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国芳 日期:2014-03-08 13:52:03
经济学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追随者的“中国实验”。
畅销书《再给中国二十年》作者的又一力作。
释迦牟尼追寻“人生为什么这样,应该怎么样”,后来他悟道了,所以一辈子也不回去做皇帝。一切都有因缘际会,人生归根结底的两大追求是信仰与快乐。有信仰无快乐,信仰就是半吊子;有快乐无信仰,快乐就是傻高兴。
作者从英国《太阳报》问卷调查得出的快乐四大源泉——成就感、童心、责任心和专业技能谈起,结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地剖析中国人不快乐的原因。
作为一名企业工作者,作者更对中国商业与管理界的怪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给职场人士以最触及心扉、最淋漓尽致的系统性建议与忠告。
国内第一本中国制造业主用数十年实践经历写就的内部培训教材。
是目前最具实用性、指导性和借鉴性的职场读本。
作者简介:
徐国芳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过兵、从过政,后下海经商。现为东莞楷模居品(COOMO)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巨细科技董事局主席、西安大术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2011年曾出版《再给中国二十年——一位企业家的呐喊》,一年内畅销12万册,并被翻译成英文版,于2012年在伦敦书展首发。
目录:
前言千万别做“精神穷二代”
第一章态度乃人生引擎
1.我们其实都是为别人而活
2.财富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吗
3.存在感与幸福感成正比
4.“知足常乐”的说法不准确
5.“像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6.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7.感恩与忘恩
8.成就感是幸福的源泉
9.快乐都是自己找来的
10.与其嫁个千万富翁,不如成为千万富翁
11.人性其实挺复杂
12.不要和小人计较,也不要被小人利用
13.别人对你不好,其实是在成就你前言千万别做“精神穷二代”
第一章 态度乃人生引擎
1.我们其实都是为别人而活
2.财富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吗
3.存在感与幸福感成正比
4.“知足常乐”的说法不准确
5.“像初恋一样坚持梦想”
6.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7.感恩与忘恩
8.成就感是幸福的源泉
9.快乐都是自己找来的
10.与其嫁个千万富翁,不如成为千万富翁
11.人性其实挺复杂
12.不要和小人计较,也不要被小人利用
13.别人对你不好,其实是在成就你
14.多欣赏和学习别人的优点
15.绑在螃蟹身上的草绳,都认为自己值60元一斤
16.我们为何会骄横
17.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18.得到其实并不快乐
19.世上最伟大的力量,是责任感和爱第二章快乐有阶可攀
1.一生只有7000天
2.写好你人生的剧本
3.宁愿做个“被批评者”
4.格局有多大,未来就有多大
5.穷人和富人的差别在哪里
6.心态决定生态
7.野心和决心为何重要——蒋雯丽的故事
8.如何治疗“现代病”
9.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10.改变是一时的痛苦,不改变是一世的痛苦
11.乱世出英雄,低潮显豪杰
12.享受工作其实更快乐
13.要得到更多的鱼,一定要学会养鱼
14.成功的四个要素
15.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6.检视一下自己是否还积极有活力
17.梦想在于行动
18.养成一个好习惯
19.遇事多找主观原因
20.你今天的痛苦,都是在为明天的快乐建造对比系
21.快乐准则:不给自己留遗憾第三章 职场“黑匣子”
1.乔布斯给我们的启示
2.给创业者的一个忠告
3.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谁同行
4.事业型的人为何极易成功
5.面子害死人,“架子”是病毒
6.浮在面上的都是死鱼
7.老板、总裁、经理、主管: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8.管理者要学会给压力
9.快乐、真诚地做生意
10.什么是公平
11.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在让别人有本事
12.不要迷信所谓的专家
13.文化的力量有多可怕
14.服务不是走程序
15.电话营销早该进垃圾桶
16.给“沟通”一个定义
17.做事最多的人可能就是挨骂最多的人
18.“老人”应该为新人让位
19.要懂变通,但千万别耍小聪明
20.赚钱文化与省钱文化
21.珍惜你的信誉财产
22.过早成功并不是一件好事
23.底线比基业长青更重要第四章 祛除自己的浮躁
1.我们的幸福感为什么下降了
2.从“狗仗人势”到“人仗狗势”
3.我为何要捐10万给助人老外
4.杭州的英雄妈妈为何快乐
5.解构雷锋,我们得到了什么
6.郭美美炫富炫出了什么
7.高房价剥夺了中国人的快乐!
