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只赢不输:全球25位创业明星“事业生活两不误”的秘密


作者:马丁本耶格嘉德  日期:2014-04-27 08:56:19



 “只赢不输”是一种完美的状态,它意味着你能够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把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营得同样精彩。
     每当预定的目标没有完成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延长工作时间。渐渐地,工作侵占了我们的夜晚和周末,偷走了我们与亲友共享的时光。日复一日,我们在失衡的怪圈中越陷越深,想做而未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狭窄,健康也亮起红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日子可以不必这么过!
     为了找到一条不必赔上生活也能事业有成的新路,两位作者开始满世界寻找一种新的榜样:一群事业上超级成功,同时又生活得幸福而平衡的创业者们。这25位新生代创业明星在书中站出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提高效率,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从而在实现工作游刃有余的同时,更能从容兼顾生活之乐。
     你可以继续为了工作而“暂时”放弃其他,或者你可以趁早意识到,只有相信并用心,平衡的生活才会来。“只赢不输”是完全可能的,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随的趋势。
  
  作者简介:
  马丁本耶格嘉德
     曾经是麦肯锡管理咨询师的马丁痛恨在那里度过的15个月,这毫无平衡感可言的15个月简直太长了!马丁发誓要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新路。
     如今,年仅35岁的马丁已是极为成功的创业孵化器“唤雨人”的联合创始人。事业有成的他每周很少工作45个小时,他看成堆的电影,跑马拉松,广泛阅读,每年都花上8周时间与家人一起环游世界,为自己充电。乔丹·麦尔纳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同时还是世界范围内获得剑桥大学“创业学学位”的九名学员之一。为了能同时获得财富、乐趣、健康、留给亲友的时间和自主规划日程的可能性,乔丹自己创建了一个互助社区,帮助创业者们找到合作伙伴。此外,他还是纽约金融杂志AiCIO的特约编辑、牛津大学的演讲嘉宾。
  目录:
  
