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


作者:赵强  日期:2015-12-13 14:49:41



1.三年畅销80万册
  2.上千家企业争相团购,老板送给员工的*好礼物
  3.俞敏洪、余世维、董明珠、杨东文、江南春、汪中求、杨宗华 倾情推荐!
本书简介:
  本书是《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的全新修订版。《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2010年刚出版时,许多人不屑一顾,认为哗众取宠,但它却受到了老板、总经理等企业高层的热烈追捧,一跃成为当年企业团购第一书,三年来累计销售80万册。
  你是怎么看待公司的?你在为谁工作?本书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在本书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告诉你如何处理个人与公司、个人与团队、个人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职场心态,从而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实现自身的成长,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本书作者在职场拼搏20多年,目前是全国知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培训专家。回顾自己20多年的职业生涯,作者深有感悟:是公司成就了个人,好公司是最好的学校。
  作者简介:
  赵 强
  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格兰仕、婷美、好记星、名人、永业生命素等传奇品牌幕后推手,中国首届十大策划人之一,中国十大营销管理专家之一,中国营销人最高荣誉“金鼎奖”得主。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电视系,长江商学院首届工商管理硕士,《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总裁俱乐部专家委员会委员,赵强冠军赢销顾问集团创始人,中国冠军赢销复制系统总教练。
  曾在婷美集团、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总公司、中山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龙绿色科技企业总公司、永业国际等知名公司,担任过董事、总裁、营销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等职务。
  著有中国首部长篇商战小说《找不着北》,累计销量超过60万册,并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
  目录:
  推荐序一一本职场生存智慧指南
  推荐序二有一种力量叫遇见赵强
  前言把自己当作公司经营
  佛塔里的老鼠
  热爱自己的公司
  不让薪水束缚自己
  崇尚团队合作,不要单打独斗
  沟通是团队的润滑剂
  享受融入团队的乐趣
  老板是最好的学习榜样
  努力赢得老板的心
  和老板交往的黄金法则
  别以为自己有才华
  从问题员工到关键员工
  你离“打工皇帝”有多远推荐序一一本职场生存智慧指南
  推荐序二有一种力量叫遇见赵强
  前言把自己当作公司经营第一章你在为谁工作
  佛塔里的老鼠
  热爱自己的公司
  不让薪水束缚自己第二章融入你的团队
  崇尚团队合作,不要单打独斗
  沟通是团队的润滑剂
  享受融入团队的乐趣第三章把老板当自己的第一顾客
  老板是最好的学习榜样
  努力赢得老板的心
  和老板交往的黄金法则第四章用成绩说话
  别以为自己有才华
  从问题员工到关键员工
  你离“打工皇帝”有多远第五章把忠诚放在第几位
  读老板的书,听上司的话
  不做“麻木型”的忠诚员工
  职场有规则,做人有底线第六章职场没有借口
  有令必行,不找借口
  在行动中提升执行力
  高度负责,有效执行第七章工作是一种态度
  激情让你脱颖而出
  心态决定未来
  别怕做最“傻”的员工第八章感恩是生命的大智慧
  感谢那些折磨你的人
  成功的人生,关键在于感恩后记拥有“下下签心态”前言
  Preface推荐序一
  一本职场生存智慧指南
  但是,当赵总把书稿拿给我看时,书稿的内容令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的疑虑和担心全部被打消了。这本书是赵总20多年职场经验与生存智慧的总结。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赵总经历了记者—财经小说作者—策划人—节目主持人—职业经理人—高级培训师—企业家等一次次华丽的成功转型。他是一个典型的先有目标再行动的人,是一个从“走对路”到“找对人”再到“做对事”的成功楷模。前人之路,后世之师。这是一本久违了的好书,一本职场人必读的生存智慧指南,一本帮助职场人走出迷津的“心法书”。
