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晓虹编 日期:2014-08-20 10:43:35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揅哲理谱新知”,这是梁启超先生的《自励诗》,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梁氏早年因主笔《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而声名鹊起,因戊戌政变流亡日本、致力于西学引入而影响广泛。梁之政治功过,非短论所能胜任,因此本书的追忆文章,更偏重于梁氏的学术生涯。文章分为四辑:第一辑为传记、行状、祭文、轶闻;第二辑是梁氏学生集中撰写的评述文章;第三辑侧重于梁之政治经历;第四辑乃追忆其晚年著述讲学之情状。基本都是与梁启超有过交往者所写,且以晚年讲学时代的学生为主:既有胡适、梁漱溟、熊佛西、刘海粟、黄濬,又有梁实秋、吴其昌、谢国桢、周传儒,等等。行文之中,既有景仰之情,又颇具理性审视意识;既有字斟句酌的严谨,又可见真性情;可充史料,亦可赏读,让后人得以再睹一代大师的风范。
目录:
总序
三联增订版序
梁启超小传
梁任公先生行状
祭梁任公先生文
梁任公先生传
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评传(节录)
党人列传·梁启超
星庐笔记·梁启超
祭文
记梁任公先生轶事
梁启超故乡述闻
《饮冰室合集》序
梁任公先生总序
三联增订版序
梁启超小传
梁任公先生行状
祭梁任公先生文
梁任公先生传
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评传(节录)
党人列传·梁启超
星庐笔记·梁启超
祭文
记梁任公先生轶事
梁启超故乡述闻
《饮冰室合集》序
梁任公先生
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悼梁任公先生
我国学者与政治生活
悼梁卓如先生(1873—1929)
悼梁任公先生
梁任公别录
跋《梁任公别录》
(附)谈梁任公先生
梁任公先生别录拾遗
谈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印象记
梁任公先生遗事(少年时代)
万木草堂忆旧(选录)
书院应课
任公轶事
梁启超乙未会试被黜
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
复江翊云兼谢丁文江书
戊戌前后康、梁史料补遗
救快男儿梁启超
革命保皇两党之冲突(节录)
革命逸史(选录)
横滨《清议报》
梁任公之情史
日人德富苏峰与梁启超
在上海(一九○四——一九一○)[一]
《艺蘅馆词选》自序
梁启超与林献堂
《梁任公先生演说集》序
记新内阁
戊戌变法侧记(选录)
花随人圣盒摭忆(选录)
梁任公先生人桂纪行
滇桂纪行
梁任公推翻洪宪轶闻
民国初年的几任财政总长·梁启超
梁启超任北洋财政总长时二三事
记梁任公先生
纪念梁任公先生
(附)伏卵录(选录)
梁启超二三事
《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前言(节录)
我眼中的梁启超(1873—1929)
回忆梁启超先生
忆梁启超先生
胡适的日记(选录)
六十年前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忆梁任公先生
忆东南大学讲学时期的梁启超
无据谈往录·梁启超
记梁任公
梁任公先生印象记
我所认识的梁启超与王国维
记梁任公先生二三事
曼殊室填词
梁启超父子一二事
病院笔记
“尽信医不如无医”
回忆梁启超先生
史学大师梁启超与王国维(节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跋
大师礼赞(节录)
我的治学经历(节录)
梁任公先生晚年言行记
回忆梁启超先生
《梁氏饮冰室藏书
目录:
》序
《论七略别录与七略)跋
《跋稼轩集外词》后记
祭先师梁启超文
病床日记
梁任公得病逝世经过
胡适的日记(选录)
梁任公死时各方挽联忆述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后记梁任公先生行状
先生名启超,字卓如,任公其别号也。世居新会之熊子乡,地距崖山七里,先生远祖当明末时由南雄徙居于是焉。父莲涧公,母赵氏。同
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先生生,逮事王父镜泉公。
