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凯勒,夏志强 日期:2016-05-27 11:30:34
本书简介: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即因病陷入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她是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同时也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被马克·吐温誉为在19世纪可与拿破仑比肩的伟大人物。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海伦·凯勒用行动战胜了命运发出的挑战,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来,为世人留下了一益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今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很多国家还将它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
一个多世纪以来,海伦·凯勒的形象透过其作品一直激励着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无数在困境中迷茫无助的人因为受其精神的感染而重又鼓起生活的风帆。今天,当我们重读这本书时,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意志仍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不论你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累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普通人,你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开创更为亮丽的人生。
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社会活动家、演讲者。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小镇塔斯哥伦比亚,19个月时即因病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出了震撼全人类的伟大奇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先后被两所著名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之后,她又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因此,她被美国政府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因而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尊崇。命运给予她不幸,她却并不因此而屈服于命运,她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并最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著追求,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乐。
目录:
第一章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阳光明媚的日子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寻找光明爱的摇篮新生觉醒怀念慈母走出黑暗与寂寞品尝声音,触摸色彩(感官悟语)第二章希望就躲藏在绝望的背后哑巴哑巴,开口说话万里晴空的一朵乌云——《霜王》事件没有声音的语言不服输的人鼓起勇气上台演讲意外的惊喜我们神圣的责任战胜自己希望之光(心灵低吟)第三章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喜悦和惊奇拍摄电影剧院生涯热烈的反战运动睁开内在的眼睛我的信仰在我沉寂的思想中演讲词关于信心的短章第四章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读完的第一部书——《小贵族》学海无涯世界博览会剑桥女子学校再学两门外语备考大学入学大学生活文学,我理想的乐园知识决定命运(短章)第五章拥抱生活,亲近自然亲近大自然难忘的圣诞节波士顿之行拥抱大海秋天纪实这个冬天有点冷享受生活走出黑暗与寂寞经常会有人饱含怜悯地对我说:“你所能接触的世界实在太小了,真是可怜啊!”其实他们是不太了解我生活的情形,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说这话的人当然不会知道我有多少朋友,看过多少书,去过多少地方旅行。每当我听到有人说我的生活圈太小时,我自己总忍不住感觉那话很好笑。
其实我一点都没有感觉到我所接触的世界有多么小,相反地,我了解到的世界并不比正常人少。我可以通过读盲文了解世界,盲文杂志上面多半会转载一些普通杂志上的好文章。那些不是盲文的书报,我就请别人念给我听。比如每天的早报,总是由老师或汤姆斯小姐先念上面的标题,然后我挑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请她细读。还有许多杂志也是一样,总是由老师或汤姆斯小姐念给我听,平均每个月我大概要读七至八种杂志。
有许多人会写盲文信件给我,还有一些人则请会盲文的人代写,因此我常常可以享受到从指尖传来的友情。对我来说,我当然最喜欢读盲文,因为这毕竟是由自己直接去感受,而且印象也最为深刻。
举个例子,我有位好友名叫波达,在他去环游世界时也替我设想得很周到,在他的行李当中有一块盲文写字板,每到一处他就写信把所见所闻告诉我。这样一来,我就像亲自跟他旅行一样,共同聆听大西洋上冰山断裂的声音,然后飞越英吉利海峡,一起在巴黎浪漫的大街上漫步。我们还到了水城威尼斯,在皓月当空的夜晚,一边欣赏月光下的威尼斯,一边静听船夫唱意大利歌谣。那种气氛是多么浪漫啊!在看了维苏威火山与几千年前的罗马竞技场后,就要前往神秘的东方了。我随着他一同来到印度、中国,亲身感受到许多新奇又有趣的事物。抵达日本时正值樱花纷纷飘落的季节,落英缤纷,交织成一片梦幻的世界,清幽肃穆的寺院钟声更引发了我许多遐想。
最为有趣的是,后来波达竟在信中这样对我说:“你瞧!快看呀!日本的妇女都背着小孩在街上走,这儿的男子竟然都足登四寸高的木屐,在马路上喀啦喀啦地溜达。”试想一下,有波达这样的好朋友,我所能接触到的世界还会小吗?在许多关心我的朋友当中,威廉·苏夫人最为热心,为我做了许多事情,给予我很大帮助。
苏夫人是个热心肠,赞助过许多慈善团体,只要是与我有关的团体,她捐的钱总是特别多。当我们的想法有不一致甚至差距很大时,她也会这样对我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你我的友情是另一回事。”她依然不改初衷地爱护我。
富兰克是我大学时期的同窗好友,二十五年前他创立了一家出版社,曾出版了我的传记作品《我的生活》一书。现在,我打算出续集,富兰克仍如过去那样全力支援。其实早在十年前,富兰克一再鼓励我写这本书的续集,而我在进行本书的写作时,则总是感到富兰克似乎就在我的身边。
来看望我的名人还真多,其中之一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先生,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长得又高又大,蓬松的灰色的头发,几乎和脸上的络腮胡连在一起,使我不由想到《圣经》上描述的那些先知们。我很喜欢他的诗集,看了不少他的作品,从中可以深切感觉出他对人类的那份爱心。能和这位诗人结识,我引为平生莫大的光荣。
泰戈尔先生说他非常高兴我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作者对人类的热爱,说这个世界正期待着出现一位爱世人比爱自己更甚的人。他谈到时局时忧心忡忡,并以忧伤的口吻提到印度、中国以及世界上一些强国的局势:“欧洲各国强迫中国人吸食鸦片,如果他们拒绝的话,国土就有被瓜分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亚洲民族能不重整军备以求自保吗?英国就像一只秃鹰,已经把战火带到了太平洋沿岸,在那里建了许多军事基地。亚洲各国中,日本已经能够自己站立了,可是,中国大概要等到城门被攻破了,盗贼闯进家门时才会惊醒……请记住,一个太爱自己的人,往往就是灭亡自己的人。”……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