  赵总有一本小说——《找不着北》,它让我了解了商战背后的人性和情感,也让我明白了“策划”的真正含义——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知识和智慧。同时,这本书还埋下了我们之间缘分的种子。
  第一次与赵总相识是在美丽的珠海召开的一次“名人掌上电脑”的代理商会上。作为“名人掌上电脑”的内蒙古总代理,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偶像赵总。2001年年初,喜闻赵总
  Preface推荐序一
  一本职场生存智慧指南 之前,赵总向我提起出版社向他约稿,要写一本关于职场生存智慧的书,书名拟为“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作为多年的好友和一起共事的搭档,赵总有新书出版,我自然是万分期待。然而,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可能会令人产生逆反心理的选题,职场中的人有可能会反感这个书名。
  但是,当赵总把书稿拿给我看时,书稿的内容令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的疑虑和担心全部被打消了。这本书是赵总20多年职场经验与生存智慧的总结。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赵总经历了记者—财经小说作者—策划人—节目主持人—职业经理人—高级培训师—企业家等一次次华丽的成功转型。他是一个典型的先有目标再行动的人,是一个从“走对路”到“找对人”再到“做对事”的成功楷模。前人之路,后世之师。这是一本久违了的好书,一本职场人必读的生存智慧指南,一本帮助职场人走出迷津的“心法书”。
  赵总有一本小说——《找不着北》,它让我了解了商战背后的人性和情感,也让我明白了“策划”的真正含义——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知识和智慧。同时,这本书还埋下了我们之间缘分的种子。
  第一次与赵总相识是在美丽的珠海召开的一次“名人掌上电脑”的代理商会上。作为“名人掌上电脑”的内蒙古总代理,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偶像赵总。2001年年初,喜闻赵总做客呼和浩特,我便前去拜访。从那之后,我们之间的友谊就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与高人的不断接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使我后来得以将公司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2007年年底,赵总加盟永业,出任营销总裁,协助我完成了公司产品——“生命素”走向市场的营销战略定位,从而奠定了永业走向纳斯达克的基础。五年多的朝夕相处使我从他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优秀品德。正如本书中提到的一样,他是一个“先想到,再做到,后说道”的人。他用自身的经历阐释了身处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获得成功。现在,他又将这些人生智慧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我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
  在本书中,赵总现身说法,以诙谐的语言和独到的故事解读,深刻分析了个人与团队、下属与上司、员工与公司的关系,阐述了职场中的生存博弈与智慧,揭示了一个职场人的成功秘诀。相信每个人在本书中都会汲取到适合自己的营养。
  赵总让我帮忙写个序,我就以上述拙文作为对赵总成功之路的见证感言吧。希望这本书对所有渴望成功的职场人都能有所帮助。永业国际董事长
  吴子申
  
  Preface推荐序二
  有一种力量叫遇见赵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每回味这诗句,都感受到那美妙的意境。把这样的诗句赠与赵强老师,恰如其分。
  他从记者到策划人,从职业经理人再到企业家,每一次都是华丽转身。无论是在格兰仕、婷美,还是在名人、永业……他都是战绩辉煌,让人不得不钦佩。而我们一起将鼎智汇海打造成培训行业黑马的过程,让我亲身感受并学习到他如此成功的奥秘。
  首先,无论进入什么领域,他总能拨开层层迷雾,找到一两个最核心的致胜关键点,然后在关键点上下功夫——四两拨千斤,总能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其次,他愿意弯下腰来扎扎实实地去做最重要的工作,而不管曾经拥有过多少让人瞩目的成就。
  如果前者让人佩服,那么后者就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学员们每次听完赵强老师的课程分享后,都会发自肺腑的评价:实战!并不时地从心底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
  有一种力量是遇见赵强,有一种幸运是你正在读赵老师的《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无论是在信念还是方法上,它会让你获益颇丰,并生长出一种力量,让你的内心越来越强大!
