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阙燕梅,李艳,谢樱溟 日期:2014-08-20 10:34:37
她生于19世纪,走过20世纪,逝于21世纪,是横跨三个世纪的传奇人物。她周旋在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等多位世纪巨人之间。她涉足政治、外交、军事、文化、妇女和儿童保育工作等多个领域。她的容貌、学识、才华、谈吐、外交手腕令世人震惊。她一生中有三分之一强的时间在美国度过,她就是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宋美龄。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宋美龄,作者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整理了这本《宋美龄全传》。《宋美龄全传》讲述了宋美龄的家世、婚姻、生活、外交、内政等诸方面,探源蒋宋联手的台前幕后以及她远离政治中心后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与蒋介石之间的情感、“夫人外交”的秘闻以及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故事,还有宋美龄少女时期的罗曼史,对公众开放的蒋介石日记、书信原件的内容等百年历史,风风雨雨,似乎早已在漫长的异国隐居生涯中静静消逝。笃信基督教的宋美龄晚年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2003年10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美国纽约以106岁高龄走完了她的一生。到底是因为有了她,历史才更精彩,还是历史造就了她的精彩,我们已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是那个历史舞台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本书由阙燕梅,李艳等编著。
目录:
第一章宋氏家族的发家史
年轻的牧师
归国后的冷遇
与徐光启的后人联姻
《圣经》与宋氏的发家
与孙中山一见如故
第二章童年的经历
诞生于炮火之中
和风细雨般的家教
稚气而敏感的小公主
马克谛耶学校的小明星
宋霭龄求学美国
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第三章初至美国
第一次远航第一章 宋氏家族的发家史
年轻的牧师
归国后的冷遇
与徐光启的后人联姻
《圣经》与宋氏的发家
与孙中山一见如故
第二章 童年的经历
诞生于炮火之中
和风细雨般的家教
稚气而敏感的小公主
马克谛耶学校的小明星
宋霭龄求学美国
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
第三章 初至美国
第一次远航
姐妹三人异乡重逢
从萨米特到皮得蒙
领导才能初见端倪
转学韦思礼女子学院
第四章 与刘纪文的初恋
异国校园的意外邂逅
音乐让他们心灵相通
爱恋情愫悄然滋生
难忘的夏日之行
短暂离别亦伤悲
二姐宋庆龄的婚姻
自由女神前的对白
甜蜜爱恋遭阻截
初恋,有花无果
第五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归国,出于无奈
与赫尔姆斯夫妇相识
年轻的荷兰收藏家
两心相知源于绘画
宋子文的不安
与荷兰青年的盟誓
第六章 归国本是伤心事
学成归国
引领上海滩的时尚生活
媒妁之言
违心的约会
谭延闽亦非意中人
黄浦江畔的盟约不再
父亲病危
一语惊醒梦中人
第七章 婚前在沪的职业生涯
基督教女青年会英语老师
审查英语进口电影
