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亚强 日期:2014-08-20 10:37:33
本书共有13章,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清代文豪纪晓岚的不平凡的一生。内容涉及纪晓岚的家世谱系、童年求学、青年科考、任职翰林、总纂四库以及晚年的生活等。
作者简介:
马道宗,陕西人,高级编辑,主要著作有《冰鉴》《沃伦·巴菲特投资圣经》《中国佛教养生秘诀》等。
目录:
第一章才子纪晌
一、苦难家史
1.避难北迁
2.落户献县
二、童年岁月
1.天降奇才
2.孩童发蒙
3.托弟教侄
三、少年时光
1.对句神童
2.童试扬名
3.智斗狂生
4.太守惜才
四、科举之路
1.连中二元第一章才子纪晌
一、苦难家史
1.避难北迁
2.落户献县
二、童年岁月
1.天降奇才
2.孩童发蒙
3.托弟教侄
三、少年时光
1.对句神童
2.童试扬名
3.智斗狂生
4.太守惜才
四、科举之路
1.连中二元
2.殿试遭厄
第二章初登仕途
一、仕途顺畅
1.纪的明志
2.金榜题名
二、得宠乾隆帝
1.伴驾热河
2.君臣斗智
3.因才受宠
第三章伴驾巡幸
一、智谏圣上
二、乾隆南巡
1.伴驾江南
2.皇后之死
3.朝堂辨忠奸
第四章结怨和坤
一、和砷发迹
二、巧戏和砷
第五章提督学政
一、南下督学
1.对句遭讽
2.他乡遇故知
二、提督福建学政
1.巧胜文士
2.劝勉后进
第六章丁忧故里
一、父子情深
1.“文字狱”
2.守丧
二、蒙恩晋爵
1.任职翰林院
2.石观情缘
第七章获罪戍边
一、两淮盐引案
二、滴戍新疆
1.东窗事发
2.滴戍乌鲁木齐
3.戍边生活
三、奉诏还朝
……
一、苦难家史
1.避难北迁
雍正二年,也就是公元1724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晓岚诞生在直隶河间府献县的崔尔庄。按照当时家族内取名的风俗习惯,纪家长辈给这个刚刚出世的孩子,也选取了一个带‘旧”字偏旁的“的”字,表字“晓岚”,他在家族中排行为老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宗纪的纪晓岚。
河间献县崔尔庄的首门大户纪家,算起来并不是直隶省献县的土著,但人脉却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纪家的祖籍是应天府上元县的纪家庄户村的村中第一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假借“靖难”之名,举兵南下,明惠帝朱允炊下令派兵北伐,两军交战长达四年之久,最终燕王攻破南京,得以称帝,并改年号为“永乐”,迁都北京。由于北方主战场连年遭受战乱,生灵涂炭,百姓大量死亡,人口锐减,明政府于是下达全国范围内“迁大户充实轰辅”的命令,纪家大户也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开始北迁。本来迁徙之事,并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因为谁也不愿无故迁徙,恰在这时纪家吃了一场官司。当时,上元县闹灾荒,纪椒坡的父亲出于善心开仓贩饥,救济灾民。此举受到灾民的拥护,但遭到了邻村某姓一大户的嫉妒,为了报复,他便找了一刀笔吏给朝廷奏了一本,诬蔑纪氏“要买人心”,“企图造翻,推翻朝廷”,接着又花钱买通官府,昏庸的地方官吏,不做任何调查,便将椒坡的父亲收监人狱,解到保定府下到提法司署大牢。为了探监方便,又不致违抗皇上“充实轰辅”的诏令,椒坡便率家北迁。可怜纪家此时已粮仓空空,银钱又都外借,一时无法收回,摊上这等冤狱大事,真好像天塌地陷一般。正在壮年的纪椒坡,只好抛下房产、地亩,连夜逃出上元县的纪家庄户,开始了逃难生活。他挑着一副箩筐,里边装着孩子们,全家十几口,沿路乞讨,夜晚宿在破庙里,白日赶路,终于逃出应天府上元县仇人的地界,然后才敢慢慢地行乞,一直朝北进发。离开老家究竟逃往何方,椒坡心里也没主意。这天恰巧在徐州地界遇到一位算卦的先生,他便向先生问了一卦。那算命先生问完生辰八字,又详细询问了北迁的情形,他便把全部实情告诉了算命先生,然后便用制钱摇了一个“观音神课,三十二卦”,哗啦一倒,那卦象属于“上平”,最后一只黄雀儿从挂在墙上的一个布袋信插里叼出来一根竹签,只见那上面写着一首签诗,先生给他读道:“
从革宜更变,时来合动迁,龙门鱼跃过,凡骨做神仙。求官小就,谋事有成,讼事家和,病人无妨,求财七分,走失有望,婚姻有成,交易有功。
哦,恭喜恭喜,看来你一路辛苦北来真是走对啦,一来躲开了仇人,二来可以寻块宝地,延续子孙,发家致富,岂不快哉?”
讨饭的纪椒坡,把身上的所有零钱全都掏出来给了算卦先生,鞠躬答礼,然后说:
“多谢先生吉言。只是我到如今能流落何方,何处才是我落脚安家之地呢?尚请先生赐教一二。”
算卦先生装模作样地用六交稍加推算,便说:“哎,有了,你就往西南方向走吧,看到车上树、牛上房的地方,那就是你安家落脚的地方。”
椒坡是个老实人,听罢算卦先生这话,还真的相信了,只是一心筹划着到哪儿去寻找这个怪怪的地方。他挑着担子,带着家眷,依然是一路乞讨,风餐露宿,就这样穿过了山东,进人直隶地界,经过许多村庄,也没找到这“车上树、牛上房”的地方。有一天,他们一家走进了河间献县地界,来到了一座古镇上,此时天近中午,正赶上村里人回家吃饭,他们便撂下担子,找了一个荫凉处歇歇脚。
这时椒坡的妻子忽然高兴地叫道:
“对啦,对啦!当家的,你看这不正是‘车上树,牛上房’的宝地吗?”
正在发愁的椒坡,正好看到有一座毁弃的房屋,一头小牛蹿到屋顶上去吃那青草,又看到在一棵树权上正挂着一辆纺车,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立刻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地形地貌,觉得这小镇虽然连遭战乱,但屋舍还算整洁,又紧靠着滤沱河、子牙河、I阳河,三面环水,风光秀丽,树木旺盛,人烟不多,便于发展。看到这一切,椒坡站起来一跺脚,喜出望外,说道:
“好了,这儿就是我们的新家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