先生性聪颖,四岁就王父膝下授以四子书、《诗经》。六岁,就莲涧公读,五经卒业,受中国略史。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嗜读《史记》、《汉书》,《史记》文能成诵者八九;又尽读姚氏《古文词(辞>类纂》,嗜古文词。十三岁后,治段、王训诂之学,渐有弃帖括之志。十五岁,肄业于省会之学海堂,堂为嘉庆间前总督阮元所立,以训诂词章课粤士者也。十七岁,己丑,举于乡,主试为李尚书端菜。十八岁,计偕入京师,莲涧公挈之行,李尚书以女弟许字焉。是年下第归,与学海堂高才生陈通甫始从南海先生问学。先生尝自述其初谒南海先生时之情状,谓“启超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踹(端)诘驳,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至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竞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请业于南海先生。启超生平知有学,自兹始”(此段见《饮冰室文集》任公《三十自述》)。自是先生从学于南海先生门下者凡三年。
甲午年二十二,入京师。时当中日之役,大东沟丧师,南海先生痛国势之弱,首倡变法。乙未和议将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上书阻之,大会于松筠庵,到者千二百余人,京师震骇,旧臣侧目。而先生从南海先生后,独慷慨发愤焉。是年七月,开强学会于京师;未几为言官所劾,封禁。丙申三月,先生出京,与黄公度倡办《时务报》于上海,先生与麦孺博专任撰述。先生之报馆生涯自兹始。丁酉应湖南巡抚陈宝箴与督学江标之聘,入湘,主讲时务学堂,与谭嗣同、唐常才(才常)等创南学会,以为地方自治之基础,力倡民权,尽收湘中豪杰,蔡松坡将军即是时之时务学堂学生也。先生讲学,必称师说,发大同之义,民主之治。湘中旧绅群起哗攻,王先谦、叶德辉等致函巡抚陈宝箴,谓“康、梁主张民权,无父无君”,可见当时先生言论之激越。后来湘省民气之盛,实由先生播种之功也。
戊戌先生年二十六,从南海先生入京师,开保国会。四月奉诏办大学堂,兼译书局事务。八月政变,先生出亡日本,创办《清议报》馆,及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己亥冬,游檀香山,创维新会。庚子夏,将入美。值义和团变起,内地同志谋起义师,靖国难,函电促先生归国。七月至沪,而汉口之难作,烈士唐常才(才常)等殉焉。先生遂赴南洋,谒南海先生,道印度,游澳洲,时澳洲维新会最盛。先生自西而东,环历澳洲将一年。辛丑归日本。壬寅在日本创刊《新民丛报》,先生言论,风靡一时,举国思想,为之丕变。《新民丛报》之销流,至十万份焉。癸卯先生渡美洲,应维新会之请,遍游各埠。(详见《新大陆游记》中)甲辰后居日本,仍办《新民丛报》。既而移家于神户之须磨,从事著述。戊申后改办《国风报》,创政闻社于东京。
民国初元,壬子,袁项城派使东渡请先生归国。先生归天津,办《庸言报》。癸丑,进步党组织成,推戴先生为领袖。同年熊希龄组阁,先生任司法部总长,既改任币制局总裁。甲寅,欧战爆发,日本乘势提出廿一条件,迫胁项城承认。先生著论大攻击之,全国舆论,为之激昂,日人气折。乙卯筹安会发生,先生与蔡松坡将军密谋曰:“项城必称帝,吾屡劝不听,誓必倒之。子能助我乎?”蔡将军慨然以云南出兵自任。先是先生草《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论一篇,痛陈国体变更之不可,透辟异常,针砭项城,词锋犀利。项城侦知之,使人示意先生,愿以二十万元代价,购买先生此文,先生掉头不顾。此文既刊布,全国人心大动,风云变色。蔡将军遂即出京赴沪,先生亦间关人桂。已而滇、桂之兵起,洪宪帝制卒失败。共和再造,赖先生发动力也。先生入桂之时,莲涧公适病卒于港,音问阻绝。既而先生抵肇庆,闻变,即奔丧回港,回沪守制。丁巳段阁参加欧战之计划,完全为先生所主持,无如扼于黄陂与国民党之议员,致闹出督军团之变,张勋乘机复辟。七月一日,先生读谕叹日:“此非南海先生意也。南海先生主张立中华帝国,行虚君共和制。今谕称大清,岂南海先生意乎?”既而探知一切为刘廷琛、胡嗣瑗等把持,南海先生之计皆不用,于是先生与段祺瑞赴马厂兴师。张勋既败,先生本不欲复出,但以主张对德宣战之故,欲贯彻其主张,因复就段阁之财政总长焉。卒之主张实现,中国赖以取得国际上之种种便利,出席于欧洲和平会议,先生之功,不可没也。然先生当时之志愿尤(犹)不止此,先生力劝段祺瑞亲带兵赴欧洲战场。可惜段氏为宵小所包围,不听先生之言,先生之大志愿仍不得达。段意在先以武力平南也,先生于是不复预政府事。
戊午冬出游欧洲一年,庚申春归国。自是主讲清华、南开、东南诸校,专事著述,罕复谈政。壬戌,在东南大学时,辄以余暇,访欧阳竟无居士研究唯识,上下议论,风雨不更,盖先生于佛学亦极有心得焉。癸亥万国文学会选先生为会员,此会为加尔斯活底氏创于一九二一年,所以罗致世界文学士者也。自庚申至癸亥三、四年间,著书数百万言,先生之精力,亦疲于是矣。
先生体气素强,生平少病。甲子冬忽患尿血,时作时止。初不以为意,乙丑后尿血渐多,然无痛苦。既而请西医治之,劝以静养。丙寅入北京协和医院养病数月,欧美医生凡五六人诊治之,断为肾坏,请施刀圭。先生素信西医,遂从其请。但割后,肾并未有坏也。自是先生之精
神渐不如前,尿血之症亦并未愈。然先生不耐久居医院,又复徇清华诸生之请,再讲学焉。去年丁卯,长住清华。冬后尿血又剧,则再入协和医院。有血科专门医生新自欧洲抵京,诊之数月,卒不能断为何症,但劝静养而已。今年夏间稍愈,出院。秋后复剧。九月第三次人协和,调治两月,卒无效。有瑞典医生谓其病甚奇,世界上患此病者曾有三人,二人死而一人生云。夏历十二月初九日,竟卒于协和医院,年五十有六。惜哉!
