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浩文 日期:2014-08-20 10:51:08
本书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包括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冯玉祥、陈济棠、龙云、白崇禧、刘湘、阎锡山在内的十大军阀。描述了他们的成长发迹史、各军阀之间的混战、他们对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以及他们没能逃脱的没落命运。
作者简介:
李浩文,1973年生,安徽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做过机关公务员,编辑,教师,现寓居北京,潜心写作,专注于挖掘文史典籍,弘扬普及传统文化。已出版图书有:《旧上海黑道三大亨的传奇人生》《慈禧秘史》《中国皇帝全传》《灯谜谜语知识全知道》等。
目录:
北洋之“虎”:段祺瑞
一帆风顺,跻身北洋三杰
逼退清帝,建造共和政体
府院之争,借力再造共和
再任总理,北洋系闹内讧
直皖大战,兵败再次下台
镇压学生,落下千古骂名
不做汉奸,倡导一致救国
六不总理,以清名传后世
嗜好围棋,自喻菩萨转世
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八勿”
东北王:张作霖
生于乱世,无奈落草
投效清军,鸡变凤凰
称雄东北,理政有方北洋之“虎”:段祺瑞
一帆风顺,跻身北洋三杰
逼退清帝,建造共和政体
府院之争,借力再造共和
再任总理,北洋系闹内讧
直皖大战,兵败再次下台
镇压学生,落下千古骂名
不做汉奸,倡导一致救国
六不总理,以清名传后世
嗜好围棋,自喻菩萨转世
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八勿”
东北王:张作霖
生于乱世,无奈落草
投效清军,鸡变凤凰
称雄东北,理政有方
直皖相争,奉系得利
同床异梦,明争暗斗
战场相见,奉系初败
整顿内政,安抚人心
改革军制,兴办军工
内外纵横,争取盟友
直奉再战,一洗前耻
势力膨胀,志满意得
倒行逆施,不得人心
祸起肘腋,“吃奶”平叛
日军助阵,演戏善后
土匪出身,变身元首
穷途末路,命丧皇姑
民国十大军阀秘史
秀才军阀:吴佩孚
从书生到军官
秀才造翻
洛阳虎视
“四不主义”
两湖巡阅使
中国最强者
与张作霖合作
汀泗桥惨败
狼狈入川
死于牙病
布衣将军:冯玉祥
出身寒门,传承父母之风
勤奋好学,军中步步升迁
十六混成旅
视军队为生命
开封除旧布新
建设新河南
发动北京政变
恩威并施带兵
五原誓师
调和宁汉
继续北伐
被蒋分化
联阎反蒋
中原大战
积极参加抗日
黑海失事
五立遗嘱,随时准备捐躯
倒戈将军,彰显无私风骨
平民本色,传奇故事多多
山西王:阎锡山
少年磨难,命运多舛
辛亥发迹,乱中称雄
经营山西,自成一统
中庸哲学,实用主义
治军有方,跻身实力派
驭人有术,恩威并施
拥蒋联共,守土抗日
顽固反共,退守台湾
五省联帅:孙传芳
出身贫寒
追随王占元
由鄂援闽
让出福建督军
齐卢相争,坐收渔人之利
突袭江苏,占领富庶之地
就任五省联帅
好景不长
一败涂地
寄人篱下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军阀”
血溅佛堂
桂系大佬:白崇禧
青少年时期
新桂系崛起
誓师北伐
桂系反蒋
抗日巨头
内战烽烟
赴台岁月
南天王:陈济棠
陈济棠崛起
人称“南天王”
“南天王”治粤
给红军让路
治粤怪事
驱逐胡适
“南天王”垮台
香港脱险
归葬故土
川军名将:刘湘
沙场骁勇,一战成名
驱逐客军,精于权谋
被迫下野,蛰伏待机
东山再起,拥蒋反共
二刘之战,统一四川
奉蒋之命,“围剿”红军
蒋刘矛盾,日益加深
艰苦卓绝,出川抗战
赴京参战,以纾国难
决战广德,浴血太湖
出师未捷,抱病而逝
云南王:龙云
唐继尧的侍卫队长
政变驱唐,成为云南王
滇军出师,浴血抗战
建设云南,巩固后方
滇西抗战,功不可没
追求进步,加入民盟
十月事变,龙云被逐
开始新生活
参考文献一帆风顺,跻身北洋三杰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种田。1872年,7岁的段祺瑞被祖父段佩带往江苏宿迁任所(段佩时统“铭军”直属马队三营驻防于此),少年段祺瑞逐渐习惯并喜欢上了军营生活。1881年,段祺瑞在祖父病故后只身徒步前往山东,投奔在威海驻军中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安排在营中当司书。
1885年,20岁的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备学堂,为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从此时此地,段祺瑞开始崭露头角。此时的清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应对严重的内忧外患,从六七十年代起,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便开始发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主旨的洋务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逐渐开办中国自己的近代化军事、经济工业等。这场规模浩大的洋务运动为段祺瑞的发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结识李鸿章是段祺瑞得以崭露头角的开始。1885年的一天,为了检查其新兴炮兵的成效,李鸿章来到了武备学堂。武备学堂极其隆重地接待了李鸿章。看到武备学堂的面貌一新,李鸿章也非常高兴,但是这种高兴并没有能够持续多久,等到下午李鸿章观看炮兵实弹演习的时候他的不满便很明显地表露了出来。炮兵们一发发炮弹打出去,却都是毫无准头,李鸿章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正在他准备甩袖而去的时刻,突然又有一发炮弹打了出去,所有的士兵都欢呼了起来:“打中了!打中了!”这个一发而中的炮兵学生就是段祺瑞。接着第二发﹑第三发炮弹也都一一击中了目标。李鸿章惊住了,当有关官员把段祺瑞带到他的面前时,这个一向以威严持重而著称的清朝重臣也禁不住面露笑容。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也是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从此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小老乡段祺瑞。
1888年,清政府决定选派学生去德国学习炮兵知识,段祺瑞参加了选拔考试,他原本聪颖过人,加之又是李鸿章的老乡,所以很顺利地被选中了。这次机遇为段祺瑞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以后段祺瑞学成回国,腐朽的清王朝此时已经是日薄西山,甲午战争的失败又无异于雪上加霜。清政府决定正式编练新军,主要的负责人就是曾在朝鲜同日本交手过的袁世凯。在朝鲜的壬午之役和甲申之役中,袁世凯沉着冷静,勇敢果断,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这次他奉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首先便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选择收罗军事人才上。一向以知兵著称,而且又是具有国外留学背景的段祺瑞就成了他最先招揽的对象。袁世凯是极其擅长拉拢和控制的,他对段祺瑞的恩礼有加,不久就使得这个年轻的军官对他忠心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