唐诗中的枫桥,也不再是商业繁华的集镇。那些年月水旱连年,民生凋敝,农民卖儿鬻女,流走他乡。这户徐姓人家,父亲叫徐水土,母亲叫徐云土,夫妻婚后相继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早夭,女孩叫新妹,从小就给人家做了童养媳。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又是一个女儿,家中的境况实在太差,未满十个月,就被父亲送往苏州城里的“钱家班”,做了班主钱景章的养女。
  在这样贫困黯淡的年代,民俗文化并未因此而绝迹。偶尔遇上年成好的时候,在庙会上也常常可以看到抬猛将、舞龙灯、荡湖船、挑花篮、踏高跷、“小热昏”这些民间杂耍玩意。枫桥的堂名与宣卷在苏城西郊一带也很有名声。
  堂名班8人组成,其乐器有锣鼓、木鱼、磬铃、胡琴、笛子、月琴、唢呐等,演出时,在房子中堂里摆置两张八仙桌拼成的“洋台”,台面及四周铺设桌围,中堂墙上还布置挂络和对联等装饰。堂名班子主要是吹奏乐器,辅以承担扮演说唱的角色。宣卷则以说唱为主,辅以奏乐,枫桥的宣卷又分为木鱼卷和丝弦卷,木鱼卷两人搭档演出,一人边敲木鱼边唱,一人边敲磬铃边和卷;丝弦卷引入胡琴、笛子、月琴等乐器,演出人数相应多至4到6人。
  和许多江南水乡一样,枫桥也留下了说书艺人的脚印。这里农户多,平时农民唯一的娱乐就是听书,尤其在春节前后的农闲时节,城里的说书先生纷纷来到乡下奏艺。据记载,在枫桥境内的西津桥、马涧、响街均有书场之设。西津桥上的明月楼书场,是五楼五底的沿河用房,开办于抗战前,一直维持到20世纪50年代。另有一家复集居书场开业于1930年,也维持经营至20世纪50年代。就在徐丽仙出生的那个名叫响街的小村庄,只有一条东西向的主街和一段南北向的横街,总长不过70米,却也有一家邱姓老板开的书场,沿河四间门面,还从附近的浒关拉进电线照明U。
  为写作这篇传记,笔者数度前往徐丽仙的故乡枫桥访问采风,直到今天这里的民间文艺活动仍然很兴盛。在徐丽仙的一生中,她几乎没有在枫桥长期生活过。笔者之所以在这里不吝笔墨,一再描绘枫桥的历史文化,只是为了还原徐丽仙出生年代普遍的社会环境。
  作为评弹艺人,水乡村镇是他们活跃的舞台,也是滋养他们艺术的土壤。
  许多评弹艺人都是从这些水乡村镇走出来的,与枫桥遥遥相对,在苏城东郊唯亭小镇,就诞生了另一位女弹词名家朱慧珍(1921—1969);而在吴江古镇盛泽,评弹艺术家刘天韵(1907一1965)就出生在那里,这样的名字还能举出许多。深蕴在江南乡土中的民间文艺,点点滴滴从他们幼年的心头淘漉过去,成为永远难以磨灭的精神印记,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
  当然,这也离不开艺术家本人的天分。据老人回忆,徐丽仙的家庭虽是一个贫苦的农家,但是,家庭成员都有着出众的音乐天赋。徐丽仙的生母就很喜欢哼唱各种山歌小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民间歌手”。徐丽仙的胞弟徐志远,也具有音乐天赋,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任职于大连歌舞团、上海民乐团等单位。1979年,徐志远以一曲民乐交响诗《金田风雷》斩获建国三十周年音乐作品总评一等奖。P4-7
  ……
  







阅读提示: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的作者是潘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一曲琵琶凄婉绝:徐丽仙传下载地址

上一本:岳飞评传
下一本:巴金全传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