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平原,郑勇 日期:2015-06-11 09:58:29
本书讲了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这就是“开出社会风气”,酿成时代潮流,影响全国,收果后世的近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力主思想自由。兼容井包,铸就了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奠定了今日的格局气象。他以恕为本,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柔亦不茹,刚亦不吐,盖棺沦定之时得到“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的赞誉。《追忆蔡元培(增订本)》也以:儿功、主德“为基准追慕先生之风”,内分五辑:第一辑乃是生平综述,重在言事;第二辑乃是办爱国学社、创中国教育会、筹组光复会等的前北大时期。第三辑乃蔡氏入主北大、揭开中国教育文化史新篇章的黄金时代;第四辑主要存录蔡元培离开北大、蛰居香港直至去世的回忆文章。第五辑乃是对蔡氏的评价。重在辩理。作者以亲友、故旧、学生为主,既有柳亚子、周作人、林语堂、粱漱溟、冯友兰、顾颉刚,又有沈尹默、许寿裳、陈西滢、蒋梦轔、傅斯年、罗家伦、字里行间,笔墨饱含深情,无论岁月的尘埃如何起落飞扬,既非权威、亦非偶像的蔡先生魅力不减.风釆依旧.自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目录:
总序
三联增订版序
蔡元培传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
纪念蔡孑民先生
纪念蔡元培先生
蔡孑民先生的风骨
蔡先生的志愿
百年八期忆蔡公
记蔡孑民先生的事
蔡孑民先生的生活
对于蔡先生的一些回忆
蔡孑民先生二三事
蔡孑民先生与我
关于蔡先生的回忆总序
三联增订版序
蔡元培传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
纪念蔡孑民先生
纪念蔡元培先生
蔡孑民先生的风骨
蔡先生的志愿
百年八期忆蔡公
记蔡孑民先生的事
蔡孑民先生的生活
对于蔡先生的一些回忆
蔡孑民先生二三事
蔡孑民先生与我
关于蔡先生的回忆
追忆蔡先生
蔡元培逸事
先君幼年轶事拾零
蔡元培先生的旧学及其他
四十年前之小故事
回忆蔡元培先生和草创时的光复会
纪念蔡孑民先生
吾师蔡孑民先生哀悼辞
试为蔡先生写一笔简照
纪念蔡元培先生
蔡孑民
我和北大(节录)
纪念蔡元培先生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悼念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与五四运动
吊吾师蔡孑民先生
回忆蔡元培先生
蔡先生在北大的二三事
蔡元培先生二三事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节录)
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伟大与崇高
蔡先生的文化思想及与北大中公的两件事
蔡先生任北大校长对近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影响
蔡校长对北大的改革与影响
追忆蔡孑民校长
忆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
回忆
回忆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蔡孑民先生对于史学上的计划
蔡孑民先生
学人通人超人
对"卯"字号前辈的一些回忆
追念蔡孑民先生
蔡先生人格的回忆
随侍蔡先生的经过及我对他的体认
我最崇敬的蔡董事长
宁粤和谈追随蔡先生的经过
记蔡孑民先生
想念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近代中国极有影响的人物之
追念蔡孑民先生
想起蔡元培先生的一个遗愿
蔡元培先生二三事
《蔡孑民先生传略》叙言
忆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对我国艺术教育的贡献
蔡先生帮助我赴法学习雕塑
蔡元培先生与音乐教育
蔡先师港居侍侧记
记蔡孑民先生的病
《蔡元培自写年谱》跋
蔡先生人格之一面
蔡先生的生平事功和思想
悼孑民先生
悼蔡孑民先生
忆蔡孑民先生
追忆蔡孑民先生
追悼蔡先生我们应有的认识
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
蔡元培与北京教育界
忆蔡孑民先生
我所追念的蔡先生
追念蔡先生
我所见的蔡元培先生
蔡先生思想之宽大
蔡先生占着我的心
我的姑丈及其教育理想
一位大教育家
融会中西学术的大师
蔡先生与学术自由
蔡元培先生的各种特点
蔡孑民先生的贡献
蔡孑民先生底著述
蔡先生不朽
后记蔡元培传
夏敬观
