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白落梅最美传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作者:白落梅  日期:2014-09-09 10:41:49



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她优雅地挥舞着。爱情像一场绚烂而冒险的旅程,她坚定地飞蛾扑火。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在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她,就是张爱玲。本书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本书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作者简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已出版作品《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时——情僧苏曼殊的红尘游历》《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等。
  目录: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一卷民国临水照花人
  临水照花
  簪缨世族
  春意迟迟
  归来海上
  时光如歌
  第二卷当知出名要趁早
  孤独的云
  青青校园
  劫后重生
  港岛岁月
  天才梦想
  第三卷尘埃里开出花朵
  乱世风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第一卷民国临水照花人
  临水照花
  簪缨世族
  春意迟迟
  归来海上
  时光如歌
  第二卷当知出名要趁早
  孤独的云
  青青校园
  劫后重生
  港岛岁月
  天才梦想
  第三卷尘埃里开出花朵
  乱世风烟
  风华绝代
  缘分路口
  爱情毒酒
  尘埃花开
  第四卷人生有情皆过往
  倾城之恋
  情深不寿
  曾经沧海
  独自萎谢
  后会无期
  第五卷倾城后华丽转身
  红尘擦肩
  半生情缘
  华胥一梦
  穷尽人海
  执子之手
  故乡月明
  第六卷今生只作最后一世
  山穷水尽
  日影如飞
  倦掩心门
  离群索居
  急景凋年
  最后一世
  附录张爱玲年谱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第一卷 梦中期待的白莲
  刹那缘起
  梦中白莲
  老宅光阴
  人间萍客
  青春初识
  第二卷 那一场康桥绝恋
  漂洋过海
  邂逅伦敦
  康桥之恋
  相逢是歌
  转身天涯
  第三卷 爱真是一场修行
  碧海情天
  落花流水
  烟火幸福
  爱是修行
  各自安好
  第四卷 漫步红尘烟火里
  陌路交集
  尘埃落定
  山间静养
  痴爱一生
  后会无期
  第五卷 你是人间四月天
  阴晴冷暖
  离合幻梦
  人间四月
  遭遇战火
  小镇驿站
  自我救赎
  第六卷 人生聚散两依依
  焚书取暖
  此消彼长
  聚散依依
  翩然辞别
  盛筵散场
  化生千百   第一卷  民国临水照花人
  临水照花
  【张爱玲语录】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月色倾城。这是上海滩,一座遍地都是传奇的都市。多少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人间剧场,一意孤行地导演悲欢。从繁华灿烂,到寂寞黯然,消耗的也不过是数载光阴。时令徙转,浪里浮沉,有些人想要记住却被遗忘,有些人想要遗忘却总会记起。今夜,不知道那场沉睡多年的海上旧梦,又将被哪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唤醒。
  后来才知道,曾经许诺了地老天荒的人,有一天会分道扬镳;曾经说好了永不相见的人,有一天会不期而遇。缘分这条河流,从容飘荡,从来就不是你我所能把握的。张爱玲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你也在这里吗?谁曾有幸,被这一声婉转的询问,绊住了即将远行的步履。在恍惚的幸福中,做短暂的停留。原以为,这位穿过民国烟雨的惊世才女,无需在情感的路上依附于任何人。可她在熙攘人流中,还是为了一个陌生背影,转身回首。她终是俗世女子,渴望一个人可以用温情填满她凄凉的内心,从此与之烟火一生。
  关于张爱玲,也许她的故事充满迷幻,让许多人无法真正懂得。但她的名字,却是众所周知。想起她,总忘不了那张尘封多年的黑白照片。穿一件旧色却华丽的旗袍,昂着高贵的头,孤傲又漠然地看着凡尘往来。那么的不屑,那么的无关悲喜。她是美的,带着极致的璀璨,亦带着坚定的孤独。让她做个寻常平庸的女子,自是不能。
  在她不曾邂逅爱情的时候,已知爱是一场局,聪明如她,也只能做个局外人,无法真正知晓局内的境况。当她过尽千帆,抵达那个久违的渡口,却不知,流年偷换,岁月山河早已物是人非。明知飞蛾扑火,可她还是不管不顾地纵容自己,直到在最绚烂的时候灰飞烟灭,化作一地残雪,终肯作罢。
