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自控课


作者:杨茜彦  日期:2016-07-09 12:03:22



《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自控课》拯救战斗在拖延一线的同学、起床苦难户、熬夜“钉子”户、课后“加班”专业户……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都请不要轻易下结论。好的请坚持,坏的请努力,你要看到别人的光芒,更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狠狠心,学习生活将不再焦虑。《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自控课》一书中,清华北大知名学长梁启超、冯友兰、胡适、林语堂、梁实秋、梁漱溟、季羡林、杨绛、俞敏洪等将为你讲述如何自控。更多好书点击购买无法掌控自己,就无法成就未来。本书可以用来拯救战斗在拖延一线的同学,起床困难户、熬夜“钉子户”、课后“加班”专业户……十几岁的年纪,总会遇到自我约束的课题。要知道,你所羡慕的别人的光芒,更多地来自自我管理的力量。自我管理也是一种自由。本书中的清华北大人将告诉你如何自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学习、生活和人生。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都请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灰心,一切就从小小的改变开始。
  作者简介:
  杨茜彦,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担任过中学教师,讲课方式轻松,深受学生欢迎;后精修心理学,专注于中学生成长阅读提升服务,善于把握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常受学校邀请举办阅读讲座,勤于创作,主编有《中学生好词好句好段》《名言警句大全集》等。
  目录:
  第一章自控从明白“想要,不要,要”开始
  先正确评判自己
  和自己来一次面对面的聊天
  算一下有多久没生气了
  小心,坏情绪有很强的传染力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其实是你不需要的
  第二章训练意志力,经常跟自己较量
  用斩钉截铁的态度去完成一件事
  让意志力的三种角色都发挥作用
  自己选择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完
  要赢过昨天的自己
  哪些是你的性格短板
  不做小草,要像大树一样活着
  不被失败效应支配
  第三章忍耐的极限在哪里第一章自控从明白“想要,不要,要”开始
  先正确评判自己
  和自己来一次面对面的聊天
  算一下有多久没生气了
  小心,坏情绪有很强的传染力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其实是你不需要的
  第二章训练意志力,经常跟自己较量
  用斩钉截铁的态度去完成一件事
  让意志力的三种角色都发挥作用
  自己选择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完
  要赢过昨天的自己
  哪些是你的性格短板
  不做小草,要像大树一样活着
  不被失败效应支配
  第三章忍耐的极限在哪里
  十几岁,逆境是常态
  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
  抗压训练:扛住
  频繁体验挫折
  敢于忍受一切你认为受不了的事情
  第四章你就是你,烟花绚烂的自己
  尊重权威不是要盲从
  让自己做最后的决定者
  没有人可以替你成长
  让判断力变得细密而踏实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就是风景
  学会自己长大
  第五章别让大脑欺骗你
  思考要靠自己
  思考不是专家的权利
  要得到答案需要先敢于提问
  学习最怕“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
  第六章不管世界什么样,都要学会欣赏
  缺点再多也要爱自己
  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理解你
  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别让外界的标签阻止你成长
  第七章正面情绪的神秘影响力
  现在就发愁还为时尚早
  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一件事失望不等于人生就没意义
  坠下去还能升起来
  积聚正能量,和快乐有交集
  第八章朝远看,一下子豁然开朗
  戒了吧,拖延症
  满足于110,往往只能达到110
  不甘于现在,寻找另一种可能
  耐力训练
  可以不成功,不能不成长
  第九章祝贺你,真正长大成人
  机遇藏在哪里
  听从内心,才是想要的
  长大了,有些东西必须坚持不可放弃
  自己变强就是对世界最好的适应
  学会遗忘是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前言前言
  说到“自我管理”,你心里头的第一个想法一定是:“真讨厌啊!谁要在十几岁的时候控制自己,那意味着失去自由。”好像的确是这样,这四个字意味着每天复习完功课之前不能玩游戏,意味着被人打了一拳只能忍气吞声,意味着减肥时期看到垂涎欲滴的美食只能咽口水。的确是很讨厌,可是你再想想,最快乐的时候并不是享受顿顿大餐的时候,也不是天天玩游戏的时候,而是挑灯夜战三个月最终啃下托福的时候,是每晚坚持绕操场跑十圈终于成功瘦下十斤的时候。
  实际上,自我控制也是一种自由。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才是情绪、欲望和情感的奴隶,永远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形态。你的十几岁,就像站在一列火车前,看着面前言
  说到“自我管理”,你心里头的第一个想法一定是:“真讨厌啊!谁要在十几岁的时候控制自己,那意味着失去自由。”好像的确是这样,这四个字意味着每天复习完功课之前不能玩游戏,意味着被人打了一拳只能忍气吞声,意味着减肥时期看到垂涎欲滴的美食只能咽口水。的确是很讨厌,可是你再想想,最快乐的时候并不是享受顿顿大餐的时候,也不是天天玩游戏的时候,而是挑灯夜战三个月最终啃下托福的时候,是每晚坚持绕操场跑十圈终于成功瘦下十斤的时候。
  实际上,自我控制也是一种自由。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才是情绪、欲望和情感的奴隶,永远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形态。你的十几岁,就像站在一列火车前,看着面前许许多多的车厢。小的时候,大人们总会站在车厢门口,微笑着告诉我们哪些是应该靠近的,哪些是必须远离的。可是现在,你得学会独自面对,需要“自觉”。可能真的只有傻子才会放弃所谓自由,学着控制自己,但学会了以后他就比你聪明。
  事实上,你眼中大如天的自由也不过是些小事罢了,少抱怨别人一句,原来总和你对着干的人也就消停了不少;在原来无法忍受的事情上再多坚持五秒,你再也不会觉得那件事是你的阻碍;比平时早十分钟起床,时间充裕也许就再没有什么“突发状况”能让你迟到。自由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改变罢了,你不喜欢“管理”或是“控制”,那就从这些小小的“改变”开始。人总是要有榜样,有几个偶像的。追星如果不是太狂热到妄想、盲目的地步,真是一件有利于成长的事。你选的榜样是谁并不是那么重要,哪怕他只是对门特别懂电脑的王叔叔,要紧的是他传递给你的是正能量。
