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泽灿 日期:2015-01-20 12:45:18
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号称“铁胆英豪”,“二战”时期,他的坦克在欧洲所向披靡,从诺曼底到柏林,从塞纳河到易北河,战功卓著。他是一个暴戾的军神,也是一个具有军事哲学头脑的文人,更是一个从一而终的好丈夫。随着1945年车祸身亡,巴顿传奇的一生在浓重的疑云中画上了句点。本书不仅详细解读和剖析了他的领兵之道和战术思想,也真实刻画了他的铁汉柔情。
目录:
第一章巴顿的家族传奇
1巴顿家族
2贵族小子
3志向初立
第二章少年去去莫停鞭
1哦,西点
2初入军营
3剑术大师
第三章万里征途一骑士
1苦寻战机
2欧洲征战
3坦克骑士
第四章好斗公牛的落寞
1再见,坦克
2百无聊赖第一章巴顿的家族传奇
1巴顿家族
2贵族小子
3志向初立
第二章少年去去莫停鞭
1哦,西点
2初入军营
3剑术大师
第三章万里征途一骑士
1苦寻战机
2欧洲征战
3坦克骑士
第四章好斗公牛的落寞
1再见,坦克
2百无聊赖
3峰回路转
第五章铁甲雄师呈豪情
1热血豪胆
2点燃“火炬”
3北非之鹰
第六章逞英豪英雄气短
1灯红酒绿
2临危受命
第七章美丽西西里之夏
1“赫斯基”计划
2西西里之夏
3蒙受耻辱
第八章柳暗花明又一村
1悲喜交加
2一波三折
第九章欧洲大陆骤风起
1登陆战役
2“眼镜蛇”行动
3虎将添翼
第十章千军横扫欧大陆
1挺进塞纳河
2不谋而合
3洛林血战
第十一章直捣龙门显神威
1阿登反攻
2偷渡莱茵河
3最后的较量
第十二章英雄威名天下知
1战争与和平
2战神魂归
3疑云与威名前言前言乔治·史密斯·巴顿是“二战”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国四星上将,在美国的军事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军事人物比巴顿更能征服人们的想象力。他在“一战”中创造了美军的前言乔治·史密斯·巴顿是“二战”中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国四星上将,在美国的军事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军事人物比巴顿更能征服人们的想象力。他在“一战”中创造了美军的装甲作战,并被公认为“二战”中美军最为杰出的作战指挥家。“二战”中,具有杰出的战术天才的巴顿战功显赫,指挥金戈铁马驰骋于北非大漠,荡平西西里,横扫欧罗巴,攻无不克。巴顿更具有坚毅顽强的战斗精神,在他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艾森豪威尔对他的评价是:“时而溜须拍马,时而狂妄自大……而他那种必胜的决心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巴顿为战争而生,为荣誉而战。他一生都在战斗,最终成为一个传奇。巴顿这个人,值得我们了解和崇拜的原因,不是他的嚣张,他的跋扈,他的傲慢,他的冷酷,而是因为他的诗性,他的浪漫,他的严谨和他的大胆,以及他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斗志。斯大林曾经对红军参谋长毫不掩饰地夸赞巴顿的部队:“像第3集团军横跨法国的进军,对红军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而且肯定是做不到的。”在朋友眼里,他是一个开朗大度又自命不凡的人;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感情丰富、有责任心的人,婚姻、家庭生活近乎完美;在同事眼里,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又麻烦不断的人:在敌人眼里,他是一个让人害怕又值得尊敬的战将。人们对巴顿近乎偶像式的崇拜不仅仅因为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和顽强的军人作风,同时还源于巴顿那“如恺撒般神秘复杂、难以捉摸的天性”。巴顿的多重性格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但在他过世之后,那些曾经“仇恨”过他的人也无不为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甚至包括他的敌人在内。虽然巴顿离世已经六十余年了,但是,当代的我们仍会觉得巴顿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他离我们很近,他的性格是鲜明而立体的。本书正是要把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巴顿将军展现在读者面前。从巴顿的家族史、从他从西点军校的发迹,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努力进取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彪炳战绩,和他在“二战”期间颇有争议的行为,以及他在政治上的无知和在军事上的狂热,本书都给予了淋漓尽致的描绘。本书从塑造人物性格的角度着笔,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同时,读者还可以将本书当作研究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参考史料,从书中了解巴顿将军的战役战术思想、作战原则和指挥艺术,了解当时的战略战役态势和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意图,知晓双方高层的许多趣闻轶事。
2?贵族小子 巴顿12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入斯蒂芬·卡特·克拉克私立学校读书。这是一所富人子弟学校,位于帕萨迪纳市无轨电车线的起始点上,校舍是一套红木构筑的平房,有草坪环绕,不远处还有一个不小的操场。
报名那天,他们乘着旧四轮马车去了学校。巴顿一点儿也不喜欢这所学校,因为它像座修道院。回家的路上,马车刚驶过加利福尼亚大街来到杰克大街,父亲扭过头,悲伤地对巴顿说:“孩子,从今以后我们的路就要分开了。”这时的巴顿还不明白,父亲曾是军人,怎么那么多愁善感呢?