  胡兰成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不错,张爱玲是灵性女子,她的文字似乎通晓世事,实则她的经历却很薄浅。她无需深入红尘,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她交涉。她不想成为传奇,可是她本身就已是传奇。张爱玲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她会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自我绽放,自我枯萎。
  世间没有一种植物可以配得了她,包括那种叫做独活的药草,也不能。可她却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多么深情款款的话,莫说是倜傥风流的胡兰成,哪怕是任何一个平凡男子,都会对她俯首称臣。可那时的张爱玲,只为胡兰成花枝招展。并非她情迷双目,而是她需要一场不同凡响的爱,来装扮青青韶华。沉沦之时,亦是清醒。
  于是,胡兰成做了那个幸运的赏花之人。他亦是真的爱了,因为张爱玲是他人生中一段意外的惊喜,是命定的恩赐。胡兰成的一生,邂逅了无数女子,他用最浮华的姿态,跪拜在她们的裙摆之下,最后都如愿以偿。但张爱玲,是唯一的传奇,也是他耗尽一生都还不了的情债。
  胡兰成当初写下“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词句,许下“同修同住,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的诺言。可眼前之人,芳华依旧,他却风云更改。不是遗忘,而是红尘路上山遥水远,他需要太多风景的相陪。如今试想,倘若胡兰成果真守诺,愿和张爱玲安稳度日,张爱玲又是否真的可以做到如藤缠绕,不离不舍?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骨子里冷傲疏离的女子,如何能够一花一草,一尘一土,那般操守得情深意长。胡兰成亦曾说过,张爱玲是个无情之人。在他认定是应当的感情,在张爱玲那都是没有的应当。可张爱玲真的无情吗?或许在她心底,情感分成许多种,有些爱相处若即若离就好;有些爱则需要将自己磨碎,和着岁月一起熬煮喝下去,才肯罢休。
  不是张爱玲无情,而是千万人当中,她错遇了那个人。胡兰成的背离,让她觉得春水失色,山河换颜;觉得爱是惩罚,是厌倦。所以当她觉知一切无法挽回时,做了一次倾城的转身。而那个自以为是的男子,还认为她会守着那座古老的公寓,为他等到新月变圆。岂不知,衣橱里各式花样的旗袍还在,留声机的老歌还在重复旋转,而人,已放纵天涯。
  张爱玲说,爱过之后的心,像被水洗过一样洁净。胡兰成的背弃,确实令她悲戚,可她依旧淡定地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张爱玲的心就是一面深不可测的湖。虽被人投石问路,却宁静平缓,波澜不惊。
  此后,是平庸,是惊世,是绚丽,是落魄,都与人无关。那种携手花开,静看日落的烟火爱情,早已不屑。背井离乡,是为了无爱无恨地活着;离群索居,是为了被人无声无息地忘记。所以她后来,没来由地选择和一个年过花甲的异国老者执手相望,亦是值得原谅。并非她不舍得萎谢,而是繁花疏落,需要一个百转千回的过程。
  是否幸福,已不重要。是否可以走到终点,亦是无谓。当她誓与红尘决绝,就打算再也不回去了。显赫的家世,没落的贵族,风华的过往,都做了浮萍漂水。那些费尽心思来算计自己结局的人,其实早被命运算计。莫如做一个寡淡的人,任凭世事桑田沧海,我自从容不迫,无痛无恙。
  日子原该这样朴素无华的,是时间左右了我们太多,才给了我们闯荡江湖的勇气,给了我们踏遍河山的决心。然而,岁月终究不肯饶恕,你走过的一山一水,要用一朝一夕来偿还。许多时候,以为幸福触手可及,可它却在天明的窗外,需要等到朝霞破暝的晨晓,才能将门环叩响。
  在她韶华初好的时候,写过这么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该是怎样明澈的女子,能够悟得如此醒透。仿佛她真的是个天才少女,可以煮字论命,卜算前世今生之卦。她明白,人生从来就不是唐诗宋词,不是阳春白雪。所以有一天,如若遭遇了种种风霜不幸,实属寻常。而尘世于她,不过是一件遮身蔽体的旗袍,褪去了,便什么也不是。
  她的文字像一把华丽又寒冷的剑,而她是那个临水照花人,优雅地挥舞她的剑,可以舞动落花的烂漫,亦可以粉碎明月的光芒。如果说她曾经误入花海,是为了成全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那么匆匆旅途中,一次蓦然回首的遇见,也只是刹那惊鸿的留影。不是她转身太急,而是没有人值得她等到迟暮。
  是那万水千山过尽,是那春风误了一生。尽管世事依旧锋芒毕露,可她无所畏惧,在无可回忆的时候,牵挂已是多余。心如夜雨涤尘,真的干净了。她让自己孤独遗世,活到鸡皮鹤发,活到忘记自己当年的模样,甚至名和姓。多么彻底啊,也只有张爱玲,可以这样孑然独我,不同流俗。
  十六年前的那个月圆之夜,她沉沉睡去,并且再也没有醒来。那一晚的时光,寂静无言,仿佛听得到尘埃落地的声息。许多人都在这样猜测,张爱玲转世后,究竟去了哪里,化作什么。可我至今相信,没有任何生物可以取代她。这样的女子,根本就不需要来生,一生足矣。