  如果你是老板,你看后会不由得点头:太对了,这正是我人生有所成就的原因,我就是这样做的。然后你愿意几十本、几百本甚至上千本地买来送给员工,送给团队成员,因为你发自真心地渴望他们也能成功。
  如果你是职业经理人,你更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你读此书是在此刻,而不是下一刻。这是一本职场的生存指南,更是人生的成长智慧,越早知道越好,它会让你少走弯路。花两三天来阅读这本书,便可以让你少摸索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一种力量叫遇见赵强。
  有一本好书叫《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鼎智汇海集团总裁
  王晓芳Foreword前言
  把自己当作公司经营
  1996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商战小说《找不着北》,并在1998年由著名导演滕文骥执导改编成了20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演员阵容云集了王志文、王琳、李琦、杨立新、罗中旭等大腕儿。这部电视剧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创造了很多收视纪录,小说也畅销一时。
  小说的畅销是我始料不及的,“找不着北”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一些评论家认为,这句话触动了当代人浮躁、冲动、盲目而荒芜的心灵:我们都在慌不择路地行走着,追名逐利,自以为是,总以为一生追求的幸福就在不远处,对身边的人和事漠然处之;生活似乎有目标,却又掌控不了自己,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不知要飘向何方。
  事实上,“找不着北”就是不会经营自己人生的结果!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公司,你我的“人生公司”大多不足百年。你就是以你的姓名冠名的“人生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
  每家“公司”的注册资金都不同,有的人在出生时“公司”就被注入了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而大多数人的起点差不多,都需要自己辛苦创业。
  每个人的经营结果也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只是小本经营,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市场意识,不懂经营管理,要么吃老本儿,要么盲目扩张,以致年轻的时候业绩平平,中年时亏损,老年时更是惨淡经营。有的人投机心理严重,总想一夜暴富,为了达到目的突破人性底线,不择手段。这样的“人生公司”没有文化做基础,没有价值做支撑,运气好的,可能会暂时赢得想要的一切,但是从整个人生来看,失去的永远要比得到的多。曾经拥有,最终也会失去;曾经没有,最后则会更穷。所以,大公司可以衰落成小公司甚至破产,小公司也可以做成大公司,关键看你怎么经营。
  我觉得,人生的经营大致取决于三个系统:一是观念系统,它决定你看什么、想什么,你的人生观是什么,等等;其次是价值系统,它决定你怎么看、怎么选,你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怎样做才有价值,等等;最后是能力系统,它决定你看到了、想到了之后能不能做到,有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构想(见下图)。 具体来说,在决定人生经营的三个系统中,包括六个步骤。
  第一步是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很多时候,成功的人生与失败的人生之间只是一念之差,而这一念之差实际上就是人的想象力之差。
  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想象不出成功后的结果是什么,想象不出二三十年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二步是决策。
  在人生的经营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这时候作出一个聪明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管理协会曾根据调查指出,聪明的决策者有九个必要的特质:
  一是难得糊涂,即在能控制的范围内,对细节有高度的容忍性。
  二是精于排定优先级,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三是拥有很好的倾听能力,能广泛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四是能建立自己的团队,既有支持者来宣传,也有拥护者来协助推行和实践。
  五是胸怀开放,不先入为主,也不过度依赖以往的经验来判断是非。
  六是保持弹性,可容许不太完美的决定以换取未来发展的空间。
  七是在“质化”与“量化”的统计信息中找到平衡点。
  八是冷静面对充满热情的创意提案,重视执行的过程,尽一切努力避免失控。
  九是绝不盲从,不怀有“他可以,我也可以”的心态。
  这九条管理学上的决策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生。
  第三步是聚焦。
  人生是需要规划的,一旦作出了选择和决策,就要集中精力,专注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在历史上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德军的指挥官们舍弃了他们擅长的机械化作战形式的野战而与苏军进行巷战。难道德军的将领看不出他们的士兵在巷战中会将优势丧失殆尽吗?当然不是。只是在德军将领的眼里,德军占有绝对的优势,只要再多投入一个师,哪怕是一个团,这场仗就能胜利结束。然而,当他们真正投入了一个师或一个团以后,这些部队却很快就被苏军歼灭了。德军既担心过多的损失,又想尽快拿下列宁格勒,结果一次次微不足道的投入反而使德军遭受了最大的消耗。
  人生也是如此,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机会太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选择太多。当事情做到80%的时候,又看到了别的目标,然后重新选择,最后总是很难成功。
  人生需要聚焦。很多人一生挖了很多坑,浅尝辄止,却总也挖不到水;有些人“掘地求泉”,把一个坑挖到底,直到挖成一口井。
  我们都知道,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点,使能量变得足够大时,就可以让纸燃烧起来。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聚集到一个点,能量发挥到极致时,我们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第四步是目标。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班里有很多同学入学分数特别高,聪明才智都是百里挑一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后回头再看,我发现大学期间特别优秀的人或先有成就的人现在基本都碌碌无为。他们失去了什么呢?我认为他们失去的是目标。比如说,有的学生来自农村,上中学的时候目标很明确——考大学,因为现实情况是如果考不上大学,一辈子就只能待在田间地头了。但是,他们一旦考上了大学,分配了好单位之后,就再也没有目标了,后面的人生一路下来就很平淡。成功的人往往都会不断地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和长远目标。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元素。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对于这句话,他在自传里如此解释:“每次比赛时,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这样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而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千米外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刚跑十几千米就疲惫不堪,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吓倒了。”
