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


作者:茅海建  日期:2014-08-20 10:22:16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日本,于1899年初写下了个人回忆录《我史》。该书予1953年以《康南海自编年谱》为题出版,很快与康有为的《戊戌奏稿》、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成为后人研究戊戌变法的三大史料之一。
  《戊戌奏稿》已被证明作伪,是康有为于宣统年间的另作;梁启超称《戊戌政变记》不敢自承为信史,“不免将真迹放大”;而对于《我史》,学术界已发现多处疑点,以为不甚可靠。
  本书作者对康有为《我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至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进行注解。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对康有为的说法进行厦订,鉴别真伪,重建史实。作者的这种般般较真,是为了能够真切地看清楚这一重要历史阶段中的一幕幕重要场景。
  目录:
  自序
  导论
  手稿本、抄本与写作时间
  刊印与书名
  《我史》“鉴注”的时段
  《我史》的真实性
  礼送康有为出日本
  光绪二十四年岁暮康有为写作时的心情
  “鉴注”的方式
  《我史》光绪二十年——二十四年鉴注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导读
  20.1第一次进京会试
  20.2余联沅弹劾《新学伪经考》
  20.3曹泰之死自序
  导论
  手稿本、抄本与写作时间
  刊印与书名
  《我史》“鉴注”的时段
  《我史》的真实性
  礼送康有为出日本
  光绪二十四年岁暮康有为写作时的心情
  “鉴注”的方式
  《我史》光绪二十年——二十四年鉴注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导读
  20.1第一次进京会试
  20.2余联沅弹劾《新学伪经考》
  20.3曹泰之死
  20.4第一次桂林讲学
  20.5甲午战争与“上清帝第一书”
  20.6桂林山居与著书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
  导读
  21.1陈千秋之死与“同人局”
  21.2第二次进京会试
  21.3张荫桓赴日议和被拒
  21.4《马关条约》与“公车上书”
  21.5“联省公车上书”(“上清帝第二书”)
  21.6《冯关条约》画押
  21.7光绪帝战后改革之朱谕
  21.8康有为会试中式
  21.9授工部主事不就
  21.10“上清帝第三书”之进呈及光绪帝下发改革诸奏章
  21.11“上清帝第四书”
  21.12京师修整街道
  21.13开办《万国公报》(强学会)
  21.14与翁同稣之相会
  21.15翁同稣改革愿望与毓庆宫之妒
  21.16弹劾徐用仪
  21.17弹劾潘赞清
  21.18倡立强学会
  21.19与李提摩太之交往及西人参助强学会
  21.20强学会的捐款收入与内部矛盾
  21.21康有为离开北京及强学会被封
  21.22游历天津、山海关
  21.23与张之洞之南京相会,创办上海强学会
  21.24杨文会仪器款项
  21.25返回广东与《强学报》停刊
  21.26慈禧太后之逆施
  21.27康有为晚年所写之眉注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导读
  22.1万木草堂
  22.2康广仁、何廷光与《矢口新报》
  22.3“同人局”购书
  22.4第二次赴桂林
  22.5搜集日本书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导读
  23.1第二次桂林讲学与圣学会
  23.2回粤讲学、筑室花埭、再赴上海
  23.3巴西移民计划与赴京疏通
  23.4“-上清帝第五书”、为王鹏运等人拟奏折
  23.5翁同稣挽留康有为,高燮曾奏荐人“弭兵会”
  23.6杨深秀欲保康有为,张仲炘与康有为之关系
  23.7运动京师各学会
  23.8德国占领胶州湾
  23.9联日本策与对日赔款延期
  23.10为杨深秀、陈其璋拟联英、日折,康有为对英国之认识
  23.11作联英、日策而未被采纳
  23.12英、俄贷款之争
  23.13自开通商口岸
  23.14大同译书局
  23.15“经济特科”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导读
  24.1总理衙门约见
  24.2“上清帝第六书”与《戊戌奏稿》之作伪
  24.3京师各省学会
  24.4“上清帝第六书”交总理衙门议复
  24.5“上清帝第七书”与进呈《俄彼得变政记》
  24.6上书联英、日拒割旅、大,再度发动联省公车上书
  24.7为文悌拟奏折
  24.8进星《日本变政考》等书
  24.9“昭信股票”发行
  24.10“英德续借款”
  24.11为宋伯鲁、陈其璋拟奏折派容闳赴美筹巨款办新政
  24.12请改律例
  24.13创立保国会
  24.14孙灏攻保国会,潘庆澜弹劾保国会,《国闻报》上的反击
  24.15康有为欲回广东,光绪帝催促总理衙门议复“-上清帝第六书”
  24.16与日本“合邦大会”
  24.17为杨深秀、徐致靖拟奏折,促发百日维新之旨
  24.18为杨深秀、徐致靖、宋伯鲁拟请变科举、废八股等奏折
  24.19与李盛铎之关系
  24.20徐致靖奏荐“备顾问”,翁同稣之罢斥
  24.21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24.22授总理衙门章京
  24.23上奏谢恩并进呈《孔子改制考》
  24.24废“八股”改“策论”
  24.25奉旨进呈奏折书籍,未就总理衙门章京职
  24.26生童岁科试请即改策论
  24.27设立特许专卖制度
  24-28为杨深秀、宋伯鲁拟奏折请定阻挠新政罪
  24.29弹劾许应骥
  24.30文悌弹劾康有为
  24.31优拔贡朝考改策论,科试之经史分科
  24.32请各省开设高等学堂、中小学堂
  24.33第二次进呈《日本变政考》
  24.34进呈觥绪二十三年列国政要比较表》等书
  24.35《京师大学堂章程》之起草
  24.36孙家鼐执掌京师大学堂与总教习之争
  24.37孙家鼐请删康有为书中孔子改制字样
  24.38张百熙保康有为“经济特科”,康党的保荐、保举攻势
  24.39康有为请在上海等处设立商务局
  24.40宋伯鲁请派梁启超督办上海《时务报》
  24.41康广仁要求康有为回粤办学
  24.42荣禄在天津的所作所为
  24.43孙家鼐请派康有为去上海督办《时务官报》
  24.44廖寿恒为康有为代递书籍条陈,孙家鼐上奏《时务官报》办法
  24.45“制度局”、“议政处”、“立法院”
  24.46李端棻请开“懋勤殿”
  24.47总理衙门议复“上清帝第六书”,光绪帝命“另行妥议具奏”
  24.48军机处、总理衙门再次议复“上清帝第六书”
  24.49议复“上清帝第六书”诸后果
  24.50设立“农工商总局”
  24.51汪康年改《时务报》为《昌言报》
  24.52陈宝箴奏请《孔子改制考》自行毁版
  24.53湖南新旧两派之争,杨深秀请力除积习
  24.54弹劾谭钟麟、松蕃
  24.55“万寿节”庆祝、新政谕旨刊刻誊黄
  24.56徐致靖奏请开“编书局”
  24.57进呈《波兰分灭记》与光绪帝赏银
  24.58王照上书与罢免礼部六堂官
  24.59司员士民上书
  24.60光绪帝召见保举官员
  24.61新任军机四章京“参预新政”
  24.62曾廉上书弹劾康、梁
  24.63光绪帝任用军机四章京之“深意”
  24.64康有为上书“官差并用”与光绪帝裁汰冗员
  24.65徐致靖奏请设“散卿”
  24.66新任礼部堂官,阔普通武请设“议院”
  24.67京外士民亦可上书
  24.68懋勤殿的政治设计,欲留黄遵宪主持新政
  24.69光绪帝欲开“懋勤殿”
  24.70“设立参谋本部”、“改元变服”、“迁都上海”
  24.71游说袁世凯
  24.72徐致靖保袁世凯,光绪帝密诏
  24.73八月初二日明谕康有为赴上海与光绪帝第二道密诏
  24.74立山、杨崇伊、荣禄、李联英等人请训政
  24.75荣禄“调兵”与杨崇伊八月初三日递折
  24.76谭嗣同八月初三日夜见袁世凯
  24.77康有为八月初三日晚的活动及初五日袁世凯请训
  24.78与伊藤博文、李提摩太的会见,欲聘其为顾问
  24.79康有为初五日离京,慈禧太后政变
  24.80上海英领事派人救康并护送至香港
  24.81康有为到达香港及家人逃港澳
  24.82康广仁被捕
  24.83张荫桓被捕
  24.84荣禄入京,“飞鹰号”的行动
  24.85梁启超逃亡
  24.86谭嗣同被捕,王照逃亡
  24.87杨深秀被捕
  24.88杨锐、林旭、刘光第、徐致靖被捕经过
  24.89“六君子”就义,张荫桓等人之处置
  24.90陈介叔、梁元理赴京拾康广仁遗骨未果
  24.91康广仁事迹
  24.92文悌弹章之后果
  24.93上海捕梁启超之行动
  24.94广东捉拿康、梁之行动及抄没家产
  24.95从香港中环警署转居何东家
  24.96与贝思福勋爵在香港会谈
  24.97康有为东渡日本
  24.98改革派人士之处置及改革措施被废止
  24.99“十一不死”
  24.100写作动因与时间
  附录
  《我史》手稿本所录注文、跋语
  韩文举注文
  叶湘南跋语
  伍庄跋语
  刘翰棻跋语
  孔昭焱跋语
  钟玉文跋语
  吴恒炜跋语
  郑雪庵跋语
  鲍文跋语
  张砚瑜跋语
  叶衍华跋语
  孔昭鑫跋语
  顾颉刚抄本所录丁文江之跋语
  征引文献
  目录:
  