  一切众生皆有情,一切众生皆过往。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唯有真正拥有,才不负一世光阴。风流云转,又是清秋时节。也许我们真该相信,那个叫张爱玲的女子,着一袭华美旗袍,穿过民国烟雨,穿过旧上海悠长的弄堂,正风情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簪缨世族
  【张爱玲语录】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落霞孤鹜,秋水无尘。倚一扇老旧的轩窗,看过落花飞雨,又见明月中天。终于明白,只要内心澄明,哪怕处身乱世,风云骤起,日子亦可以简静清朗。李白有诗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确,无论世事山河覆雨翻云,那一轮明月,始终净若琉璃,千里澄辉。
  人世浩荡,我们只不过是寥廓银河里的一颗星子,是碧蓝沧海里的一朵浪花。关于如何降落到这人间,我们一无所知;关于降临到哪里,亦是无从选择。总之,前世的荣华与清苦,喧闹与岑寂,都和今生无关。生命原本就充满了太多的惊奇与杜撰,没有谁可以清楚地诠释那些隐藏在剧幕后的谜底。
  张爱玲,亦是一颗星子,只是恰遇晚云收起,她比凡人更明亮些。九十年前一个寒意渐起的中秋,她出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那一天,是农历八月十九。月圆之后的几日,想必夜间仍有清辉铺洒在瓦檐里弄,阁楼窗台。仿佛从此,她就这样与秋月结缘,被这剪清凉萦绕了一生。
  世间因缘和合,并非偶然。多年以后,她写了这么一句话:“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这个女孩,在未经多少春风秋雨时,便已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有人说,张爱玲惊世不凡的才情,缘于她高贵的血统。所以至今人们提起张爱玲,仍津津乐道于她是簪缨世族,豪门之后。
  岂不知,随着大清帝国的穷途末路,那些冠盖如云的晚清贵族,早已失去了值得炫耀的资本,更多的是背负着一种无所适从的颓败与没落生存于民国。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临近苏州河。这座清末民初的老洋房,是晚清名人李鸿章留给后代的唯一礼物。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宅院是何等气派,高雅园林,逸趣横生。阳光抵达之处,尽是草木葱茏。历史更替,几十载的光阴,已将诸多这样的豪门大族化作尘土。从此,朝代又多了一个触摸不到的暗伤。张爱玲在这座老宅里,还可以感受到先人留下的余温。只是辉煌的过往,已不复存在。
  张爱玲后来有过一段很是动情的话:“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这里的“他们”,自然也包括李鸿章。可见张爱玲并非真的无情,在她看似冷艳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热诚怀旧的心。  李鸿章,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在青年时代,是个旧时官场的清流人物,耿直自负。他不仅在正史上留名,还被写进著名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中。在张佩纶年过四十,仕途不济之时,李鸿章对他伸出了援手,将年仅二十二岁的爱女李菊耦许配给他。究其缘由,或许是因了政治,或许因了其他,已不得而知。
  然而,张佩纶在官场上大势已去,他没能东山再起。但李鸿章没有亏待他们,送给女儿殷实富足的嫁妆。至于田地多少,房产几处,古董价值几何,没有准确数目。但是几十年后,分到张爱玲父亲名下的财产,计有花园洋房八处及安徽、河北、天津的大宗田产。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历史就像一场散去的戏,可那气焰熏天的繁闹,在时代的夜空久久回荡,不肯退去。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又遭败绩,大清国被迫签下屈辱的《马关条约》。李鸿章因此也成了民族罪人,门庭冷落。不久后,李鸿章在落魄不达的悲哀中死去。而张佩纶变得更加颓废,饮酒浇愁,度过残生。
  李鸿章死后仅一年多,张佩纶也抑郁而终。他抛下爱妻和一子一女,男孩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女孩就是张爱玲一直深为喜爱的姑姑张茂渊。繁华疏落的家族,带给他们的是一种难以言状的伤感。尽管前朝留下的万贯家财,让他们依旧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有一天终会坐吃山空。如此境况,像是日落前的短暂余晖,有一种无可挽回的遗憾和壮美。
