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占武 日期:2014-08-20 10:42:42
刘占武等编著的《中国名将正传(纪念珍藏版)》内容简介:开国大将,功彪青史;一代名将,风貌犹存。古往今来,一些卓越的军事家,凭借战争这个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气壮山河的动人话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留下了可供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大将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独特的形象,他们的才智、胸怀、风骨常被人津津乐道,一再传颂。阅读本书,相信您一定能从《中国名将正传(纪念珍藏版)》中得以启迪智慧,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目录:
孙武——中国兵家之鼻祖一、田园隐居研究战史二、著书立说身蒙七荐三、斩姬练兵受命为将四、君臣问答纵论天下六、因势利导五战克郢五、疲楚误楚无中生有七、激流勇退巧计败越八、孙子兵法驰誉中外白起——料敌如神的常胜将军一、攻韩魏,初露锋芒二、拔郢都,威名大振三、战长平,史留酷名四、拒领兵,名将饮剑王翦——统一六国的智勇战将一、破赵城,退齐师,获魏齐之首二、降成峤,败於期,平长君之叛三、擒够毒,抑不韦,除两侯之乱四、平赵燕,俘赵王,斩太子丹五、破大梁,攻荆楚,俘楚王负刍项羽——功败垂成的悲剧英雄一、少年夸海口二、举兵反秦三、破釜沉舟四、鸿门宴五、分封诸王六、彭城大捷七、楚汉相持八、垓下决战韩信——开创西汉帝业的一代名将一、受辱胯下二、弃楚投汉三、怀才不遇四、登坛拜将五、暗渡陈仓六、东拒北征七、背水列阵八、十面埋伏九、衣锦还乡十、斩首钟室郭子仪——再造唐朝的一代名将一、盛世出英才二、同心协力共抗叛敌三、连战连捷,收复两京四、挥泪还京师五、声东击西计退吐蕃六、单枪匹马巧退回纥七、长者风范军人楷模岳飞——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一、少年坎坷二、从军抗敌三、初显威名四、广德整军五、招降平叛六、收复襄阳六郡七、洞庭水战八、北伐中原九、屈死风波亭徐达——明代开国第一功臣一、应募投军二、功拜相国三、东征张士诚四、北上灭元五、镇守北疆六、开国功臣数第一戚继光——壮志凌云的抗倭名将一、立志报国二、抗倭杀敌三、训练戚家军四、大显神威五、扬威福建六、流芳百世左宗棠——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将领一、家世寒素少赋奇才二、三试不第绝意仕进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四、林左会晤夜话湘舟五、出佐湘幕初露峥嵘六、樊燮构陷祸起萧墙七、独领一军征战江南八、师夷长技创办船政九、奉诏北上镇压捻军十、督师出塞收复新疆十一、筹划抗法撒手人寰 孙武——中国兵家之鼻祖孙武,春秋末期我国著名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早先去齐归吴,淡泊功名,专事兵法理论研究。后被举荐,以《兵法》13篇见吴王阖庐,被任命为将,曾与伍子胥一道率兵伐楚,连战连捷,所向披靡,使吴国威名大振。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古兵书,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专著,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军事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曾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第一个注释和阐述《孙子兵法》的大军事家曹操,称赞《孙子兵法》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他要求部下将领们领会书中“审计重举、明画深图”的真谛。
唐太宗评价古代兵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到了宋代,《孙子兵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更认为《孙子兵法》是“纲领精微”的“上乘之教”。孙中山先生认为,自从有了《孙子兵法》,“便成立了中国的军事哲学。”《孙子兵法》不但在国内影响巨大,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被国外人士认为是“最早最优秀的著作”,其内容“闳廓深远”,“诡谲奥深”。约在公元7世纪,《孙子兵法》首先东传到日本、朝鲜,18世纪以后,《孙子兵法》先后又被译成英、法、德、捷、俄等多种文字,1972年美国出版的约翰·柯林斯的《大战略》一书,赞誉“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一、田园隐居研究战史孙武所处的时代,大致与孔丘(前551-前479年)同时,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主要活动在吴王阖庐(前514-前496年在位)时期和吴王夫差(前495一前473年在位)的前期。