蔡先生,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县人。幼从叔父铭恩学为诗古文辞,气体奇岸。性喜治经学小学。又师事同县王懋修,服膺宋明理学。母病,割臂和药以进。母丧必欲守居庐之训,服除未葬,兄为订婚,痛哭拒之。年十七,补诸生。既冠,居同县徐氏藏书楼,为校所刊书,因博览群籍,学益进。清光绪己丑庚寅,联捷进士。阅二年,殿试二甲。甲午授编修。居馆职数年,耻奔走津要,惟务学殖。朝鲜之役,日胜我败,志士愤懑,鉴于明治维新之效,竞言变法,元培至是亦涉猎翻译西籍,与友设东文学社,习和文。元培与梁启超为己丑同年生,于六君子中,尤默契嗣同学识,当其用事时,避趋炎势,不往结交,及政变,元培深致惋惜,叹其寡助致败,谓欲革新排旧,必先培养人才。观清廷政治窳败无可挽救,遂弃职南归,绝意仕进,从事教育,其思想革命自此始。自戊戌至丁未,历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代理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南洋公学特班教授,与同志组织中国教育会,推任会长,创设爱国女校、爱国学社,自兼教员,所至提倡民权女权,与物竞争存进化之旨。张园演学会,及《苏报》,皆与爱国学社相联系。其时昌言革命,几为国内唯一机构。东京同盟会成立,元培以杨笃生何海樵介,入会,且人笃生所组暗杀团,筹制炸弹,与弟元康助其一切秘密经营。是时清廷拘捕会党亦益亟,海内各方举义辄败,元培以事阻意倦,遂坚游学之念。会绍兴学务公所延为总理,就任未久,清廷议派编检出国留学,乃请留欧,不遂。继笃生为译学馆教授,久之,始以朋辈相助,私费赴德,入来比锡大学。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归为教育总长。南北和议成,派赴北京迎袁世凯,旋入唐绍仪内阁,仍为教育总长。未几,以袁世凯专擅,违组阁本意,商之其他同盟会阁员,随绍仪辞职。自是赴德赴法,在外数年。至五年,始归任北京大学校长。元培为旧学时,治经偏于故训大义,治史偏于儒林文苑艺文志,及其他关于文化风俗之纪载。及游学德国,所学于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外,尤注重实验心理学及美学。曾进实验心理学研究所,试验各官能感觉之迟速,视后遗象、发音颤动状比较表等。入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比较文明史,译有包而生《伦理学原理》,编有《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伦理学史》。谓孟子所距之杨朱,即庄周为我即全己之义,庄子书中说此义者甚多,至列子杨朱篇,乃魏晋间颓废心理之产物,非必周季人所作。又于清儒中揭黄黎洲、戴东原、俞理初说,以为合于民权女权。黄戴二氏,前人已所注意;俞氏说则元培始拈出。时主教育者,或导军国主义,或倡实利主义,元培意为二者固救时之要,不可不以公民道德为中坚,使有一种哲学之世界观与人生观,而涵养此等观念,不可不注重美育。美育者,元培在德受极深印象而欲尽力以提倡者。元培所谓公民道德,以法国革命时所揭橥之自由平等友爱为纲,而以古义证之,曰:“自由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盖谓之义;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盖谓之恕;友爱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也,古者盖谓之仁。”又尝以公羊春秋三世义说进化论,又尝说三纲五伦,日:“纲者,目之对,三纲为治事言之也。国有君主,则君纲而臣目;家有户主,则夫父纲而妇子目。此以统一事权,与彼此互相待遇之道无关也。互相待遇之道,则有五伦,故君仁臣忠,非谓臣当忠而君可以不仁也;父慈子孝,非谓子当孝而父可以不慈也;夫义妇顺,非谓妇当顺而夫可以不义也;晏子日,君为稷死,则死之;孔子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若如俗说,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不得不死,不特不合于五伦,亦不合于三纲也。”其先生所说,题目不同而已,道则未尝相背也。在法国编有《哲学大纲》,多采取德国哲学之言,惟于宗教思想一节,谓真正宗教,不过信仰心所信仰之对象,随哲学进化改变,亦因各人哲学观念之程度而不同,是谓信仰自由,凡现在有仪式有信条之宗教,终必淘汰。或有以宗教仪式信条,可涵养德性者,元培日:“此不过自欺欺人耳,若涵养德性,则莫如美育,盖人类之恶,率起于自私自利,美术有超越性,置一身利害于度外,又有普遍性,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寡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是也。”故常持以美术代宗教说。又尝欲编《欧洲美学丛述》,成《康德美术学》一卷,欲编《欧洲美术小史》,成赖裴尔一卷,又深信徐时栋所云《石头记》中十二金钗皆明珠食客之说,为考验证据,作索隐。