  在民国初年,这样没落的贵族家庭数不胜数。他们从宾客如云的盛景,刹那间跌入了无人问津的角落。有人满腹牢骚,有人醉生梦死,有人惶恐不安,也有人简朴度日。他们寄居在祖上遗留的房舍里,隔着轩窗看纷呈万象。曾几何时,属于他们的绚丽时光,如今成了别人的风景。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做了这个时代的悲剧人物。他自小熟读八股文,终日绕室吟哦,滔滔不绝。可自从科举废除,他满腹学问,已经不合时宜。尽管他也想跟随时代激流,走出这个腐朽家族的阴影。可是前朝名臣后裔的身份,让他在新旧杂陈的人生况味里进退两难,他这一生都没有摆脱祖上遗留下来的风气。而他的人生,还不曾扬帆远航,就已失去方向。
  张爱玲还记得,小时候见到父亲屋里到处乱摊着各式小报,让她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此后张爱玲喜欢读市井小报,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乃至她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的兴趣,也是源自于父亲。她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感知父亲内心那种无所适从的寂寞。她说,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
  后来这位前朝遗少,因无法舒展平生抱负,染上了抽大烟、纳小妾的嗜好。他期望用另一种与梦想大相径庭的快乐,来麻醉自我。张爱玲和张廷重一样,背负着七零八落的贵族血统,用自己的方式,卑微又骄傲地活着。只是他们毕竟不是活在李鸿章的时代,所以他们的荣辱并不直接相关。他们这一生,从未真正富有过。
  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亦是名门千金。但她对这宗媒妁之言,宗族包办的婚姻,并不情愿。她没有上过新学堂,甚至还缠过脚。可她却拒绝陈腐,渴望新潮,她崇尚独立,不愿依附像张廷重这样的男人。张爱玲也说过她母亲是“踏着这双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
  黄素琼濡染了五四风潮的新事物,成了民国初期一位时尚的新女性。她之后的人生,也因为她的果敢而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奇。看过一张黄素琼的黑白照片,面容清秀,目光深邃,眉间自有一份孤傲与高远。这样的女子,如何经受得起张廷重那种醉生梦死的活法。或许为了维持这段婚姻,为了孩子着想,她试图劝诫过、努力过,但那时的张廷重早已被鸦片迷了心性,纵是想要回头,也力不从心了。
  所以黄素琼干脆冷了心,给自己寻找乐趣,花心思学钢琴、读外语、剪裁衣服。任由张廷重关在屋内吞云吐雾,或在外面纳妾嫖妓,她全然不顾。当一个女人不再爱一个男人的时候,那个男人无论犯下怎样的错误,她都不屑去过问。任何的询问与低唤,都是烦腻的纠缠。黄素琼不仅对丈夫漠不关心,甚至舍得丢下一双儿女,去开始自己的人生。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也是个新派女性,她同样看不惯兄长张廷重的陈腐,与嫂子黄素琼意气相投。她们形同姐妹的感情,给这个沉闷的家庭增添了几许鲜活的气息。姑姑张茂渊给张爱玲以后的人生亦带来了许多温情,她曾经说过:“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张爱玲体内虽流淌着贵族血液,可在不曾绽放、便已凋谢的家族里,她的人生无疑添了更多的戏剧性。但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才华与出生没有瓜葛,一切因果,缘于前生。岂不知,命运之神,早已守候在你今生必经的路口,不期然地与你相遇。之后用它认定的方式,主宰你的一生。张爱玲,这颗闪亮的星辰,亦跳不出柔软时光,逃不过尘世的种种劫数。梦中白莲
    相信许多人对江南水乡都有一份难舍的情结。无论是身处江南的,还是不曾踏足过江南的,对江南的风物人情都有着近乎宿命般的眷念。时间久了,江南就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常常想起却又不敢碰触的梦。因为生怕这个梦会在有生之年无法成真,怕生命旅途走到尽头还不能得偿所愿。
    每个人都无从选择自己的故乡,你是出生在花柳繁华的江南,还是长成于草木荒凉的塞北,早在前世就注定。命运之神编排了我们的来处与归所,纵然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不是心中所爱,也不能改变其真实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迁徙,也有可能被迫放逐,这一切亦早有定数。从来,我们都是人间匆匆过客,凡尘来往,你去我留,不过如此。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杭州,这座被世人赞誉为天堂的千年古城,是许多人魂梦所系之地。这里有闻名天下的西湖,有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有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更有难以言说的梦里情怀。无论你是出生于杭州,还是和西湖仅有一面之缘,都为可以与这座城有所相关而深感幸运。都说同一片蓝天下,有缘自会相逢,而同在一座城,是否真的可以魂灵相通?