第一章效率加速器
1找到创业好搭档
2驾驭能量的浪潮
3先做小试验
4每天要睡够
5敢于与众不同
6别怕点子小,动起来最重要
7以人为本
8走出车库
9别太卖力
10掌握倾听的艺术
11玩转新科技
12改变大脑的构造
13瞅准时机 第一章效率加速器
   1找到创业好搭档
   2驾驭能量的浪潮
   3先做小试验
   4每天要睡够
   5敢于与众不同
   6别怕点子小,动起来最重要
   7以人为本
   8走出车库
   9别太卖力
   10掌握倾听的艺术
   11玩转新科技
   12改变大脑的构造
   13瞅准时机
   14磨刀不误砍柴工
   15让能量交相辉映第二章换个方法做事情
   1谁说开会只能干坐着?
   2做完今天的事儿就回家
   3学点儿别人不知道的
   4为头脑叫暂停
   5一门心思,做最最重要的事第三章跳出时间陷阱
   1拔下插头,重新启动
   2“想办法搞定他”?没必要!
   3每年多出一个月
   4气头上千万别发邮件
   5当断则断
   6精简身边的一切
   7拿起潜望镜
   8避开掠夺成性的人
   9不做控制狂
   10给商业计划书瘦身
   11别再藏着掖着啦
   12学会聪明地找钱
   13不要让科技控制你
   14做商界的和平主义者第四章当前路崎岖时
   1热爱挑战
   2在危机中看到机遇
   3凡事总有解决办法
   4多试几次
   5永远不嫌晚第五章平衡,从最初的设计开始
   1把平衡当作出发点
   2做足准备
   38-8-8
   4提前做好备用计划
   5别宅在屋里,多出去走走
   6挑你最喜欢的地方生活
   7广撒网
   8寻找未来的朋友
   9投入全副精力
   10保持简洁第六章刷新心态
   1想做就做,别再推迟
   2发现事物好的一面
   3像重视孩子一样重视平衡
   4在家庭生活中创造心流时刻
   5回馈社会,拓宽视界
   6重新思考自律的意义
   7团队也需要平衡
   8别把工作跟自己划等号
   9错过一些又何妨
   10找到你的氧气面罩
   11从所做的每一件事中学习第七章现在就行动
   1开足马力,只做一小时
   2随时随地动起来
   3把最不愿做的事先做掉
   4寻找意义
   5找出时间陷阱
   6明天,给自己放一天假在后工业化时代,我们的未来将是怎样的?这本书提出了一个伟大的设想。别再等待了,工作3.0时代已经到来。
  ——赛斯·高汀著有《紫牛》、《创业者圣经》精彩绝伦!这本美妙的书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创业热潮。读一读它吧,并为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做好准备。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财富拥有者的生活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公司离开自己就玩不转;另一种不是公司离不开自己,而是自己离不开公司。休闲消遣也变成了工作上的手段——美酒像中药,打高尔夫是为了谈生意。应该对传统观念进行改变,把新的生活方式当做时尚,使生活更丰富、愉快、健康,而仅仅拥有物质是不够的。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引子:打破传统看法的误区】从前,事情曾经很简单,我们可以依赖以下这些基本的原则:
  工作越努力,挣到的钱就越多
  想要成功,就得牺牲
  取得成功是很难的
  是当个顾家的人,还是当个事业型的人,你必须在两者间做出选择
  拥有平衡的生活,那是退休后,或者把公司卖个好价钱之后才能实现的事
  哪有时间一切兼得
  人应该不断地逼着自己向前走,这是必须的
  工作最努力的人才能取胜
  花在工作的上的时间越长,你的影响力就越大
  创业就意味着很多年别想放假
  想陪家人和朋友,只能等周日了如今,这些看法不再正确。我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现实。
  欢迎来到只赢不输的时代。
  【前言:熊掌和鱼】充满遗憾的人生
  “我搞砸了。”说这句话的人是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SamWalton),1982到1988年间的美国首富。在临终的病榻上,他发出了这句喟叹,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对儿孙辈一点都不了解,妻子也只是出于责任才留在身边。这一辈子,他一心只想着追求事业成功,做是做到了,可最后才明白自己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山姆忽略了人生中另外一些重要的东西,他没能拿出时间来跟家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把它维系下去。悲哀的是,这不是特例,世上还有无数类似的人,他们的事业没有山姆这么成功,可到最后也用同样苦涩的感慨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我们或许会认为,位高权重的人更容易跌入这个陷阱,因为他们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让他们分心的事情也特别多。但事实是,山姆的例子在各行各业、不同职位的人们的身上重复上演着:从创业者到白领到公务员,从CEO到普通员工,都有人遭遇类似的困境。家庭破裂了,友情岌岌可危,健康也亮起红灯,这样的人生迟早将充满遗憾。若是有人问起,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飞快地回答说,是家庭、朋友和健康。那么,导致感情破裂、引发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没错,你猜对了:是工作。
  在日本,太多的人死于过度工作,以至于他们对此有个专门的称呼:Karoshi,也就是过劳死。尽管过劳死属于极端情况,但过度工作的问题已经对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毕竟,咱们绝大多数人活着不是为了避免最糟糕的灾难,而是想积极找出最好的方法,追求圆满而精彩的人生:摘得成功的果实,同时也能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它的甘美滋味。
  成为事业成功的创业家或商业巨子,同时还能拥有平衡的生活,这难度也太大了吧。每一个初创的企业都是小小的奇迹,就像火箭升空一样,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才能助推它离开地面。把亲手创办的企业做大做强,让它声名远播,而且能持续地发展下去,这也需要无数的心血。面对这么巨大的挑战,既要有时间和精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时还能拥有幸福、完满和平衡的生活,把这辈子过得了无遗憾,真有这个可能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做。
  