  目标是心灵的“加油站”,它能不断地为你的心灵输送能量,直到终点。很多人是没有目标的,或者在某一个阶段有,过后就没有了。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是一场荒谬的“裸奔”。没有目标,一根稻草都能压断腰。
  第五步是行动。
  目标一定要有“事”做支撑,要把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并且去完成它。完成这些“事”的过程就是行动。
  成功学在讲到人生激励时,强调五个关键的步骤:
  一是强烈的梦想。
  二是明晰的目标。
  三是可行的计划。
  四是持续的行动。
  五是坚定的信念。
  这五个步骤的梳理非常有道理,如果都能做到,成功是一定能实现的。
  成功是有周期性的,行动不是一两次就能奏效的,要奔着目标持续地努力。在行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突破自己,也就是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以前的或上一个目标阶段的舒适期,让自己变得“不舒服”。人都是有惰性的,玩乐或者消耗阶段性目标的成果是最舒服、最自然的状态,但是这种阶段性的享受终究会耽误下一个阶段性目标乃至长远目标的实现。
  很多人在行动中总会与目标产生“阶段性偏离”,不断地树立新目标,但又很难坚持下去,不够执着,总是受到外在的诱惑,想同时、同步做许多件事情。这样的做法很难有大的成果。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够“孤注一掷”。
  第六步是时间。
  经营你的时间,你的生命才有价值。经营时间的关键在于信念和坚持。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全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但他只讲了两句话。当时,丘吉尔在助手的搀扶下慢慢地走上讲台,扫视一番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然后用苍老的声音说:“坚持到底,绝不放弃!”台下的学子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伟人精彩的下文。足足几分钟过后,又响起了丘吉尔那苍老的声音:“坚持到底,绝不放弃!”此时,会场就像凝固了一般,人们继续等待着这位伟人的精彩下文。只见丘吉尔缓缓地走下讲台,离开礼堂,上了汽车,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然后主持人宣布:“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片刻之后,台下猛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丘吉尔没有用更多的言语,而是用自己一生的丰功伟绩告诉人们:成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绝不放弃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的精神,“二战”中的英国早就在德军的铁蹄下变为焦土了。
  在经营人生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做了不一定成功,但如果不做,就会永远失去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要坚持做下去,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也可能成为通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而你所需要的只是时间。
  “人生有限责任公司”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真正的个人发展永远脱离不了个人与所就职公司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普通的人们都要上班,且多数是到公司上班,直到退休为止。在公司工作,占据了人生1/3的时间!
  在公司工作是赚钱的正途,是发展的大道。正是在公司这个舞台上,我们才能一步步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走向辉煌。公司锻炼了我们的专业化能力,给予了我们大展拳脚的机会,而我们也在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发展自己。
  “人生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离不开公司这个大背景。做个职业化的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脱离了公司,或者错误地理解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会导致我们“找不着北”。
  “北”是什么?“北”是信,是望,是爱。心想是“望”,相信是“信”,而行动则是“爱”。你对事业越投入,你的收获就会越大。大多数不成功的人都是缺乏行动力的。这个世界给你回报不是因为你知道多少,而是因为你做了多少。在我们与公司的关系中,道理同样如此。 职场之中,真正有耐心的人其实是最有智慧的,因为他们明白什么该等待、什么不该等待。就算你是一匹千里马,也一定要给别人足够的时间变成伯乐。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 俞敏洪拿破仑说“成功就是努力加上机会”,而机会就是职场。在公司里不能成功,就说明你一生也很难成功。
  --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 余世维这本书立足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以个体的自我经营能力为切入点,阐述了如何经营人生、经营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既是一本员工学习的优质教材,也是一本帮助一个社会人成长的觉悟之书。
  --格力电器总裁 董明珠人是群体动物,离开了组织自然一事无成。但如何融入组织?此书告诉了我们答案。该书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书,也是个体成长的指南针。
  --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本部总裁 杨东文员工的向心力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动力之一。
  --分众传媒CEO 江南春你是否已经对你的老板、公司充满了厌倦?建议你在作出离开公司的决定之前,读一读中国著名职业经理人赵强先生的这本著作,我相信你将会有不同的答案和选择。
  --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作者 汪中求买这本书是老板给员工的最好礼物,读这本书是员工对公司最好的回报。
  --畅销书《责任胜于能力》作者 杨宗华第一章
  你在为谁工作■佛塔里的老鼠
  ■热爱自己的公司
  ■不让薪水束缚自己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有人说是利益关系,员工给公司工作,公司给员工发薪水;
  有人说是合作关系,员工给公司创造利润,公司给员工提供福利;
  有人说是共赢关系,员工给公司创造价值,公司给员工创造未来。◎但是,优秀的员工一定会认识到:
  我们给公司打工,却是在为自己工作;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公司成就员工,而不是员工成就公司。我经常会听到一些牢骚满腹的员工抱怨:
  “工资这么低,活儿却要干那么多,凭什么?”