    林徽因有幸地,一百多年前,在那个莲开的季节,她降生于杭州。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地风姿万种。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它真实美好地存在,无需设下陷阱,所有与之相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从此沉迷不醒。
    像林徽因这样温柔而又聪慧的女子,她的一生必定是有因果的。所以祖籍原本在福建的她,会出生于杭州,喜爱白莲的她,会生于莲开的六月。这座繁华骄傲的古城,不会轻易为某个人低眉含笑,而林徽因却可以做那倾城绝代的女子。微雨西湖,莲花徐徐舒展绽放,多年后,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成了许多人梦中期待的那朵白莲。唯有她给得起杭州诗意闲淡的美丽,给得起西湖温润洁净的情怀。
    林徽因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林孝恂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而祖母游氏典雅又高贵,是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此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颜。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林徽因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
    那个莲开的夏季,杭州陆官巷,一如既往的古朴宁静。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我始终相信,身体不过是装饰,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不需要给任何人交代。
    杭州陆官巷林宅,是一座古朴灵性的深深庭院,带着温厚的江南底蕴。只是不知道黛瓦白墙下,有过几多冷暖交替的从前;老旧的木楼上,又有多少人看过几度雁南飞。无论你从何处来到这里,都会误以为这座老宅就是梦里的故园。时光仿佛还停留在昨天,却真的好遥远。百年沧桑,岁月变迁,多少人事早已面目全非,不曾更改的始终是老宅所留存的旧日情怀。
    院内的苍柳又抽了新芽,梁间燕子筑的巢还在,木桌上老式花瓶已落满尘埃。一百多年前的某个夏日,这座宅院里传来一位女婴的啼哭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叫林徽因,从她降落人间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有了注定的人生故事等待她去演绎。或凡庸,或绚丽;或平淡,或起伏;或欢欣,或悲苦,这一切过程,在命册上早已写好。
    相信命册吗?《红楼梦》中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和“金陵十二钗副册”。这册子里面写的判词就是金陵十二钗的命数,是她们人生结局的暗示。只是红颜多薄命,所以匾额上写就的是“薄命司”。那么多风华绝代的女子,花容月貌终究抵不过春恨秋悲的凋零。有些人在意过程是否华丽,无谓结果,而有些人不在意过程有多辛苦,只图有个善终。
    每个哭着来到世间的人,带给亲人的是无尽喜悦,每个微笑离开尘世的人,带给亲人的则是永远的悲痛。难道一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真的有一本命册,如同生死簿那般醒目地搁在阴冥之境?而我们就必须按照书页里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将其演完才能罢休?若是如此,就真的不必过于奔命,须知因果有定,得失随缘。
    都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承担罪孽的,但对于一个新生命,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法制止的愉悦。然而,繁华世间又何尝不是一杯毒酒,你以为自己早已厌倦,其实却总想一醉贪欢。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林徽因的出生给林氏家族无疑带来了莫大的喜悦,虽为女婴,可她粉雕玉琢的容颜让人一见欢喜。这个漂亮的女婴瞬间就给厚重的大宅院增添了灵气与欢颜。祖父林孝恂从诗经《大雅?思齐》里采了“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的句意,给女婴取了徽音这个美丽的名字。后来,为避免与当时一男性作者林微音相混,从1934年起改为林徽因。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名字,林徽因这一生被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深爱。尤其是金岳霖,他温和又执著地爱了林徽因一生,终生未娶。他就这样为林徽因守候一生、寂寞一生、也缄默一生。试问,如此深刻的情感,又有几个男子担当得起?