盖于美术文,以为文言语体,皆有价值,新者方之,如西洋之建筑雕刻图画,随科学哲学而进化。旧者注于音调配置,字句排比,方之如音乐舞蹈图案彩绘。故其在大学时,新旧学人,兼容益取,无所歧视。任教育总长,为时虽暂,增设社会教育司,改大学八科为七,以经学并入文科,谓《易》、《论语》、《孟子》,已入哲学门;《诗》、《尔雅》,已入文学门;《尚书》、《三礼》、《大戴礼记》、《春秋三传》,已入史学门,无庸别为一科。又以大学重研究学理,宜特注意文理两科,设法商科等,而不设文科,设医工农等科,而不设理科,皆不得为大学。其任大学校长,推广进德会,以挽奔竞游荡之习;延积学教授,提倡研究学问之学会;助成体育、音乐、书、画法研究诸会,以供正当消遣;助成消费公社、学生银行、校役夜班、平民演讲团及《新潮》等杂志,以发扬学生自动精神,培养其服务社会习惯。当时学制未备,困于经费,扩大不易,元培以文理科为本科大学,其医、工、农、法、商仿德国高等学校之制,为分科大学之议,实因时制宜补救一时之策。其后虽未用本科分科之名,遇艰困情势,大率准依此制。元培又以文科之文学、史学,均与科学有关,而哲学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乃文科生因与理科隔绝,直视自然科学为无用,遂不免流于空疏。理科各学均与哲学有关,自然哲学尤为自然科学之归宿,以与文科隔绝,遂视哲学为无用,而陷于机械式之世界观。又有几科学,竟不能以文理分者,如地理学,包有地质、社会等学理;人类学,包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学理;心理学素隶于哲学,而应用物理、生理之仪器及方法;进化学,为现代哲学之中枢,而以地质学、生理学为根底,彼此交错处甚多。乃提议沟通文理,合为一科,又以年级制,使锐进者无可见长,而留级者每因数种课程不及格,须全部复习,乃改采美国学校单级制。元培又以大学为囊括大典,包罗众象之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皆容纳之,听其自由发展,盖其自研学术,亦犹是也。九年,赴欧美考察教育。在法,法国教育部授以荣誉学位;在美,纽约大学授以哲学博士荣誉学位;过檀香山,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十一年,以罗文干被逮,表示与教育部长彭允彝不合而去。自是又留比法等国数年。十三年,赴荷兰、瑞典,出席民族学会。十四年,赴德入汉堡大学,研究民族学。十五年归,参加江浙皖联合会,兼任浙江科学院筹备主任、浙江政治分会委员。国民政府成立,参加中央政治会议,任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十七年,大学院改教育部,元培辞部长不就,并辞各兼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日寇内侵,迁居香港九龙。二十九年三月五日卒,年七十四。元培昔尝于所办《俄事警闻》,译述俄国虚无党历史后改《警钟》。值欧洲社会主义废财产婚姻之说,流行上海,元培亦深信之,曾于《警钟》揭《新年梦》以见意。尔时有持此主义者,不作工,不名一钱,而惟攫他人之财以供挥霍,曰此本公物也;或常作狭邪游,诱惑良家妇女而有时起妒争。元培闻之,慨然曰:“必有一介不取之义,而后可以言共产;必有坐怀不乱之操,而后可以言废婚姻。”当张园演说会时,合革命排满为一谈,其甚者持杀尽胡人之见解,元培曾于《苏报》揭《释仇满》一文,谓满汉血统,久已混合,其语言文字,亦已为汉语汉文所淘汰,所可为满人标识者,惟其世爵及坐食之特权耳,苟其自觉放弃,岂必尽杀之乎。其言平恕,足为后士矜式云。(录自《国史馆刊》一卷三号)
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
蒋维乔
先生名元培,字鹤卿,浙之绍兴山阴人,孑民其号也。为人诚实恳挚,无一毫虚饰。自其幼时,沉潜好读书,学于其叔铭三先生。叔馆于里中徐氏,徐氏富藏书,先生因得遍观其所藏,学乃大进。为文奇古博雅,声名藉盛。己丑举于乡。壬辰以翰林院庶吉士,授职编修。顾天性恬淡,不屑屑于仕进,不常居北京。戊戌政变后,先生知清廷之不足为,革命之不可以已,乃浩然弃官归里,主持教育,以启发民智。既而来海上,主南洋公学特班讲席。特班生类皆优于国学,得先生之陶治,益晓然于革命大义。时适汉口唐才常事败之后,清政府钳制集会结社甚厉,先生于壬寅夏秋之交,与海上同志谋立一会,违远时忌,乃定名为中国教育会,默输民族主义。众议教育之根本在女学,乃先创立爱国女学校,时十月二十四日也。其年南洋公学学生,因教员非礼压制,全体大哗。先生持正论,右学生,与当事者力争,争之不获,学生皆罢学,先生亦自请解职。退学生百余人,谋自建学社,举代表赴教育会求赞助,会中允助以经费,更由会员任教科。癸卯之春,社乃成立,名曰“爱国学社”。先生于是为男女两校校长。自校长以下至教员,皆躬亲义务,别以译著自给。先生更兼教育会会长,以鼓吹革命为己任,时时开会演说,而以《苏报》为机关,影响所及,风靡全国。先是俄人自拳匪乱后,隐据东三省,至是尚不撤兵,国人忿激,留日学生组织义勇队谋敌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