  “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薪水,这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
  “工作就是为了拿薪水,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
  “工作是为了公司,不是为了自己,干多干少无所谓,差不多就行。”
  这种“我不过是在为公司打工”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
  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呢?作为员工,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很有可能导致职业生涯的失败。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本领,都不能靠一己之力成就一番事业,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永远是公司成就员工,而不是员工成就公司。一只到处游荡的老鼠在佛塔顶上安了家。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它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越,又可以享受到丰富的供品,甚至还享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特权: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籍,它可以随意咀嚼;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它可以在上面自由闲逛,兴起之时甚至可以在佛像头上留些排泄物。
  每当善男信女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总是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然后猛抽着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膝盖竟然这样柔软,说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把将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代表着佛!”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
  “人们向你跪拜,只是因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为你!”野猫讥讽道。
  然后,野猫像掰开一个汉堡包那样把老鼠撕成了两半。这个寓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员工就像“老鼠”,公司就像“佛塔”,我们在社会上所获得的尊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背后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或知名公司的员工乃至经理人,他们的名声、社会地位以及荣耀其实都归功于他们背后的“佛塔”,公司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的人生。
  公司是员工学习的平台、发展的跳板,是员工实现理想的舞台,它为员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所以,我们应该感激公司给我们提供平台,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本职工作。公司发展得越好,员工的收益就越大。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员工花的是公司的钱,成就的却是自己,看似在为公司打工,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工作。我有一个在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工作的朋友,他干了不到一年就想辞职。我问他:“这么好的工作为什么要辞掉呢?”
  他说:“公司虽然名气挺大,但是实际工资却不高,‘驴粪蛋子表面光’,而且老板整天一副爱干不干的样子,对我也不太重视,这样下去能有什么前途呢?”
  原来是这样。我对他说:“你的抱怨也有道理,但是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人在刚刚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工资一般都不会很高,你的薪水和公司对你的重视程度都是随着你的业绩提升而逐步增加的。找一个大公司的意义不在于每个月多挣几千块钱,而在于你能够在一个比较大的平台上不断学习和发展。”
  接着我问他:“你在公司工作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要辞职,你把贸易公司的业务弄清楚了吗?这个行业你了解了吗?”
  他回答说:“没有。”
  “既然这样,那我觉得,除非你打算以后不再从事贸易行业,否则你在这个公司工作的一年就等于白费了,你什么都没学到就辞职等于在浪费资源。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深入钻研一下业务。你把这个行业摸透了再辞职也不迟啊!”
  他听了我的建议觉得有道理,就打消了辞职的念头,一改往日自以为是的姿态,踏踏实实地工作起来。
  时隔数月,我又在一个朋友聚会上碰到了他。
  我问他:“那份贸易公司的工作辞了没有?”