    我们无法从一个婴孩脸上读出任何故事,每个全新的生命都有着一尘不染的纯净,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瑕。一个人只有在出生和死去的时候是最干净的。刚刚出生的人,删除了所有前世的记忆,纯粹地来到人间。而一个行将死去的人,则是空手离去,带不走这凡世半点尘埃。
    但是我始终相信,无论你多么纯然,冥冥中总会有所昭示。一滴水中,可以看到其深沉的含容;一朵花里,可以读懂其微妙的心事。所以,幼婴时的林徽因一定隐透出逼人的灵气与聪慧。或许他们都明白,这个小小女孩注定用诗意和美好的情怀,来完成降落人间的使命。
    青春初识
    世间真的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奇缘偶遇,置身于碌碌红尘中,每一天都有相逢,每一天都有别散。放逐在茫茫人海里,常常会有这样的陌路擦肩。某一个人走进你的视线里,成了令你心动的风景,而他却不知道这世界上有过一个你。又或许,你落入别人的风景里,却不知道这世上曾经有过一个他。不知道多年以后,有缘再次相遇,算是初见还是重逢?
    有时候,伫立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心底会涌出莫名的感动。觉得人的一生多么不易,我们应该为这些鲜活的生命而感到温暖,为凡间弥漫的烟火感到幸福。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离开,都将后会无期。既知如此,又何忍为一些微小的错过做出深刻的伤害?何忍为一个回不去的曾经做出悲情的沉迷。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他法。时常会想,做一个清澈明净的女子,做一个淡泊平和的女子,做一个慈悲善良的女子,安分守己地活着,不奢求多少爱,亦不会生出多少怨。无论荣华或清苦,无论快乐或悲伤,都要一视同仁。
    看过世间往来女子,知晓每个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风华和韵味,但可以在史册上留下一笔的人不多,能够让众生铭记的人更是太少。民国,那是一个拥有古典气质,又携带现代风情的时代。在乱世风云里,出现了那么一批才情万千的女子,她们用自己的高贵、风华、睿智、美丽,演绎着或璀璨绚丽,或陡峭孤绝的人生。
    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都说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十四岁的林徽因已是一位娉婷女子,她的才情以及落落韵致随着流年生长,仿佛所有从她身边走过的人都会被其少女独有的清新给迷醉。那时候,林长民与汤化龙、蓝公武赴日游历,家仍居北京南长街织女桥。徽因平日里除了料理家事,空闲时间她便一心编字画
  目录:
  。徽因自信地显露才情,她甚至觉得,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书上说,这一年林徽因认识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也有记载,把林徽因、梁思成相识时间定在林徽因从英国归来的一九二一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子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
    应该说,林徽因认识梁思成应当是在去英国之前。因为林、梁两家属于世交,他们有许多可以结识的机会。后来梁思成女儿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有这么一段记述,让我们更加确信,林徽因初遇梁思成是在十四岁的那一年。
    “父亲大约十七岁时,有一天,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当时名林徽音)。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还很年青,并不急于谈恋爱,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绸缎衫裤,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我想梁思成应该是对林徽因一见钟情的,那时候梁思成已经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少年郎。在他的身边也许不缺美丽大方的俏佳人,可是像林徽因这样清新动人的江南女孩,应当是绝无仅有了。初见时,他只觉徽因似一朵出水芙蓉,清新淡雅,飘逸绝尘。而林徽因初见梁思成这位俊朗文雅的少年又有怎样的感触?
