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安琪 日期:2016-02-11 12:56:26
●看点1:她,三次跳级童心童趣话童年初二选择人生的冒险
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不是源自理性,而是源自本能。我们的勇气不是源自他人的劝说,而是源自内心的感觉。
初一上半年期末,我的成绩排全年级第四名。初一下半年的期中和期末,我连续考了两次全年级第一名。这与其说是一个超越他人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克服自身弱点的过程。通过准备这两次考试,我改掉了马虎、字迹潦草、心态浮躁、过分自信等较好学生常有的毛病,并练就了很扎实的基本功。有一句俗语:“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的确,修正自我的过程并不舒服。但是,提升以后的感受,相信你也体会过,是很美妙的。
考了两次年级第一名,并没有让我产生跳级的想法。暑假中,我预习了不少初二的知识和部分初三的知识,但预习的目的只是单纯的“有能力就多学点”。直到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的想法仍然是:踏踏实实上初二,为后年的中考做好准备。
然而,在上初二的前两周中,我的想法有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在这两周中,我发现自己对课堂内容已经了如指掌,甚至对下学年要学的一些知识都熟练掌握了。渐渐地,我对课堂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厌倦感,突然觉得自己的心灵比过去空虚了许多。我感到,自己的身体中暗暗涌动着一种对挑战的渴望。
开学第二周的周末,恰巧爸爸妈妈带我到一名成绩优秀的市重点校初三学生家做客。那天,大人们在客厅里谈话,我和这位姐姐就到她的房间里闲聊。闲聊的过程中,她惊叹我的知识积累比她还要丰富。为了看看我到底有多大能耐,她拿出了几道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让我试做。我三下五除二就做了出来,还给她讲得明明白白。“你比我小三岁,水平却比我要高!我认识很多优秀生,可我觉得你比他们还要优秀!哪怕你现在到我们学校上初三,都会是个不错的学生!”她称赞道。
晚上回到家,我反复想着她对我的称赞和自己这些天的状态。突然,一个念头产生了:既然我对现在的环境很厌倦,既然我已经“达到了一个初三学生的水平”,为什么还要待在初二呢?
跳级!
这两个字好像一声响雷,让我浑身一震!的确,我目前的学习状态已经“饱和”了,跳级可以刺激我的状态,让我开发潜能。
但是,我真的具备初三学生的水平了吗?仅凭人家一句随口的赞扬,就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这难道不荒唐吗?
仔细掂量自己的分量,我觉得自己的功底尚浅,而且预习的过程中疏漏非常多。在正式考试中,我的水平只是本年级的第一名。比起中考的目标,考本年级第一名也代表不了什么。也就是说,哪怕不跳级,我都未必能考入北大附中,何况跳级!
如果此时跳级,还意味着八个月后,我就要直接参加中考!这八个月,既要补齐初二的知识,又要跟上初三的知识,我能行吗?何况,按照我的目标,我必须在全区的初三学生中名列前茅,这件事的难度是否太大了呢?如果跟不上或者考不好,还要留级,或者复读,到时又会遭到别人怎样的嘲笑呢?我会不会被巨大的压力压垮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把自己刚才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热烈的家庭讨论。
爸爸妈妈分析利弊,得出的结论是:从现实看,很危险!从我一贯的走势来看,有希望!最后,他们只问了我一个问题:“女儿,听听你内心的声音,你觉得自己能行吗?”
看来,他们把选择权交给了我。
多年前逃离幼儿园直升小学和从小学五年级跳级到初一的情景在脑海中回放。我知道,又到了做决定的时刻。闭上眼睛,深呼吸,我浑身都在颤抖。几秒钟后,我听到了一个来自心底的声音:“我能行。”
为什么?北京的优秀学生多得是!知识积累比我丰富的人也绝不在少数!
凭什么是我?按常理讲,怎么也轮不到我跳级!但内心深处,我隐约感到,自己比大部分常规好学生要有灵性、有爆发力。我渴望打破目前的平衡,我渴望与高手过招,我渴望到风云际会的人生舞台上试一把!过去跳级的经验让我养成了一种“能从很低起点迅速提升”的本领,这种本领,到了初三一定能再次发挥作用。通过初一一年的奋斗,我感到自己已经找到了对中学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沿着这种“感觉”,我一定能决胜中考。或许,人家比我多的是知识,而我比他们多的是潜能!
潜能——这个听起来如此诱人、又如此空虚的概念,竟然成为了我最大的实力。多么荒唐,多么险峻,多么令人难以置信!
就这样,没有咨询专家,没有询问老师,没有征求亲友的意见,一件求学路上的大事,单凭我的一种“内心确定的感觉”,就被全家通过了!
下面,就是学校关。再次感谢我的母校,她又为我开了绿灯。当我的父母找到班主任杨老师和当时的校领导杨校长、赵主任等说明这件事时,他们的态度竟然出乎意料地简单:本着培养人才的角度,校方愿意成全我们的想法!交谈中,领导和老师们只问了一句话:“如果我们批了,孩子考不好怎么办?”
“一切责任我们自己承担,与学校无关。”我的父母回答道。
于是,学校领导把情况上报到了区里,很快,我被批准跳级了。那一天,是2002年9月30日,也是我短暂的初二岁月中的最后一天。
这天,当杨老师在数学课上公布这一消息时,全班一片哗然。中午,大量同学竟然破天荒地去图书馆上自习,目的是“追赶徐安琪”。不少人就是从受刺激的那一刻起开始改变的。可以说,我跳级的消息在班里掀起了巨浪。
然而,以“英雄”的样子走出一个班级,并不意味着能趾高气昂地走进另一个班级。恰恰相反,等待着我的,是一场全身心的考验。
当年决定跳级,实在是太偶然了。初一那年,在校时“每天一小时计划”的积累和暑假中的预习,居然“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为了我初二跳级的基石!我不由地为自己曾经的付出感到庆幸。当然,跳级的想法能顺利实施,离不开种种条件:恰当的时机、偶然的机缘、家庭的助力、学校的支持、有关部门的批准、自身的素质、特殊的经历、知识的储备、确定的感觉……可以说,“天时”、“地利”与“人和”全被我赶上了!
尽管如此,跳级仍然是一步险棋,弄不好会满盘皆输!因此,我不建议读者朋友们盲目模仿。然而,上面提到的“潜能”二字,是否给了你某种启发呢?其实每个人都有潜能!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在求学路上的关键地方拼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