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墉 日期:2014-02-07 10:02:34
本书收录“世说心语”系列单行本《世说心语:刘墉处世秘笈》《世说心语2:刘墉教育秘笈》《世说心语3:刘墉成功秘笈》三辑。
“世说心语”系列是著名作家、画家、励志大师刘墉先生最受欢迎的励志散文作品,该系列取材自刘墉先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主持的同名热播节目,其单行本分别以“处世”“教育”“成功”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本书延续刘墉先生幽默轻松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时而娓娓道来,声若细发,时而醍醐灌顶,清声亮彻,传递出深刻温暖的人生智慧、处世心得、心灵感悟、世间百态……涉世未深者或可茅塞顿开,历练人生者或可增补见识。
点拨处世技巧,分享成功经验……他,刘墉,做到了。
作者简介:
刘墉
知名画家、畅销书作家、励志大师,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人美展近三十次。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自诩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过去多年间,刘墉先生用他在中国的版税已经帮助了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举办了帮助下岗工人子女的征文比赛,并捐建了薇薇希望小学等四十所学校。请认定刘墉先生的正版书,勿购买盗版品,使他在中国的公益活动能够推广得更多、更广。
目录:
处世篇
第1章说错话,满头包
第2章惜话如金
第3章闭嘴吸金
第4章识破障眼法
第5章把光芒让给别人
第6章不要喧宾夺主
第7章实话实说:帮老板挡电话
第8章实话实说:谁要你多那句嘴
第9章实话虚说
第10章颠三倒四害死人
第11章说出惊艳
第12章给观光客看什么(一)
第13章给观光客看什么(二)
第14章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处世篇
第1章 说错话,满头包
第2章 惜话如金
第3章 闭嘴吸金
第4章 识破障眼法
第5章 把光芒让给别人
第6章 不要喧宾夺主
第7章 实话实说:帮老板挡电话
第8章 实话实说:谁要你多那句嘴
第9章 实话虚说
第10章 颠三倒四害死人
第11章 说出惊艳
第12章 给观光客看什么(一)
第13章 给观光客看什么(二)
第14章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第15章 礼多人不怪
第16章 礼多被人怪
第17章 关车门与优雅
第18章 “喂”出一个好印象
第19章 你怎么知道人家早下班了
第20章 一喂天下白
第21章 通电禁忌
第22章 当心电话泄密
第23章 小心被套话
第24章 不妨换个方式说
第25章 留神你的“行为语言”
第26章 站着说还是坐着说
第27章 职业道德决定成败
第28章 爱到舌尖留半句
第29章 围师必阙
第30章 好话好说
第31章 感动自己再出口
第32章 出奇制胜四高招
第33章 成事不说(一)
第34章 成事不说(二)
第35章 成事不说(三)
教育篇
成功篇 中国日报:刘墉总是用诙谐幽默的口吻、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严肃的人生哲理。
中新网:刘墉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量超过千万册,是名副其实的“励志大师”。
人民网:刘墉选择了把他心里面的话以一种很诚实的态度说出来,以一种期盼、以一种激情,甚至以落泪的方式去把它们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新华网:他用平实的话语将自己的故事凝结成的人生感悟,影响了一代代的年轻人。 说错话,满头包
有道是“沉默是金”,在谈怎么说话之前,我先得谈怎么不说。因为祸从口出,常常不说要比说好得多。
举个最近的例子吧!上个月中国台湾有位官员在被质询的时候说错了话,被K得满头包。事情是这样的,台湾南部连日豪雨,造成水灾,于是有人质询“农委会”的官员该怎么帮助受损的农民,那位官员回答:“根据我们的统计,云林、彰化、高雄,他们都没有达到我们所谓的天然灾害救助办法的标准,比如说云林要达到一亿八千万,事实上,三个地区加起来损失差不多二千多万而已。”
各位读者一看,就知道他为什么被K了,只怪他多讲了那“而已”两个字。如果他讲“三个地区加起来损失差不多二千万,没达到救助标准”,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请各位千万别怪这个官员笨,要知道我们很多人都有这种“多说半句废话”的毛病,而且往往因为那么半句废话出问题。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有一天我跟朋友约好中午碰面,因为办公室忙,出门晚了些,对方着急了,又不知道我的手机号码,就拨电话到办公室问。电话是我秘书接的,她挺聪明,说:“刘先生早出门了,应该在路上,马上就到了。”
你说,她不是答得很好吗?偏偏她画蛇添足,又加一句:“刘先生很忙的!”
我那朋友一听就火了,回一句:“他忙?我不忙吗?”跟着就看我进门了,又把那火发到我头上:“你秘书说你忙,好像你迟到有理似的,你要知道我也忙耶!”
你说我那秘书笨不笨?我又倒霉不倒霉?
事实上,我的秘书非常聪明,而在讲话的时候爱画蛇添足的人常常都很聪明。
再举个大家常碰到或常犯的毛病。
你是职员,老板问你今天客户一共叫了几箱货。
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别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报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
你现在想,一定觉得这样说没什么错。但我要很郑重地告诉你:如果你只是个小职员、小主管,你错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说“今天‘只’叫了十箱”,而应该讲“今天叫了十箱”。
甚至我得叮嘱你,就算你是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也说:“叫了十箱。”
为什么?因为你不是老板,你应该先客观地把实际数字告诉他,下面他要跳起来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没有资格用你的主观去影响他。
没错!你不能影响他!在心理学上有个实验——给许多人看一段车祸的影片,然后一个一个分开问他们那车祸的情况。当问的人用“请您回忆一下那意外的情况”,或“请您回忆一下那车祸的情况”,又或者“请您回忆一下那惨剧的情况”时,因为使用“意外”、“车祸”、“惨剧”三个词的不同,会造成那些答话的人很不一样的形容。
连对小孩都一样哟!我们都认为小孩最诚实了吧!但是据实验,如果你让一个陌生人在幼稚园教室里走一圈就出去,然后问小朋友对刚才那个好可爱的叔叔,或刚才那个怪叔叔的印象的时候,可能得到很不一样的答案。为什么?因为你给了他们导引。
同样的道理,当老板问你情况,你要先冷静地、客观地答事情,不能先加入自己的好恶意见。平常客户一叫货就是一百箱,今天叫十箱,跳不跳起来,冒不冒火,或要不要哭,要不要开会检讨,是老板的事,你要交给老板去思考。
或许你说你就是老板,也有这样的职员,你不觉得不好,反而觉得职员这么说,是跟公司一个鼻孔出气,是荣辱与共。
对不起!你错了。要知道,当小职员说“某某讨厌的客户今天来过”或“某某分店今天才卖了三样东西”的时候,他显然是帮你这个老板反应,甚至要指导你反应,好像说完就要看你露出厌恶的表情或火冒三丈。对一个有纪律的公司,对一个领导者,或对一个需要作出正确判断的领导阶层,做下属的都应该先提供客观的事实。
同样的道理,记者作新闻报道,也必须客观。发生了凶杀案,在那嫌犯没被判决有罪之前,你不能称他为杀人凶手,只能说他是嫌犯,否则就可能是新闻审判。
知道了这些,如果你是职员、小主管,下次你老板问你情况,我建议你先冷静地告诉他实情,千万别添油加醋,甚至火还没起,你就先加油。
相对的,如果你是老板,碰上这种爱添油加醋的职员,你也要纠正,说“今天叫货叫的是多还是少,由我来判断,请你们以后不要加这些形容词”。
现在让我们回头想想,如果台湾那位官员只是客观地答“农业损失二千多万”,而不是“二千多万而已”,是不是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