    相信每个男孩心中都幻想过这样一个清纯女孩,渴望肩并肩行走的喜悦,渴望十指相扣的温暖。而每个女孩心中亦构思过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和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着背谈论青春梦想。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感觉令人怀想一生。
    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林徽因初见梁思成一定没有怦然心动之感。或许有的只是一个少女见一个少年的喜悦心情,有些许腼腆,些许快乐。而梁思成这一见,就再也没能忘记林徽因,只是他们之间注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历程才能并肩走在一起。原本是两个一同行走的人,其间一个人在路途上探看了别的风景,而另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待。
    想起了三毛与荷西的那场恋爱,这位比三毛小了六岁的大男孩对她许下永恒的爱情。那时的三毛唯有感动,却不愿相信。六年后,他们再度重逢,荷西一如既往的真心将三毛打动。他们携手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开始了风雨相伴的人生。他们用了六年的时间来辜负,又用了七年的时间相偎依,再用一生的时间来离别。
    林徽因是那个采撷风景的人,梁思成则一直立于原地相守,待林徽因停下脚步,偶然回眸,发觉那个人还在,一直在。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感动了,总之,有一种遗憾,叫错过;有一种缘分,叫重来。林徽因既无悔于过往的痴情,梁思成亦没有追究曾经的失去。没有谁的过去是一纸空白,再乏味的人生都会不断地有故事填满。爱过的人,不能当做没爱过;拥有过的岁月,永远是属于自己。
    都说女孩要真正爱过才会长大,就像破茧而出的蝶,有一种蜕变的美丽。林徽因第一次心动,是在英国的伦敦,在美丽的康桥,为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之前所有的邂逅都只是一种简单的存在,对于她,没有意义。因为我们都相信,这样一位纯粹静好的女子,在最美的年华里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是源于对清澈灵魂的认可。
    十四岁的林徽因不会知道,梁思成会是她携手一生的伴侣。尽管梁启超有意与林家联姻,但他仍主张自由婚恋,相信感觉才是最重要的。再后来,林徽因去了英国,她以绝代容颜和才情令许多中国留学生生出爱慕之心,追求之意。她独恋上徐志摩,只是他们的爱情像一场烟花,璀璨过后只留一地残雪。之后,林徽因再没有丝毫旁骛之心,只钟情于梁思成了。
    那时,同在美国留学的顾毓琇说:“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可见当时的林徽因是怎样的风华绝代,她的纯净美好,仿佛是为了应和一场青春的盛宴。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将最美的风华酿成一坛芬芳的酒酿,让人闻香即醉。
    漂洋过海
    一直以来都认为,最美的女子应当有一种遗世的安静和优雅。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何种心情,她都能让你平静,让你安心。这样的女子应该有一处安稳的居所,守着一树似雪梨花,守着一池素色莲荷,缓慢地看光阴在不经意间老去。可直到后来才明白,每个女子都要经历一段热烈的过程,才能显露她非凡的美丽与惊心的情怀。她的安静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在紫陌红尘独自行走、听信缘分。
    所以之前,每当看到林徽因安静清纯的模样,看到她美丽洁净的诗篇,我们都会以为,她的人生应该静美到无言。她应该是一个筑梦的女孩,在水乡江南,在温暖的小屋里,筑一帘幽梦。可许多年前,她就和江南优雅地告别,从此接受了迁徙的命运。这种迁徙不是颠沛流离,是顺应时代,是自我放逐。本是追梦年龄,又怎可过于安静,枉自蹉跎流光。
    所谓诗酒趁年华,也只有青春鼎盛之时才敢于挥霍光阴,一醉求欢。十年之后,再去回首,只觉红尘如梦,我们不过在梦里做了一场春朝秋夕的沉迷。厌倦了凡尘的五颜六色,独爱岁月清欢,只希望可以有个妥当的归宿,安排落拓的自己。在此之前,无论你多么深晓人间世事,博览群书,依旧无法做到淡定从容。世间百态,必定要亲自品尝,才知其真味;漫漫尘路,必定要亲力亲为,才知晓它的长度与距离。
    一九二○年春天,林长民赴英国讲学,十六岁的林徽因跟随其父去伦敦读书。这一次远行让林徽因从此走上新的人生历程,也意味着她行将彻底地告别青涩的少女时代。此番漂洋过海,她所能看到的是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汲取新的知识,面临新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刚刚长成的女子来说,这些新的事物带给她的应该是鲜活与神奇的美丽。
    有人说,假如林徽因没有跟随她的父亲林长民飘洋过海,甚至没有出生在官宦、诗书世家,而是在一户平民百姓家庭过平凡庸常的日子,以她的聪慧也能把握得很好。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境况,她都不至于让自己过得狼狈。世人心中的林徽因,又或者真实的林徽因,就是那朵莲,根茎种植在泥淖中,却永远是那么清白纯净。
    一个女子可以在众人心中赢得一世的清白,是多么的不易。跳不出万丈红尘,就只能与它交好,在俗涛浊浪面前,就算你跪地求饶也于事无补。林徽因自小就明白这个道理,可她不说,只默默地与人间万物妥协,让我们永远看不到她的累,看不到她的伤。有时候,甚至觉得她的聪慧与淡然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经过漫长的修炼就有着比寻常人更深的道行。可她分明还是个孩子,那一双水灵清澈的眼眸告诉我们,她未经多少世事,她是那么的漫不经心。
    自己是个怀旧的女子,总以为她亦是如此。后来才相信,这世间有相同情怀的人,但他们绝不会有相同的故事、相同的人生。让我静守淡泊流年,不理繁华万千,是甘愿的;如若命运安排好我要在天涯,亦无可回避。或许林徽因的心情也是这般,从来没有固执地想过要什么,也没有刻意去拒绝什么。每个人自从拥有生命的那刻起,就注定要扬帆远航。一旦没入苍茫江海,又何来回转的余地?
