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夏览,潘晓君 日期:2016-01-06 12:11:46
1.总有一次流泪让我们瞬间长大,所以不要去吵醒青春的悲伤,正如作者所言---
“所有独孤,所有伤痛,都是青春路上幸福的悲鸣。伤得越深,越悲痛,我们会变得越坚强,越平和。”
“青春是疼痛的,要像世界末日一样用尽全身心去爱”。
“以后的日子里,不论遇到多么悲痛的事情,我们都会想起勇气满满的青春过往。”2.亚洲亿万年轻人共同的青春呐喊:一切都源于青春
从《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谁的青春不迷茫》,到《致我们终将逝去青春》《不要吵醒青春的悲伤》,都喊出了亚洲亿万青共同的秦春呐喊:“我们那悲伤的、真挚的、不安的庆典,一切都源于青春,是青春路上幸福的悲鸣。
3.当当独家赠送“致青春”信笺一封,写一封给10年前自己的信;独家赠送青春记事簿一份,记录下青春的疼痛与成长。独家赠送精美女王明信片6张】论文艺女青年如何培养女王气场:千万点击网络人气作者,豆瓣阅读非虚构类销量**名作品,百万粉丝顶礼膜拜。大胸不如大气场,魔鬼身材不如女王气场。
本书简介:
“所有独孤,所有伤痛,都是青春路上幸福的悲鸣。伤得越深,越悲痛,我们会变得越坚强,越平和。”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关于爱情,还有不断启程的故事。
面对终将逝去的青春,性情女子夏览孤身一人前往印度,因为在她看来,只有印度,才与经历过孤寂、伤痛的女人的形象相吻合,就像《Eat pray love》中的朱丽亚·罗伯茨。
经过一百个有哭有笑的日子之后,作者发现,我们那悲伤的、真挚的、不安的庆典,一切都源于青春,而且“以后的日子里,不论遇到多么悲痛的事情,我们都会想起勇气满满的青春过往”。
突然的出发,经过炽烈地逗留,又平静地返回,重新沉浸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看似没有改变,却完全改变了自己。
作者简介:
李夏览,一个喜欢独自旅行的女子,一个在旅行中感悟青春、爱情和生命的女子。27岁那年的春天,去蒙古旅行的途中,躺在蒙古的一个草原上,她丢掉了自己的职业,也更换了自己的姓名。虽然前方是都非常不安的青春,但她继续旅行,写文章。在3年的时间里游历了欧洲、蒙古、尼泊尔、泰国、土耳其、埃及等20个国家.通过后启程的旅行,学习缓慢而充满热情的生活方式。
目录:
Chapter_1第一章
青春,那一声幸福的悲鸣
如果再年轻十岁
旅途,那一段跃动的青春
瓦拉纳西:生与死交织在一起的圣地
青春路上幸福的悲鸣
行走在各自的宿命里
没关系,没关系
另一个印度
哦,我的朱利安
Wakeup!
即使年老,也要奋力生活
妈妈的味道
三十岁,我们不停地唠叨
那一晚,我快乐着彻夜失眠Chapter_1第一章
青春,那一声幸福的悲鸣带着满满的悲伤,我飞往了印度
如果再年轻十岁
旅途,那一段跃动的青春
瓦拉纳西:生与死交织在一起的圣地
青春路上幸福的悲鸣
行走在各自的宿命里
没关系,没关系
另一个印度
哦,我的朱利安
Wakeup!
即使年老,也要奋力生活
妈妈的味道
三十岁,我们不停地唠叨
那一晚,我快乐着彻夜失眠
偶然
这就是青春
最甜蜜的假期
别怕,其实一切都好
一切都源于青春Chapter_2第二章
即使分开,也要诚恳地去爱
我慢慢接近三十岁
最便宜的房间,最昂贵的晚餐
越孤独,越美好
拒绝
诱惑
泰姬陵:一个男人极致的爱
期待啊,不可预料的明天
人气爆棚的大男人
对不起,把你弄丢了
预想不到的幸福
奎师那,最具人气的神灵
别那么沉重好吗?
