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濮兰德,贝克豪斯,周晓丹 日期:2014-07-22 12:18:33
慈禧,晚清社会站在权力巅峰的女人,历经三朝更迭,扶持两位皇帝登基,起落间隐藏了多少秘密;慌乱中逃离皇宫,远走西北,两年的颠沛流离让她饱尝世态炎凉;50年权杖挥舞如白驹过隙,伴随着她的离世,那些奢靡过往,与千疮百孔的清朝一同走向灭亡。
这个谜一样的女人生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荣耀一世,死后仍然饱受争议。对于慈禧的人生人们有太多疑惑。由约翰·濮兰德、埃蒙德·贝克豪斯编著的这本《太后治下的中国》将为您一一解开疑惑,呈现一个真实的、不为人知的慈禧太后。
目录:
第一章慈禧的家世及幼年时光
第二章巡幸热河
第三章载垣逆谋
第四章首次垂帘听政
第五章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第六章太监之祸
第七章礼节问题
第八章同治皇帝亲政及驾崩
第九章吴可读尸谏慈禧太后
第十章慈禧独权
第十一章慈禧让权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
第十三章百日维新
第十四章戊戌政变
第十五章慈禧训政第一章慈禧的家世及幼年时光
第二章巡幸热河
第三章载垣逆谋
第四章首次垂帘听政
第五章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第六章太监之祸
第七章礼节问题
第八章同治皇帝亲政及驾崩
第九章吴可读尸谏慈禧太后
第十章慈禧独权
第十一章慈禧让权
第十二章维新运动
第十三章百日维新
第十四章戊戌政变
第十五章慈禧训政
第十六章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第十七章景善日记
第十八章纪念两位勇士
第十九章慈禧外交侧记
第二十章两宫离京西逃
第二十一章义和团首领之死
第二十二章慈禧太后悔过
第二十三章两宫返京
第二十四章慈禧新政
第二十五章荣禄遗折
第二十六章慈禧太后弥留之际
第二十七章慈禧太后之死及安葬
第二十八章结语近些年来,流言四起,多是针对叶赫那拉氏卑微出身的无稽之谈,有些简直是荒谬可笑。它们大多出自一些八卦报纸,因为这些报纸总是喜欢靠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毋庸置疑,部分流言纯粹源于宫廷争斗中的嫉妒、恶意乃至仇恨,部分出自铁帽子王及皇族其他长支诸王之口。为了令叶赫那拉族“丢脸”,这些皇族权贵以诋毁慈禧及其家族为乐。由于他们身份显赫,影响力强,这些恶意中伤的流言便肆意传播开来。北京及南方大部分民众几乎信以为真。
诸多流言中,下面这一则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它出自道光第五子『享勤亲王之口。悖勤亲王本人虽因被过继给淳恪亲王而与皇位无缘,1875年时却希冀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然而此念头被慈禧打破,自此他便对慈禧心存芥蒂。
据悖勤亲王说,惠征去世后,慈禧的母亲独自照顾一大家人。他们住在惠征生前任职的安徽宁国县,生活窘困不堪,几乎无以为生。为筹得前往北京的盘缠,他们几乎沦落至乞讨的地步。幸亏在途中巧遇贵人相助。一位旅人误将钱财送至他们的船上,本来打算收回,却见他们生活得如此窘迫,顿生怜悯之心,执意将钱送给他们。
二十五年后,慈禧掌权摄政,当年送钱的那位官员前来觐见,慈禧念及他当年的相助之恩,亲自将此人扶起,并向其言谢。
这样的故事确实像模像样,也挺新颖:一位地方官员逝世,他的家人生活变得困顿不堪。但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则故事并不是真的。
惠征逝世的时候,他的家人包括妻子并没有在他的身边,而是早已赶赴北京,在那里等待惠征前往接任一个正白旗的新职位了。
在此,先对叶赫那拉家族与皇长子一支间的渊源稍做介绍。
这个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意义重大。怡亲王载垣垮台后,慈禧太后成为清朝实际的统治者,叶赫那拉氏这个强大的家族与皇室间由此产生了猜忌与摩擦。1898年戊戌政变后,两者关系更加剑拔弩张。
尽管畏于慈禧太后的“圣威”,皇室并未采取明显的反动之举,但是,紫禁城内实际已然祸流暗涌。以最近北京发生的事为例,直隶总督端方在慈禧太后的葬礼上大不敬遭到罢免,这昭显了满洲贵族之间的分歧之大,同时也昭显了清政府失去慈禧太后强权后所面临的内忧外患。
外国人对清廷生活以及派系纷争甚为不解,对于族谱、通婚、皇子过继以及宗族纠纷等复杂的问题往往感到困惑无比。
值得一提的是,皇族分为“黄带子”和“红带子”,是努尔哈赤的嫡亲兄弟的子孙及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叔伯兄弟的后裔。
他们声称自己是清王朝的至尊(中国人大多赞同此种说法)。相反,慈禧并不具备皇室血统(领主间通婚以及家族中女子嫁入皇室,只能获得尊号,并不能使其家族成为皇族血统)。
虽不具备皇族血统,但叶赫那拉氏家族实力强大,这不仅仅归功于其家族人口众多或是出了三位大清王朝的皇后,更重要的应归功于叶赫那拉氏倍受宠幸而且威望极高。根据慈禧的临终遗言,叶赫那拉氏长辈决定,当今皇太后即光绪皇帝遗孀隆裕太后,同样应该追随其姑姑慈禧太后的步伐,垂帘听政掌管大清国事。慈禧治国有长远打算,她立荣禄的外孙溥仪为皇帝,确保自己的政道和权力。
宫廷间猜疑与分歧由来已久,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光皇帝的长子辈(溥伦贝子及恭亲王为代表)担心,当朝皇帝(溥仪)抑或其父摄政王(载津),会以皇帝谥号追封老醇亲王(道光皇帝第七子),提升自己部族的地位至皇族长支。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