  两全其美从创业第一线,我们带回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今,或许是历史上第一次,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了。你既能把朋友和家人摆在第一位,同时还能白手起家、成功创业、收获财富。你再也不必下班回到家后发现孩子已经睡着,当朋友约你周五晚上喝喝啤酒或是周末去踢球时,你也用不着推辞了。每年拿出六到八周的时间去旅行,或是做一些工作之外、能为自己“充电”并拓宽视野的事情已经不只是可行而已,它们越来越像是先决条件:如果你想获得可持续的最佳效率,就一定要这么做。
  随着我们对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动机的运作机制了解得越来越深,加之当今时代的挑战也需要全新的技能才能应对,有一件事变得越来越清楚:拼死拼活地工作不再是唯一的办法。既能取得事业成功,同时还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如今二者终于可以兼得。我们称之为“两全其美”。从此事业与人生不再是竞争关系了,同时这也意味着,“想要成功就必须做出牺牲”这一最古老的信念正在迅速过时。
  可是,幸福生活跟商业书籍有何瓜葛?比起满腔愤懑的人来,幸福快乐的人对待别人的态度更友善,对世也更有益。幸福的人精力更充沛,更容易帮助他人。每个人终究都要离开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信条对谁都适用。因此,唯一符合逻辑的结论就是,我们要为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起责任来,在这一辈子里尽力收获更多的幸福时刻。
  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基因、教养、对终身伴侣的选择,以及跟亲近的人的关系。但是,几乎在所有研究中,工作都被认为是影响幸福的前五大决定因素之一。工作内容是什么,跟谁一起工作,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工作时长也是,如果我们一年365天,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这很难谈得上长远幸福吧。
  反过来说,如果有人勒令我们一个小时的工作都不准做,我们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区间”是每周工作30到60小时。一般说来,这个区间的最低点意味着我们还有不少其他事情要做,或是手头上的事情没能让我们全情投入。在最高点,我们做的是自己的项目,搭档也让我们浑身充满干劲,而且没有其他大事分心。
  最大的悲哀就是为了追求成功,迫使自己超量工作,打破了幸福区间的最高值。尽管意图是好的,结果却十分讽刺:最佳工作效率遭到破坏,损失变成了双倍。本该拥有的幸福感降低了,本该取得的成就也打了折扣。商界里有很多人把每周的工作量主动削减了10到20个小时,结果他们变得更开心、更成功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或许你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收益递减定律咱们来看个例子。上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学过“收益递减”或“边际收益递减”这个概念吧。它的核心概念就是,从最初的付出中我们得到了大量价值,但随后,同样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却越来越少,到了某一个点上,回报变成了零或负数。
  我们一直在凭直觉运用这个法则。比如说浇花,第一杯水非常有用,可我们不知道它是否需要第二杯,等到浇完第三杯,花就给淹死了。如果你曾经拜托别人在你出门旅行期间帮忙浇花,你多半会这样说:“水够了就行,别浇太多啊。”
  十九世纪初期,身兼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家、百万富翁、作家等多重身份的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提出了边际收益递减定律,随后它成了最重要的数学定律之一。如今我们知道,这条定律也适用于生活中其他方面。
  生产计划人员运用这条定律已有一百多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广告业也成了它的忠实拥趸。前一千份广告效果很好,接下来的一千份表现平平,最后一千份压根就不值得做。
  运动员和教练也懂得这个道理。在2007年9月30日的柏林马拉松大赛上,埃塞俄比亚长跑运动员黑·格布雷希拉希耶创造了2:04:26的世界纪录。在比赛前的那些年月里,他可不是没日没夜地训练的,相反,他找到了最佳的训练强度,因而打败了无数训练时间比他长得多的竞争对手。
  