长发飘飘的年代
真的开始了吗?我的浪漫
QuarterMoon
行走在将来里
每个人都需要一次分离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Chapter_3第三章
出发吧,即使孤独和悲伤都难免的话
等待
藏在耳朵里的回忆
不要错过平凡的生活
纱丽,纱丽
无法预期的生命旅程
在印度,盛情和金钱不成正比
不可触的世界
曾经,那寻求自由的风
永远热泪盈眶
世界上最慵懒的下午
沉静的爱情
羊肉、猪肉、牛肉
女主人与狗
哇塞,旅途中的欢宴
最特别的旅客
奇特的缘分
你的屋顶,我的阳台
无论怎样,都不曾失望
再见,印度后记:我只想静静地路过前言序:我看到了青春
三十岁,一个让人觉得可怕的年龄。
不知道是否因为讨厌这个年龄,我开始了一次长长的旅行。
早在十年以前,我就计划三十岁时去印度旅行。
二十岁是对整个世界都感到新奇的年龄,那时的我,决定十年后去印度旅行,是因为我认为三十岁时我会经历孤寂和伤痛。
那时的我,认为印度的形象与经历孤寂、伤痛的女人的样子是吻合的。
那时的我,对印度并不怎么了解,除了泰姬陵和恒河,完全说不出印度其他地方的名字。
如果那时我下定决心“三十岁时我要去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地方”,那我是否会在纽约呢?
在前路迷茫的年末,我背起旅行包,向印度出发了。序:我看到了青春
三十岁,一个让人觉得可怕的年龄。
不知道是否因为讨厌这个年龄,我开始了一次长长的旅行。
早在十年以前,我就计划三十岁时去印度旅行。
二十岁是对整个世界都感到新奇的年龄,那时的我,决定十年后去印度旅行,是因为我认为三十岁时我会经历孤寂和伤痛。
那时的我,认为印度的形象与经历孤寂、伤痛的女人的样子是吻合的。
那时的我,对印度并不怎么了解,除了泰姬陵和恒河,完全说不出印度其他地方的名字。
如果那时我下定决心“三十岁时我要去纽约、曼哈顿这样的地方”,那我是否会在纽约呢?
在前路迷茫的年末,我背起旅行包,向印度出发了。
为了迎接三十岁而前往的印度,教给了无知的我很多东西。
在印度的旅行中,我看到了青春,下定决心要轰轰烈烈地去爱。
以后的日子里,不论遇到多么悲痛的事情,我都会想起勇气满满的青春过往。
怀着满腔的热忱,历经无数个夜晚,完成了这本书,期望这本书能引起你的共鸣。
李夏览带着满满的悲伤,我飞往了印度
每当有人问我怎么突然就想去旅行时,我的回答非常简单:是时候该走了。
如果非要给一个理由的话,有很多很多:失恋,职场受挫,儿时某个突如其来的梦想……有多少人像我这样,因为恐惧三十岁而去旅行呢?我很想知道。事实上,我在印度遇到的旅人中,有很多都是在逃亡,当然这与欠债无关,只是,我们似乎都在逃避着某种事物的追赶。
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转机时,我遇到了二十七岁的女生小瑛。她刚刚结束了一段七年的爱情——被动结束,为了舔舐伤口,她选择了印度。
在去阿格拉的火车上,遇到了四名医大的学生,朝气蓬勃的他们说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放空自己。他们都认为这是来印度的最佳时机。
不过,依我看来,为了忘掉某人而进行的旅行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的影子会伴你一路,最后往往只会让你徒增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为了逃避什么而旅行,更不可能,当旅途结束,你所逃避的会以更猛烈的形式扑上前来。
旅行,只是为了行走而已,别无其他。
很多人问我新年安排是什么,我说要在恒河迎接三十岁。只有少数几个人为我的计划感到赞叹,大多数人都只当做玩笑,一笑了之。
二十九岁的圣诞节临近了。如果圣诞节没有其他约会的话——这几乎是毫无悬念的,我跟闺蜜又凑在一起喝酒,又一次,两个独身女人的圣诞夜。
晚上九点我俩见面了,她大笑着说,因为每次都有我在,才使圣诞节不那么绝望。
“幸亏咱俩一样。”
“应该说咱俩一样悲惨吧。”
从冰箱里搬出所有的啤酒,很快,我们有了些许醉意,肚子也咕咕叫了。她又把冻得硬梆梆的年糕拿出来炒了下,火热的炒年糕给冰冷的圣诞夜蒙上了一层热腾腾的味道,我们又闹着煮了两包方便面,仿佛要用食物来把所有的空虚填满。
我俩对视时,会哈哈大笑,可笑声中却有着说不出因由的悲伤。事实上,我俩昨天刚在一起喝过白酒,而前天则在一起吃过烧鸡。
“我们真是焦不离孟。”
“是啊,不然……怎么办呢?”