先生魄力不如南海先生之伟大,然三十余年来,办报、著书、讲学,风靡一时。胡适之谓三十岁以上稍能读书之人,无不受其影响,则先生文字之功,有特长焉。先生为文,善用开阖之姿势,抑扬之音调,说至透辟处,往往入木三分,阅者无不感动,故能具有一种特殊势力,诚如先生所谓“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也。近年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著述日多,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其著述条理之分明,爬梳之得法,抉择之精确,疏释之发皇,能使学者读其书,省精力而获益多。当兹世界文化大通之会,不通国学,不可以读外国之书;通国学而费一二十年光阴焉,则老矣。国学浩如烟海,无门径真无以入,故不能不有赖于整理之人。假令天假先生以年,则今后国家虽乱,其以学术惠我国民者,岂浅鲜哉?呜呼!不料人事所能为力者,天亦靳之。先生年仅五十六,竟以逝世闻也。天之罚中国,何其酷耶!既坏乱其政治,使人民不得一日之安;复夺其学术界之重心,使学者旁皇失所。呜呼!已矣。
乱靡有定,学亦丧亡,我瞻四方,高丘无女。文武之道,痛将尽于今夜;历阳之都,忧瞬息而为湖。哀哀国人,何辜于天?言念及此,能无恸乎?
戊辰十二月伍庄述。
祭梁任公先生文
维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八日,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董事长陈汉第,率教职员学生等,谨以庶馐醴酒之仪,致祭于梁任公先生之前,日:
时维岁首,节序新更;万物将动,天地忽冥。梁木其坏,泰山其崩;哲人之萎,群众哀鸣。呜呼我公,中外所钦!少而颖异,头角峥嵘;闻一知十,天才可惊。甲午战败,外祸凭凌;血诚奋发,上书力争。民智不足,众醉难醒;公乃赴沪,鼓吹新闻;攻坚破敌,顽懦皆兴。吾湘崛起,创学维新;惟公是师,公乃西行;蔡、范诸子,皆出其门。戊戌政变,徒众星奔;公以事急,东渡蓬瀛;余恐累父,党锢家庭。庚子拳祸,时机可乘;公率其徒,湘鄂是营。机事不密,功败垂成;及门弟子,十九处刑。呜呼我公,悲哀莫名!自是而后,困苦艰辛。政论学说,激烈批评;发聋振聩,唤起国魂。辛亥革命,清室以湮;公之力也,胜于万军。项城当国,释怨来迎;壬子组阁,公表同情;讨论大政,决定方针。忽因改制,下野归津;共同进退,正义足称。洪宪称帝,民怨沸腾;公为人格,义愤填膺。师弟密谋,南下举兵;历经危险,壮志得伸。余因亲病,遄返湘滨;未共患难,惭愧弗胜。丙辰复辟,民国将倾;公助合肥,马厂成军;如摧枯朽,兼旬贼平。呜呼我公,功德在民!两反帝制,共和复荣。决胜千里,乃在一人;国体不变,乃在书生。惜乎合肥,左右非人;公虽尽力,众楚难论。欧洲参战,议论纷纷;而公爱国,始终不更。仍助合肥,决策联盟;国际地位,由此高增。和平会议,公复西征;阻签胶约,遂屈狡邻。呜呼我公,功高莫伦!彼昏不知,军阀骄横;天灾人祸,满地荆榛;时不可为,长啸山林。余耕畿甸,公隐书城;京津来往,朝夕论文。整理国故,陶冶古今;方冀天事占,利益人群。不图我公,二竖忽侵;数年不愈,西药不灵;坚信科学,至以身殉。呜呼我公,天道无凭!文化损失,无价之珍;宁独私交,为之涕零。追维往谊,骨肉等亲;三十余载,患难交深。与人之善,待人之诚;急人之急,成人之成。学而不厌,而不稍停;诲人不倦,而不自矜;大义所在,即为牺牲。劳心过度,用心过勤;鞠躬尽瘁,殉此典坟。五十余种,著作未成;公心不死,公目难瞑。当余南下,视疾旧京;公虽言少,目尚有神。曾几何时,警信频频;闻警而返,致误行程。数小时内,山河邈溟;抚棺一恸,泣下沾襟。我院儿女,仰止模型;曾蒙指导,诲诲谆谆。言犹在耳,其何以遵;日月以往,其何以兴?青山黯黯,白日沉沉;墓门在迩,相依为邻;日余小子,得有所遵。爱陈祖席,爰奠酒樽;精诚所感,公其来临。呜呼尚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