儿童劳工工作委员会秘书
第八章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广州之行
与初恋情人不期而遇
离别再次降临
初识蒋介石
情人为了政治前途把她抛弃
无奈辗转上海
泰晤士河畔的孤影
第九章 蒋介石的漫长求婚
蒋介石眼中的宋美龄
婉拒蒋氏的求婚
孙中山病危
蒋介石当上了总司令
重新认识蒋介石
两府之争
蒋氏对宋子文的争取
宋氏家族的分裂
第十章 蒋介石“处理"旧妻妾
孔宅里的夜宴
元配毛福梅离婚
二房姚冶诚分居
三房陈洁如出洋
第十一章 中西合璧式的婚礼
镇江焦山之行
婚前遭遇绑架
蒋介石“下野”
婚姻遭遇诘难
宋老太太终于点了头
中西合璧式的婚礼
宋美龄的陪嫁
以“温和”对待“强制”
体贴善待“下人”
宋美龄的终身“粉丝”
第十二章 初入政坛
蒋介石出山复职
青帮给她一个下马威
积极筹备北伐
蒋介石的亲密助手
张学良东北“易帜”
巩固法统之举
蒋介石接受洗礼
第十三章 追随蒋介石左右
夫人出马策反韩复榘
诱劝刘氏兄弟倒戈
巧妙拉拢张学良
陈诚做了干女婿
参与“围剿”红军
随蒋前往福建
开始与端纳接触
视察华北和西北
第十四章 西南之行
“追剿”红军
随夫“督军”滇黔
助夫夺取贵州
第十五章 倡导“新生活运动"
创办“遗族学校”
主管“励志社”
倡导“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的实际推动者
树立“新民”形象
“新生活运动”无疾而终
第十六章 政见不合,亲情难舍
隆重的葬礼
蒋介石谋害邓演达
暗中保护二姐的安全
宋子文的财政部部长难当
“九一八事变”爆发
张学良成为“替罪羊”
宋子文与蒋介石再生芥蒂
宋美龄调解蒋介石、宋子文矛盾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
第十七章 西安事变,一波三折
蒋氏亲赴西安“剿共”
张学良力谏蒋介石
蒋介石被扣西安
谋划救蒋方略
二姐庆龄伸援手
端纳出手,救蒋现“曙光”
宋子文为救蒋出力
第十八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冒险救夫,亲赴西安
西安方面与宋氏兄妹谈判
西安和谈促国共合作
夫妻同回南京
“第一夫人”声威大震
宋氏兄妹力保张学良
蒋介石食言
兄妹俩愧对张学良
第十九章 积极投身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抗战开始
蒋介石“庐山讲话”
组织妇女支援抗日
亲赴淞沪战场助战
面斥希特勒劝降密使
日军枪下的五次遇险
忍痛撤离南京
充当“国际播音员”
积极影响舆论
寻求国际援助
第二十章 空军之母
早期的空军
筹备中国空军
空军队伍粗具规模
宋美龄对空军的贡献
创建空军“飞虎队”
“飞虎队”的改组
“飞虎队”的名誉队长
第二十一章 三姐妹再度携手
开展妇女工作
建立儿童保育会
改组、扩大“妇指会”
初到重庆,引起轰动
三姐妹聚首香港
三姐妹同赴重庆
同台广播,宣传抗日
宋氏家族再团圆
第二十二章 访问印度
英美对日宣战
陪夫出访印度
巧充“圣雄”甘地的翻译
向印度妇女宣传抗日
第二十三章 美国魅力之行
威尔基访华
“一夜代价”换来30个师
宋美龄受邀出访美国
两位“第一夫人”会面
成为白宫的座上宾
参议院演讲,尽显魅力
众议院演讲,风采无限
白宫记者招待会
征服纽约之行
罗斯福总统“最可爱的贵宾”
“蒋夫人日”
拒访英国,出访加拿大
访美之行满载而归
蒋介石说:“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个陆军师。”
宋美龄外交生涯的“滑铁卢”
第二十四章 开罗会议展风采
拒绝与丘吉尔会面
罗斯福扶持蒋介石
蒋介石屈尊拜访丘吉尔
出席开罗会议
难产的缅甸作战计划
四人聚首密谈战后问题
丘吉尔宴请蒋氏夫妇
罗斯福放弃“海盗”计划
签订《开罗宣言》
开罗再现外交才华
