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白 日期:2016-02-21 12:11:09
◎你所谓的稳定,其实只是假象,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是留在大城市孤身打拼,还是回老家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
是继续坚持对感情不将就,还是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过日子?
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上班,还是先随便找家公司做起来?
是放手一搏寻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还是守着差强人意的现状?
……
成长和生活中总有着太多的“差不多”和“算了吧”。然而你所谓的稳定,其实只是假象,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很多事情,在走过以后回头看其实并没有当初想象中那么艰难。很多时候,其实只要再坚持一小步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很多机遇,也只有在你去做的时候才会到来。
◎本书用清醒冷静的文字,揭开那些你为自己找的借口,揭穿那些隐藏在庸常生活背后的真相
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错失了很多的机遇,却对自己说这是安稳;
你轻易地放弃了对梦想的追逐,过着庸碌无奇的日子,却感叹命运的不公;
你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刷社交网站,却在质问为什么努力了却得不到该有的回报。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你对生活不将就,生活才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你对自己不将就,自己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励志导师简白写给千万年青人的正能量。达达令/毛路/这么远那么近/午歌联袂推荐。
本书作者简白是当今励志导师。本书是她潜心创作,写给千万迷惘年青人的正能量。简白像个敢于直言的老朋友,用清醒冷静的文字,逐层揭穿那些你为自己找的借口,告诉你:你所谓的稳定,只是一种假象,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而在你懈怠、迷茫、失去勇气和方向的时候,又告诉你应该如何向前走,让你重拾起信心和勇气,打破自我的桎梏,给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可能。
微信自媒体大V、畅销书《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作者达达令;豆瓣红人、畅销书作家毛路,知名媒体人、畅销书作家这么远那么近;畅销书作家午歌,联袂推荐本书。◎你所谓的稳定,其实只是假象,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是留在大城市孤身打拼,还是回老家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
是继续坚持对感情不将就,还是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过日子?
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上班,还是先随便找家公司做起来?
是放手一搏寻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还是守着差强人意的现状?
……
成长和生活中总有着太多的“差不多”和“算了吧”。然而你所谓的稳定,其实只是假象,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很多事情,在走过以后回头看其实并没有当初想象中那么艰难。很多时候,其实只要再坚持一小步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很多机遇,也只有在你去做的时候才会到来。
◎本书用清醒冷静的文字,揭开那些你为自己找的借口,揭穿那些隐藏在庸常生活背后的真相
你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错失了很多的机遇,却对自己说这是安稳;
你轻易地放弃了对梦想的追逐,过着庸碌无奇的日子,却感叹命运的不公;
你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刷社交网站,却在质问为什么努力了却得不到该有的回报。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你对生活不将就,生活才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你对自己不将就,自己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励志导师简白写给千万年青人的正能量。达达令/毛路/这么远那么近/午歌联袂推荐。
本书作者简白是当今励志导师。本书是她潜心创作,写给千万迷惘年青人的正能量。简白像个敢于直言的老朋友,用清醒冷静的文字,逐层揭穿那些你为自己找的借口,告诉你:你所谓的稳定,只是一种假象,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而在你懈怠、迷茫、失去勇气和方向的时候,又告诉你应该如何向前走,让你重拾起信心和勇气,打破自我的桎梏,给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可能。
微信自媒体大V、畅销书《为什么你总是害怕来不及》作者达达令;豆瓣红人、畅销书作家毛路,知名媒体人、畅销书作家这么远那么近;畅销书作家午歌,联袂推荐本书。
本书简介:
是留在大城市孤身打拼,还是回老家找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是继续坚持对感情不将就,还是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过日子?
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再上班,还是先随便找家公司做起来?
是放手一搏寻找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还是守着差强人意的现状?