这一年,父亲又给巴顿买了一支12式勒菲弗枪,花了125美元之多。买枪那天,父亲从银行借了钱,巴顿觉得太贵了,父亲却说这支枪会伴随他一生,并在枪上刻下他名字的缩写。巴顿要求父亲略去缩写字母中的“小”字,那样父亲也可以随便用这支枪了。巴顿在1岁左右曾得过一场重病,险些夭折,这对他的智力产生了一些影响。后来医生说他先天患有“阅读失常症”,这使得巴顿的文化学习比较吃力。所以家人都对他特别关照,尤其父亲对他宠爱有加。在巴顿完全懂事之前,他并不了解父母如此爱护他的良苦用心。直到7岁生日那一天,他才发现了这个秘密。
那天,父母为巴顿在葡萄园开了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热闹的庆祝会,还请来了当地有名的杂耍艺人表演。当天晚上,大家在葡萄园的空场上放起了美丽的焰火,一直到深夜……客人们都告辞后,巴顿也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他想起还没有向父母说晚安,于是蹦蹦跳跳来到父亲的书房,正要进去,听见父母正在谈论着什么,而且间或还提到他的名字。巴顿好奇地站在门外听了起来。
“乔治,我真的很担心,他已经7岁了。”母亲忧虑地说。
“露丝,我知道你的忧虑,我也很想让他接受正规的教育,但巴顿不同于一般的孩子,我们不能让他在众人习以为常的观念中感到自卑……”
“我知道你的用心所在,你那样忙碌,而且你安静的性格是不喜爱整天进行这些户外活动的,为了小巴顿,你却扮演了野外教练的角色,的确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顿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演说家,但他平时却不苟言笑,含蓄内敛,既有政治家的手腕,又有思想家的深沉。他是民主党人、律师,一年前当选为洛杉矶县地方检察官,正值前程远大、事业蓬勃向上之际。
“亲爱的,我担心的也就是这些,公务越来越繁忙,我不得不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但陪伴他们的时间一点也不能少,要知道,为了儿子能够早一天和正常孩子一样,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让他早一天摆脱一切障碍。”
巴顿似懂非懂地听着,此时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所说的自己和普通孩子之间有什么“不同”,但他明白了,父亲原来并不热衷户外活动,完全是因为爱他、迁就他才这样做的。七岁的小巴顿好像一下子成为了一个能够深深体会父母之爱的大人。
巴顿的所谓“阅读失常症”,是半个世纪前的一项发现。一些医学家与教育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神经性异常现象,并将这种现象取名为“阅读失常症”,即“阅读能力部分丧失症”,也叫“难阅症”。又过了一些时候,他们发现了另一种类似的神经化学失衡症状,称之为“注意力不足失调症”。这两种病症的症状包括感觉不适、对书本与学习有沮丧感、只能维持局部注意力、学习过程不健全,等等。而这些症状竟然无一例外地都发生在巴顿身上。这种病症并非完全等同于“多动症”,根据医学资料记载,“阅读失常症”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的发作与恢复不能由人自由掌握,也就是说,巴顿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阅读和书写。而在当时的医学条件下,这种病症还未被人所确诊,当然更无从下手医治了。因此,得了这种疾病的人,从懂事开始,将十之八九与“笨蛋”“白痴”的嘲讽相伴终生。
尽管巴顿的父母无法透彻地理解折磨巴顿的究竟是什么,但他们相信自己的儿子绝对不是“低能儿”,更不是不求上进、贪图安逸享乐的纨绔子弟。
他们担心巴顿一旦入学,难免会因发音与书法的拙劣而遭到同学的嘲弄与讥笑,以致丧失自信。因而他们没有让巴顿按学龄上学,而是专门请家庭教师教他文化课,请教练指导他锻炼身体,以便排除外界干扰,使他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和锻炼。就这样,直到12岁,巴顿才正式入学。巴顿的父亲是执著而倔强的人,他既相信自己能找到更为合适的方法,让小巴顿顺利完成最初级的学习,更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是个怯懦的胆小鬼。 1898年,巴顿的父亲参加国会选举,孩子们都不希望父亲选上,因为一想到父亲要离开家,他们就很难受。为此他们决定,如果父亲落选,他们将举行一次划船比赛以示庆贺。结果,父亲真的落选了。那天父亲很难过,但他还是带一家人去水库划船了。
