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庆茂 日期:2015-04-25 14:58:20
本书以辜鸿铭一生中的学术活动为中心线索,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他的学术发展道路和学术成果与巨大贡献,系国内第一本辜氏评传,观点新颖独到、分析透彻深刻、语言生动流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目录:
总序张岱年/001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004
序陈美林/001
英文提要/001
引言时代·气质·学术/001
第1章西方社会里的混血儿/020
1.1中华流浪儿/020
1.2时代与背景/024
1.3反现代化思想的初步形成/029
第2章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出路/044
2.1回归东方—马建忠改变了他的一生/044
2.2儒家文化的新认识/050
2.3对西化思潮的忠告/062
第3章尊王之旨/091
3.1东西方文化冲突与反洋教运动/091总序张岱年/001重写近代诸子春秋钱宏(执笔)/004序陈美林/001英文提要/001引言时代·气质·学术/001第1章西方社会里的混血儿/0201.1中华流浪儿/0201.2时代与背景/0241.3反现代化思想的初步形成/029第2章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出路/0442.1回归东方—马建忠改变了他的一生/0442.2儒家文化的新认识/0502.3对西化思潮的忠告/062第3章尊王之旨/0913.1东西方文化冲突与反洋教运动/0913.2江南五省独立及攘外思想/0963.3尊王之旨与愚忠之心/1043.4日俄战争的道德意义/111第4章东方文化的代言人/1164.1中国经典走向世界/1164.2世界的危机及中国国民的精神/1344.3“中国学”的批评/153第5章最后的希望与幻灭/1605.1声誉日高路途越穷/1605.2挽救旧传统的最后抗争/1725.3日本讲学,独向东瀛招迷魂/179结束语/189附录一辜鸿铭学术年表/197附录二参考文献/209后记/215再版附记/217前言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交融,在今天仍是巨大的历史课题。如今,我们这一代学人业已开始自己的学术历程,经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规模空前的学术文化积累(其表征为:各式样的丛书大量问世,以及纷至沓来名目繁多的学术热点的出现),应当说,我们这代学人无论就学术视野,抑或就学术环境而言,都是前辈学子所无法企及的。但平心而论,我们的学术功底尚远不足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我们仍往往陷于眼花缭乱的被动选择和迫不及待的学术功利之中难以自拔,而对自己真正的学术道路则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了悟。我们至今尚未创建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就。基于此,《国学大师丛书》的组编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先“回到近现代”—回到首先亲历中西文化急剧冲撞而又作出了创造性反应的第三代百家诸子那里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与浮躁,我们也该着实潜下心来,去重新了解和领悟这一代宗师的学术生涯、为学风范和人生及心灵历程(大师们以其独特的理智灵感对自身际遇作出反应的阅历),我们这代学人方能于曙色熹微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学术位置。我们应当深信,历史是不会跨过我们这一代的,90年代的学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学术建树。
我们将在温情与敬意中汲取,从和合与扬弃中把握,于沉潜与深思中奋起,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便是组织编辑《国学大师丛书》的出版宗旨。当我们这代学人站在前辈学术巨子们肩上的时候,便可望伸开双臂去拥抱那即将到来的中华学术新时代!