  你的最佳效率是多少?在工作、学习、创业和职业生涯中,绝大多数人都曾经尝过把精力用到极限的滋味。我们工作得太卖力,以至于一点效率都没了。洞察力消失了,力气和干劲都没有了,要休息好些天、甚至好几个星期才能缓过劲儿来。美国创业家、营销大师、博主和畅销书作者赛斯·高汀(SethGodin)就曾写道,早年的时候,有一次他为了赶上交活的期限,在办公室里待了一个月,一直连轴转。工作的成果还算不错,可他把自己逼得太紧,结果元气大伤,一直病了半年。这纯粹是因为他工作得太卖力,在收益递减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单从一个月看,他的收益还不错,可要从七个月来看,平均效率就低得惊人了。所以,你的最佳效率是多少?如果只考虑完成的工作量,你觉得自己每周应该在办公室里待多少小时?30小时?70小时?100小时?
  大家可能会想,这要看工作性质是什么。一点没错。如果我们做的是比较机械的工作,不太需要动脑子、发挥创意或是跟别人合作,那咱们的工作时间越长,干完的活儿就会越多。但航空管制员或心脏科医生就不是这样。一个行为需要人聚精会神的程度越低,它能持续的时间就越长。谁都不想让航空管制员每周在指挥屏幕前一坐就是100小时吧。
  有些工种跟最佳效率关系不大,有些却大有关联。
  身为创业者和领导者,我们对事业充满激情。我们有梦想,也有勇气去追梦。我们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可是,我们的工作性质跟“按部就班”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更像是航空管制员,要想漂漂亮亮地完成工作,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重大选择,还得会跟别人合作。
  然而,还是有不少人相信,要是每周工作70小时,那肯定比每周工作50小时成就更大。不少工种的确是这样的,比如操作每小时焊接10个零件、或是半小时装满5箱茶包的机器。但要说起创业者要做的事,咱们就得换个新逻辑了。
  当然,这话不能简单地理解,我不是要你放下工作,离开办公桌,窝到沙发上去。实际上,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工作”还是“不工作”。真应该有人发明一个比“工作”更好的词儿才对,因为新一代的创业者和经理人并不“工作”。我们游戏,我们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比起传统的工人或白领,我们跟运动员、音乐家和雕塑家更为相似。可是,即便是艺术家和运动员也会遇到边际收益递减的问题。要说灵感对伟大作品的重要性,没人比画家和作家更清楚了。每周坐在画布或桌前干等上一百个小时,你是找不到灵感的。这里头还差点东西。而在这幅拼图中,平衡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片。
  
  胆小鬼才追求平衡?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多次谈到平衡的概念。我们所说的平衡,指的是“你眼中的美好人生”。我们无意得知你的遗愿清单,也无需知道你想如何分配时间。我们要做的是促使你深入思考这个概念,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有勇气用最适合你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现在你可能在想:“平衡?这词听上去无趣又软弱,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才不想要平衡呢,我想要的是精彩的人生,干几件轰轰烈烈的事,功成名就,还要来个刺激的风筝冲浪。”
  或许你是对的,或许你应该把这本书送给某个情感细腻的亲戚。但是,再听我们说两分钟吧。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想过上心目中的理想生活,或许平衡正是最关键的一环。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的生活是以下这些因素的总和:
  跟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擅长某件事
  实现财务自由
  身心都健康,自信又有活力
  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为某些崇高的目标积极奉献心力
  
  要把上述这些事情都做到,让每一样都成为生命中的重要部分,那可真要费一番工夫。你得花心思好好想想,制定睿智的策略。你需要平衡。无论我们多么热爱工作,如果无暇兼顾其他,持久的幸福是肯定谈不上的。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需要爱和被爱,尝试各种各样的经历和体验,享受运动的乐趣,跟新老朋友共度欢乐时光。
  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每周只工作十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忙着开派对、看电视、花别人的钱,那我们肯定也会因为没能实现心中的目标而感到遗憾。这里我们要说的重点是:无论我们喜不喜欢“平衡”这个说法,人生中的确存在着平衡或失衡。唯有我们自己才能察觉到,也唯有我们自己才能采取行动,去追求平衡。追求平衡绝非胆小鬼做的事,够胆量的人才敢去寻找它。而且,它肯定是找得到的。
  
  硬汉型和遭罪型?老早过时啦!如果说追求平衡是勇者的行为,那硬汉式的做法算什么呢?所谓“硬汉型”,就是那种吹嘘自己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接连一周都每晚只睡两小时的人。这种做法不值得敬佩了吗?没错。随着对身体和大脑的运行机制越来越了解,人们渐渐意识到,这种活法与其说是值得敬佩,还不如说是愚蠢透顶。这样熬一天下来,我们压缩了睡眠、休闲和锻炼的时间,看似提高了效率,但损失的其实更多。
  千万别误会我们的意思。不断鞭策自己,追求巅峰绩效,这依然是值得努力去做的。比如说,打破自己十公里长跑的记录、学习一项新技能(尽管它很难)、精心设计并执行一次完美的销售演示,这些都值得敬佩。可是,把自己逼到疲惫不堪的份儿上,降低了总体的工作效率,自己也因此弄得萎靡不振,这纯粹是干蠢事啊。
  有些人更倾向于扮演遭罪型的角色,一天工作16小时,自己都可怜起自己来。要是再哀叹几句,抱怨一会儿,好赢得别人的同情,这种怪怪的愉悦感会变得更加强烈。可说实话,感觉真有那么好吗?每个人身边大概都有这样子的老阿姨,人家诉起苦来,版本可比这个高级多了,更生动,也更没完没了。你真愿意变成那个样子?
  内省总是比较难,但你可以想想看,身边有没有谁时不时地扮演硬汉型或遭罪型的角色?或许是朋友,或许是同事,他们喜欢吹嘘自己工作多么卖命,或是哀叹自己做出了多少牺牲。恐怕第一句话还没说完,你就看穿了他们的真实意图,是不是这样?要记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别人一样能看穿你。
  