3?志向初立 傲气十足的巴顿在进入克拉克学校之初,“阅读失常症”常困扰着他。他不仅要克服阅读和拼写上的生理缺陷,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和嘲笑。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发音不准的朗读,有的同学则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整的拼写。约有大半年时间,每到晚上熄灯睡觉时,巴顿就偷偷地躺在被窝里流泪。好胜心很强的巴顿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输给别人,尤其令他不能容忍的是,那些穷小子竟然也在文化学习上超过自己。他不得不写信向父亲诉苦和求援。
父亲并没有向他解释为什么,只是鼓励他说:“巴顿家族的孩子永远都不能输给别人。”巴顿家族的荣誉感振奋着巴顿自强不息的精神,促使他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报答父母,“不给家族抹黑”。在校期间,尽管他的语音和拼写仍有不如意之处,但他的学业一直都在进步之中,尤其令他引为自豪的是他那名列前茅的操行成绩。
尽管阅读能力的障碍折磨着他,但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身份。优越的家庭环境使他养成了“高人一等”的感觉。他自幼受到父母的溺爱,以及爱尔兰和墨西哥的仆人伺候,平时接触的都是当地显要人物,生活养尊处优,应有尽有,所有这些使他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他从不怀疑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有自信能像弗吉尼亚的祖先那样担任军官,像历史上的著名统帅那样成为伟人,这就是巴顿年少时期的理想。
1902年1月,他给自己的姑妈写信说:“亲爱的凯瑟琳姑妈,我昨天收到了你的信,你的信很好,尤其是对城堡的描绘,我非常喜欢它,还想自己亲眼去看看呢!可能等我有了自己的船以后,我会去莱茵河上划船,但我怕莱茵河太浅了,会容不下我的船和我自己……”
这年冬天,父亲带着他和几个人去打猎,当他们来到阿瓦隆时,和往常一样,一群人围上来问他们打了多少山羊。其他人每人都仅捕了一只,巴顿却打着好几只,因此他洋洋自得地大声炫耀。父亲见状,对他说:“孩子,如果你不表现你比别人打得多,就更厉害了。”
巴顿在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地位为他带来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甚至开始滋养了他性格中影响他一生的弱点——自负。
巴顿的父母原以为他会讲话结巴,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巴顿特别爱出风头,甚至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地演说。尽管这种性格不值得称道,但毕竟比胆怯、自卑要好得多,因此,父母还是任由其自由发展,并没有刻意要求巴顿按父母的愿望而成为怎样的人。因为在那个世俗的上流社会中,富家子弟可以轻易地接受良好的教养与特别的照顾,言行举止与脾气的怪异不仅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是受到鼓励的。
在所有科目当中,巴顿对历史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得益于父亲早先给他讲述过的大量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
