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蒂芬·法辛 日期:2014-08-20 10:36:24
作为《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的姊妹篇,《501位艺术大师》深入介绍有史以来世界各地的501位艺术大师,其中有画家、雕塑家,还有混合媒材、摄影和装置领域的艺术家。有关这些艺术家的生平小传简明扼要,事实丰富,集中起来就构成一部非正式的插图版艺术史。每篇紧凑的传记中都对传主的艺术创新成就和文化影响力作出评价。
此书对入选人物研究透彻,同时兼顾阅读趣味,信息量充沛,全面涵盖人类艺术史。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大师到印象派画家,从使用混合媒材的立体派大家到后现代的录像艺术家,无不兼收并录。文字传记的配图中有传主肖像,另有作品概目提示读者可去哪些画廊和博物馆观赏该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作。大多数条目中还附有艺术家本人或评论家的名言警句,精辟而富于启发,让我们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书主编史蒂芬·法辛为英国知名的艺术史著作人和艺术教授,撰稿者团队由评论家、艺术史学者以及艺术家构成,堪称国际阵容。他们的评介体现了真正兼容并包的导引功能,让读者去接近艺术世界中那些最重要的男女成员。书中论及的很多大师杰作以高品质的精美插图呈现,此外还有艺术家在工作状态时的留影。艺术爱好者及喜欢逛博物馆的读者,如欲寻得一份可靠的艺术鉴赏参考资源,不妨时常翻阅本书,获取资讯,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些奉献出传世杰作的艺术大家。
作者简介:
史蒂芬·法辛,画家,伦敦艺术大学鲁特斯坦·霍普金斯基金绘画研究教授。1990年当选为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学院院长兼牛津圣·埃德蒙学院高级研究员。1998年当选为伦敦皇家艺术学会成员。他最初求学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完成绘画硕士学位,自1977年一直从事美术教育。法辛的画作在全球各地都有展出,尤其是在英国、日本和南美洲的画廊。主要著作有《艺术通史》《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
目录:
序
引言
艺术家索引
16世纪前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1900年代
1910年代
1920年代
1930年代
1940年代
1950年代
1960年代序引言艺术家索引16世纪前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1900年代1910年代1920年代1930年代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术语索引撰稿人图片来源致谢艺术史的三联画(代译后弁言)保罗·塞尚曾经有言:“作者本人必须退隐,艺术的乐趣只应从作品中去发掘。”他说此话,很可能是设想到了某个时期,观众对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八卦不休,竟至于其创作反倒被忽视,成了背景幻灯片。不过,我个人以为,对于作品价值与其创造者之间微妙关系的权衡,其实一直都是艺术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有些艺术家的个性人格与生活方式对其主顾购买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或许不会比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更大,但也很难说的清孰轻孰重。当然有一点也很明显,即在艺术史缺位的情形下,我们对作品是在何时何地、因为什么缘由、以何种方式完成,甚至是何人所作,都不甚了然,却依旧可以热爱和欣赏艺术。相对而言,很少有人能立刻说出是哪位西班牙人画了《纳西索斯变形》(TheMetamorphosisofNarcissus),但很多人却都知道萨尔瓦多·达利——他正是该画作者。归根结底,艺术史总要落实到人身上,其中包括作者、主顾或保护人、收藏家、艺术家,最后是观众。没有人,就没有艺术。虽然本书以人为主线核心,但也绝非简单的名人录。按年代排序,《501位艺术大师》选取艺术史的创造者,将其人生故事展开。这一叙事过程也就描绘了不断变化的艺术“面容”。无论是在文艺复兴艺术史家瓦萨里(Vasari)的畅销名作《艺苑名人传》中,还是在《伦敦标准晚报》的专栏文章中,我们越多地接触到某位艺术家的名字,就越倾向于接纳其作为艺术史整体故事的一部分。艺术家的生平轶闻通常令人兴趣盎然,但对于其所爱之人或家人来说,艺术家的生活与其身后留下的作品相比,就没那么重要了。不过,评论家、艺术史家、艺术赞助人和收藏家则应保有恰当的兴趣,对这些作品鉴赏认定并对作者成长历程加以著述,因为艺术家们正是通过如此方式进入艺术名人堂,并在其间得以维持地位,而这些名人榜单又正是每次艺术展览或每部艺术叙事著作的常规起点。恰如评论家欧文·桑德勒(IrvingSandler)玩笑所言,艺术评价的工作就是“跟在艺术家屁股后面,清扫、收集、整理”,仿佛垃圾回收分类。关于这一主旨,本文最后或许可以借用一位长久以来在绝大多数艺术名人榜上都不可或缺的大师——米开朗基罗——的话来收尾:“如果人们知道我是经过怎样地艰辛努力才掌握了这些艺术技能,或许事情看上去就根本没那么精彩美妙了。” 史蒂芬·法辛(鲁特斯坦·霍普金斯基金绘画研究教授)2008年1月于美国纽约阿曼甘塞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