    漂洋过海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时尚。林徽因这位大家闺秀自是顺应潮流,因为任何的执拗都不能改变初衷。当徽因乘上远航的船只,看着浩渺无边的大海,她第一次深刻地明白,自己只是一朵微小的浪花。她是一个素淡女子,没有想过要风云不尽,只想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做梦,浪漫自由地生活。
    喜欢一个词语,同船共渡。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期待有一位可以和自己同船共渡的人。今生所有缘分都是前世修炼所得,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所以我们应当相信,今生所有与自己相识的人,前世都结过深刻的缘法。所有与你我擦肩的路人,前世可能是邻居,是茶友,甚至是知己或亲人。而我们今生所有的邂逅,又会为来生的缘分做好安排。十六岁,多愁善感的林徽因,是否亦会有如此的念想?希望可以和某个浪漫诗意的男子同船共渡,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
    自从徽因随父亲离开中国之后,就同他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看过了法国巴黎的浪漫风情,去过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领略过欧洲城堡建筑的艺术与华丽,徽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宽大,她被异国风情那些无以言说的美丽彻底征服了。原以为世间熙攘繁华莫过如此,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人亦只是人。可当林徽因赏阅过各国不同的风物人情,参观过风格迥异的建筑之后,她就再也不能停止对建筑业的追求。
    游览各国,林徽因体会最深的就是建筑震撼心灵的力量。一直惊叹造物主是何等的神奇,可以将自然山水装扮得那般圣洁和至美。平日里,我们总是太沉迷于繁琐的名利,而忽略了人生除了浮名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留恋。比如世间旖旎的风光,万古不变的青山,滔滔不尽的江水。这种干净、这种大美,成了每个人心中至高的信仰,搁在最神圣的角落,不轻易与人言说。
    后来,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两个人一起攻读建筑学,相濡以沫走过风雨人生。读过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人,或许都会以为,林徽因应该是个诗情柔弱的女子。在她生命中,爱情应该高过事业。然而,她竟是一个高旷女子,她执著于事业,觉得事业的成就远比小儿女的情感要豁达。所以她将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了事业,哪怕到最后病痛缠身,亦不曾有过丝毫的放弃。面对感情,她却多了一份清醒。
    一九二○年九月,林徽因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在英国,林徽因也经常加入到父亲的各种应酬中,她以女主人的角色接待许多文化名流,这对于她后来的文字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她不是普通的小家碧玉,在屋里翻读几本书,就开始闭门造车。她领略过名山大川,结识过许多著名史家学者,所以她在文坛上的起步高于其他女作家。
    更多时候,林徽因喜欢一个人待在居住的寓所,调一杯咖啡,偎在壁炉旁,读她喜欢的书。许多名作家的诗歌、小说、剧本,她都一一阅览。伦敦,这座美丽的雾都,总会飘起缠绵悱恻的烟雨。而这位寂寞的诗意少女,总是独自守着窗外的雨雾,筑一场又一场无约之梦。她期待在这异国他乡,会有一个多情男子走进她的生活,与她共有一帘幽梦。
    烟雨总是太过撩人情绪,孤独的时候,总是希望生活中有浪漫发生。林徽因希望可以像童话里所写的一样,和喜欢的人围着壁炉喝咖啡,闻烤面包的清香,彼此若有若无地诉说心情,岁月在旋转的韵律中缓慢流淌。尽管那个人还没有出现,但聪慧的林徽因心里有预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一定有属于她的故事发生。
    林徽因诗歌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
  ……







阅读提示:白落梅最美传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作者是白落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白落梅最美传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下载地址

上一本:崇祯皇帝
下一本: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