孙氏家族的祖先,是陈国的公族,本姓妫。
公元前705年,陈厉公的夫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完。公子完问世的时候,正逢周天子的太史因事路过陈国。陈厉公得了儿子,有了后嗣,心中甚是高兴,就请这位“善知天命”的太史,给自己的儿子算上一卦,看看这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太史见陈厉公正在兴头上,扫兴的话当然不能讲,好听的话也不宜说过了头,便模棱两可地解释卦辞说:“恭喜陈侯,此卦大吉。贵公子将来是要做国君的,不在陈国,就在别国;不是他本人,就是他的子孙。”陈厉公听了太史的一番“宏论”,居然十分高兴,除盛宴招待太史外,还厚赐其金帛。这位被周太史预言为前途远大的公子完,就是孙武的直系远祖。
后来,陈完长大以后,为了回避宫廷斗争,便携家带口,来到了齐国,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并改姓田,这样他又被称为田完。
100多年以后,田氏家族越来越兴旺,地位也越来越显赫。田完的后代不少人身居要职,田氏成了齐国后起的一大家族。
田完的四世孙田无宇,颇有勇力,深得齐庄公(前553-前548年在位)的信任。齐景公(前547-前490年在位)时,田无宇的一个儿子田书,做了大夫。他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有功,齐景公在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他一块采邑,并赐姓孙氏。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冯,做了齐卿。这个齐卿孙冯,就是本书主人公孙武的父亲。
孙武生活在齐国的时候,正值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家大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家大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当四大家族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愈演愈烈之时,田氏的支属孙氏,担心田氏宗族一旦失势,会殃及自身,便离开齐国,投奔吴国去了。
吴国占有今天江苏大部和安徽、浙江的一部分。
它东靠大海,南同越国接壤,西与强楚为邻,北与齐、晋各国相望。在东周列国中,它立国很早,开化却很晚,直到公元前584年,晋国为了牵制楚国,在楚国后院点火,才派大夫巫臣出使吴国,教吴乘车,教吴战阵,教吴叛楚。
这样,吴国才开始同中原各国有了交往。
春秋之际,封国林立,一些失意或是遇到祸难的士大夫,往往因故出走,离开自己的侯国,到他国去求官谋生。孙武来到吴国的前后,还有两个楚国人,一个叫伍子胥,一个叫伯嚭,因为祖父无辜被楚王杀害,都相继逃到吴国,想凭借吴国的力量,替父辈报仇雪恨。
伍子胥经过千难万险,来到吴国以后,很快便投在公子光的门下做了宾客。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叔伯兄弟。他雄心勃勃,不愿久居人下,便笼络贤才,等待时机,取吴王僚而代之。伍子胥发现公子光另有志向,不愿卷人吴国内部的斗争,便寻个借口,到边邑去务农去了。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伍子胥物色了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推荐给公子光。
这时候,孙武也在边邑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一面灌园种地,一面苦读兵书,写作兵法。孙武生活在一个战争频繁兼并激烈的时代,身处有着源远流长的军事传统的齐国。他的父祖既是卿大夫,又是有名的将领,这些都是他能够写出兵法的有利条件。孙武是一个喜欢研究战史的人。早在少年时代,每当遇见老一辈的人,他总是要打听昔日的战争情形。如果遇到曾经实地参加过战争的人,一定请他讲一些实战的经验。久而久之,他渐渐认识到打胜仗有打胜仗的理由,打败仗也有打败仗的原因,并非像人们传说的那样,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个人无能为力。
孙武常常把研究的心得写在笔记簿上。此时离纸张的发明尚有600多年。所谓笔记簿就是在竹片或木片上以小刀刻字或者用漆书写,然后再连在一起。至于作战地图,他则绘在大张的帛布上,注明军队或车船的配置及移动情况,标出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有时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语。潜心研究的结果,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军事思想。
经过长时间的资料搜集,脑子里有了初步概念之后,他又前往战场实地进行勘察和研究。这项工作在交通条件相当落后的当时,是极为辛苦而麻烦的。然而他却乐此不疲,前后竞持续了20年之久。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