其中,许多历史伟人的人格和功绩,使巴顿无限迷恋和钦羡,常常为之激动得夜不能寐。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书籍,尤其是军事题材的各类史诗,如《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色诺芬的《远征记》等,从中了解了军事史,了解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战争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他崇拜汉尼拔、恺撒、拿破仑、威尔·杰克逊等人,把他们看成是驾驭战争、改变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的英雄。 汉尼拔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作战行动,充分显示了他的用兵自如、胆量超人和对关键时间、关键地点的敏锐感觉。恺撒率第10军团在高卢的征战、拿破仑统军在意大利与反法联盟作战等,都展示了这些统帅充满活力的领导才能和神秘莫测的军事艺术魅力。巴顿尤其崇拜因防御顽强而号称“石墙”的美国南部同盟军将领杰克逊将军,因为巴顿家族的几位成员都曾在杰克逊的麾下供职。这些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充满自信、战绩赫赫,成为巴顿效法的楷模。 学校校长克拉克博士和他的兄弟把历史看做是一幅由领袖人物在不同的道义选择中构成的恢弘鲜明的画卷,历史是在那些各怀豪情壮志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系列的冲突——其中以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为主。他们的决定或是英明,或是愚蠢;他们的生活或是充实丰富,或是堕落腐化;他们中有的人推动了国家的进步,有的则由于出发点的错误或是个性的缺陷而阻挠了人类的进步。简言之,历史就是一个由真实的人们所构成的故事,这些活生生的人与至今仍存在于世上,只不过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艰苦搏击着、斗争着。
他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反复强调爱国和献身是公民应有的品质……这样的教育,将巴顿对历史故事的迷恋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强烈地意识到,历史就是理解过去、掌握现在与洞悉未来的金钥匙。历史的进步与否,往往是由伟大的人物决定的,而伟大的人物都具有爱国主义、自我牺牲精神的优秀品质。
一次,克拉克博士来讲课时,发现巴顿正站在课桌上发表演讲,他说:“伊巴密浓达是希腊仅次于亚历山大的最伟大的军人,在我看来,他拥有迄今为止所有著名的希腊人中最好的品质……而米特拉达梯尽管征服了罗马却无法征服东方,因为他缺少一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则造成了一位好的将军和一位伟大的将军之间的‘微妙差别’。”克拉克博士觉得巴顿言之有理,于是就没有对他施以惩罚。
很快,巴顿就开始努力学习那种“造成一位好的将军和一位伟大的将军之间的细微差别”的知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读,他认为,所有的伟人不管是好是坏,都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控制和驾驭而达到显赫地位的。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必须在某些方面具有专长,并得到社会的承认。他认为他本人的专长就是在军事领域有所作为。为此,他重视荣誉和声望胜过生命,认为“只有继承了家族那种伟大、崇高和辉煌的传统,只有向社会展示出超群的才干并为国家作出卓越的贡献,才能获得荣誉和声望”。
暑假期间,巴顿兄妹常常在姨妈安妮或父母的陪同下,乘船到圣卡特林纳岛度假。这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没有受到污染的原始森林散发出缕缕清香。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迷人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和飘飘如仙之感。巴顿在这里游泳、划船、打猎、捕鱼,玩得痛快淋漓。1902年夏天,巴顿一家又到圣卡特林纳岛度假。当时,富豪本·可斯一家也在那里,他们是威尔逊家和巴顿家的好朋友。就是这一次,
巴顿和比阿特丽丝·本宁·爱尔相遇了。
一直以来,巴顿粗犷的性格、不凡的谈吐和充满阳刚之气的体魄,使得不少美丽少女倾心于他,但他的择偶标准却几近苛刻。在和妙龄女郎接触的时候,巴顿爱跟她们讲腓特烈大帝的故事,还喜欢向自己喜爱的对象朗读自己表达生死观的诗:“百姓死于自然,战士死于责任。”当他发现那些姑娘都不愿意谈论死亡的话题,居然出言不逊地说:“他妈的,连死都不敢谈,还要嫁给将军?”