……
成长和生活中总有着太多的“差不多”和“算了吧”。然而很多事情,在走过以后回头看其实并没有当初想象中那么艰难。很多时候,其实只要再坚持一小步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很多机遇,也只有在你去做的时候才会到来。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你对生活不将就,生活才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你对自己不将就,自己才会变得更加优秀。
简白像个敢于直言的老朋友,用清醒冷静的文字,逐层揭穿那些你为自己找的借口,告诉你:你所谓的稳定,只是一种假象,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而在你懈怠、迷茫、失去勇气和方向的时候,又告诉你应该如何向前走,让你重拾起信心和勇气,打破自我的桎梏,给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可能。
本书没有虚无的抚慰,没有空泛的说教,它用一些你我生活周围常见的现象和事例,告诉你“为什么你每天这么闲还过得这么累”、“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有你想要的结果”、“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那么穷”……46篇警醒睿智的文字,献给正在经历迷茫、寻找方向的你。
作者简介:
简白,一个爱折腾,也能折腾的人;一个害怕人生一眼望到头的人。先后混迹于金融业、出版圈。年纪轻轻就拥有了所谓的稳定生活,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放下所有,毅然北上,进入影视行业打拼,坚信幸福的秘诀是自由,自由的秘诀是勇气。
目录:
第一章你的选择决定你的路
你天天那么闲,还活得那么累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那么穷?
多少心直口快,其实是懒得替别人着想
你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
不是努力了,就能得到想要的
投资房子股票,不如投资自己
不要给自己的生命设限
太聪明的人适合过聪明人的日子,而不是追逐梦想
活在朋友圈的人都是空虚寂寞冷
选择喜欢的,后悔的几率会小一点
你没必要爱上自己的工作序言
你无需等到完美无瑕
目录:
第一章你的选择决定你的路
你天天那么闲,还活得那么累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还是那么穷?
多少心直口快,其实是懒得替别人着想
你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
不是努力了,就能得到想要的
投资房子股票,不如投资自己
不要给自己的生命设限
太聪明的人适合过聪明人的日子,而不是追逐梦想
活在朋友圈的人都是空虚寂寞冷
选择喜欢的,后悔的几率会小一点
你没必要爱上自己的工作
改变不需要万事俱备,但要勇气
这世间的不快乐有两种,你是哪一种?
如果是梦想,至少应该自己买单
第二章你永远无法讨好所有人
失去什么也别失去底线
连嘴都控制不好的人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
与其想着怎么增强意志力,不如把努力变得有趣
等得到所有想要的,你会知道最重要的还是爱
凤姐成功史背后的勇气
别忘了看沿途的风景
不要让未来的你,为曾经的错误买单
承认自己错了,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有些事,忍忍就没事了
太爱解释也是种病
为什么同一件事,有些人会格外愤怒
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他,意味着你们的关系到了哪一层
第三章当你决定了方向,勇气会带你走得更远
姑娘,你要找点真正的事儿做
女孩子,别拿付出当投资
如果当初有勇气就好了
爱就是在一起说好多好多话
给你多少钱,你愿意抛弃你的伴侣
找个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站在阳光里,你会慢慢晒走黑暗
不结婚又能怎么样?
对于精神出轨最好的办法
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怎么办
醋要吃在值的地方
九尾猫和少年
你怎么不为XX想想!
第四章做你自己,委曲求全只是懦弱的借口
自由是有不做一件事的权利
遭遇咸猪手是因为穿得太少?
和女人没法讲道理?
韩剧和男女平等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我只是希望我们是平等的
当我们谈论女汉子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前言你无需等到完美无瑕
1、
我有个编辑朋友很喜欢写小说,时不时写上一篇小说发给我看,互相交流。他写的小说挺有意思,好几次看完,我都忍不住怂恿他去给杂志写稿。他嘴里说好,却从未问我要过杂志编辑的联系方式,也从来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依旧保持着隔几个月写一篇小说交流的频率。
我暗想,他也许是个高人,不屑这种文字换银两的行径,无所谓作品能不能够面世,可又怀疑,这世上是否真的有人写小说只为自我娱乐而不渴望被人看见?
某一天,怯怯地向他说了心中的想法,他大笑:
“当然希望能被人看见啦,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觉得,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再练习练习!”你无需等到完美无瑕
1、
我有个编辑朋友很喜欢写小说,时不时写上一篇小说发给我看,互相交流。他写的小说挺有意思,好几次看完,我都忍不住怂恿他去给杂志写稿。他嘴里说好,却从未问我要过杂志编辑的联系方式,也从来没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依旧保持着隔几个月写一篇小说交流的频率。
我暗想,他也许是个高人,不屑这种文字换银两的行径,无所谓作品能不能够面世,可又怀疑,这世上是否真的有人写小说只为自我娱乐而不渴望被人看见?