25号又是圣诞节。
2010年12月27日的晚上,大雪。我不敢凝视窗外的漫天飞舞,东一个西一个地收拾着行李,也收拾着内心的不安。
之前没有对印度做一番了解,就把所有的行李都放在了有轮子的皮箱里。后来,上网搜索了一下,才知道印度的路没有铺沥青,地面上有很多坑洼,背包旅行才是最合适的。于是,我又把皮箱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倒出来,减半之后塞进了背包里。小狗淘淘在客厅里转来转去地盯着我把东西捣腾来又捣腾去,刚把皮箱空出来,它就哧溜一下钻了进去,在里面盯着我热切地摇着尾巴,它是在挽留我吗?
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整理着行装,妈妈走过来,叹了口气,“你什么时候才能跟大田那孩子一样啊?”
清晨,大雪变成了暴雪。还好,航班只延迟了一个小时,就出发了。我真真切切地踏上了飞往印度的航班。
“不要找我。”
二十九岁,在即将迎来三十岁的前夕,我带着满满的悲伤飞往印度。
如果再年轻十岁
朋友要结婚了。
来到印度还不到三周,我又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仿佛昨天,我们还在学校旁的出租屋里喝着啤酒,我们盘腿而坐,像男生一样铮铮碰杯,高声谈论刚看过的小说。而今天,我独自被抛弃在了几百万光年外的宇宙边缘,仿佛远离了世界。
我常常说她一定会成为比孔枝泳更有名气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常常得到教授的称赞。与那些二十来岁的大学女生不同,我们对文学的兴趣远大于对男朋友的兴趣,对文学特殊的热忱让我们有些莫名自诩的优越感,那时,我们用心喜欢着文字,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现在想想,那时我们真的太年轻了。
此时,她在试穿婚纱,那一定是传统款式,轻纱铺满台阶的——如她当年为小说人物披上的那件。而我正一个人坐在印度小巷的某家餐厅里,慢慢地搅拌着咖喱还有孤寂。
她的未婚夫有着很好的家世、傲人的学业和似乎唾手可得的灿烂前景。这位高大优秀的男人,又出奇的温柔——这些是我所知道的,关于她的幸福。
如大多数幸福的小女人一样,自从恋爱之后,她就不断地把两人甜蜜的照片发到空间上。在她的空间里,不仅有两人甜蜜约会的照片,还有和未来婆婆一起爬山的照片。突然一瞬间,我再也不想进入她的空间了。看到她从恋爱到结婚的照片,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
对于我到处旅行、写文章的自由生活,或许有些人觉得很帅气,很羡慕。可是,当三十岁的路标在眼前越来越清晰,我内心的不安、恐惧也越来越无法掩饰。写作和旅游似乎并不能安抚来自心灵深处的某种触痛,焦躁和不安,也并没有因为来到印度变得不同。
接下来,她告诉我说他们刚度完蜜月,老公就接到了公司调令,她要跟随老公来印度生活两年。当时我正在漫无目的地游荡,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吃惊,但很快,由吃惊转向不安:他们即便来印度,也会过得非常舒适,不用住进狭小的房间里与蟑螂斗争,更没有机会蜷缩在夜车里体验印度。
与朋友们相比,我的生活自由而悠闲。虽说结婚并非人生的全部,也并非女人的唯一目标,但是,每当朋友告诉我要结婚了,我就会变得狂躁不安,这的确是事实。怎么偏偏我被剩下了呢?一个有三岁女儿的朋友跟我约定:在我结婚之前绝对不生第二胎。同时,另一朋友又告知了结婚日子,问我到时是否会在韩国。
曾几何时,收到的新年祝福都是“愿我们明年都遇到好的男子”。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收到的新年祝福全都变成了“愿你早点遇到好的男子”。即便站在印度的街道上,我也无法逃避即将三十岁的事实。
有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朋友们的结婚请柬迎面扑来,像一群群盘旋的鸽子;打开邮件,朋友们结婚的消息不断弹出,叮咚声振痛了我的耳膜;接到的每一通电话,都是告诉我她们要结婚了,我一一祝福,直到声音嘶哑。梦中的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印度的烈日下,而我的灵魂,却独自奔走在冰雪茫茫的南极冰原。从梦中惊醒的我,满头大汗,再也无法安然入睡——那真是一个可怕的噩梦。我翻身起床,胡乱地在抽屉里翻找护照,大声叫喊着这将是最后一次旅行。
身为“旅行作家”的我,突然感到独自旅行的时间不会太多了,我突然有些不安,觉得愧对我的读者。也许,对于三十岁的女人来说,各种不安总是如影随形。
旅行途中,感到纠结的是结婚问题,而不是旅行费用。结婚所带来的压力比数目不断增加的资费压力要大得多。直到现在,我仍在纠结。
如果能再给我十年的光阴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