8.给孩子戴绿领巾,我们的教育没救了
9.藏獒被偷与“富二代”之困
10.从“曹德旺式慈善”到“陈光标式慈善”
11.男足为何不如女排
12.宜居的环境哪去了
13.这个社会,为何人人都爱“装”
14.中国人何时才能不崇洋媚外
附录:大学毕业后拉开差距的原因2、从“狗仗人势”到“人仗狗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这样一则新闻——20多辆奔驰宝马组成的豪华车队迎接藏獒。
2011年11月,在河南郑州,近20辆宝马、奔驰、奥迪组成的豪华车队,在郑州火车站广场南集结,还有近百人组成的仪仗队,只是为了迎接两只藏獒。当天下午,在郑州火车站广场北的中铁快运门口,近百人围在这里,其中一名身材高挑的美女,高举着欢迎牌,身后跟着两只藏獒,引来众多的群众围观。据说,这两只纯种公藏獒均来自青海玉树,来郑州是为了给母藏獒配种。
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当时很多围观的市民认为,这也太奢华了吧,虽然这两只狗很名贵,也不至于摆这么大的架势,根本不是为了接狗,而是在炫富。
看到这则新闻,就让我想起了某一天在小区的“遭遇”。那天我刚出院子散步,发现保安只给别的业主敬礼,不给我敬礼,我就纳闷了,怎么回事?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享受敬礼的业主大都牵了一条宠物狗,或者是开着车。呵!以前我们都说“打狗看主人”,现在变成“给主人敬礼先看狗”了!到底是在给业主敬礼还是在给狗敬礼呢?从前都说“狗仗人势”,现在的社会变成“人仗狗势”了吗?
您还别说,近年来这“人仗狗势”的事情也真不少见。2011年初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大家都在转发的视频。苏州有两个小伙子当众给小狗下跪。事情是这样的,有几个年轻人开车经过某一个路口时,一只小狗冲了出来,由于视线被挡住了,他们来不及刹车,就把小狗给撞死了。小狗的主人要求赔偿5000块,开车的两个小伙子没钱,经过双方的协商,最终以两个小伙子给“亡狗”下跪一小时了结此事。这两个小伙子就在大街上真的对着死去的小狗跪了一个小时。起来的时候双腿都站不稳了,踉踉跄跄的。
好些路人对这样的做法看不过眼。虽说小狗也是一条生命,但事前主人也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宠物,造成这样的事故,他也是有责任的,用这样的方式要求肇事者,是不是有些不太人道了?
如今在小区里面,也经常看到其他业主在遛狗,不同品种的狗,有的看得出还是精心打扮过的——说到遛狗,我就想起之前在网上读过的一篇文章。某天作者想去小区的绿地上散散步,前脚刚进,就被保安拦住了,理由是:别人都是要遛狗才能进去的,你没有狗不能进去。作者说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这种无理的要求也十分地不理解。
后来他上网一查,发现这并非个别现象。据说,有些小区为了让宠物狗有一个可以休息和玩乐的地方,还特地设置了专门供狗玩耍的场所,业主只有持有狗牌,带着狗,才可以进去遛狗。
这位作者和他的朋友讲了这事,没想到他的这位朋友建议他,不应供房,应该“养狗”。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养狗能让你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还说他的一位同事自从放弃买车转而养狗之后,人脉一下子就好了起来,社交圈子也提升了一个档次。
这位朋友还透露,在一条高档休闲街的招商过程中,那些做早餐、搞干洗以及擦鞋的市民都没能入住,而那些做狗狗交易的中介、狗狗医院以及狗狗美容店生意的却轻松入住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养狗,特别是养得起比较名贵的狗的人,几乎都是有钱人,像藏獒,动辄就是上万元,东莞曾出现的最贵藏獒要120万元。除了买狗,他们长期花费在养狗上的费用更是一笔算不完的帐。宠物狗跟人一样,也要吃,要穿,要美容要保养,而这些费用往往比人的花费更高。因此,养狗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于是很多商家就通过经营与狗相关的各种服务吸引有钱人。
对这个楼盘来说,这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营销。因为这些商家的提前入驻,提升了整个地方的“贵族气息和档次”,所以,在这样的商业地段进出的人,都因为自己手中牵着的,身上抱着的那只狗而觉得“面上发光”,看起来就像是沾了狗的光一样……
你说,这是不是“人仗狗势”?
问题是:当这些事情都合情合理地发生在我们这个社会时,到底是我们病了,还是这个社会病了呢?