某一天,怯怯地向他说了心中的想法,他大笑:
“当然希望能被人看见啦,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觉得,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再练习练习!”
“哦,练习练习也对!”
可他这一练就是一年、两年,直练得熟识的杂志都停刊了,还没练出他想要的结果来。
他到底想要一个什么结果呢?反正都是写,自己埋头练是写,给杂志写还是写,干吗不给杂志写,还更有方向?
我很不理解,又忍不住跑去问他。
他想了想回答:“我也不知道,或许因为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吧,总希望等到一切完美了再去尝试……可等来等去,却耽误了最好的时间。”
原来是完美主义!可有些东西,本来就是在尝试中前进的。
就像练瑜伽,有瑜伽服,瑜伽垫就可以,哪里用得着精挑细选――哪一款瑜伽服质量最棒,哪一种瑜伽垫最柔软耐用,瑜伽的历史发展起源,瑜伽对健康的科学论证,以及瑜伽的利弊,瑜伽的不同“门派”……
知道这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可准备工作毕竟是为了最终的目标服务,耽误了行动的准备哪里还有准备的意义呢?等弄明白了这些所有,早不知是猴年马月了,那份练习瑜伽的热情恐怕也不知去向了吧。
2、
小时候看《幽默大王》,里面有一个笑话。这个笑话挺惨的,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儿想要成为钢琴家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儿去学钢琴,他发现学钢琴得知道钢琴的音律,于是他打算先去学调琴。教调琴的师父告诉他,调琴必须知道钢琴的结构,于是他又去学了造琴。在造琴的过程中他发现,钢琴的木质材料对音色有很大的影响,他决定打好基础,于是又去学习挑选木材,后来他还学了伐木、抛光、喷漆,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了一名木匠。
一个想要成为钢琴家的男孩儿最后成了木匠,还不惨吗?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好完美的准备是不可能的,那意味着准备工作可能永远也做不完,你永远也不能够开始你真正想做的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
一个人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怎么会发现不了,所以,那句“等完美了在行动”不过是掩饰恐惧的借口。
恐惧失败,恐惧被否定,恐惧付出,恐惧为了目标要做的努力。
那些恐惧失败的人,往往对自己有过高的要求,自尊的外表下掩藏着自卑的心,他们注重事情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容易把一件事的成败与自身的价值联系在一起,认为失败了,就是对自己价值的否定,失败了意味着“我好笨,我没有能力,我是个loser”,背上了这样的包袱,怎么可能还有行动能力?再加上自卑作祟,于是,宁愿躲在“还要继续准备”的幌子下浪费时间,也不肯朝目标迈出哪怕一小步。
而那些恐惧付出和努力的人,总是习惯把付出和努力视为一种对“快乐、轻松”生活的放弃,这世上哪里有人喜欢牺牲,于是便一拖再拖,他们忽略了努力本身也能带来乐趣,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也会有快乐。何况目标实现之后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怎么可能抵不过原本的付出?
真正的失败不是目标没有达成,而是拖延本身,是以“我还需要再多准备准备”为借口的恐惧与胆怯,是所谓的完美主义!
好在这一切并不是没有改变的余地。
3、
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当然,没有我那位编辑朋友这么严重。我的完美主义表现在,如果今天的工作没有办法按计划完成,那么我的选择是直接放弃,而不是尽量弥补。我总是期待一个“新的开始”也有过几次因为恐惧做不好,而裹足不前的经历。
我相信很多人也同我一样。这当然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虽然犯错的概率较小,但失去的机会却很多。
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总结了一套办法,在这里写出来,希望能给同样受到困扰的你,一些帮助。
首先,就是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害怕做不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卑,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有可能做不好,这直接导致了不愿进行尝试。这种情况下,要常常给自己一些正面的暗示,告诉自己“加油,你能行!你是最棒的!”