  他回答说:“开什么玩笑?自从上次听了你的劝告之后,我觉得这个公司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离之可惜,所以就放弃了离开的想法。这段时间工作得很卖力,也很辛苦,不过总算有了些起色,最近刚刚升职为部门经理。我现在明白了,工作是为自己,公司的平台不能随随便便就放弃。”没有不完美的工作,只有糟糕的自己。既然选择了工作,就要坚持到底。
  有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员工与公司是一种对立的关系,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儿,认为自己是在为公司或老板工作,而不是在为自己工作,所以在工作中能敷衍就敷衍,老板在的时候就干点儿,老板不在的时候就松懈。实际上,在公司这个平台上学的本事都是员工自己的,对工作敷衍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作为员工,应该记住: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与梦想而工作,为使自己的将来是成功的、幸福的,现在就应该努力工作。为自己的幸福、梦想和未来而工作,工作效率会更高。
  在清朝的时候,国家金库里负责搬运金银的贪财库兵被称为“银鼠”。这个工作诱惑力太大了,金条银锭就在眼前放着,难免会起贪心。但是金库的检查非常严密,金银很难私自带出。所以,这些库兵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将要换班的时候偷偷将国库的银子塞在肛门里,以逃避检查。这种方法成了“银鼠”们心照不宣的秘密,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谁也没有告发此事。虽然官员们也发现金库里的银锭不断变少,却总是找不出原因。直到有人发现有很多退休的库兵都得了肛瘘之后,这个谜底才揭开。后来为了防止这种“夹私”行为,库兵们每天换班时都要脱得一丝不挂接受检查。
  在当代的公司里,也存在着“银鼠”。据说,有些企业的员工在下班走出工厂或公司大门时,要经过手执探测仪的保安的全身检查。在很多公司里,确实存在着员工监守自盗、将企业的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公司与员工之间似乎从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一下子变成了猫与老鼠的关系。
  要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关键在于改善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员工要融入公司当中,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公司的财产。
  公司是由全体员工共同经营的。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就是我们的公司,这里就是我们的家”的意识,这个公司一定是一个和谐而成功的公司。
  爱公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融入公司的文化。
  微软公司对员工融入公司文化的要求十分严格。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熟悉本公司是每个员工的必修课,因为只有熟悉本公司情况,才有可能把公司情况介绍给你的客户,反之,必会引起客户的怀疑。”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假如你不去适应,其结果可能是你会失业。尤其是初到一个新单位时,一定要先了解它的企业文化,知道哪些事情是绝对禁止的,哪些事情是需要学会习惯的,等等。比如,一些大的企业虽然待遇优厚,但可能制度要求极严,每天必须穿正装上班,要准时打卡记考勤等。如果你希望得到这份工作,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你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接受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公司的如下信息了如指掌:
  ◆公司的成长历程及声望;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姓名、经历、背景,乃至他们的好恶与禁忌;
  ◆公司的运行模式与程序;
  ◆公司的未来发展目标。
  融入公司的文化要求员工们:
  ◆靠眼睛去观察;
  ◆用语言去沟通;
  ◆用心去体验;
  ◆用行动去参与。
  要想在公司这个平台上有发展,必须积极地融入公司文化。了解了公司的文化之后,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公司的文化,而不是让公司来适应你。只有真正融入一个公司的文化,才能在职场上实现突破。
  二是要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公司的理想、信念、作风和群体意识。美国兰德公司曾花20年时间跟踪500家世界大公司,发现百年不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些目光远大的公司几乎都像维护宗教信仰一样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只有把自己和公司的价值融为一体、从公司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员工,才能创造出卓越的业绩。
  作为员工,如何与公司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呢?
