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蕙,李捷 日期:2014-08-20 10:28:54
1910年(宣统二年)秋的一天,一个16岁的少年向故乡深情地投去最后一眼目光,转身踏上了广袤的道路。这个少年就是毛泽东,他离开故土韶山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他给父亲留下一张字条,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迈出的人生关键的一步。如果他不立志走出乡关,也许还会是一个像父辈那样的农民,在故乡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一生。而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导演不出那样有声有色、惊天动地的历史巨变,“我们还会在黑暗中摸索”。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在历史面前同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目录:
一、风华少年
二、步入社会
三、寻求真理
四、创建共产党
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
六、开辟革命道路
七、三次反“围剿”
八、力挽狂澜
九、迎接历史转折
十、全民抗战
十一、延安整风
十二、针锋相对
十三、战略决战
十四、揭开崭新的一页
十五、迈向社会主义一、风华少年
二、步入社会
三、寻求真理
四、创建共产党
五、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
六、开辟革命道路
七、三次反“围剿”
八、力挽狂澜
九、迎接历史转折
十、全民抗战
十一、延安整风
十二、针锋相对
十三、战略决战
十四、揭开崭新的一页
十五、迈向社会主义
十六、新的探索
十七、痛定思过
十八、最后十年一、风华少年
1893年12月26日(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诞生在中国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父亲毛贻昌。字顺生,读过几年私塾,精明能干,善于经营,除务农外,还兼做生意,家境日渐富足。母亲文氏,善良贤惠,乐善好施,笃信佛教,他们对毛泽东的出世寄予厚望。因为毛泽东的两个兄长都在襁褓中夭折,文氏怕毛泽东不能长大成人,便依当地的习俗。让他寄居在唐家圫外祖父家,拜龙潭的一块巨石作为“干娘”,取乳名为“石三讶子”。
毛泽东从6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田间劳动。毛泽东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个见过世面的精明人,他不满足于让毛泽东只会务农。毛泽东8岁那年,父亲便送他在韶山南岸读私塾。父亲对他的最大希望,是继承日渐兴旺的家业,为毛家光宗耀祖。
毛泽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邹春培。在他的指导下,毛泽东很快读完了《三字经》、《论语》、《孟子》和《诗经》。毛泽东学习有个特点,就是有惊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先生稍加点拨,他就能够理解。一次,邹先生因事外出,要学生在塾堂温习功课。毛泽东却和几位同学到池塘戏水。邹先生回来看见,大为恼火,罚他们对对联,对不出下联的就要用楠竹板打手心。邹先生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不慌不忙,立刻对以“修身”。邹先生不禁连连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