第二十五章 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逼蒋氏兵权
宋美龄调解史、蒋矛盾
史、蒋矛盾终爆发
宋美龄哄骗史迪威
蒋氏动怒,逐走史迪威
第二十六章 抗战胜利
夫妻关系现裂痕
写作爱情小说《往事如烟》
让宋美龄大吃其醋的两个陈姓女子
蒋介石当众表忠贞
孔祥熙倒台
在异邦发表《胜利播讲》
蒋氏夫妇积极准备内战
马歇尔的调停之旅
第二十七章 在大陆统治的终结
冰天雪地中慰问苏军
积极破坏妇女运动
下关惨案扮演“红脸”
飞往台湾庆祝光复
沈崇事件,为美辩护
蒋氏夫妇衣锦还乡
南京惨案,尽显“亲善”
打虎放虎,母子心结
“文胆”自杀,丧钟敲响
第二十八章 二度赴美,处处碰壁
山穷水尽,赴美求援
马歇尔夫妇的座上宾
遭杜鲁门冷遇,风光不再
“中国游说团”的指挥者
蒋介石“下野”与赴台
失意离美
第二十九章 败逃台湾
蒋家王朝,风雨飘摇
组织妇女运动
朝鲜战争抓时机
国民党的重组
开创“度假外交”
第三十章 多次赴美乞援
1952年赴美,观察大选
展开外交攻势
1954年赴美“保席”
1958年赴美,风光重现
风光背后是徒劳
夫人外交,举足轻重
最后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访美
联大驱蒋,“夫人外交”遭重创
曾二度密电蒋介石父子
第三十一章 士林官邸的生活
蒋介石“最器重的亲人”
习惯各异,彼此尊重
共同的信仰——基督教
宋美龄的“庐山真面目”
烟?麻将?象棋
宋美龄独特的养生之道
最喜欢的业余爱好
“第一夫人”的大方与小气
对旗袍的钟爱
宋美龄丰富的夜生活
幽静的官邸
飞机、豪车与轿子,一个都不能少
“夫人派”成型
官邸内“夫人派”惹不得
孔二小姐旋风
得宠与失宠,境遇两重天
闲情逸致,共享天伦
玩赏国宝珍品
第三十二章 “第一夫人”也爱钱
宋美龄的空军情结
特权公司,公私不分
权与钱
圆山大饭店的孔二总经理
小妹不只爱权
为富未必为仁
第三十三章 壬子家变,宋美龄逼宫
阳明山遇车祸
蒋卧病榻,悉心照料
蒋介石在台湾“连选连任”
宋美龄首次为甥争官
宋美龄再次为甥求官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总统康复”话剧的导演
蒋介石的病情引发冲突
宋美龄逼蒋努力复健
第三十四章 蒋介石病逝
宋美龄力排众议,坚持手术
手术结果,始料未及
回光返照
蒋氏离世,悲痛万分
盛况空前的葬礼
遗书命儿认宋美龄为母
第三十五章 宋美龄与张学良
张学良眼中的宋美龄
宋美龄眼中的张学良
蒋、张两家交好
宋美龄与幽禁中的张学良的几次会面
性情相投的知己
促成张、赵婚姻
张学良在檀香山病逝
第三十六章 蒋经国时代
“严蒋体制”告终
蒋经国当政,老夫人碰壁
告别官邸,隐居美国
在美国的孀居生活
迭遭家人丧故
至死难见二姐一面
第三十七章 蒋家王朝的凋零
90高龄悄然离美返台
宋美龄“圣旨”失灵
老干新枝,无比落寞
挥别孤岛,定居美国
神秘的97个箱子
回忆录胎死腹中
拒绝章孝严认祖归宗
寂寞晚景
亲情慰藉黄昏岁月
晚年生活片段一窥
晚景凄凉,蒋家一门六寡
晚年不回台湾的复杂原因
第三十八章 纽约,最后的栖息之所
蝗虫谷上的住所
基督教——终身的信仰
难舍“中国”情
“两蒋”移灵风波始末
重返台湾探视孔二小姐
最后一次“历史性华府之旅”
欢度百岁诞辰
拍卖长岛豪门故居
第三十九章 子夜,玉殒香消
宋美龄的最后一天
方智怡飞抵纽约
遗嘱,尚有谜团
移灵定在中午12时
宋美龄魂归何处
蒋、宋两家分歧仍存
为何不与蒋介石合葬
宋美龄遗体开吊一日
无与伦比的盛大葬礼
斯人已去,任各方评说
第四十章 遗物,归宿在哪里
宋美龄一生财富知多少
12万美元的存款
“葛莱西”公寓待价而沽
遗物留美,还是运台
蒋家人达成共识
“美龄楼”计划夭折
豪宅易手,遗物起运
部分遗物重回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