他还公开宣布:“我要找个能理解死的人!”“我要的娘们儿,应该像战士一样不怕牺牲。”这一标准令不少姑娘望而却步。但是,爱尔小姐就是一个能“理解死”的人,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偶然的相识成为他们之间真挚爱情的开始。
其实,他们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巴顿性格豪爽,脾气暴躁,喜欢运动,而且与众不同;而爱尔小姐则是大家闺秀,文静高雅,感情细腻而浪漫。她身材苗条,面庞清秀,像夏日山涧清澈的溪水。巴顿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加利福尼亚家乡,而爱尔小姐则游历了欧洲,并在法国和瑞士的学校就读,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巴顿是个乐盲,而爱尔小姐却能弹奏一手好钢琴。如果说巴顿代表了野蛮的西部生活,那么爱尔小姐则是东部海滨文明的产物。
这一年,爱尔小姐已年满16岁,但还是一副孩子气,喜欢玩洋娃娃。她在家中的沙龙里是一个活跃分子。由于自幼受到父母的宠爱,她养成了固执、骄傲和目空一切的个性,但她对巴顿却格外温柔。
巴顿个性一向傲慢,但对爱尔小姐却望而生畏,觉得她高不可攀。然而,两人相处的时间久了,倒也渐生一些情愫。一天午后,他们玩“捉特务”的游戏,巴顿只身跑进岛上的森林里,不慎掉进一口废弃的陷阱中,身上多处受伤。他强忍疼痛,用随身携带的猎刀在井壁上挖出脚蹬,最终爬出了陷阱。这次历险让巴顿因祸得福,他以过人的意志和柔情赢得了爱尔小姐的好感,两人不久便陷入热恋。面对心爱的姑娘,巴顿豪情万丈许下了自己的誓言:“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军!”
假期结束后,两人开始有意识地相互通信。爱尔小姐送给巴顿一个领带别针作为圣诞礼物。巴顿写信表示感谢,说这是“我最需要的东西”,“当我第一次戴上它,照照镜子看看它是否是笔直的,我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帽子”。爱尔小姐看过信后,心里美滋滋的。
即使在两人热恋期间,巴顿仍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做出色将军的誓言,严格地坚持着军人标准。
他一如既往地表述自己对战争和死亡的看法。爱尔小姐没有被吓跑,反而饶有兴致地问道:“乔治,你认为自己怎么个死法,才光荣有趣呢?”巴顿津津乐道地回答说:“我想最美好的死法是,让结束战争的最后一发子弹打在我的脑门上。”爱尔小姐会心一笑说:“那么,我希望战争永不结束。”巴顿不无遗憾地说:“我也是那么希望的,可现在战争还没开始呢!”爱尔小姐调侃说:“这么说,你还要活下去了?”说到这里,这对绝配情侣都开怀大笑起来。这段对话使巴顿终生难忘,欣喜地发现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灵魂伴侣。
与爱尔小姐分别后,巴顿回到克拉克学校,开始了最后一学年的学习。他的远大志向也被克拉克博士发现,他觉得巴顿是一个具有“特殊天赋”的人。一天,乘巴顿的父亲来访之机,克拉克博士委婉地表示:巴顿应该尽早扬长避短,发挥特长,或许真能使他成就大器。
巴顿的父亲当然明白克拉克博士的话意,也知道儿子的长项是什么,短处在哪里,他准备尽快把儿子送到军校学习。而最好的从戎出路就是到西点军校学习,因为学员从那儿毕业后,立刻就能被授予少尉军衔。不过,要取得西点军校的入学资格很不容易。
巴顿只是在一所私立中学学了6年,进入新学校的入学考试对他来说是个问题,但还有一条出路:如果候选人是联办正规学校的学生,那么就可以“在持有教务处证明的情况下,不经考试而直接进入西点军校学习”。巧的是,弗吉尼亚军事学校正是这样一所学校。如果巴顿想要获得提名进入西点军校,在弗吉尼亚学校学习一年可以帮他适应离家生活,并能保证他在进入西点军校时不需经过入学考试。父亲最后决定先将巴顿送进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巴顿家族已有两代人就读于此校,现在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巴顿家的朋友就是亲戚。
1903年,巴顿第一次离开家乡,踏上了东去的列车,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24年后,巴顿回忆说:“就在我去学院前,我和舅舅格拉西可谈了一次话,我告诉他,我怕自己是个懦夫,他说巴顿家族没有懦夫。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爸爸说在这样的文明时代,像我这样家教的人可能不会愿意去肉搏作战,但是,正是相同的家教,让我非常愿意面带微笑面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