  首先,要培养对公司的认同感。心理学研究认为,人对自己所认同的东西会产生极大的热情。只有在为自己所认同的目标工作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要培养对公司的归属感。在当今社会,没有谁能孤立地生存,要生活、要发展就必须依托一定的组织,归属于一定的集体或加入一个公司。而一旦加入了公司,就必须将其作为归属,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与整个公司联系起来。只有全心地归属于公司,才能真正地拥有公司。
  最后,要培养对公司的自豪感。人活着要有自豪感,尤其是对自己的工作和所在的公司。
  越是每天都在做一些平凡而琐碎的小事,就越需要拥有自豪感,自豪感是引领你走出迷茫与彷徨的明灯;越是为工作而抑郁和烦恼的时候,就越要张扬你的自豪感,自豪感是浸润你心田的清泉。
  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不要吝惜你的自豪感。每个人都是公司舞台上的演员,舞台可以简陋,但演出必须精彩;岗位可以平凡,但追求必须崇高。生命需要鼓励,自豪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喝彩。
  自豪感是自信的源泉,是幸福的保障,是成功的阶梯。具有自豪感是你真正融入公司文化的集中表现。只有全身心洋溢着自豪的时候,你才能爱上工作、爱上公司,才能把生活这场戏演好。薪水是员工们最关心的问题。优秀人才都往外企、IT行业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行业里扎堆儿,就是因为它们的薪酬水平较高。刚毕业或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对薪酬往往抱以很高的期望,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华或学历,自然能够得到重用,取得丰厚的报酬,甚至在工资上相互攀比,将其视为衡量个人能力或本事的唯一标准。
  薪酬水平的不同,导致员工的工作态度有极大的区别。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无法被委以重任,薪酬水平低,于是怨天尤人。还有很多人认为,“反正我是在为老板打工,我为老板干活儿,老板给我开工资,拿多少工资就干多少活儿,等价交换”。这种定位会导致一种应付工作的态度,能躲就躲,能闪就闪,能敷衍就敷衍。
  很多人因为不满意目前的薪水,甚至想另谋高就。然而,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薪酬水平都是有标准的。很多跳槽者在短暂性地提高了薪水之后,就再也无法提高,甚至越跳越低。这些人被薪水束缚住了手脚和思维,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一向认为,一等员工看机会,二等员工求工作,三等员工为薪水。
  打工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谋生,刚开始工作,不为挣钱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层次,钱挣到一定程度,便感到空虚,需要证明自身的价值。一个仅以薪水为奋斗目标的人,永远无法走出房奴、卡奴、车奴的平庸生活,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对于员工来说,一个公司能提供的价值和意义也绝不是由薪水来衡量的。工作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薪水只不过是许多报酬中的一种。当抱着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去选择工作的时候,人生的前景就会立刻改变。
  投入地工作是一种乐趣,与老板发多少薪水没有关系。虽然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但恰恰就是因为投入地工作,有些人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的情况下,依然热爱自己的工作。
  当你忠于自己的理想、爱好和自我的时候,就会发现金钱不是“苦”出来的,也不是“挣”出来的,而是“吸”过来的。当你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时,你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你满足、让你快乐、让你获得足够的幸福感。在这个时候,你会因为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变得异常强大。并且这种热爱会产生极强的感染力。有很多时候,金钱就像一些细碎的小铁屑,找它们的过程会极为辛苦,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把自己变成一块磁石,靠磁场把这些铁屑“吸”过来。
  薪水也是那细碎的铁屑。谋生固然无可厚非,但比谋生更重要的是发现工作中的潜在机会,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才能。工作不只是为了挣钱,人生应该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我刚从大学校门出来进入媒体行业的时候,拿的薪水也不高,但我觉得媒体这个行业能锻炼人,无论是与社会各行各业接触的经验、良好的职业训练,还是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建立,其价值都是用薪水难以衡量的。
  我当时做的是财经记者,与企业界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接触比较多。与他们沟通和碰撞的过程,正是一个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我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过程。当年我在《中国经营报》策划并主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与老板对话”专题,采访了很多红极一时的企业家。这些对话还于1999年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即《高手过招——策划大师和商界大腕龙门对阵》。其中很多人的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比如,我问丹侬集团的董事长余伟达:“在今天(当年)的生意场上,还有一步登天的生意机会吗?”余伟达回答说:“太多了!我们许多人没有想到、做到,是因为看不见天,思维没有穿透力。试想你没有世界地图,怎么去世界旅游?不是没有机会,根本问题在于自己。”
  然而,很多人被薪水、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井外的天空。做生意如此,做工作同样如此。作为一名员工,你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工作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含着许多成长的机会,你在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内的业绩和名声是远比薪水更珍贵的财富。
  一个仅以薪水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人生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要有更大的目标和梦想。目标和梦想是我们的工作热情得以持续的动力,是比金钱欲望更为高尚的事业理想。
  因此,在刚刚步入社会或者进入一个公司时,不必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要注重发展自己的技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这些技能和经验相比,工资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公司支付给你的是薪水,而你赋予自己的却是终身受益的财富。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公司,并出色地做好该做的事情时,理想中的薪金自然会随之而来。 







阅读提示: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的作者是赵强,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下载地址

上一本: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
下一本:传世励志经典:忽然惊起卧龙愁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