15、电话营销早该进垃圾桶
我从来不认为电话营销是一种好的营销方法,尽管现在仍然有很多企业在使用这种方法,甚至还大谈营销技巧和创新。我认为电话营销早就该被扔进垃圾桶了,因为现代人已经电话推销厌恶透顶,第一反应是抵触和被骚扰,加上担心被骗的心态,电话营销给顾客带来的常常是对电话号码等隐私等被公开的反感。如果电话营销真能成功,你就不用给老板打工了,投资一部电话机自己干不就成了?
营销,简单地说,你把自己脑袋里认可的东西装进别人脑袋里,别人就会把口袋里的钱装进你的口袋里。营销最初被人所知的概念应该就是“买东西”,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金钱交易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营销这一概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无数轮的演变。
被称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在谈到“销售”时说到,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是一种近似疯狂的驾驶快感和高贵;劳力士卖的不是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希尔顿卖的不是酒店,是舒适与安心;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是权威与专业。
同样,我们做家具的,当我们进行营销活动的时候,销售的不只是产品,还有设计理念、生活品位、意境情趣等,要给产品以精神思想,让它成为一个有灵魂的活体。
今天,营销的内容或者说对象已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你卖的可能是服务,可能是观点,也可能是时间,如果你去上《非诚勿扰》,营销的可能是你的感情或者幸福,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营销的。
既然营销的对象变得这么丰富,营销的方式自然不可能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而且,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和移动媒体已经又被开辟出一个营销大舞台,时时刻刻上演着精彩的营销大戏。
如果提到肯德基,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传统企业。可它与时俱进,在新媒体营销上也很有一套。虎嗅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肯德基非常注重本土化策略,而且把“本土”的具体含义从“中国”变成了具体一个个SNS(社会化网络服务,一般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并把公关、营销外包给成熟的广告与营销机构奥美,随之展开新营销:在SNS平台上,肯德基的品牌策略也结合了社交网站的特性,即轻展示、重营销活动;且由于有成熟的外包团队,肯德基擅长主动推动线上活动,和线上到线下的活动。
肯德基的本土化可圈可点。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肯德基在产品的本土化上面下足了功夫。一是对将洋快餐做出中国味,如墨西哥鸡肉卷、新奥尔良烤翅和葡式蛋挞等在口味上进行中式改造;二是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中式快餐,如饭寒稻香蘑饭,汤芙蓉蔬菜汤、榨菜肉丝汤,皮蛋瘦肉粥、枸杞南瓜粥等等;三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产品,如京味的老北京鸡肉卷,川味的川香辣子鸡,粤味的粤味咕唠肉等。而这种本土化营销的运用显然是成功的,截至2012年4月,肯德基在中国大陆的连锁店数量为3800多家,而麦当劳只有1600多家,不足肯德基的一半。但在中国以外两者的开店数量麦当劳要占上风,所以有人说,麦当劳在中国这一大市场遭遇滑铁卢,原因之一便是一直以来以“麦老大”的姿态自居,本土化程度不够。
不仅如此,一年后,肯德基还意外宣布正式取消其20多年来的全国统一定价模式,实施差别定价策略,依据餐厅所在的中国的城市、商圈等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定价,因此会出现同一款产品同城不同价的现象。
除了本土化营销,近年来比较火的还有“饥渴营销”,这是苹果公司惯用的营销手段,从第一代phone开始,苹果就开展饥饿营销,从苹果直营店门口排队的长长队伍不难看出,这种方式是成功的。这两年,国内的手机品牌也开始启用这一方式,炒得火热的要数小米手机。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9月5日,小米手机号称34个小时预定了30万部。12月18日,号称三个半小时公开发售了10万部。2012年1月4日,号称三个多小时零售了10万部……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在小米手机还没上市前,消费者已经可以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款强大的高调配的智能手机的宣传,加上其所突出的超高性价比卖点,特别是其创始人雷军称“一下子把价格定在1999元的割喉价”,很多消费者对小米手机都十分期待。
而当小米手机的追捧者对小米手机热切关注的时候,小米公司开始了饥渴营销——缺货,抢不到,“米粉们”(指小米手机的粉丝)只能等待补货。实际上小米手机并非产能不足,而是故意拖延,以使得市场对之保持热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坊间也有质疑声,但小米手机的饥渴营销无疑是成功的。当然,饥饿营销也并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不同的产品应当选择不同的最适合自己的营销方式,且要不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世易时移,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话营销早就out(过时)了,做企业的人,也要学会与时俱进,在营销手法上不断创新,如此才能保证一直跟得上形势,赚到钱。
20、赚钱文化与省钱文化
成功的经营是,关注赚钱而不是关注省钱。太注重省钱,就等于在暗示团队没有钱赚,最终就会真的没得赚。
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成本管理。企业追求利润,成本的支出自然是越少越好,现在很多企业在成本管理这一块都一个劲儿地要降低成本,要省钱,这当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一味地省钱是不是就能让企业赚到更多的钱呢?我想未必,成本管理应该讲求“合理”二字,也就是说该省的钱要省,该花的钱还是要花。
