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东润 日期:2014-08-20 10:56:19
本书是《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三卷,收《陈子龙及其时代》、《元好问传》。
《陈子龙及其时代》是关于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陈子龙的传记。陈子龙,崇祯进士,工诗文。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见朝廷混乱,去职还乡。清军破南京后,他两次在松江起义兵抗清,事败被捕,投水而死。作者融人物于时代,在明政权日益崩溃、清军进逼中原、农民起义迭起的大背景下,生动地刻划了陈子龙从只关心诗文的名士到以国事为己任、最终以身殉国的斗士的形象。同时,作者还以一个文学史家独到之笔触,勾勒了一幅十七世纪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试图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寻找“真正的斗士”产生的契机。
《元好问传》是关于文学家元好问的传记。元好问历经金、蒙古两个时代,在兵戈撞击、家国阽危的动荡岁月中度过一生。时代造就了一代文学家。作者循着历史的足迹,描述了元好问坎坷的一生,揭示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并对其咏叹时代和人生的诗文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作者简介:
朱东润: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曾任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著有《张居正大传》、《陆游传》、《李方舟传》及自传等传记作品八部,另有《中国文学论集》、《诗三百篇探故》、《陆游研究》等古典文学论著多
目录:
陈子龙及其时代
序
第一章出生的时代
第二章时代的恶化
第三章明朝走向崩溃的第一步
第四章火花的绽发
第五章从进士到推官
第六章绍兴府推官
第七章许都的起义及其失败
第八章甲申的前夕
第九章北京失守前后
第十章建州军队的入关
第十一章在朝五十日
第十二章南京的陷落
第十三章坚持斗争,永远斗争陈子龙及其时代
序
第一章出生的时代
第二章时代的恶化
第三章明朝走向崩溃的第一步
第四章火花的绽发
第五章从进士到推官
第六章绍兴府推官
第七章许都的起义及其失败
第八章甲申的前夕
第九章北京失守前后
第十章建州军队的入关
第十一章在朝五十日
第十二章南京的陷落
第十三章坚持斗争,永远斗争
元好问传
第一章元好问的先世及其时代
第二章元好问的青少年时代
第三章入仕的前夕
第四章入仕
第五章在汴京
第六章三京的失守
第七章汴京陷落以后
第八章和严实的关系
第九章取道河南
第十章从邓州取道东平回家
事实上,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不仅在明代,在任何时代都是这样的。有的是在向好的方面转化,有的也在向坏的方面转化。当然有的是显见向坏的方向转化而其实是向好的方面;有的是显然向好的方面转化而其实是向坏的方面。在当时可能还不觉得,但是正在不断地转化。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认识,和在文字中叙述和提出。
思宗是身见宦官之祸的,所以即位之初,随即召回派出京外的宦官,他指出要把政权、军权交给负责的官吏。这是好事。但是即位以后,不到四五年的时间,他看到文武大臣,很少能把自己的责任切实负担起来,甚至贿赂公行,贻害国家。贿赂公行不是没有起因的,首先是待遇的微薄。物质刺激对于人类有一定的市场,尽管有人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是这只是个别的,从大多数人看问题,物质刺激还有它的意义。此外,我们也得看到明政权的统治已经二百六十多年了。在中国历史里,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代,一切因袭的不良因素都因时代的漫长而增加了消极作用,终于为甲申之变埋下了必然的种子。
崇祯四年九月,思宗又来一次变革。这一次是大踏步向右转。
他看到廷臣各立门户,兵败饷绌,不能赞一策,乃思复用宦官,这就决定派王应朝监视关、宁(山海关和宁远),又遣王坤往宣府,刘文忠往大同,刘允中往山西监视军马。他派遣张彝宪钩校户、工二部出入,特别为他建立衙署,称为户工总理。不仅如此,他因为群臣有结党营私、弄权纳贿的行为,更加强了侦察、揭发的行动,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特务的机构,皇帝自己也就成为特务的头头。
这样的行动,一直演变到北京的陷落。
思宗对于内阁大臣,一向是重视的,对于他们都称为“先生”。
先生是应当重视的,但是时代正在激变,内阁大臣掌握着大权,因此为广大官员所属目,无形地成为糖衣炮弹的活靶子。首相周延儒是状元宰相,拉拢温体仁人阁,倚体仁为心腹,可是体仁也正在伺候他的罪状,准备取而代之。崇祯六年刑科给事中陈赞化劾大学士周延儒,大旨说:“前中书舍人吴之瑞条议盐政,奸商徐一清贿之瑞三千金,延儒万金,游客李元功亦五千金。元功系书役,结纳延儒,纳赂招权。臣乡湖广副使张凤翼前于崇祯四年夏述延儒语:‘去辅李标,上先允放,余封还原疏,上遂改留。余有回天之力,看来今上是羲皇上人’,此语岂徒小人之轻泄乎!”这一来狠狠地触动了思宗。“什么是羲皇上人?”思宗责问延儒,延儒也不敢说。这就造成崇祯六年延儒解除首辅职务的张本;同样地也激成了温体仁和复社中人的对立,因为延儒通过他的外甥吴昌时是和复社有渊源的。
“羲皇上人”语出于陶渊明的自称,可是周延儒用以直指思宗,当然赋予了另一种意义。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老天真”。我们考虑到思宗的行动,可以理解这个名词的确切。正因为思宗是“老天真”,因此他表现得一边是忧国忧民,可是他又是急躁、简单,不考虑到自己语言、行动的后果,终于结束了明代的统治。尽管他自称“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其实当时大小群臣,其中有贤有不肖,不尽是亡国之臣;而思宗的操切,确实是亡国之君。
从另外一边看,我们也会见到陈子龙在他早年只是一位才子。才子总有他那放荡不羁的一面。《华亭县志》记载他的轶事:陈卧子负海内重名,柳如是欲委身焉,从盛泽至松,屡以刺谒,自称女弟。陈严正不易近,因转属于虞山钱蒙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