其次,把失败当做过程而不是结果。
没有人能欢欣鼓舞地接受失败,失败的滋味并不好受,你的期待落空了,对你有期待的人也失望了。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里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只要你没有放弃,那么这个失败就不会成为最终的结局,它可能只是成功路上的一级台阶。
此外,正确看待自身价值和成败的关系也很重要,一个人的价值并不能体现在一两件具体的事情上,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肢体协调能力不好的人,也许是数学天才。要善于发掘自己的闪光点,要让自己知道在某件事情上失败了,并不意味着对人的否定,人是在不断成长的,今天做不好,明天也许能做好,这件事情做不好,另一件事情也许能做好。转变“失败代表我很笨”的不合理观念后,行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最后,享受行动的过程。
人生不会因为玩乐而变得充实,带给我们充实感的是目标和针对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它让你感受到存在的意义,相比之下,付出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不要有一旦行动,我就要牺牲掉玩乐时光的感觉,要享受这个过程,实际上,在回忆里最让你有充实感的不正是那些最努力的日子吗?一旦你享受它,“开始”就会变得容易起来,结果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生活是自己的,自由的灵魂是让躯体去做喜欢的事情,选择怎样的生活态度,并非因为有什么标准,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喜欢,给生命多一点惊喜,做最想成为的自己。――毛路
这本书没有空泛的说教,也不会用一些不痛不痒的词汇去安慰你,甚至不会让你感到鼓舞,但每一个故事都让人警醒,能让人受到不少启发。――这么远那么近
多少人以稳定之名,躺在生活的温床上,让自己的意志一点点消沉,其实很多事只要去做,总是有可能的,少给自己一些限制,生命就多一些机会。――午歌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要有跟生活死磕到底的决心,要有头破血流的觉悟,你想要的一切,从来都需要靠你自己去争取。――达达令
你天天那么闲,还活得那么累
1、
有一阵子我家的房子装修,在朋友家借住。
朋友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上八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中午铁打不动午休半个小时,一整天的睡眠长度加起来,几乎超过十二个小时。可饶是这样,每天下班回家却总是听她喊累,鞋子一脱,包一扔就瘫在了床上。
“快累死我了!谁也别和我说话,我一动都不想动!”说完这句便像搁浅了的鱼似的,赖在同一个地方。发呆,玩手机,没有半点生气,有时候甚至连饭也懒得起来吃,不休息个把小时都恢复不了元气。好像干了什么重体力活儿。
耐不住好奇,有一天,趁手头没事儿,我去她的单位探了探班。
本想弄明白,她到底在干什么,居然这样辛苦,可结果却更困惑了,那份工作简直称得上清闲,至少远没有想象中繁琐。
上班八个小时不到,坐在办公桌前,打打电话,做做表格,印印文件,有时候还能抽空玩几把游戏,跟同事闲扯几句家常,看起来和劳累完全沾不上边,却总是在一天结束后,觉得腰酸背痛。只想整个人扑到床上去,再也不起来。
明明不忙的工作,耗光了能量,精疲力竭,觉得辛苦。但周末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在商场里奋力血拼,劳动量是工作日的几十倍,又仍旧精神奕奕。难不成她的身体是个喜怒无常的家伙?
偶然和人说起这件事,发现有共鸣的竟然还不止一个。他们多半是上班族,不用在太阳下奔波,不用在日光下劳作,吹着空调,敲敲键盘,却时常觉得疲倦,工作日尚未结束,还没到家就已经累得不行,打开房门,放下包,只想窝在沙发里,甚至还有一种奇怪的沮丧感。
如果工作强度不大,是什么导致了透支、辛苦,沮丧呢?
想来想去,才领悟这和工作强度无关,却和工作内容有关。
这个世界上,想来没有人讨厌新奇有趣的东西,也没有人喜欢枯燥乏味的东西吧,不论是阅读一本小说,还是打一盘精彩的游戏,只要有趣,我们都很容易就集中起注意力来,哪怕耗时一整天,也能孜孜不倦,精力十足。
其实在工作上也是如此,当你感到疲乏,也许不是因为消耗了脑力或体力,而是因为你的工作重复性太高,你的大脑根本提不起兴致,它在向你发出抗议:嘿。这样的东西太枯燥,让我找不到意义,我不想干了!”