  寻找新榜样2009年冬日的一天,我们两个(马丁和乔丹)在哥本哈根第一次见面了,合写这本书的想法就是在那天产生的。我俩发现,除了都是创业者之外,我们两人还有个共同的兴趣:为野心勃勃的创业者和经理人寻找一条新路,让大家不必赔上生活,也能事业有成。
  过去两年来,我们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我们采访了上百名创业者,想找到事业上极为成功,生活又非常幸福与平衡的例子。这样的人可谓是“异类”,他们颠覆了人们往常对成功和牺牲的看法。我们很快就发现,真有这样一股潮流在涌动:工作方式的确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可持续,更加人性化了。
  这些创业者都非常慷慨大度,坦诚地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讲述他们如何做到这些常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我们由衷地敬佩他们。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过去十年中创富的。凭着与常识迥异的工作态度和全新的工作方法,他们的效率比普通的创业者高出好几个数量级。与此同时,他们还很重视生活质量。在创建企业的同时,他们跟家人和朋友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尽享人际关系带来的快乐,而且他们还有时间周游世界,享受人生中一切美好。更让人惊异的是,这些创业者执掌的并不是养家糊口型的小生意,也不是那种个性小铺,而是足以改变行业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甚至数十亿)的大企业。原因很简单: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两全其美的做法。
  