  索引
  人名索引
  奏折、条陈索引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三十七岁
  导读:光绪是清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的年号,庙号为德宗,史家多用年号称湉载为光绪帝。他于同治十三年(1874)登位,由慈禧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1889)亲政,但大政仍由慈禧太后所掌持。
  此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年份,由明治维新而走向强大的日本,以朝鲜为题目,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是年干支纪年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清朝海陆军在黄海、朝鲜、辽东等处战败。
  康有为(1858—1927),此年为虚岁三十七岁。他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江浦司银塘乡苏村(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其祖父康赞修,道光年间为举人,曾任广东连州训导。其父康达初,曾随其叔祖父康国器从军,为江西候补知县,未补任而于同治七年(1868)病故。康有为从此随其祖父生活。光绪二年(1876),师从朱次琦,入礼山草堂,光绪四年离开。光绪十六年,开堂授徒。光绪十九年,中举人。
  此年康有为的主要经历是参加会试,并因给事中余联沅弹劾其《新学伪经考》而一度陷于困境,于是去广西授学,另有收获。
  手稿本光绪二十年初页右上角,有康有为手书“卷二”字样。顾颉刚抄本亦有“卷二”字样。
  题头上括号内的公元纪年,是我添加的。后同。
  ……







阅读提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的作者是茅海建,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下载地址

上一本:中国梦:38个践行者的故事
下一本:向胡雪岩借智慧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