  这本书是“清华北大给青少年的自控课”,里面打包了许多偶像送给你。当你所知道的榜样越多,你就会知道大师也好,明星也罢没有几个“天赋异禀”,他们中的大多数开始时比你还要平凡,只是后来他们变得比你更自信,更努力,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平凡时期对残酷现实的逆袭,听起来真是让人痛快。书里的故事不是道理,你不需要背。你要做的就是阅读、自查、付诸行动、学着自己长大。戒了吧,拖延症
  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冬天早晨,你睡在热被窝里很舒适,心里虽知道现在应该是起床的时候而你却舍不得起来,你不起来,则顺着惰性。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空气寒冷、多躺一会儿的种种借口,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有很大的抵抗力,使你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但是如果你下一个决心说非起来不可,一耸身你也就起来了。这一起来事情虽小,却表示你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你的企图的成功。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
  青春舞台
  曾经有甲乙两个学生同时报考某教授的博士生,可是教授只招一个学生,于是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目,两个学生同时做完了。过程一样精彩,结果也一样正确,难分伯仲,但教授思考了一下,选择了甲。乙很不服气地找教授问:“为什么没有选择我?”教授指着题目开始做的时间说:“题目是我上周五下午布置的,甲是从上周五下午四点开始做的而你是周一开始做的,我之所以选择从周五下午四点开始的甲是因为我认为一个立刻开始行动的人更具竞争力。”
  乙做题又快又准,如果是应试答题,乙绝对有胜出的优势。这位教授不仅仅是为了选一个能答对题目的考生,而是在观察两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这更是一份人生的答卷,人生的答卷是没有答题和收卷铃声的。
  我们从小就读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在古代四川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而另一个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到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富又如何?向着目标、带着信念,穷和尚去了又回,只因为付诸了行动,就像穿过了黑暗才能到达黎明和白天,而只有付诸了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明天,明天,不是今天。”这是懒惰人最喜欢说的话。明天之后永远还有明天,你的事情永远也做不完,偶尔的偷懒无可厚非,就当给自己放了一天假,然而一旦成为了习惯,懒惰就会成为一种慢性病,无法吃药打针治疗。也许一开始,对你而言懒惰或许不算什么,但慢慢你就会连今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都拖延到明天,最后,就如同童话故事里的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让拖延换来了终身的遗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说过:“如果你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这句话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其实,昨天是今天、明天是今天、今天是今天、后天也是今天,未来的每一个日子都是今天的延续,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现在”堆积而成的,没有现在也就没有过去和将来。
  因为“还有明天”人的意志就松懈了,这足以使人懒惰、颓废。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事实上,若想改变我们的生活就要行动起来,理想可以不用言语的表达,但需要通过行动来验证,有了强烈的愿望,你就积极地迈出实现它的第一步,不用拖延也不必等待所有的条件都具备,牢牢把握住现在的时间。
  时间在你手中,为你左右,如果我们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做完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杂乱无章地处理事情,那么我们就能更加科学地把握时间、追求效率。
  成长心路
  拖延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它不可更改而且可以预知的客观时间,即钟表或日历上表示的时间;另一种是“主观时间”,这个时间是不同个体对时间流逝的独特感受。
  比如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在听一堂枯燥的课时,又会觉得时间慢得像蜗牛,这就是“主观时间”,它不可被量化,也无从比较。如果我们能将“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做到及时地行动、有序地规划。即使还有很多富裕的时间来完成工作,我们也会每天按时开工,不会把工作积压到最后一刻。对于拖延者来说,他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存在严重冲突,而且他对此毫无认知或他不想承认这种冲突存在,因此他要么没有时间观念,要么就是总觉得事情进展顺利,但是突然在某一刻发展时间已经如此紧迫根本来不及完成任务。
  社会心理学家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把实现目标的时间设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里时,我们就会觉得它不那么重要,即使它相当要紧;相反,我们的即有目标会比这些长期的目标重要得多,即使它不过是一些无关宏旨的小事,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未来折扣”,它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为什么拖延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的原因。
  和自己来一次面对面的聊天
  一个人要是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才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因为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学会关照内心,独立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自己内心。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青春舞台