  好建议本书是由65篇小文章组成的,每一篇都跟只赢不输的主旨紧密相关,有些讲的是做事方法,有些讲的是思维方式。我们把以下内容浓缩进这些文章中:
  1:我们对全球数名事业生活双赢的创业者的访谈;
  2: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和效率专家的研究结果和建议;
  3:来自身边同事和朋友们的睿智看法与启发;
  最后一条是:
  4:我们两人创业和管理公司的亲身经验。其中包括Rainmaking的成功故事。它是一个“创业工厂”,五年之内,公司旗下已有两家企业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此外还有八家成功的初创企业,总体营收达到五千万美元,公司在伦敦、哥本哈根和慕尼黑有90名员工。做到这一切的同时,我们每年有六到八周的假期,给头脑和心灵充电、陪伴家人和朋友、旅行、运动、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且每周工作极少超过45小时。(也就是说,没错,这一切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把这些短文分成了七章:
  第一章:效率加速器。这一章讲的是15个让效率呈指数级增长的方法。众所周知,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线性的;在创业的世界中,有些人能做到一小时收入百万,另一些人却像麦当劳的实习生一样,辛辛苦苦地干活,却只能拿到最低工资。找到聪明的做事方法吧,不要站错队。
  第二章:换个方法做事情。这部分的5篇文章讲的是,只要对咱们日常做惯的事情(比如思考、学习和列待办事项清单)来些小小的调整,结果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得到莫大的乐趣。
  第三章:算算咱们每天浪费掉的时间,真能把人吓一跳。我们做的绝大多数事情既对事业无甚帮助,也对幸福感无益。是时候停止浪费了。这一章里的14篇文章告诉我们,如何跳出时间陷阱。
  第四章:无需否认,有时创业者的确会遇到困难。书中这些榜样人物都曾遭遇过失败。从他们的经验中我们得到启发,总结出了5条建议。当前路崎岖时,这五个做法可以帮我们减轻烦恼,快速找回状态。
  第五章: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找到平衡,可极少人会为它做计划。平衡,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别再空等了,按照这一章里写到的十个简单做法去做吧!你会惊讶地发现,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这么做,找到平衡是多么轻而易举。
  第六章:说到底,还是信与不信的问题。咱们可以学会几十条、甚至是上百条让事业和生活双赢的方法,可要是你的内心深处并不相信这种境界真的存在,那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这一章里我们要谈的是如何刷新心态。
  第七章:面对榜样人物的启发,很多人是这么想的:“太好了——我相信这些——现在告诉我眼下该做什么吧。”全书的最后一章由6篇短文组成,促请你现在就行动,创造出专属于你自己的只赢不输。【样章:做完今天的事儿就回家】比起其他工作,创业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自由自在。人们向往灵活的工作时间,比如下午能早点回家,想起什么有趣的事儿就能放下手里的活儿立即去做。
  “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安排自己的时间表了。”
  “我可以在海滩边工作,也可以在东京的摩天大楼里工作。”
  “我可以收拾行装,环游世界。”
  不过,你大概已经注意到了,对于绝大多数试着实现这个梦想的人来说,这条路非常难走,理想中的日子可望而不可即。一般来说,比起公司员工,创业者的工作时间反而更长,休假时间也更少。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的创业者中,72%的人每周工作时长超过50小时,59%的人超过60小时,32%的人超过了70个小时。他们的休假很少,很久才能歇一次,同一项调查中说,有14%的人希望来年自己能工作得再努力一点儿,只有53%的人愿意休息两星期。
  这些自己创业的人之所以工作时间这么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人叫我们到点回家,没人给我们制定工作时间表。自己管自己,自己往往是最冷酷最强悍的老板。
  在很多方面,做自己的老板其实并没那么美好。你不得不离开周五晚上的派对,因为你想到工作就觉得内疚,而且第二天一早还得继续干活。又一个下午过去了,你还是没能去学校接孩子。朋友要结婚了,你没法赶赴拉斯维加斯参加他的单身派对。沮丧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这真的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吗?
  日子并不是非得这么过不可,我们还有别的办法。
  史蒂沃·罗宾斯(SteverRobbins)有办法。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拿到本科学位,去哈佛念了MBA,在9个初创企业、5次IPO、3个兼并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有足够丰富的经验,知道该避开哪些陷阱。对于那些没法停止干活、工作永无休止的创业者们,史蒂沃提出了一条非常有用的建议——
  “早上起来先想想,哪些事情做完之后,你今天就算功德圆满了。这些事情一做完,你就可以安心放下,不再去想工作。人们之所以会回到家之后还没完没了地想着工作的事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没停下来想清楚,究竟怎样才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所以他们老想着‘我还有哪些事没做’,而不是‘今天我还有哪些事没做’。”
  还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商界人士也在用这个办法。N.R.穆尔蒂是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是印度最大的IT公司Infosys的创始人,还在世界上最有威望的企业、基金会和研究机构中兼任董事。此外,他还获得了26项荣誉博士的头衔。
  在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IntelligenceUnit)评选的“最受尊敬的CEO”榜单中,穆尔蒂名列第9,与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和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比肩。在印度,他连续五年被评选为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时代》(Time)杂志称他为“亚洲英雄”——在过去的六十年内,为亚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亚洲历史造成了最为深远的影响,一同入选的还有甘地、特丽莎修女和拳王阿里。