中西文明大潮的冲撞与交融,在今天仍是巨大的历史课题。如今,我们这一代学人业已开始自己的学术历程,经过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规模空前的学术文化积累(其表征为:各式样的丛书大量问世,以及纷至沓来名目繁多的学术热点的出现),应当说,我们这代学人无论就学术视野,抑或就学术环境而言,都是前辈学子所无法企及的。但平心而论,我们的学术功底尚远不足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重任。我们仍往往陷于眼花缭乱的被动选择和迫不及待的学术功利之中难以自拔,而对自己真正的学术道路则缺乏明确的认识和了悟。我们至今尚未创建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成就。基于此,《国学大师丛书》的组编者以为,我们有必要先“回到近现代”—回到首先亲历中西文化急剧冲撞而又作出了创造性反应的第三代百家诸子那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与浮躁,我们也该着实潜下心来,去重新了解和领悟这一代宗师的学术生涯、为学风范和人生及心灵历程(大师们以其独特的理智灵感对自身际遇作出反应的阅历),我们这代学人方能于曙色熹微之中真正找到自己的学术位置。我们应当深信,历史是不会跨过我们这一代的,90年代的学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学术建树。我们将在温情与敬意中汲取,从和合与扬弃中把握,于沉潜与深思中奋起,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便是组织编辑《国学大师丛书》的出版宗旨。当我们这代学人站在前辈学术巨子们肩上的时候,便可望伸开双臂去拥抱那即将到来的中华学术新时代! 《国学大师丛书》表现了近代中西文明冲撞交融的繁盛景况,了表现一代人有一代人之学术的丰富内容,试图评述近现代著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张岱年 辜鸿铭认为“其论弊风极为的切”。①可见辜氏对传统儒学还是有所批判的。不过,他批判的只是汉儒、宋儒中误入歧途,即皓首穷经、寻章摘句或以学术为沽名誉、博货贿之具的末世流弊,而对阐释经义真学笃行的儒者还是持赞赏的态度。由于他所受教育的局限,传统的训访考据非其所长。像郑众、郑玄、孔颖达乃至戴震这些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师在他的著作中连名字都难以寻到。他对陷入专制的宋代理学不管是程朱还是陆九渊都不赞成,在文章中时有微词,对明代王阳明的学说也不大提及,对乾嘉朴学更觉得是无用之学。他说宗儒尚知讲明、践履,当今学者不以国无学术、无人才、无风俗为忧,只知办实业,讲功利,他认为这是不良的风气。他向往的是汉唐时代的传统精神和学说,他所强调的传统文化也主要是从孔孟的道统和汉唐精神的结合。严复翻译西方著作时,感叹汉语中没有“自由”一词,辜鸿铭却认为:“汉语中不仅有表达‘自由’的词,而且这个词十分精确地表达了美国人的本意,表达‘自由’的真正含义。”这个表达“自由”的字就是“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因此“自由”即是“率性之道”,即“服从天命的自由”。“民主”的观念亦是集中下的民主,辜鸿铭把卡莱尔与孔子的“民主”、“自由”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他一生反对西化的基本观点。辜鸿铭由于东西方知识的渊博,且没有传统的门户之见和师法之守,对经籍的解释往往跳出窠臼不受束缚,像韩愈所说的“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赠卢仝》)做法,自由大胆地发挥,时有创获。如《张文襄幕府纪闻》中对《论语》“践迹”的解释。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朱子解曰:“善人质美而未学。”又引程子言曰:“践迹如云循途守辙,善人虽不必践旧迹,而自不为恶。”余窃以为,践迹一解盖谓行善事不出诸心,而徒行其外面之行迹,即宋儒所谓客气。如“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此皆所谓践迹之孝也,故孔子不谓之孝。曾子论子张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朱子谓:“堂堂,容貌之盛。”言其务外自高,务外自高而欲学为圣人之道,其学必不能化其弊,必至于践迹。故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此孔子对症下药也。盖学圣人之道而践迹,即欲求为善人而不可得,况圣人乎? 朱子解释为,“善人质美而未学,我必进于礼乐,乃可入室”,于义可通。辜氏别解似更具新意,且引曾子论子张“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为佐证。郑玄《论语集注》“堂堂乎张”注:“言子张容仪盛而于仁道薄也。”(刘宝楠《论语正义》引)言子张为人一定是过于注重外表,孔子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告诫他“不践迹”,辜氏的解释似更胜一筹。他常常从哲学的意义上引申发挥,赋旧典以新的含义,这是辜鸿铭与传统儒学很大不同的地方。“唐棣之华,翩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辜鸿铭解:“余谓此章,即道不远人之意,”引自己所译歌德诗《自强不息箴》“不趋不停,譬如星辰,进德修业,力行近仁”作比,以证明“异途同归,中西一辙”。他具体的学术思想,我将在后面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