  季羡林曾经做过一篇名为《反躬自省》的文章,里面提到知己的不足,要从认识自我开始。他以自己为例进行剖析,他说自己并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资质中等,喜爱绘画和音乐。但中学的时候,他的绘画水平已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也曾深深地为此感到无奈。季羡林觉得自己是个谨小慎微、性格内向之人,有自己的私心,但也会为别人着想,曾经犯过错误,伤害过一些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却会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利害,所以,整体来讲,季羡林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讲原则的人。因此后来,当他发表了那些感悟人生、探讨天下的人生哲理时,才能够让世人信服和学习。这就是“知己不足”的力量,这力量不仅让季羡林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世界,倘若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常常做到“知己不足”,在这过程里你会有怎样的收获,自然可想而知。
  人们常用“自省”这个词来警示自己、提醒他人,但是对“省”的真正含义或许你并未全然知晓,省有两解:一解为省悟,一解为反省,先有省悟,后有反省。省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反省则为自我检查之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季老这样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历来都是最难解决的命题之一,这需要一定的方法。
  庄子给出的方法就是“心斋”,季羡林曾给北大学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日,孔子的弟子颜回对他说:“老师,我想出去做事,除暴安良,接济贫苦人民。”孔子却说:“你现在不能出去,你还不成熟,过于浮躁,还没有认清自己,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你还是先去斋戒吧!”颜回说:“我从小家里就穷,很少吃肉喝酒,这算不算斋戒呢?”孔子说:“你指的是祭祀上的斋戒,我说的是心的斋戒。在生活中,你不仅要通过耳朵去听,还要通过心和气息去感受,将感受到的气息回归内心,形成自我认知,这就是心斋。”
  认清自己之后你就可进入自省的第二层意境:反省、自我检查。北大人人都知道《论语》里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代的朱熹也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意皆在反省,反省可“自知己短”、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在古代的先贤那里,反思与自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它应时刻伴随你身旁,不断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省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孟子有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称完才知道轻重,量完才知道长短。世间万物都是这样,而心灵则更需要反复的衡量,这样你才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懂得反省的人:邹忌在别人的赞扬声中反省自己,从而认识到了齐国政治的弊端,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使得齐国“战胜于朝廷”;唐太宗懂得反省自己,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开创了贞观之治。反观那些不懂得反省的人,大都有很悲惨的结局:西楚霸王刚愎自用,临死的时候还在怪“时不利兮骓不逝”;崇祯皇帝不纳忠言,国破之时也没有反省到自己的错误,高喊“群臣误我”。
  正如冯友兰先生告诉北大学子的:“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如同一条河,在平坦的地区,它只会慢慢地流下去,总是碰到了崖石或者暗礁,它才会激起浪花,或者遇到了狂风,它才能涌起波涛。但并非所有的人,在面对困难、阻碍和痛苦之时,都会做出相应的反思与自省,始终还是有一些执迷不悟者存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在生活中才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修复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
  反思令人知得失,晓进退,不必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跑,偶尔停下来想一想你的人生、生活,或许这样更能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见你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人难免有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反省自己并改正错误,这样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所以,反省是砥砺自己的最好磨石,是自我认识水平进步的动力,反省可以对自我的言行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修正偏离的行走航线。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都在反省自己,他留下的百万字的日记内容,大多数都是自己行为的反省。
  初到京师为官的曾国藩耽于应酬交际,而忽略了学习,于是,他在日记里痛批自己的行为,并决定谢绝应酬,减少郊游。
  曾国藩年轻得志,因而高傲,喜欢与人争论,结果经常使得朋友之间不欢而散,他也在日记里反省这样的行为。
  创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一时急功近利,伸手向朝廷要官,结果被雪藏了起来,这让他后悔不已,在他的日记里也有这方面的自我反省。
  曾国藩几乎每天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些使得他不断改过迁善,优化自己的行为,在官场中也越来越顺畅,终成一代中兴之臣。
  无论何时,自省都是重中之重。有位哲学家经过一生的努力,在哲学研究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他却在晚年的时候突然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解释道:“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
  经常有人说:“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被绊倒之后,往往是立刻起身就离开了,根本没有看清到底是什么把自己绊倒了,等到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照旧还是要被绊倒。所以,当我们做错了某件事或者某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回头看看。把那块绊倒自己的“石头”捡起来好好研究研究,同时也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不要觉得耻辱,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你避免再次跌倒。
  成长心路
  如何和自己面对面
  认识客观的自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知觉,但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或多或少都存在盲点。心理学家建议,想拥有“自知之明”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从比较中认识自己。多和朋友们比较,多和熟人比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此外,我们还可以和别人的标准进行比较,以自己能否达到他们的标准作为尺度来判定。