  你大概以为,肩负着这么大责任的人必定难以享受生活,活在当下吧。可是穆尔蒂先生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当人问起他工作之余回到家后,是如何放下压力、全身心享受家庭生活的,他说出了他的做法:“年轻的时候,我们总爱写下当天要完成多少事情,做个任务列表。我今天仍然在这么做。所以,当我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只要我觉得自己已经在这些事情上付出了最大努力,取得了进展,我就可以放心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当我的心里带着清清楚楚的满足感回家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付出了激情,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我会感到安宁和愉悦。我有了成就感,知道自己有价值。因此,我可以把全部的注意力都留给家人。”
  所以,别再一心想着自己的“百年大计”了,作个当日计划吧。把事情做完,享受那种满足感,然后去接孩子、踏上旅程或是想在派对上待多久就待多久。这是你努力挣来的。【样章:谁说开会只能干坐着?】有件事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开会人人都得围着桌子,窝在椅子里。如果你热衷于阴谋论,你可能会怀疑,这都是家具厂商搞的鬼吧。在信息时代的初期,他们用漂亮体面的图片、软乎乎的椅垫,来游说公司老板和室内设计师。可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人类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里,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农民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交谈,猎手们在分配战利品的时候商量事儿,渔民们站在船上一边撒网一边聊天。是谁说的,思考、沟通和合作的时候,非得弄个桌子把人隔开,一屁股坐在椅子里,还得关上会议室的门?
  丹麦美食界达人兼创业家克劳斯·迈耶(ClausMeyer)有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克劳斯是那种要尽力活得精彩的人,在哥本哈根商学院求学的时候,他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家小餐馆里兼职做厨师。那一年,年轻的克劳斯说服校长,把商学院的餐厅交给他来管。在这之前,他在法国跟一位大厨和糖果商一起生活了一年,这段经历给了他莫大的启发,他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想要改变丹麦的饮食文化。
  人生的前十九年,他生活在丹麦的郊区,那里的饮食就像一片黑暗,而在法国,他看见了光明。这种对比为他未来的美食帝国打下了基础。
  如今,他名下拥有数个企业,员工数目超过500名,经营范围包括熟食、甜点、水果种植、美食餐厅、厨艺课程、餐饮服务。他还拥有Noma的一半所有权,这家才开了2年的餐厅,被评为全世界最好的餐馆。
  与此同时,克劳斯还成了丹麦著名的电视名厨,主持了《新斯堪的纳维亚美食》节目后,他的声誉又上了一个台阶,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厨。目前为止,这个节目在100多个国家播放,观众人数超过了5000万。
  关于开会,克劳斯的看法很有启发性。“我尽可能把会议都改成‘走路式’或‘跑步式’,赶上讨论棘手问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有次我跟一位同事绕着哥本哈根,在雪地里走了2个小时。那次我们讨论的事情真是很棘手,而那次的经历也真是奇妙。”
  2003年,克劳斯准备参加柏林马拉松赛,他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可他要经营12间公司,管理500名员工,还要照顾3个孩子,他必须得想点聪明的办法才能兼顾。“我每天需要6小时的睡眠,而且和家人相处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就去查日程表,看看哪些时间段能用来锻炼。突然,答案在眼前明摆着:我们有很多会议要开,参加会议的人都跟我一样很有活力,这些时间可以拿来训练啊,不侵占家庭时间,也不降低工作效率,更不会耽误事儿。”克劳斯说。
  其实,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我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头脑最清醒。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窝在椅子里时极少能想出好主意。跟别人同做一件事,也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非常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相反,如果两人之间隔着一张桌子,距离就拉远了,关上的房门让气氛显得更为正式和凝重,会影响创意。人坐着的时候,脑部的供血会减少,开会时间长了,许多人的注意力会分散,变得迟钝,或许还会变得暴躁或心不在焉。
  当然了,一边跑步一边开会,这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克劳斯解释说:“走到哥本哈根街头之前,我们会定下要讨论的主题,对会议的目标达成一致。必要的话,我们会带上智能手机来记笔记。我们会选择大家都喜欢的运动,比如散布、跑步或轮滑。”
  对我自己来说,我一直没发现这个做法的妙处,直到有一天我被逼无奈,只能这么试试看。当时我要开一个非常棘手的会,直觉告诉我,要是大家都坐在会议室的椅子里,肯定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们就边散步边开会,结果大大超出我的预期。事情依然很棘手,但我成功地把想说的信息传达了出去,而且非常精准。
  自从那时起,我定期会用散步、跑步或骑单车的方式开会。散步式会议最容易,因为你不用换衣服,只需走下楼,到街上去就行,而不是走进会议室。
  我们办公室附近有个美丽的公园,以前,当我望向窗外,看着明媚的丹麦夏日,再看看手上密密麻麻的日程表时,心里会感到一丝悲哀。谢天谢地,现在我再也用不着这样了。







阅读提示:只赢不输:全球25位创业明星“事业生活两不误”的秘密的作者是马丁本耶格嘉德,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只赢不输:全球25位创业明星“事业生活两不误”的秘密下载地址

上一本:FBI记忆术
下一本:左手实现了右手的梦想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