社会分工越细,人们陷入无聊的沼泽中就越容易,人类的进化史这么长,进入工业社会却只有短短的数百年,我们其实并不适应“流水线”上的工作,它被细分到部门,又被再细分到个人,你很难窥一斑而见全豹,也很难说服自己,少了你,公司的运作会有什么不同,久而久之,你抽离出了自己的心,开始应付着它们。原本可能变得有趣的工作就更加无聊了。
日复一日机械式地“劳作”,不觉得疲倦和沮丧才怪。
改变的办法有两个:第一,换一个有意思的工作;第二,把你的工作变得有意思起来。
2、
很多人其实是有换工作的能力的,他们毕业于很好的学校,工作能力不坏,但宁愿守着一份所谓的“铁饭碗”拿着不算高的薪水,把自己从竞争中撇开,重复做着和能力不符的工作。
《老友记》里有一集,钱德勒一脸疲惫走进咖啡厅和大家抱怨说自己整天处理无聊的数据,无聊的系统。
瑞秋说:“既然觉得无聊,为什么不找一个你喜欢的呢?”。
钱德勒说:“得了吧,你们谁喜欢自己的工作?”
结果每个人都回答:“我们喜欢自己的工作。”
莫妮卡热爱烹饪,她在一家餐厅做厨师,罗斯从小喜欢恐龙,他在大学的考古系里任教,热衷打扮和时尚的瑞秋在服装设计公司,乔伊做着演员,菲比是一名按摩师。他们都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很满意,只有钱德勒,在工作中得不到快乐……
全剧的末尾,钱德勒辞了管理层的工作,跳槽到了自己喜欢的广告公司,从实习生做起,为一双滑板鞋绞尽脑汁想着创意,却乐在其中。
带给他快乐的不是别的,就是他的勇气。
有多少人,每天做着一模一样的事,过着一模一样的日子,想着辞职,却还在用同样的理由说服自己: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
“如果辞职,说不定找的还不如这份工作好!”
从小得到的匮乏感教育,让我们中的大多数对生活的标准放得很低,对一份稳定的工作充满了依赖,对枯燥满怀忍耐,却忘了,这早已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个崭新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其他选择。
酒店试睡员,时尚买手,自由撰稿人,游戏策划……
供求不平衡的工作怎么可能来之容易。可如果不喜欢,得来再不易又有什么用?
但凡有这份能力,与其每天精疲力竭地重复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倒不如痛快放手,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
世界那么大,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嘛。
3、
当然,也有许多人并没有能力换掉自己的工作,又或者,一开始你是喜欢它的,只是日子久了,出现了职业懈怠,毕竟,在任何一份工作中,重复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让工作保持有趣就显得更关键了。
怎么让工作保持有趣呢?
我的答案是投入其中,赋予它创造力。
我先生以前很讨厌做菜,偶尔不得不做的时候总是胡乱地把食物放进锅里,随随便便糊弄胃口了事。我觉得他在厨房像个机器人,洗菜、切菜、倒油、加水,为了避免太过无聊,还得在一旁开着电视,听一听电视里的声音。厨房里所有步骤看起来很程式化,做出来的菜也可想而知。有一回,我把电视关了,我说你想不想试试看做一道特别的菜。
他不大乐意:“做什么特别的菜呢?做菜就是一个很无聊的事情呀!”
我回答:“像我平常做给你吃的那样做给我吃嘛!”
他不愿扫兴便说:“那我就做一个自创的菜好了”
仔细思考了约莫五分钟,他决定把菜切出一点花样来,青椒划成一丝一丝弄成一朵花,鱿鱼片也划成一丝一丝卷起来就更像一朵花。两样放在一起爆炒,在盛出来拼盘……
当他决定这样做的时候他变得投入了,他开始琢磨菜肴的味道和自己的刀法。在厨房待了整整两个小时还浑然不觉。
虽然最后的成品并没有如想象那样变成两朵花儿,但味道比起从前要好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做菜的体验也变得美妙许多。
心理学上把这叫做心流,指人们把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某件事情上的感受,时间变得更快了,整个过程好像有了生命力似的,那些枯燥乏味自然也烟消云散。而尝试着把它用在工作中,也许会更加合适。
对厨师来说,不投入的切菜只是重复地手起刀落,投入的切菜就像在刻画某样艺术品。对老师来说,不投入地教授课文与复读机无异,投入地教授,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关注。一旦用心去做,你总能从中发现一些不同的地方,发现一些值得改进、需要创造性的地方。我想,那时候大概就不容易觉得疲劳了。因为你没有抽离掉自己的心,把自己变成一具重复劳作的机器。
毕竟工作不忙的你觉得辛苦,更多的是心苦。要不要改变这一切,全在你自己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