日本企业的成本管控很有一套,他们认为浪费才是产生多余成本的主要原因,因此将控制成本的重点放在杜绝浪费、合理生产,而不是一味地降成本上。丰田公司倡导的生产方式就是以“彻底杜绝浪费的思想为基础,追求制造汽车的合理性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从生产者到供应商以及物流配送、零售商,大家都来合理地调整自己,按照下游对产品的需求时间、数量、结构,以及其他的要求组织好均衡生产、供应和流通。
丰田公司所要杜绝的浪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一切不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那些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要消除;第二,即使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所消耗的资源如果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
很多国内企业也在控制成本,降低成本,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给企业带来好的收益,这是因为很多人对降低成本的概念产生了误解,他们的做法通常是选择劣质材料,偷工减料,这种做法看上去是在降低成本,但实际上是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声誉,自然没有好的结果。
控制成本除了要省该省的钱,还要懂得花该花的钱。2012年4月,在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上,华为副总裁邓涛透露,华为每年支付3亿美元的专利费,且每年按10%的销售收入拨付研发经费,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高达150多亿美元。这正是华为成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老大的秘诀之一。
做大事的人不应该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如何省钱的问题上,而应该考虑如何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和机会。研发新产品是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的重要举措,在这方面的投资如果太省钱,只能事倍功半。
同样,员工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直接且长远的。没有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不可能运营好一家企业的,更别提什么“从优秀到卓越”了。这就好比一台机器如果没有好的零件是很难长期运转下去。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把GE评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同时在评语里写道:GE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人才战略,归功于有着“美国企业界哈佛”之称的GE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正是它,为GE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并且源源不断地输出了人才。
中国企业这些年也不甘落后,纷纷建立企业大学或商学院。我们创建的“楷模管理学院”开了家具行业的先河。我很认同Hay(合益)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盛雁的说法,“企业大学的开展由一系列目标明确但分布很广的学习活动组成,要想充分发挥这些学习活动的价值,就得把企业大学当成一门生意来做,确保所有的人员、时间、金钱等成本投入,都是以持续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为最终产出。”
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地发展就应该把眼光看得更远一些,有时候一些看似“多余”的支出往往能带来更大的效益。海底捞的服务是做得非常出名的,其中有一项特殊的服务就是企业对员工的授权。在海底捞,即便是一线员工,仍然被授予了其他地方大堂经理才有的权力,比如为顾客免单、送菜、打折和赠送小礼品。黄海鹰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介绍,董事长张勇在公司的签字权是100万以上;100万以下是由副总、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负责;大宗采购部长、工程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万的签字权;店长有3万元的签字权。
所以,去海底捞的顾客常常能收到服务员送来的惊喜。这些措施听起来很夸张、很浪费,看上去都是没有必要的支出,有的顾客确实故意找茬,让服务员免单,但一次下来你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你会为海底捞的服务和企业文化而折服。久而久之,这种美誉度和口碑慢慢建立起来了,口碑传播是最有力的一个营销渠道。海底捞的优质服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最后赚到了大钱,你还能说他们的那些“多余”的支出是一种浪费吗?
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所以我说张勇对赚钱文化与省钱文化的辩证关系上认识得非常透彻。拿我自己所在的家具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讲究精细和精致服务的行业。在楷模,我们非常注重对员工在服务方面的培训,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保持与客户的沟通,及时关注客户的需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门店会提供点心,如果顾客到店面参观的时候是饭点,店员会帮你叫外卖,大家边吃边聊天,这会让顾客觉得很亲近。甚至店员对顾客进门喝什么水、第二杯要改喝什么水,都是很有讲究的。喝完两杯水后上水果,让客户觉得整个体验过程很舒服、很别致。
其实这些都是成本,我们可做可不做,但是,我们不愿意省下这笔钱,甚至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提供增值服务。因为花出去的这些钱,创造的是用户体验,在无形之中带给顾客好感和信任度。这样一来便提高了签单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