  其次,从人际态度了解自己。当我们对自己的品性和行为感到疑惑时,可以尝试着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它就像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们的真实面貌。
  最后,用实际成果来检查自己。实际成果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相当的事实依据作为基础,因此相对来说更加客观。但是我们得尽量避免只从一个方面去判定,比如一次考试的成绩、一个科目的学习等。
  要赢过昨天的自己
  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曾任北京大学讲师)
  青春舞台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潜能平均开发程度只有10%左右,可见,人类还有绝大部分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旦这些潜能得到开发,人类所能爆发的能力一定是惊人的。面对困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输给了困难,而是输给了自己,因为我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的大部分挫折都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反而更像人生的一道必选题,在给我们提出问题的同时,也一定会给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当我们面对巨大的人生困境时,不要绝望地倒下,而是要勇敢地激励自己,激发自己潜在的能量,创造生命的奇迹。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但依旧没能实现。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
  而当所有人都相信这已经成为一个铁的规则时,罗杰·班尼斯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推翻了所有医生、教练和运动员的断言,他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此后的一年中,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的,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潜能等待着我们去挖掘。不要经常把“我不行”、“我不能”挂在嘴边,不要急于否定自己,每天多给自己一些肯定,我们就会变得更加优秀。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人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应该勇于突破自我界限,而不是首先给自己设限。很多人在遭遇了几次挫折之后,就自我否定,丧失了奋发向上的激情,丢掉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挫败的心理就由此产生了,也就很难再有大的成就。
  一位武术高手参加比赛,自负地认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当打到了中途,他警觉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手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突破自己的漏洞。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武术高手失去了冠军奖杯。他愤愤不平地回去找师父,央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的破绽,好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师父却笑而不语,只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线变短。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请教了师父,师父笑着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相比较之下,原来那条线看起来短了很多。
  这时师父说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也就在无形中变弱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没有谁可以成为最强,要想常胜就必须不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那些我们熟悉的领域与专业,我们做起来固然会得心应手,但若长久停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那么再多的重复也无济于事。生命需要不断地自我挑战,只有朝着一个更高的难度奋进,我们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挑战自我就要不满于现状、不屈服于命运、不畏惧困难、不相信神话、勇于挑战生命的极限。挑战自我就要不断求新、求进步,敢于开辟新的征程、乐于接受新的风雨、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敢于体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乐。
  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困扰着我们的成长,一些问题之所以没有能够解决,也许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的难度,而是我们把它想象的太复杂了,因而不敢去面对它。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事被认为是不可为时,我们就会为不可能找许多理由,从而使这个不可为显得理所当然,我们也就不会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这件事真的就成了不可为之事。殊不知勇于挑战,我们就能够击败许多“不可能”,充分地激发出个人潜能。
  成长心路
  “马蝇效应”与前进的动力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马蝇效应”,是指没有马蝇叮咬的时候,马走得慢慢腾腾;有马蝇叮咬的时候,再懒惰的马都能跑得飞快。以这个理论为依据,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各种各样的欲求,有人看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有人更看种物质利益。这些欲求就是驱策人前进的“马蝇”,对自己的要求可以对症下药,给自己激励。……
  







阅读提示: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自控课的作者是杨茜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清华北大人给青少年的自控课下载地址

上一本:人生三修:修心修性修行
下一本:聪明女人只做对的事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